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罗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6 18:07:28 作者:文锋 评语寄语 奥赛罗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奥赛罗读后感篇一

故事围绕伊阿古的阴谋和奥赛罗的心理变化展开,在各类事件的积累下,奥赛罗失去判断力,完全进入阴谋设计者的通道,由对妻子温柔的爱和完全的信任,转变为怀疑和仇恨,酿出了人间悲剧。

可怜苔丝狄蒙娜,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因为崇拜奥塞罗的经历、心痛其遭遇,不顾家庭反对爱上这个人,最后含冤而死。这也是教育天下女孩,家长的话,还是要听的。

佩服爱米利亚,明断事非,在关键时候,主持正义,揭露丈夫,可惜被丈夫残害。

世上总有一些挑拨事非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伊阿古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实人”、“好人”,大家那么信任他,所以聪明如奥赛罗,如凯西奥,还有他媳妇均被他欺骗。他设计了整个骗局,每个局中的人都在他的路上前行,他深知人类的弱点然后利用人类的弱点。

莎翁的故事里,有多少这样的人,因为美妙的语言、诚恳的话语,给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选择。可见,针对语言的.判断,是多么重要。不能轻易的相信谁,也不能轻易的做决定。事,总有一定的逻辑基础,需要判断,需要理性。更何况人类的大脑生来是懒惰的,95%的情况下,是懒于动脑的。更何况那种种的情形呢。

奥赛罗读后感篇二

《奥赛罗》描绘了奸人挑唆下发生的一出家庭悲剧,一个让人荡气回肠、哀婉不已的爱情悲剧。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忠贞的爱情使苔丝狄梦娜不顾一切和奥赛罗私下成婚。婚后两人如胶似漆,卿卿我我。但好景不长,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由于怀疑他的妻子与奥赛罗的副将凯西奥交好,一心想除掉凯西奥。他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苔丝狄梦娜与凯西奥关系不同寻常,并编造一些细节,伪造了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万分,拔剑自刎,长眠于苔丝狄梦娜身边。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轻信他人。如果不是如此,当听到伊阿古的陷害时,能多方调查,多方观察,如此祸事自可避免。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怀疑自己。他明明能感觉到妻子对他的浓浓深情,款款蜜意。但他不信,宁愿相信一个旗手。

奥赛罗的悲剧还在于认人不清。明明是个君子,他却觉得是小人;明明是小人,他却认为是君子。分不清盗趾颜渊。

也许,这一切源于他的昏惑,情商不高;也许,源于他的黑人的自卑……

但,稍稍令人欣慰的是,伊阿古终究被揭穿、被严惩。助纣为虐的罗德里戈,也被毁灭。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奥赛罗读后感篇三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这篇小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这些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在矛盾冲突中,且其性格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加以变化,向我们呈现其多面性。比如文中的伊阿古,他是以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出现的。他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文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他真诚,坦率,相信人又疾恶如仇。他把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当作人世间最美好的体现,而她的“不贞”就代表了理想的破灭。也就是由于他的轻信,而错杀无辜。可以说导致他悲剧的与其说是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卑鄙伎俩,还不如归罪于他的轻信和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所以实际上他是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女子,那么美好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而作者把这么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其技艺高超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奥赛罗》这一篇小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的全面体现,其中的语言的生动丰富个性化,以及展示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再加上情节的生动丰富,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品读莎翁,从语言与人性上来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诗歌一般的对白,让人感受来自内心的冲击,语言的形象与生动,让人为自己无法亲自品读原著而懊恼。

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我认为奥赛罗是一个愚昧的人,一向习惯于听别人的,不去证实这些话,可书中的奥赛罗为人坦率、正直、诚恳,从不随便地怀疑别人。不知什么是事实,不会做主。没有事实主见,但他自己还是一员勇将,还是很神勇,奥赛罗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他尽管是贵族出身,但曾被人卖为奴隶,经受过无数艰辛。他也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建立了赫赫战功。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博得了苔丝德蒙娜的爱情。他的手下有些不忠臣,最坏的还是伊阿古,伊阿古利用了他的单纯和轻信,使他对苔丝德蒙娜的贞节发生了怀疑。对奥赛罗来讲,苔丝德蒙娜的不忠,就是理想的破灭:如果连苔丝德蒙娜这样的女性也没有什么真诚的感情,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了。

即使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也并不单纯为了妒忌和报复,而是出于对罪恶的痛恨,是为了维护正义。唯其如此,奥赛罗才是一个悲剧性形象。后来真相大白,他重新恢复了对人的信任,公正地裁决了自己,自刎而死,仍然保持了他的正面性和正义性。

