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06:44:28 作者:影墨 自我介绍 2023年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篇一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丁元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虽然本书立意深远,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与故事的叙述上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只是此处,还有多处本应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东西终究只能是“据作者所说”而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虽然这爱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平平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丁元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丁元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中国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大波,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事实证明不过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loser)退股,让经受过丁元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丁元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篇二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篇三

近年来很少看电视剧,最近身边有几位朋友推荐我看一下《天道》,我破天荒的连续看了三天。

故事很简单,商界“鬼才”丁元英毁约私募基金合约,被合约冻结个人资金并限制从业三年,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城市隐居生活。作为东道主的芮小丹且深深爱上了这个“跟正常人相比,思维颠倒,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的极品混混。”,而“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的丁元英也感叹“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

大隐隐于世

在热恋期间芮小丹希望丁元英帮她在贫困村画一个神话,丁元英告诉她“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但他还是尽力带领贫困村民“扒着井沿看了一眼”,是否造血成功,还要看他们的造化。

这个看似神话的故事,且透露着无数人生哲理,在剧情始终贯穿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我理解为“神”是人们心中向往的那一份自由,而自由又是什么,自由即自律,而这个“律”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最终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

简单的道理往往易懂,但往往也最容易被忽略,就如丁元英所言“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自知之明又是何其之难。《孙子兵法》云: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我认为,知己不知彼,胜率不止50%,至少是80%,要把功夫下在知己上,知道自己有什么,能什么,我不管你怎么样,因为我也管不着,我只管我怎么样,你怎样我都有准备,我还能调动你;读《曾国藩全集》也是这样,他的日记里很少谈敌情,都是在研究自己军队建设管理的事,亦是同理。

人生的轨迹在于自己勾勒

丁元英小试牛刀是让欧阳雪买股票,欧阳雪是亲眼见过有人在交易所哭泣的,所以她对此事很慎重,压上了自己可以承担的筹码,这里很是佩服欧阳,不愧是一个合格投资人,她最终笑了,因为她遏制住了心中的贪恋,遵循的丁元英的及时卖出的指令。丁元英对股票的认识是: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上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去,它的规律是,把大多数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虽然此话有点偏激,但今天中国的股市又何尝不充斥着这种味道。

丁元英的锋芒毕露是带领王庙村的村名扒着井沿看了一眼,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市场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制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事实也是如他所料,音箱界三大巨头之一林雨峰,开车冲下山崖,林雨峰知道自己很强,也感觉到别人很强,但他还是败了,他败给的不是人,是道,是市场合理分配的需求,就如光脚的贱了穿鞋的一身泥,你又能如何。

剧中还有一个可怜的人物,刘兵,一个从井底爬起并在井沿上悬了一会的人,最终摔得粉身碎骨的人。当初退股他若原路返回,至少还有一条命在,但看惯了人世繁华,怎么还回得去,但又不愿意面对事实,他不及叶晓明的敢于面对,更不及冯世杰的豁达自嘲,结果也只有冯世杰沿着井沿爬了出来,有时候傻人有傻福吧!

有时候傻是一种幸福

剧中最幸福的应该是芮小丹,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正确,毕竟她最后因公殉职,但我想这是她的道。剧初,丁元英就要求她“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应该,而不是我希望。”,说明丁元英了解芮小丹,他也给她指了一个道,“国家机器不缺少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需要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价值。”,可这是丁元英的道,不属于芮小丹。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芮小丹是警察,发现疑犯,执行抓捕,这是她的道,按着道办事她就是神,所以我说她是最幸福的。

水,永远充满着智慧

最后还想聊一下剧中主角,丁元英。“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这是芮小丹第一次接待丁元英时,丁元英的自嘲,芮小丹也就从这里开始爱上了这个男人。《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在这样一个孤僻的小城,居然还有一个这样的高人,或许也是如此。

丁元英对格律诗公司的商业策划真可谓“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知战之时,知战之地”,将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了没有故事的地方,所以当竞争对手奋起抵抗时,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在战场在哪?对手是谁?败也是理所当然。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篇四

