最新伟大的世界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6 22:33:34 作者:雁落霞 评语寄语 最新伟大的世界读后感(优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伟大的世界读后感篇一

我看了《发现已知的宇宙世界》,书中讲述了神秘的宇宙,银河系和外星系,人类的太空探索、外星人与ufo等,看过之后,我非常激动,就像进入了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

我知道了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我还知道了旋转的黑洞叫克尔黑洞,宇宙中还存在着地外文明,在古代中国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通过对月球和太阳周期性运动的研究创立了历法。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原来天王星是躺着旋转的,真是太神奇了。当流星雨每小时天顶流量超过1000时就形成了“流星暴”,英仙座的流星雨竟是五彩缤纷的。

浩翰无穷的世界随着时间的变迁留下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在这个充满谜团的世界上,有许多知识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要我们永无休止去探索。

来吧!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伟大的世界读后感篇二

《世界》是我20xx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其实也不算,因为最后两个短篇没有看完。它是一本中篇小说集,由七个故事组成,有些故事之间有些许联系,例如猎鱼和伐木,而大多之间故事并不互通,只是故事背景都是陕西的乡土世界罢了。书名名叫世界,不过这个世界也不过是那陕西屋场的方圆几里和在那生活了几代的人罢了。

这些故事都取材于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里面的人们大都也能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是一次反向旅行,回到家乡见证和记录一些必须记录的人和事,变化和断裂。不管是在写作中使用陕西方言,还是作者使用“屋场”,“睡在炉子坑”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词汇,作者只是写自己家乡世界的用心都可见一般。所以所有的故事都只是陕西乡村的一个缩影,所有缩影汇聚在一起,成了作者的家乡世界,而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同样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家乡的影子。世界便是这样,完整的'世界离不开每个人生活的现实世界和他脑海里世界的映射,读这本小说的过程,就是我的世界变大、变完整的过程。

袁凌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农村的老人,是经历了这个世界最为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感受不到的人,是距离现在现代化世界太过于遥远的人,也是被这个世界渐渐遗弃的人。他们愚昧、无能、像牛一样劳作,除了身边的孩子不在守着屋场而是出去打工,再也没法感受到任何现代化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相信所有都市的读者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割裂感甚至是一些猎奇感,作者带着审慎的目光去看待这片土地。故事里有很多的民间传说、愚昧信仰,那是乡土中国最让人痴迷的地方,那隐秘的、奇异的,却又无处不彰显着先人的智慧的故事,和许多本土作家一样,袁凌带着包容和理解去讲述着这些故事,或许记录本身便是一种赞美。当然,在故事里你还能看到很多时代的、属于好几代人的记忆:裹小脚、童养媳、被充军;背盐、信洋教、挖矿等等,这些既属于陕西,也属于广阔的中国乡村。不过虽然袁凌给我带来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但仍然要说的是袁凌的文字没有那股乡土气息,有很多文字,你都能感受到太过文艺范,而缺少土气,没有落到实地,在对环境、景物的描写总是会硬凹一些文字,是的文章不那么通畅。而对于一些神仙传说,虽然同样的传说本身在乡村流传会很广而整本小说涉及到的地点也并不宽泛,但有出现太多相似的故事情节总会让小说丢失一些魔幻感。当然,我还是很喜欢这部本小说的,推荐指数3颗星。其中最喜欢的章节就是《歌郎》,其次便是《田园》和《旅行》,有机会把这几章拿出来详说。

伟大的世界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次表面看来毫不起眼的会议。与这次会议失之交臂的李大钊和陈独秀或许没有预测到,这次会议被后来的历史赋予了多么重要的意义。当时这两位享有极高声誉的知识分子领袖,后来被并称为“南陈北李”。两人在1920年2月前往天津的途中就畅谈过建党的方针策略,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对于这次大会,陈独秀因刚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不久,事务繁忙,无暇赴会,于是委派陈公博代表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包惠僧为私人代表去了上海。儒雅温和的李大钊时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校务格外繁忙,而且,还要全力领导已持续几个月反对北洋政府拖欠教育经费的“索薪斗争”,实在分身乏术。当然,陈独秀、李大钊虽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在中共创建史上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1921年7月23日晚,树德里的李公馆一楼客厅内,一个大方形餐桌,十几把圆形椅凳。15名年轻人齐聚于会议桌旁。其中的13名代表是接到上海的书信秘密赶赴这里开会的,他们是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两位高鼻梁的共产国际代表端坐桌旁,他们当年也许预料不到,他们参与的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竟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这群年轻人以后峥嵘的人生岁月来说,这次会议或许只是历次有惊无险经历中的一次,以致多年后,他们中竟无人能确切回忆出这次大会的具体日期。

伟大的世界读后感篇四

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2》中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我深深地被古代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介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川西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重大灾难时,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人类文明史上,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仍巍然屹立的水利工程有多少?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王国,在水利工程方面曾创造出了奇迹。

