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乡月经典散文诗 故乡月经典散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03 10:31:44 作者:紫薇儿 毕业论文 最新故乡月经典散文诗 故乡月经典散文(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一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秤。

每个人都忘不了故乡,无论我走在哪里,每当黑色笼罩夜空,抬头看着那升起的月亮,都感到不如故乡的那轮圆月明亮、温暖与慈祥;因为那里有我的根,我的魂!我爱的故乡,那里有我善良的母亲和我朴实的乡亲,那里有留下我童年欢笑的山水和养育我的土地!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笑。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二

斜阳归隐,夜降临。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不约而同地闪耀着刺目的灯光,与其他灯光辉映,与穹宇繁星辉映,自然,也与我窗前的这轮明月相交。

多少次了,我听着汽车的轰鸣,期盼在那月色交融的天空去寻找一处可以栖息心灵的港湾,可事与愿违,希望的幻灭早已使我麻木。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没几颗星的天空,惨白的月轮,以及一颗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心。

于是,我不看了,也不再寻找了。

蓦然想起了小时候的月,那月啊,在故乡院落里的果树上升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升起,在爷爷的额头上升起。那时候的月,清亮,洁白,在一圈圈的月晕中显得幽幽静美。夜阑人静时,周天星光璀璨,与月轮交相辉映,撒落了一地的银光。抬头仰望那美丽故乡的星河,如梦幻般给予我一丝恬静与惬意,让我深深地着迷于这深邃的星河。

我伴着爷爷讲的故事成长,他那娓娓动听的声音,让我对故事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在这些故事中,他给我讲的最多的是陈胜起义的故事,每当讲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他总是慷慨激扬,一脸希冀地望着我,那久经岁月镌刻的皱纹,似乎显得格外严肃,但又亲切。那样的眼神,深刻地铭记在了我的内心。

讲故事时,爷爷总是容光焕发,我听得也是一脸神往,格外开心。月光轻抚我的脸颊,照在童真的小脸上。那时候,我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这样安静祥和、无忧无虑的,在这恬静安谧的月夜中我展开了天马行空般的幻想。

那轮故乡的明月,却不知怎的,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暗淡。星光垂落,却再也唤不起我心中的那份纯真。多少年了,故乡的那种月明风清的夜晚再也没有出现。或许,当院落里的果树被砍伐后,故乡的月,再也无从升起了吧。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三

中秋,似是家人团聚和睦赏月的日子,似是游子抒发对家乡无限愁思的日子。我,亦是半个游子,终于在中秋佳节,回到了幼时生长的外婆家。

到达时已是黄昏,还是那个土丘,还是那棵桂花树,细小的花蕾刚刚开始绽放,凑近了才有些许芳香。夕阳斜挂在屋脊上,衬着袅袅炊烟。几声汽车鸣笛像是宣告着热闹的开始,外公外婆拄着拐杖,舅舅阿姨仍在厨房忙碌,而小一辈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蹦了出了,手中举着甜甜的月饼,炫耀着欣喜。

餐桌上,摆满了农家淳朴的大锅菜。地锅鸡,葱爆羊肉……,嗅一嗅便闻到地方辣椒的“骇人”。倒满农家米酒,品着美味佳肴,此等便是天上才得的佳境!

“月亮出来了!”稚嫩的童生吸引着人心,寻声望去,一轮明月在缭绕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在枝丫的遮掩下显得更加亮眼。银白的玉盘镶着一层金边,美好得寻人遐思:月上是否当真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正披着五彩的绸缎,向着人间眺望;是否当真有只洁白活泼的玉兔,蹦蹦跳跳,陪伴着怅惘的仙女;是否当真有一名壮汉,正锲而不舍地砍着永远茂盛的桂花树?亦真亦假,总是人们心中美好的象征。

夜渐渐深了,明月从枝头逐渐滑到正空,餐后小憩,搬着小椅子坐在桂花树下,外婆拉着我的手,用苏北方言细细倾诉着思念和牵挂。一轮明月在头顶上熠熠发光,安静祥和。透着月光,我认真端详外婆那嵌满年轮的沧桑的面颊,在月光映衬下发光的头发,听着外婆絮絮叨叨的话语,不觉湿了眼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夜深了,一轮明月渐渐西斜,云雾再次遮掩住月中的清澈澄明,秋风拂来,捎上阵阵桂花淡淡的清香,一对祖孙在树下,孙女拥着祖母,依偎而眠,天边的明月见此温馨,也悄无声息地笑了。