奥赛罗读后感篇四

《奥赛罗》是一部因嫉妒导致的悲剧,无辜的爱人被自己手中的利刃杀害,倒在血泊中,仍不忘为爱人脱罪,即便如此,依然得不到奥赛罗的信任,他仍认定妻子苔丝蕾蒙娜与其他男人通奸,背叛自己,已经被嫉妒之火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奥赛罗,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迷宫。

嫉妒和自卑总是共存的,奥赛罗看起来非常强大,他魁梧,勇猛,战功赫赫,是一个叱诧风云的大英雄;他的妻子苔丝蕾蒙娜出身高贵,美丽,又热烈地爱着奥赛罗,一开始两人相爱又互相信任,苔丝蕾蒙娜不顾他人反对,义无反顾嫁给奥赛罗时,爱情是美满甜蜜的。

但转眼之间,信任不再,奥赛罗开始猜疑时,苔丝蕾蒙娜的美丽成了罪过,她的美德也成了被怀疑的理由。伊阿古的确是善于挑唆的'小人,可他确实看到了奥赛罗和妻子苔丝蕾蒙娜之间的一点阴影,这阴影正是奥赛罗的自卑。

奥赛罗是一个摩尔人,一个异乡人,哪怕战功赫赫也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苔丝蕾蒙娜的父亲勃拉班修就看不上他,更不愿把女儿嫁给他,苔丝蕾蒙娜美丽,善良,高贵,门当户对的求亲者络绎不绝,她却唯独选择了他,她是勇敢的,也是高贵的,她的高贵不仅来自世俗的门第之见,更在于她透过表面,看到了奥赛罗的本质,不管别人怎么看,她都坚持自己的选择,而且敢于秘密同奥赛罗成婚,以此抗争父亲和家族。

嫉妒往往和自卑相连,人往往受个人眼界和心胸的限制,哪怕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摆在眼前,哪怕爱人视自己为珍宝,内心仍无法安宁,无法感受到爱的暖意,因为觉得自己不配,便心生猜忌,惶恐不安,她那么好,一定不会真的那么爱我的,甚至连猜疑,都说不出口。

伊阿古亦是如此,剧中对他的妻子艾米莉亚着墨不多,但足以让人们了解,她是一个忠心的侍从,一个好妻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更有一颗勇敢的心。

面对丈夫的恶行,她不偏私:

“要是他果真说了这样的话,愿他恶毒的灵魂每天一分一寸地糜烂!”

面对刚杀害了妻子地奥赛罗,她也毫无惧色,大声痛斥他:

“你没有半分力量可以伤害我,我也绝不能让人家把我欺侮。啊,笨蛋!傻瓜!泥土一样蠢得家伙,你已经做了一件大大不该得事――我不怕你得剑:我要宣告你的罪!”

而伊阿古嫉妒陷害奥赛罗的原因之一,也是他自己的猜忌,他觉得奥赛罗和自己的妻子有染。

奥赛罗读后感篇五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简明而不乏独特。

故事讲述的是: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前苏联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形成了对《奥赛罗》的独特解释,这种解释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伟大悲剧的人道主义实质。

《奥赛罗》集中表现了奸人挑唆下发生的家庭悲剧。

忠贞的爱情和残忍的嫉妒同时强烈地体现于奥赛罗一身。

而阿古伪装诚实,利用奥赛罗的轻信而极尽损人利己之能事,也是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典型人物。

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

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

关于《奥赛罗》一剧的评论,据知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

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诗行与剧情,特别是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得好”;“诱惑的场面”卓越地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癖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全剧贯串着忌恶与猜疑,巧计连环,将人性中的狡诈与昏愚一面,发挥殆尽。

把伊阿古这一人间恶魔的缩影昭然在剧院舞台上,在书斋卷帙间,飞扬跋扈、称王称霸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莎士比亚写成的这部惨怛得惊人的悲剧,引起了人们哀痛的深思;提醒善良的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对伊阿古这样的恶魔提高应有的警惕!

假如一个人素来疑心妻子不忠实,受过很大的刺激,一定比寻常人更能了解剧中奥赛罗的痛苦。

苔丝狄蒙娜并不了解奥塞罗,她喜欢奥塞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讲述那些颇具传奇性的经历,一句话她只喜欢一个浪漫的理想。

而奥塞罗有点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喜欢自己,或者说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苔丝狄蒙娜又爱又恨又怕。

最终,伊阿古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将这种虚假的、毫无信任的、不牢固的爱情炸个粉碎,而真正具有爆炸力的火药却在奥塞罗和苔丝狄蒙娜的身上。

由此看来这出悲剧倒有些主人公咎由自取的味道,可能是这种惩罚太重了——以男女主人公的死而结束,所以才有了很强的悲剧色彩。

根据历史资料,在中世纪中期以及末期,欧洲妇女的“大错和罪状主要有:虚荣,骄傲,贪婪,滥交,贪吃,酗酒,脾气坏,用情不专等”,“妇女必须被排除在正式、公开场合之外,不能担任法官或者行使任何权利,不能参与 议会或者公开集会,必须献身家庭。