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的时候,兴修了当时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开凿了沟通基什和波斯湾的运河,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为统一两河流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古埃及,人民利用尼罗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了发达的人工灌溉渠道。先进的水利灌溉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发达的农业使古埃及成为一个富饶而强大的王国。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无论是汉谟拉比时代的奇迹,还是古埃及王国发达的水利灌溉渠道,曾经的灿烂早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只有在中国,在川西平原,最终建成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正是有了它,曾经贫瘠的四川盆地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名;也因为有了它,才孕育了这个地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

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大减少了水旱灾害的发生概率,使当地人们能够安顿下来,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和美丽之乡。实际上,秦国修建都江堰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军事政治含义。战国时期,雄心勃勃的秦国一直谋求统一列国。秦惠文王九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想趁机灭掉蜀国,并以此为基础,对付南方日渐强大的楚国。

然而,邻近的忧患韩国又成为秦王的心头病,就在秦惠文王举棋不定时,他手下的大臣张仪与司马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张仪主张先伐韩,进而进逼中原,声讨周王的罪行,然后再攻伐楚国等强敌;司马错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议,他主张首先从相对弱小的巴蜀等国入手,将其灭掉后充分利用四川盆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蜀国丰富的人力物力,积蓄力量,为统一列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此为基础顺江而下向南方的强敌楚国发难。他认为“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于公元前3一举吞并蜀国。此后,秦国开始为伐楚做准备。然而,岷江尚未彻底根除的水患成为严重障碍。当时的运输水道岷江并不经过成都。为了治理水患,同时打通岷江至成都的交通要道,秦王派精通水利的李冰任蜀守。于是,都江堰的修建由此拉开序幕。

李冰,战国时秦国人,史书记载他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由于他对当地人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把他供奉为“川主”,当地人甚至还把他当作心目中的神来看待。传说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身先士卒。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李冰虚心向当地百姓学习请教的故事。

在构筑鱼嘴分水堤的时候,李冰和水利工程的修建者们遇到了困难。开始的时候他们采取了不断向江中抛掷巨石的做法,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构筑堤堰。

但是巨石根本无法抵御湍急的江水,这种方法根本无法取得成功。就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李冰偶然看到了一位在江边洗衣服的老妇人。

老妇人盛放衣物的竹笼引起了李冰的注意:当水要将竹笼冲走的`时候,洗衣的妇人将几块鹅卵石放入其中。这让李冰大受启发,于是他请来很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然后在里面塞满鹅卵石,再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个地沉入江底。没想到这种方法居然一举成功!

抛开各种传说故事不谈,都江堰巧夺天工的设计与有效的维护手段,正是这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历经风雨仍旧傲然挺立的原因所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和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是这项伟大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效用的关键所在。人、地、水三者的高度协调统一体现了当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聪明才智。不仅如此,为保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质量,充分发挥它的功效,李冰还制定了一系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的措施:

其一,定期清理江中的泥沙,一般选择每年的十月份进行清理,“深淘滩,低作堰”,同时对工程的薄弱环节和损坏部位进行修筑;其二,立石人于江中的目的相当于今天的水测,用来测量江水的最高与最低水位。这在当时是非常科学的管理与维护体系。

此外,都江堰工程灌排网络已覆盖了整个成都平原,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千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很早之前,有一位学者写了一篇叫《千年都江堰,令多少现代水利工程汗颜》的文章,对世界各国一些现代水利工程弱不禁风的状况提出忧虑。

据报道,20世纪的最后十年间,美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垮坝事件就有几十余起。而都江堰水利工程虽经地震破坏仍能运行让我们不得不向古老的文明深深致敬。

伟大的世界读后感篇五

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孙兰花这个角色的。

一个词,用的好的话,是单纯,用得不好的话,是傻气。

是的,她单纯的过头所以傻了。

从她遇上王满银那个家伙开始,她就傻了,还是傻里傻气的那种。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不是诗人就是傻的,兰花当不了诗人,她就只有坚定不移的做一个傻的,一个可爱的傻的,一个可悲的傻的。但是,兰花不仅仅是在和王满银谈恋爱的时候傻,连结了婚,她还是很傻。

很无语吧。这时候,她已经不止是傻可以形容的了,但我还是觉得她傻。因为傻,所以单纯,所以执着,所以我喜欢她!

她就像个孩子一样。

看到丈夫王满银回来就会欢呼雀跃,看到丈夫受了委屈她会无助的哭泣,看到丈夫对她的背叛会去服毒自尽。

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女人。

但是最后因为她的傻,她最亲爱的丈夫回到了她的身边,而不再“流浪”。

这让我们好像悟到了什么,从这个傻女人身上。

不混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坚持,哪怕是想兰花一样傻傻的坚持,哪怕前途渺茫。

傻傻的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总会有人记得你给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