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通用6篇)

时间:2023-09-15 18:29:10 作者:文锋 工作计划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通用6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一

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

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

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

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

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

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

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

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源。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

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

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

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

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

浸透垫草和地面。

6、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

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3)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8、家庭治疗与护理。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时最好在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

(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9、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消毒 :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二

一、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慢病项目月报工作。

二、规范做好慢病筛查工作。督导村医生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三、主动开展各项干预服务工作。加强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同时对其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不断调整干预强度,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四、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随访管理,每年定期随访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4次,以提高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五、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意识。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三

一、总体工作目标 1、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 期发现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 提高高血压、 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通过电话指导、入户访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门 诊 35 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加强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 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

4、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 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 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高血压患者。

3、高血压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 价;

4、继续施行 35 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并做好登记。

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 6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 95% 以上,规范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 60%以上。

三、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糖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 价。

4、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 45%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 95%以上,规范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 60%以上。

四、实施计划 建立并健全慢性病工作制度,成立慢性病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 65 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综 合防治机制。

(一) 、建立慢性病工作报告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今年新增 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新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 登记建档和管理。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利用健康体检、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诊疗、首诊测血压等方 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三)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健康教 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 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一般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 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 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在县卫生局正确领导下和县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我们将努 力工作,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我镇慢性病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奋 斗。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对我院慢病 示范区对应服务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及新发病人首诊病 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 制定慢病管理制度, 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 责任落实到个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 1 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 早治率。

3、加强村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 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 管理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4、以我院为基础,从群体防治出发,个人防治入手,建立 慢病随访管理模式。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 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 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民。

2、建立慢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 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各种制度;对一般人群、慢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 作,建立建全慢病管理综合防治机制。

1、对各村各组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及体检。

2、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检出: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 2 体检、本院门诊 35 岁以上首诊血压测量制度及化验室血糖检测 记录等多种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 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 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5、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对检出高 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高危 人群采取群体或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 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 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以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血 压、血糖。

6、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 层广泛开展高血压、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 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刊栏,每个季 度更换一次内容。

(2)在我院慢病示范区域内每季度举办一次慢病知识讲座, 3 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及义诊等活动。

(3)院内开展免费测量血压。

四、培训及评估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 、 《中国高血压、糖尿病防 治指南》全院职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 量。

评估时按照慢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 向转诊执行情况、35 岁首诊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慢病知识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及慢性病的药物规范治 疗情况,综合评估。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四

一、严格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 门诊各科诊室配备血压计,首诊医师需对区35岁以上的首诊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值记录在门诊病历的“备注栏”内,对血压异常的门诊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门诊部负责对门诊各诊室血压监测情况及门诊病历、门诊日志登记情况进行日常督导,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整改,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设立健康小屋方便门诊就诊病人进行健康自测 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健康自测点(健康小屋),配备电子血压计、身高体重计、体质指数模板、腰围尺、血糖仪,方便就诊群众进行健康自测,并专人负责对自测结果进行登记。健康小屋的搭建由门诊部及后勤保障部负责。健康小屋设施的配备、检测结果登记及日常管理由门诊部负责。

1、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 (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2、恶性肿瘤病例。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为分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死亡报卡的管理

要求临床医生对发生我院院内的所有死亡病人均填写死亡报卡,并在死亡一周内上报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死亡报告率要求100%。

五、加强就诊患者的宣教

切实做好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庆祝活动及10月8日全国高血压宣传日、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宣传日等健康宣传活动。每月定期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广大居民传递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其他慢病的防治知识,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五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健康山东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青岛市爱卫会关于印发“青岛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方案”的通知》的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切实开展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进一步遏制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全面落实《青岛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努力使我市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三项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一)防制范围:市区内所有单位、居民区的室内外环境,公共场所及广大农村。

(二)防制重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宾馆、饭店、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点、垃圾处理厂、下水道、河道、公园、绿地、医院、学校、火车站、汽车站等。

(一)加强病媒生物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力度。围绕爱国卫生和除害防病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广造舆论,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爱国卫生运动。

(二)落实以环境治理为内容的综合防制方针。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广泛发动群众,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

(三)规范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监测工作,及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杀工作。

(四)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重点完善纱门纱罩、灭蚊蝇灯、防鼠网的配备以及对灭鼠屋分布不合理、破损、不达标的进行改建、新建。

(五)统一开展病媒生物消杀行动。按照市爱卫会的要求,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开展全市集中药物消杀工作。

(六)加强对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督查考核。对各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食品行业、农(集)贸市场、医院、学校、车站、五小行业等重点单位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项检查,促进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常态开展。

(一)贯彻落实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结合爱国卫生月等相关活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在城乡范围内深入扎实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除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农村地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抓好改厕治污、环境美化、垃圾围村等治理,在彻底清除孳生地的基础上,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二)负责所辖区域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清理“四害”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配置灭鼠屋并及时投药,及时与专业消杀公司签订消杀合同,落实蚊蝇夏秋季集中消杀工作,确保“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三)做好城区内公园、绿地、绿化带、建筑工地、河道、主要道路垃圾集中点、垃圾箱、垃圾处理厂的蚊蝇定期消杀,清除“四害”孳生地,按要求设置灭鼠屋并及时投药。将治理蚊蝇孳生地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内容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中。特别是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要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要定期投放药品及检测防制效果。

(四)做好市内农贸市场蚊蝇消杀工作。完善防蚊蝇设施,按要求设置灭鼠防鼠设施,清除“四害”孳生地,特别要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

(五)做好饭店、宾馆、商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屠宰点等蚊蝇消杀工作。完善防蚊蝇设施,按要求设置灭鼠防鼠设施,清除“四害”孳生地。

(六)组织人员对集贸市场、商场、露天市场、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监督检查,取缔非法销售鼠药摊,查扣违禁药品。加强对病媒生物防控专业机构和病媒消杀药物生产、经营情况的'监管。

(七)做好火车站、汽车站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站内及铁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善站内外环境、行李房、货场、餐饮等地方防鼠防蚊蝇设施,健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度。

(八)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本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继续开展“健康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健康促进活动。针对我市疾病流行情况及居民生活习惯,设置有效的宣传教育内容,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提高防病意识和卫生意识,使广大居民基本了解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知识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

(九)做好全市中小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中小学校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狠抓落实。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防病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十)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制定“四害”监测工作方案,开展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监测工作,及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杀工作。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向人民群众宣传除害防病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十一)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

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

(十二)扎实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促进病媒防控取得实效。结合卫生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各级各类卫生先进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标准,建立健全防控计划、措施,配备专(兼)职人员,防控经费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评比活动,巩固创建工作成果。

责任单位:市爱卫办,各级各类卫生先进单位

(十三)市直各部门、单位,驻胶各单位、各部队爱卫会也要按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标准,完成各项规定任务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病媒生物防制是“健康山东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成员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搞好组织协调,确保经费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做好防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涉及政府多部门及全方位参与,要加强综合协调及可持续防控,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各镇办、各相关单位要积极落实工作任务,及时与专业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认真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和专业防制队伍,针对不同季节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主要特点,开展集中灭鼠、灭蚊、灭蝇等活动,彻底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三)严格督导,积极推进。各成员单位要结合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加强日常考核与监督管理。市爱卫会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公布全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开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慢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六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寝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班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20xx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