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队训练方案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训练类试题(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05:09:42 作者:雅蕊 方案 花束队训练方案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训练类试题(汇总8篇)

广告策划需要全面考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策略。继续往下看,你将会发现一些有关游戏策划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一

分析:第一次报数留下的人是3,6,9,12,…恰好是3的倍数。

第二次报数留下的人是9,18,27,…恰好是9(3×3)的倍数。

第三次报数留下的人是27,54,81,…恰好是27(9×3)的倍数。

第四次报数留下的人是81,162,243,…恰好是81(27×3)的`倍数。

第五次报数留下的人是243,486号同学。

答:这两位同学在开始的队伍中位于从左到右的第243,486个。这两位同学在开始的队伍中位于从左到右的第243号和第486号。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二

想: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解:乙仓存粮:

(32.5×2+5)÷(4+1)

=(65+5)÷5

=70÷5

=14(吨)

甲仓存粮:

14×4-5

=56-5

=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三

1、在下列六个数:5、6、12、14、23、29中,划去数后,能使其中3个数的和为另外2个数和的'2倍。

2、设1、3、9、27、81、243是六个给定的数,从这六个数中每次或者取一个数,或者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每个只能取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63个新数。如果把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1、3、4、12,。那么,第60个数是()。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三倍,这个两位数减9,则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相等。这个两位数是()。

4、计算1001737444137=()。

5、计算22+42+62++402=()。

6、有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这个三位数加上693,则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这个三位数是()。

7、六位数865abc能被3、4、5整除,要使865abc尽可能小,a、b、c各是()。

8、数71427和19的积除以7余数是()。504的约数有()个。

9、解放军某部进行队列训练,正好排成一个方阵,若每排增加12人,减少4排,则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共有()个战士进行队列训练。

10、五年级数学竞赛,小明获得的名次与他的年龄和竞赛的成绩相乘之积是2134,小明获得的名次()名,成绩是()分。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四

一、填空题。

1、恰好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个。

2、有许多边长是3cm,2cm,1cm的正方形纸板。用这些正方形纸板拼成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一共有()种不同的拼法。(通过翻转能相互得到的拼法算一种拼法)

3、某厂计划全年完成1600万元产值,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下半年比上半年多完成,这样全年产值可超过计划()吨。

4、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如果按照甲、乙、甲、乙……顺序交替工作,每次工作1小时,那么要()分钟才能完成。

5、一个数的20倍减去1能被153整除,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

6、有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它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96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和6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某校2001年的学生人数是个完全平方数,2002年的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多101人,这个数字也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该校2002年的学生人数是()。

8、一个铁路工人在路基下原地不动,一列火车从他身边驶过用了40秒,如果这个工人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迎着火车开来的方向行走,则这列火车从他身边驶过只用37.5秒,则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千米。

9、假设某星球的一天只有6小时,每小时36分钟,那么3点18分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是()度。

二、解答题。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4、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5、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师生情。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至真至纯的情意。

设计理念:

一、多读多悟,吟咏品味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吟咏品味,在潜移默化中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师生间那深深的情,“爱”是全诗的“主旋律”,是全诗的“情感线”,因此,本课教学中,读的设计要层次井然,层层深入,当学生初读全诗后,要引导学生从“情字”着手,从“爱”字切入,说说读了这首诗,感受到哪些爱?这样学生在初读时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品读采用多种形式,要让每个学生有自由读、大声读的机会。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引读、齐读等,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读中想象,酝酿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诗歌的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把准情感基调,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读”与想象情境及品味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然后用想象中酝酿出的情感,用朗读去表达,去诠释诗中的情,当学生沉浸在那种有情意的文字时,自然就能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表达出来,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诗中大量的对偶,排比句式采取双人对诵的形式,以利于情感的表达、流露。

三、读写结合,深入理解诗歌

本诗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是,借事抒情中用一个“记得”自然贴切引入话题,每个学生都享受过老师的关爱,相信提到老师,往事也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引导学生读、议第2小节时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这一方面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更深入理解诗歌,另一方面以“情”体“情”,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初读全诗,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抓住题眼

