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导游词大全

时间:2023-06-28 14:31:38 作者:曹czj 口号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一

久闻绵山美似锦,今秋登临果称心。离开绵山已有好些天了,但我对它的美却久久难以忘怀。它就像一轴美丽的画卷,绵延不绝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绵山的美,美在山静、谷幽、壁陡、树密、泉清、石奇、道险、宫巨。有道是不到绵山不识自然,不知自然美为何物!

绵山因山势绵延而得名。它位于我省中部,地处汾河阴。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奇观,集于一体,是我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举世瞩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它以春秋介之推而名扬海外,是我国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

久慕绵山,向往之至,今年秋天终于成行。10月15日,我们一行在太谷考察学习,惊叹于这儿的教学改革和成就。学习结束后即匆匆赶往绵山。一路上无暇顾及车窗外的风景,心中激荡不已,就好像去见一位久别的恋人一样。车到绵山的时候,已经入夜,眼前尽是黑逡逡的一片,仅能看见几盏闪烁的灯火。上山了,借着车灯可以看见对面有一辆大巴正在半山腰爬行,路像天梯似的陡,心中不禁一颤:好险啊!汽车并没有减速,还在一如既往地前行。或许是山路铺的好吧,抑或是司机开车的技艺高,过了好久好久,我们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峰回路转,我看见窗外的山峰极其陡峭,高入云天。山峰之上有一轮月亮,像月饼般大小,好一副“山高月小”图啊!心里不禁在想,如果苏东坡在此,一定会挥笔写一篇《绵山赋》的。山势渐高,秋风更凉。我们后悔穿的衣服太少,明天如果山上气温低,怎么能游的尽兴呢!好在经过几个曲折回环,终于到达山门。绵山山门高大巍峨,庄严无比!进入山门,就好像进入绵山的怀抱,我心中默念着:绵山,我来了!

车停在清风阁前。下得车来,只觉得山中好静。南北两边山峰相对,中间山谷深达千仞。人在北峰半壁公路之上,清风习习,无比惬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匆匆浏览一番,草草地吃过晚饭,就入住在修筑在悬崖边上的旅馆里。旅馆的窗玻璃外就是万丈深谷,虽然没有热水,未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可以枕崖而眠,临谷而鼾,御风而梦,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体验啊!

黎明时分,我就起了床。出来宾馆,就看见外面已有人在溜达。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有散步的,照相的,有凭栏远眺的,昂首仰望的,窥谷忘反的,但都隐藏不住内心的那份惊奇和欣喜。清风阁前留张影,清风阁前沐清风,绵山,您已留在我的相册机里!看,对面的峰顶染上一道霞光,金灿灿的闪亮,和满山的翠绿相比分外耀眼。北面,一座亭子翼然临于悬崖峭壁上,好像要凌空飞翔。亭子的尖端亮闪闪的,好像鸟儿的金冠!真美啊,有多少爱美的眼睛在此凝望着,摄录着。快拍快拍,绵山,我把你的美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吃过早餐,我们乘车返到山门里的一个小型广场上。这里有飞瀑流泉,拱门雕塑,小亭轩榭,风光宜人。许多人在此兴致勃勃,拍照留念。导游小姐是一位身材玲珑的女生,口齿清晰,走路轻捷如风。她带我们从小亭边下去深入到地宫。地宫也是建造在悬崖绝壁之上,一共有十多间,外面有一条走廊,凭栏可以看见远处的青山和地下的山谷。地宫里有黑白无常,小鬼判官,阎王老爷,还有十八层地狱里种种酷刑,规劝人们抛弃邪念,一心向善。我们旅游的第二站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的大罗宫殿。宫殿倚山而建,巧夺天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宫殿分下七层和上六层,错落分开。导游带我们从宫殿左边像曲尺形的阶梯上去,逐层游览。在此,我们看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想到孙悟空在里面炼成过火眼金睛,人们纷纷和它留影纪念。这儿的每座宫殿都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香火旺盛。游人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往上涌。我非常留恋曲尺形的台阶,在此踯蹰好久。上的七层元辰殿,见殿前有几尊鹤雕,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欲要乘风飞翔,我心激荡不已,亦欲飞翔,即与此存照。七层殿旁有一牌楼,上曰“大罗仙境”。听导游说,大罗宫殿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诸神,大罗仙境是道家的最高境界。牌楼西面是个小型的水池,有喷泉、流水、莲花、龙雕,有许多女孩在此嬉戏留影。池边有一木椅,我就此小憩。心却沉浸在这大罗仙境中,感受着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顿觉得身心俱净!蓦然回首,一条飞瀑似一条白练自木椅边飘然而下,我心也便由仙境直落而下了。大罗宫的上六层我没去成,并不遗憾。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入云庭!也许上面风光更美,但我心于此足矣!

