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5 14:48:57 作者:MJ笔神 文秘知识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初一教案的制作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一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12345678910

(2)012345678

(3)12345678910

(4)02468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练习:___,6,______,3,___4,___,______,___,2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12345678910

小老鼠:012345678910

小袋鼠:012345678910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二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三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四

验。例题在比较46和38的大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材倡导学生把估计与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起来。46是四十几、38是三十几,这里面有估计的成分。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联系生活经验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会完全相同。教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较,不强求全体学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励比较方法多样化。

例题先让学生比较十位上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然后在试一试中比较十位上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和比较100与两位数的大小,既包括了比较两位数大小的各种情况,又体现了由易到难,逐渐完善比较方法的意图。想想做做第2~6题逐步提高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第2题结合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直观形象;第3题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方法;第4、5题比较三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开放题,而且是逆向思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五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86—2037—2026+2074—2034+40

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

56+30=8656—30=2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六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七

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要经过形象抽象的过程。实物表示的数比较直观,数字组成的数比较抽象。在认数时,实物图形、小棒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进而逐渐形成数的概念。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1个百,比实物表示的数抽象,又比数字表示的数形象,在形成数概念的过程中有特定的作用。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的教学编排了数数和表示数两道例题。在数数的例题里,通过数小棒的捆数继续体会十,初步认识百。先从3捆是三十根、6捆是六十根直观形象地感知几捆就是几十根。再看着小棒图十根十根地从十数到一百,进一步体会几个十就是几十,接受10个十是一百。在表示数的例题里,把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数和用数字表示数结合起来,教学数位及顺序,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这种结合,有利于数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学效率。这道例题首先在计数器上确定百位(认识11~20已确定过个位和十位),描述三个数位的位置顺序。然后把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十扩展到几颗算珠表示几十,以及百位上1颗算珠表示一百。拨珠与写数的过程都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思想。

想想做做紧扣数的意义进行设计。第1~3题数珠子、方块和彩球的个数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几个十是几十。第5题的填空能让学生形成整十数和一百的数概念。

(2)认识非整十数的教学也编排了两道例题,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规律。

第29页例题和想一想包括三个内容:一是通过摆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体会几捆和几根小棒合成几十几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这两个数的相邻关系,渗透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三是一个一个地从四十数到一百,初步体会数的顺序。这三个内容中,第一个内容是基础,要利用教、学具或联系图示让学生理解2捆和3根是二十三根,并向三十四根、三十九根以及更多的根数逐渐扩展。第二个内容是难点,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实现3捆10根向4捆的转化,从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想想做做第6题呈现29个木块添上1个的情境,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29添上1是30的道理。教学时还可以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明白四十九、五十九九十九添上1分别是几。经过前两个内容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四十数到一百。每数到几十九的时候,要提醒他们想一想下面的数是几。

第30页例题把非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学,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是看计数器上的算珠说出它表示的数;然后对照计数器写出数24、34和43;最后读读写出的数,填方框体会各个数的组成。教材精心选择34与43,给学生留出了比较的空间。通过比较这两个数的组成和读、写,深刻地体会非整十数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过程篇八

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1)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描述,体会词语的含义。

例题里猫做了38个五角星,猴做了34个五角星,学生已经知道38>34、34<38,在此基础上教材示范猫做的比猴多一些,再让学生试着说出猴做的比猫少一些,从中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分别出现了少得多和多得多。在学生初步接触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词语以后,想想做做第4题先引导学生说50比45大一些和85比45大得多,感受大一些与大得多的不同含义。然后让学生把10、48、92、42等数与45分别比大小,并用小一些、大一些、小得多、大得多来描述,他们的数感在选择词语时得到了发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选择答案。

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是相对而言的。离开具体情境,不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很难选用这些词语的。因此,教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分别要求为比50个少得多比46下多得多比38人少一些比25元贵多啦选择合适的答案,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