团圆之夜,没有城市的喧嚣纷扰,回到田园,与家人团聚,才是最引人向往的,不是吗?月,还是故乡明!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四

静谧的夜,是黑色的油墨泼洒在夜的苍穹。悬挂在黑色苍穹下的星星,是思念家的眼泪,淡淡的,却又是浓浓的。抬眼遥望远方的星辰,不知道哪颗才是家的标志。

遥望,追逐,思索。只为插上梦的翅膀,带着我飞越漆黑,飞越琼楼玉宇,找到梦中的故乡。

轻轻地将手按在异地的手压式水井上,聆听着潺潺水流撞击桶壁的声响,那是一种音乐,也是属于家的情怀与温暖。当一地飞溅的水珠像洒落的眼泪时,冰冷悄悄潜入心底,留下一滩永也淌不动的念家情怀。

远处,路的尽头,是一片桶色的洋溢着温暖的灯光。洋洋洒洒地爬上眼帘,忽然眼眶里涌起一串微热晶莹的思念,故乡的家也曾有一片橘色的灯光呵!

夜风习习,飘来了一阵热闹的蛙鸣,在夜深处的坑洼里,躲着一群孤寂的青蛙。埋藏在记忆底端的水田里,是一群淘气的捕蛙少年,顶着星辰,踩着清风,循着热闹的蛙鸣,追逐着儿时的梦幻。

蛙鸣依旧响起,只是不再富有那种童真的欢愉。

清冷的夜风,将整个面颊包裹得无一丝空隙。微微酸涩的鼻子堵着一团灼热的感情,强逼着从口中发泄,毫无顾忌。

深巷的犬吠,明亮而震撼。曾几何时,那是梦的干扰,多渴望将那声响从耳边轻扫,只留下甜甜的梦境。而此刻,在夜的包裹下的人儿,却几多眷念故乡里的那阵阵犬吠,追寻着家的韵律。

远处,是黑色的流动的夜,带着几许哀怨与寂静,思念充满心扉。

手中揣着薄薄的电话卡,似乎揣着对家的百般牵挂,厚重压得眼泪欲出。

抬头眼望悬挂在黑色苍穹下的星辰,闪烁着的,竟是亲人的脸庞,慈祥而温暖。

明天,明天一定会拿起电话筒,拔通对家的丝丝牵挂。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五

故乡是与众不同的。

离开故乡久了,便会思念故乡夜晚的月光。月亮的光辉轻悄,仿佛一幅不经渲染的画布,又像飘落的静谧雪霜。

故乡的空气是与众不同的。吸久了城市的烟尘总会想起她的清新;故乡的空气是安静的,没有喧嚣,周遭只有潺潺的流水,还有那总也不会让人心生厌倦的虫鸣。喜欢躺在故乡的草地上,与大地亲密,仰望着蓝天,任那穿过指缝的阳光洒在脸上;任那伴着草香的空气充斥在我的身旁,好像张开我的双臂,把故乡放在心头,顺着血液流进身体每个角落,满满地,都是她。

故乡的水是与众不同的。故乡的水是源头,也流在我的心头。舀起一瓢故乡水,狠狠地呷上一口,便会唤醒许多儿时的回忆,儿时踩过的土地,踏过的青山依旧还在;故乡的水凉,河里的鱼异常鲜美。我们好像离槽出飞的鸟儿,怎么飞都飞不出儿时的回忆,怎么都走不出故乡的怀抱。儿时对故乡只停留在父母的方面,长大后愈加地怀念故乡,故乡是故乡,她是脱离出来的,特别是在受了委屈心累的时候,无论行过多远的路,看过多少风景,却总也忘却不了只许自己说她不好的故乡。

故乡的水也是与众不同的。淘气的孩童总会偷偷地摘些别人家的瓜果,三五成群,坐在山脚下分着吃,将脚伸进水里面荡起水花,比赛谁溅起的高;夕阳落山,家里人便会出来寻自家的孩子,溺爱地苛责一顿。