下的宫来,我便寻见那条飞瀑,它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成为大罗宫前的一道奇观。瀑下有棵庞大的树根,人称发财树,盘曲嶙峋,撑起一个岩洞,是个宁静清幽的所在。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此时已是阳光灿烂,游人如织。伫立在大罗宫下,我感慨万千。这座宫殿历史上几经兴废,今天,是民营企业家阎杰英投资重建,增其规模,重现它的金碧辉煌,高入云端,它不愧为绵山的第一胜景!

别了大罗宫,我们驱车赶往天桥。听说,绵山的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我心中一阵暗暗惊喜。到了天桥,站在山下,须仰视才见。天桥就像系在悬崖之上的一条带子,异常艰险。传说,后赵皇帝石勒曾在此据险驻守过。我们一行沿着蟒蛇洞攀援而上,来到了天桥边,看到了当初防守进攻用的石头、木滚。过了铁索浮桥,就到了天桥的上面。天桥1米见宽,有50厘米高的栏杆,下面用水泥柱作支撑。人走在上面须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好似云庭散步。站在上面,视野开阔,清风习习,阳光明媚,有惊无险,我觉得是养生的绝佳胜地,很难想像是古代战争的遗物。

云峰寺是我们游览的第四个景点。站在悬崖绝壁的云峰寺上,头顶着微微蓝天,脚踏着悬崖峭壁,俯视脚下,亭台楼阁布局一目了然。攒聚的人头就如涌动的黑点,五颜六色的大巴就像商场柜台上琳琅满目的玩具车。天边的云彩时不时在我们头顶飘过,就像置身于云雾中一般。寺里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据说这里的镇寺之宝就是其中的一副名画,不过并未一睹为快。这儿最珍贵的是古代塑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介子推的母亲。只见她衣着金丝龙袍,态度和蔼慈祥,手握龙头拐杖,端坐在石凳上,双目炯炯有神。她好像环视着参观的游客,眼睛里流露出身为至孝的介子推之母的无限骄傲。路筑在半山腰,山头却云彩飞扬,朵朵白云其间冒出,据说那有一个白云洞,只要白云从洞中吐出来,就预示着要下雨,而且还有很多的例证证明它神奇,使人倍感神秘。但我没能亲见,深以为憾!

绵山最迷人的是水涛沟了。这儿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溪流,千转百回,长年不息,平缓激湍,飞流激荡,瀑布成群。绕三十多个湾,跳二十多次涧,翻一条小小的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山岩狰狞如兽,山泉滴落有声。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凳、竹椅;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像、石雕、石碑、石乳、石径,随处可见,随处可寻。行经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时,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悬空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我最留恋的是五龙瀑了。那宽大的瀑布像珠玉串成,晶莹剔透。那飞溅的水花,晶亮而多芒,无声无息,盈满我的襟袖,融入我的心波。那雷鸣般的涛声,是自然的合唱。我完全被这自然的美景震撼了!我沉浸在这美丽的图画中,心儿久久不能平静。我留恋于眼前的美景,水帘洞没有去成,但我不以为憾!青山、怪石、奇树、山花、人流,相映成趣飞红滴翠,层林尽染!绵山,我见识了您的水涛沟,见识了您的秋天!

从水涛沟出来,我们就乘车走上了返回的路。别了,绵山!别了,水涛沟!我怎么对您如此的恋恋不舍呀?这是因为,这绵延的山,这绵延的路,这绵延的景,这绵延的谷,带着我绵延的思念和遐想,已成为我今生欲罢不能的怀想与渴望!