优秀妇女热爱并服侍丈夫,养育子女”。

这表明,伊丽莎白时代的女性并不 享有泰丝德蒙娜在第二幕第一场,或者第四幕第一场在公共场所与凯西奥等人自由谈笑,或者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

其实,即使在二十世纪初,欧洲上层社会的妇女一般也并不能自由出入公众场合,更不要说有公开发表任何言论的特权。

在正常情况下,泰丝德蒙娜在整个剧中都不可能具备参与任何公共活动和发表言论的权利。

而在伊丽莎白时代,“非洲人是早期英格兰人数最多,也是最显眼的异化民族,每日都是伦敦街头一景, 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

但是,在欧洲文艺复兴这个空前展现人类文明的特殊时期,欧洲女性当时尚 不能登台演出,她们一般是由男演员化装而来。

因此,地位比欧洲女性还低下的非洲人,即使是这个时代“最显眼的异化民族”,也不可能真正登上英格兰舞台的边缘,它在英格兰的存在只能通过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被间接地表现出来,而对异族的描写向来充满局限性。

通过刻画奥赛罗———异化种族中的优秀分子,莎士比亚意在抨击当时的英国主流社会对于异化民族乃至“下等人群”的不公平。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简明而不乏独特。

故事讲述的是: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前苏联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形成了对《奥赛罗》的独特解释,这种解释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伟大悲剧的人道主义实质。

《奥赛罗》集中表现了奸人挑唆下发生的家庭悲剧。

忠贞的爱情和残忍的嫉妒同时强烈地体现于奥赛罗一身。

而阿古伪装诚实,利用奥赛罗的轻信而极尽损人利己之能事,也是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典型人物。

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

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

关于《奥赛罗》一剧的评论,据知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

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诗行与剧情,特别是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得好”;“诱惑的场面”卓越地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癖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全剧贯串着忌恶与猜疑,巧计连环,将人性中的狡诈与昏愚一面,发挥殆尽。

把伊阿古这一人间恶魔的缩影昭然在剧院舞台上,在书斋卷帙间,飞扬跋扈、称王称霸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莎士比亚写成的这部惨怛得惊人的悲剧,引起了人们哀痛的深思;提醒善良的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对伊阿古这样的恶魔提高应有的警惕!

假如一个人素来疑心妻子不忠实,受过很大的刺激,一定比寻常人更能了解剧中奥赛罗的痛苦。

苔丝狄蒙娜并不了解奥塞罗,她喜欢奥塞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讲述那些颇具传奇性的经历,一句话她只喜欢一个浪漫的理想。

而奥塞罗有点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喜欢自己,或者说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苔丝狄蒙娜又爱又恨又怕。

最终,伊阿古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将这种虚假的、毫无信任的、不牢固的爱情炸个粉碎,而真正具有爆炸力的火药却在奥塞罗和苔丝狄蒙娜的身上。

由此看来这出悲剧倒有些主人公咎由自取的味道,可能是这种惩罚太重了——以男女主人公的死而结束,所以才有了很强的悲剧色彩。

根据历史资料,在中世纪中期以及末期,欧洲妇女的“大错和罪状主要有:虚荣,骄傲,贪婪,滥交,贪吃,酗酒,脾气坏,用情不专等”,“妇女必须被排除在正式、公开场合之外,不能担任法官或者行使任何权利,不能参与 议会或者公开集会,必须献身家庭。

优秀妇女热爱并服侍丈夫,养育子女”。

这表明,伊丽莎白时代的女性并不 享有泰丝德蒙娜在第二幕第一场,或者第四幕第一场在公共场所与凯西奥等人自由谈笑,或者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

其实,即使在二十世纪初,欧洲上层社会的妇女一般也并不能自由出入公众场合,更不要说有公开发表任何言论的特权。

在正常情况下,泰丝德蒙娜在整个剧中都不可能具备参与任何公共活动和发表言论的权利。

而在伊丽莎白时代,“非洲人是早期英格兰人数最多,也是最显眼的异化民族,每日都是伦敦街头一景, 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

但是,在欧洲文艺复兴这个空前展现人类文明的特殊时期,欧洲女性当时尚 不能登台演出,她们一般是由男演员化装而来。

因此,地位比欧洲女性还低下的非洲人,即使是这个时代“最显眼的异化民族”,也不可能真正登上英格兰舞台的边缘,它在英格兰的存在只能通过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被间接地表现出来,而对异族的描写向来充满局限性。

通过刻画奥赛罗———异化种族中的优秀分子,莎士比亚意在抨击当时的英国主流社会对于异化民族乃至“下等人群”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