看完了电视剧《天道》,接下来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学习和运用,人就能够“顺势而为”,能按规律办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所以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思路去点评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么是“天道规律”呢?丁元英说:“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点醒悟,人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这个“见”的线性状态,为什么丁元英很难更进一步去“见众生”,他没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静、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种另一个意义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这个线性过程,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认知,量变引起质变,从无数的线性过程中,涌现出非线性的认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会“见天地”,也许也会有突然一瞬间,“见众生”。

这是精神突变,是自然进化的过程!当然以上的论断,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因为读《失控》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凡是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天书!(我有4年时间无论如何看不进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运用了,就变成了人的“理性”,至于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变成了平常人理解不了的平常事,就是神迹!

先延伸两个小问题:

no1.如果真有时光机,既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穿越未来?你选哪个?

我以前的想法会选回到过去,因为回去,就变成“上帝”。其实这是错的,一个个体,是不能观察到整体的,就像一个水滴,永远也理解不了漩涡!也就是说,“上帝”永远不可见,不可猜,祂是一种“涌现”。而回到过去的唯一价值,在于见证历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个体上的做不到,成为一个对历史来说的“神人”很简单,即时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过去。每时每刻都是过去,也是当下,也是未来,个体即使再神,对于群体也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价值的,历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们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那么去到未来有没有意义呢?对群体,也无意义!但对个体反而意义会更大,会明显加快个体的成长,再回到“当下”成为“神人”的进程。这里的问题变成,去到未来吓尿以后,能否再回来?回来才是有意义的,回不来就成为未来的个体,这种对“现在”有意义的成长,也就变成了无意义。

然后突然发现,在时间这个线性逻辑上,回到过去与穿越未来,变成了一件事情,作为个体,都是无意义的!跳出时间的线性控制,才是“上帝”,“失控”的状态,在于去酝酿一种“涌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既在时间之内,也超然时间之外,与个体并存,却也永生!

no2.教会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一群鱼缸中的鱼,上帝对这群鱼充满了慈爱,每天饲养它们,给它们食物,给它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发展。但是当祂想伸手进入鱼缸,触摸这群鱼儿的时候,去爱它们的时候,鱼群却是本能的躲闪的,本能的游离的,所以上帝让祂的儿子耶稣,变成“人”的一员,融入它们当中,为其提供帮助,才能获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我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可以解决费米悖论。我思考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种“涌现”,祂不需要像低等群体,或者说属于祂的个体“示爱”,完全没有动机,相互之间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等外星文明与我们也不是独立的,而是都属于宇宙社会学,或宇宙生态学中的一员,只是,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虑三体人和地球的关系,“黑暗森林”当然说得过去!如果三体人需要侵略我们,以获得生存空间,那它就显然不够“高级”,人类被毁灭,是历史必然,是整个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而已,人类文明会成为三体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遥远的救世主》实现了电视剧无法完成的心愿,看完了作者对基督和佛教两大门派的证道过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来,但既然悟道,就写自己的体会。

《遥远的救世主》和《失控》,这两本书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何为“天道”?道法自然,如来!哪有上帝?证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丁元英把它称为强势文化,凯文把这种情况称为“进化”或者“涌现”!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证道如是,大爱不爱。

弱势文化如何量变到质变?人口素质红利,何来?上帝既是“涌现”,存在就是大爱,大爱当然不爱!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个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汇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极乐!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无为而无不为,不约而无不约,当应许不求应许,窄门入得,佛门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篇五

《遥远的救世主》看后感觉也没有能免俗。

再说爱情,一个绝世聪明的男人和美丽无暇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要美丽吗?未必!灵与肉的交融,幸福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聪明的人们啊,能不能不要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满嘴的禅啊,悟啊,觉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个对另一些人来讲“俗”的圈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谁也未必比谁高明。小的时候觉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实谁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局限,纵观全局,有一个完整认识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过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从态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亲人朋友能给与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如果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会有一次质的腾飞。

再补充一句,听说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持。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个败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杀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年轻人和很多不年轻的人都是个非常不好的误导。自杀不解决问题,勇敢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