绵山,我时时与您相见,在梦中!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二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__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

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 “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三

三清殿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的圣境,后逐步演变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内中央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天界”最高神灵,执掌宇宙,主宰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为洞神之神.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星宿殿二十八宿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古时星相家根据星宿的移动,占卜吉凶,并把他们分成东、南、西、北四组,称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称四方四神。民间办喜事、盖房子、出门都要选日子,就是据此而来的。这两位分别是青龙和白虎,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他们的职责是镇守道观山门,驱邪护正。灵霄殿殿内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为“天皇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右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两侧为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道经上说:天有三十六层,三清居最上三层.玉帝居三十三天为万夫之主,主宰人间天上的祸福吉凶,及世界兵革、劫运,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左、右四位大帝,分别统帅万星、万雷、万灵、万地,以辅佐玉皇.传说四值功曹体察人间善恶功过,时记月累,年满上奏玉帝.腊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以人们所做的善恶或赐福或降恶。这天古代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灵霄殿的两壁画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带领各自部下神将朝拜玉帝,奏事请旨的场面.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态端庄各异,体现了天界的庄严和诸神的无边法力.当年唐玄宗为感谢玉皇大帝的点化、护佑之恩,命人在这里修建了灵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又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相对应。药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炎帝,两侧分别供奉张仲景、华佗、扁鹊、孙思邈四位盖世奇医.绵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圣地,因介之推归隐于此更成为人杰地灵之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号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亲重病缠身,妻子产后无奶,真是祸不单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茶饭不思,彻夜陪侍母亲、妻子.有一日,他十分困乏,爬在书桌上便睡着了.恍惚中忽见一仙人飘来,说道:“绵山圣水可治百病.”他顿感神灵在点化自己,便于明天启七年(丁卯)连夜奔向绵山取水.母亲、妻子喝了圣水,病症才得以痊愈.为感谢神灵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药王殿.从此绵山圣水可以治无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剂的消息,传遍了省内外,人们常专程来此接水。藏经阁为绵山道教藏经处,藏有《道藏》等道书多部。讲经台为道士集会和讲经场所.有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堪为一绝.群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仙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混洞殿主要供奉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无形天尊为混洞之前,道气未显,恍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为无形象可察。无名天尊为宇宙处于本始状态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虽有质可睹,但不可名。无上元君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后下降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灵飞,怀胎八十一年,生太上老君,传金丹密诀72篇即升天而去。

狮子山

三国时,群雄逐鹿,连年混战,原始鬼魂也乘机出没人间骚扰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将手中拂尘一挥,使鬼魂消散。百姓抬头一望,只见一九头青狮上驮着救苦天尊,再看一位戴官帽的神仙带领十八神将收了鬼魂。原来是太一救苦天尊领城隍及十八阴司倾城出动。后人便自发捐资修建了天尊殿。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治理鬼魂,使百姓安宁的说法。

东汉时,有一年蛟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法器,使洪水平静,蛟怪被定在了沟内,化为巨石。从此以后岩沟里的水在出沟处走地下,出了沟才涌出地面。既能防止蛟龙作怪,又能保证附近百姓用水的清洁。

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称“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左边的壁画所反映的就是“三官大帝”巡视考察的情景。下方有惩罚恶人的场面。右壁上画的是“天官”为人间赐福的情景。

绵山大罗宫的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经常和众仙在殿门前的山边平地上围坐切磋道经。

就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与“六甲”神。六丁属阴,六甲属阳。六丁都是女神。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远方人或物的吉凶。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驱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就是当年介之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三清上,曰大罗”。大罗为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大罗宫复修于唐玄宗时,后因战乱,只留残迹。现在的大罗宫是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为依山而建的十三层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总面积为三万余平方米,为全国庙观之最。

开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经绵山,忆起当年唐太宗在雀鼠谷大战中受神灵护佑得胜之事,遂专程朝绵山礼拜;并于大罗宫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并拨银重修大罗宫。至北宋时,宰相文彦博回乡省亲,因大罗宫诸神灵验,遂又复修。明清以来,屡废屡修。后因历代战乱和日军烧毁,绵山风景区又在原址上恢复扩建。大罗宫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诸神。20__年5月曾在此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道家活动——罗天大醮,香港、中国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等国内外20余家经团参加。千百年来,在大罗宫祈祷国家兴盛、家庭幸福、个人前程的不计其数,现这里各种祈祷的表文有两千多种,游人赠送的帐、幡有两千余条。前来挂铃、挂灯的有一千余人。从古自今,人们办事都离不开大罗宫,三六九祈祷、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

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神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

北魏时期,文殊菩萨化作一贫妇,在绵山一带传播佛法。介休的佛教信徒为纪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并在六块石板上刻《金刚经》全文。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四

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了“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五

绵山,又名绵山,为春秋五国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与其母隐居所焚,又名介山。位于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县,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多米。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个分支。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节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节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风景很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早在北魏就有寺庙建筑,初唐就有相当大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推臣介子“割股为君”。19年后,重耳作为君主回到中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奖励了英雄,但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他顺应天命帮你恢复国家,不愿意和拿功劳求赏的人作伴。他的随身妈妈隐居在介休绵山。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很惭愧,所以他来到绵山寻找它,但没有成功。文公别无选择,只能下令释放火烧山。他想把他赶出去。然而奸臣故意陷害他,把四周的山都烧了,直到火灭。才发现介子推着他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纪念介子推,文公在介子推忌日下诏禁烟、禁冷食。