故乡的夜晚也与众不同。黑幕下只有点点的灯光,聒噪的蟋蟀不知疲倦地拉着独奏,这是献给故乡的'夜曲;萤火虫在月光下跳动着圆舞的节拍,顽皮的孩子怕打着手掌,口里呼唤着,捉进口袋里,送回家里,总会有哭着质问妈妈萤火虫不在发光的孩子。那些点亮一丝夜色的精灵。高中以后就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轻轻柔柔地洒在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上;天空的星辰更加璀璨,总会给人一种深远安静的感觉。

故乡与其他地区一样,又与别处处处不同。

离开故乡久了便会思念故乡,心是故乡的,念也是故乡的。故乡今晚的月光应该依然那样秀美吧。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六

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时常给家里捣乱,原本一件好好的事情却让我破坏得乱七八糟,气得爸妈老是手拿鸡毛掸子来教训我,唉,谁叫我当时自找的,现在每每看到鸡毛掸子,我就觉得一阵心怕,感情是童年的阴影还挥之不散啊!不过也好,起码它见证我的童年,才不至于过得那么无趣。

那年我身边有那么多好伙伴,都是儿时一起游戏结交的,但是我们一起随着岁月的成长,渐渐长大的我们为何越走越远,渐渐变得陌生了。是不是成长的年轮中隔了一道鸿沟,那么不可逾越,越不过便慢慢淡忘彼此,从此之间彼此互不交集。

纯真的记忆回荡在脑海之间,我怕是有点记不清或是已经忘记了,那些片段,点点滴滴,零零碎碎,拼凑得那么不完整,我尽可能努力得补全,然而还是有那么一些些遗漏,已经逝去不再想得起来了。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七

繁星斗斗,云彩飘浮,月已明。二十余载故乡情,今秋终又重见故乡月。

月洁如银盘,满天星际也时时为之增色。突有云彩掠过,掩半月,如嫦娥之羞。古人有云:“羞花闭月”,我想亦如此美。

携家人围坐月下,中秋物什摆于其间,轻风徐来,桂花之香扑满怀。时而谈笑,时而共赏月之美……背井离乡近十载,终回故乡,与家人难得一聚,各自在此也就敞开了胸怀,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一不谈,一家人其乐融融。

夜深、月远……迎窗而卧,闻着故乡熟悉的泥土气息,忆起儿时的趣事……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是父母已白了双鬂。“父母在,不远行”,儿远离家乡近十载,苦了养育我的父母啊,我发誓将在家乡侍奉双老。

月是故乡明,亦在故乡圆啊!

故乡月经典散文诗篇八

夜晚,骑车回家。街道两旁树影斑驳,行人稀少。我将车蹬得飞快,不经意抬头,看见前方的天空中悬挂着一轮明月,默默地陪我前行。好久没看过这么美的月亮了,平日为琐事烦忧,竟然忽略了身边的美景。

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月亮。

家乡的月色很美。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来了,明静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泻在小院的苹果树上,泻在村舍的瓦檐上,泻在村外不远处的白云岭上。

记得小时候,吃罢晚饭,母亲拿着芭蕉扇,和邻居们坐在门外石板凳上乘凉,谈农事,唠家常。我腻在母亲怀里,数星星,看月亮。母亲摇着扇子为我驱蚊,邻家老奶奶看着我笑:“现在是娘的小乖女,长大嫁人就飞走喽!”

后来渐渐长大,我外出求学,参加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当踏进家门,迎接我的是母亲欣喜的容颜;每次离别,不忍回头,我怕碰触到身后那依依不舍的目光。

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后半夜值班。午夜,闹铃响起,我揉着惺忪的双眼从床上爬起,轻轻推开房门,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我诧异地问:“妈,你起来干什么?”母亲边披衣服边说:“我送你去!”。

和母亲一起走出家门,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头顶是圆圆明月,清风袭来,吹动了我的裙摆,吹乱了母亲的银发。

街上,商店都已打烊,空无一人。站在十字路口,我催促母亲赶紧回去,目送母亲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班车终于缓缓驶来,我在靠窗位置上坐下。当后面车灯扫过街角,无意中向窗外一瞥,我呆住了,看到躲在黑暗角落里的母亲,此刻正朝我这边张望着。我的眼泪簌簌落了下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我漂泊多远,魂牵梦萦的依旧是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