寒食丧,是怕再点着烧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的那天,用龙舟把粽子扔进汨罗江是一样的。一是纪念屈原,二是怕鱼再糟蹋屈原的身体。这是人们记住他们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期的两个苔莎,一南一北,双星映;一水一火,去义;一条河和一座山将永远载入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的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到了晚唐才演变成一个节日。2000多年后,寒食节终于发展成为生者孝敬,祖先享受美食的盛大节日。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六

你怎么学我说话?

没有啊,我是小导游,我带大家游览绵山有什么不对吗?我明白了,你是来抢饭碗的。

你要水平高,我哪能抢了你饭碗,大家说,是不是?

照你这么说,咱俩今天非得比试比试了。

比就比,谁怕谁呀!

好,现在就开始!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的绵山。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闻名天下。绵山地处汾河之阴,在介休市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共有二十多处景点。从龙头寺远眺,只见两山对峙,怪石磷峋,风景绝佳。

游完龙头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个景点———介公岭。说起介公岭,还有一段故事呢。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饥饿难忍,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介子推不求名利,隐居绵山。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七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八

介子推,你从禹都夏县走来。巍巍绵山,传颂着你的千古圣名;悠悠青史,流芳着你的风骨亮节。

去看绵山吧,去谒介公吧!沿着崎岖的山路,循着你当年的足迹,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来了,从老家来了,带着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来看你这位客居他乡的游子。登临绵山,沐浴清风,饱览美景,感悟险峻,令人心旷神怡。绵山之巅,介公那悲壮而感人的传说,穿越岁月的荣枯兴衰,如泣如诉,更令我们心生感慨,垂首举哀。

在那狼烟四起,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介公啊,你忧国忧民,忠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载,履险蹈危,历厄饱艰,辅佐文公成就一代霸业。流亡途中,面对饥困欲绝的重耳,你割股啖君不言痛,殷殷鲜血眏红耿耿忠心;霸业功成之时,诸臣们向文公邀功争宠,你却躲封不仕携母隐居绵山。试问那些士大夫,面对淡泊名利的介公,你们赧颜吗?绵山,绵延上百里,方圆数十里,峭壁如削,松柏叠翠,秀水长流,似乎有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大气。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介公啊,你心怀“无欲则刚”的信条,在绵山寻找灵魂的慰藉。

晋文公感念辅佐情,不舍患难臣,率众登峰峦,下沟壑,入密林,探洞穴,四下寻呼难觅你的踪影,无奈中放火焚山,意欲逼你返归朝廷,怎料想你与老母合抱一棵柳,浴火亮高风,化作青烟冉冉去也。面对枯木青烟,痛失贤士的文公悔恨交加,与随从一道涕泪哀号,响彻林野。绵山在熊熊的烈火中被晋文公封为介山,同时下旨在你的忌日举国禁火做饭,以寒食寄托哀思,以表国殇。寒食节,苍天默然,大地沉寂,哀痛厚重,敬仰无限,冥思深远。

有诗云:“绵山忆介子,殁后几千春。独有英明主,终恋患难臣。断霞余古烧,悲鸣自荒榛。岁岁逢寒食,其如惆怅人。”介公,你可知否?屈原在《九章》中:“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为之禁兮,抱大德之悠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介公哟,绵山因你而生辉,你在绵山得永生。绵山有幸埋忠骨,我辈自豪有先祖。介公,在苍松翠柏间,椭圆形的墓冢,简朴凝重,掩埋着你高洁的的身躯和灵魂,没有玉砌雕栏,没有花团锦簇,但拜谒者络绎不绝。两千六百余载,你长眠于此,听松涛阵阵,赏鸟鸣声声,品泉水潺潺,观云海茫茫,没有怨恨,没有悲叹,只有淡然清逸。肃立在你的墓前,缅怀你这位禹都先贤,我顿觉一股浩然之气沉蕴于胸中,灵魂在自省中得到洗礼。你的精神情操与日月共辉,同山河映秀,引无数文人墨客顶礼膜拜。

一个大写的人长眠于绵山,一种精神融入绵山,一种品格雕铸绵山,绵山因此苍翠,思念从此绵绵,岁岁年年!

绵山导游词大全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