(1)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2)师生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指名交流,师小结

(3)相板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深情读题。

二、多读多悟,吟咏品味

(一)读悟第一小节。

(2)指名交流自己找出句子、词语。

(3)看来这一小节每句话都蕴涵了教师对工作的“爱”,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找出句中关键词反复品读,看看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老师对工作的一种怎样的爱?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4)学生默读写批准。

(5)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欢聚、离别、忧愁、喜悦、无怨、痴情、日日夜夜、风里雨里”这些词来体会)。

(6)指导读书,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读中想象,读写结合

(一)读悟第二小节

1、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全方位的,这一切都源自老师的“我爱春天,更爱这每一片绿叶。”因为爱,才有这一桩桩、一件件让学生难以忘怀的事。

自由读第2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全班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1)老师背“我们”过河。

(2)入队时,老师投给“我”无声的目光,给我温暖。

(3)老师表白自己的心声。

3、指名读第一件事的诗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

4、激发情感:多好的老师啊!找仿佛看到老师背着学生一趟趟地、小心翼翼地从涨水的小河中涉过的情景,我仿佛能听到老师发出的微微喘息声,请你们再读这几行,相信你也有这些感受,(学生齐读写第一件事的诗句)

(第二、三件事教学同上,教学过程略)

5、同学们,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着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你难忘的事说一下吗?注意也像作者一样,用“记得”开头。

6、学生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二)读悟第3节

1、默读第3节,思考:学生们是怎样向老师表达祝福和敬爱之情的?

2、指名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1)“勿忘我”是一种怎样的花?

(2)学生送“勿忘我”还有什么意思?

3、师引读第3节

师:那么多美丽的鲜花,而我只选择——

生:有一种开在山野上的小花,她的名字叫“勿忘我”。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呢?

生:风雨里盛开,风雨里凋谢。

一簇簇美丽朴素的生命、装点着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师:感谢老师,祝福老师吧!

生:亲爱的老师啊!……放在您的桌上。

四、学习第4节

1、学生已离开老师,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默读第4节,老师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2、指名交流,师小结: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不可磨灭的,即使离开了老师,但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着“我”感染着“我”,启迪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知道怎样书写。

3、全班感情朗读第4节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2、再次聆听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带着对老师的崇敬,小声学唱这首歌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欢聚离别无怨痴情日日夜夜风里雨里

默默无闻记得……记得……记得……

不求索取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

《献给老师的花束》说课稿

说教材:

《献给老师的花束》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整首诗围绕“爱”,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又写出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课文共有4个小节,每个小节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师生情。

这首诗的第1小节概括地赞颂了老师献身教育而无怨无悔的崇高品质;第2小节用具体的事例再现了教师关爱、教育学生的情景;第3小节写学生向老师献“勿忘我”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敬爱之情;第4小节写老师高尚的品质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的启迪。

说学生:

我是今年9月2日才调入学校的,而且一来就接手六(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从事了五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材,我都感到很陌生,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为了能更快适应教学工作,我尽量争取与学生多接触,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认识了班上的33名学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喜欢上数学课,语文方面书写不够工整,对于学好语文信心不足。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提前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背诵,学生比较感兴趣,毕竟教师节刚过,而且在9月10日那天,学生们在班上搞了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不仅给班主任老师送上了许多礼物,而且我这个刚来才几天的新老师也收到了不少礼物。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之一。

说教法: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诗歌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很适合朗读,因此我打算用读的方式来教这篇课文。一共分2课时来上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扫清文字障碍,找准情感主线。第二课时精读品味,感受师生情深,课内我将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大声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表演读等。在读中品味师生之爱,在读中感受师生之情,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我将要上的就是第2课时内容。

其次是采用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加强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诗意境优美,表达有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例如在教学第2小节时,三个“记得”可让学生用自已的话描述诗中的情境,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写话。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3.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抓住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想、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上课时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中那浓浓的师生情谊。(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有关老师与学生的图片,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二、品读第1节:

让学生自由读第1节,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能读出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抓住文中的几对反义词休会思想感情:

欢聚——离别忧愁——喜悦青丝——白发

接下问学生:老师希望什么?对什么“痴情”?从而理解“无怨”一词的深刻含义。

最后让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这一节。

三、教学第2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3.指名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指名说一说

然后从文本回到现实,在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老师关心爱护你的事呢?请你回忆一下,用“记得”开头说一说。

四、学习第3节:

师启发:作为学生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我们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

引导学生思考:“勿忘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学生为什么要送“勿忘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讨论。

再问:学生给老师送花为什么要“轻轻地放”“默默地放”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本节。

五、品读第4节:

男女生轮流读本节,让学生找一找当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回想起老师的什么?

品读“仿佛仍然站在我们的背后”一句。

问:这是不是一个比喻句?那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站在背后注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呢?

作者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结合前3节想一想?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第4节。

六、总结全文

作者写这首诗献给老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配乐齐诵全诗。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全诗以“爱”作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围绕“爱”既写出了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又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敬爱。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4、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5、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你为什么喜欢他(她)?你又是怎样表达你的喜欢的?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拿笔勾画出本文的生字、生词。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生自由练读。

无怨蒲公英涨水喃喃自语勿忘我凋谢一簇簇

3、指名带读,读准字音。

4、通过反复练读,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5、说一说难记的生字,你有怎样的好方法记住它。

6、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整体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

2、读完课文后,现在还留在你的脑海的是文中的哪幅情景?

3、学生交流,初步做到整体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

4、说说诗歌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情感?

四、学习诗歌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诗歌,深深地感受到了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再次走进诗中,进一步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爱。

2、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爱。

3、指名朗读自己找出的句子。

4、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细细地品,看看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老师对工作的一种怎样的爱?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5、学生默读批注。

6、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重点品读第1句。谈谈抓住了哪些字句,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感受:

a、作者把师生在一起称做“欢聚”,把师生分开说成“离别”,你从“欢聚”与“离别”中感受到了什么?(“欢聚”说明师生在一起很融洽、很快乐;“离别”说明师生分开心情很惆怅,很不舍。无论“欢聚”还是“离别”都表达了师生情谊深厚。)

b、从“多少欢聚”“多少离别”中又体会出了什么?

(说明老师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c、小结:是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总与学生在一起,他的生命就是在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中延续,他的人生价值也是在培育学生中体现。这样的生命充满了--(引出第二句)

(2)谁接着读第二句,看看你抓住了哪些字,读出了老师的一种怎样的爱?

(老师为何“忧愁”?为何“喜悦”?让学生抓住“无怨”体会出老师工作虽辛苦,但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3)小结,指导朗读。

是啊,老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工作是那么辛苦,可是他们都坚守着这样的信念: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第一二句。

(4)同学们,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老师对工作的“无怨“呢?请结合下面的诗句谈一谈。

“日日夜夜”:老师每时每刻都把心扑在工作上。

“风里雨里”:老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兢兢业业地工作。

“痴情”:老师对什么“痴情”?

“青丝”变成“白发”:老师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6)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起人们对老师的哪些比喻?你觉得这些比喻恰当吗?

(园丁、蜡烛、母亲……)

五、带着对老师的崇敬,用心朗读这一节。(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2--4节。

1、教学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学生讨论,交流。

a、老师背“我们”过河;

b、入队时,老师投给“我”无声的目光;

c、老师表白自己的心声。

(3)指名朗读叙述第一件事的诗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再读,想象这句蕴涵的情景。

b、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神态、动作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展开想象,把老师“小心翼翼摸索过河”“背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等情境想象出来。

c、多好的老师啊,她不正像那山花一样美丽芬芳吗?再读这几行,你的感受会更深。

(5)指名朗读描写第二件事的诗句,边读边回想自己入队时的情景。

a、思考:老师“无声的目光”传递的是什么?(祝贺,肯定,期盼……)。

b、全班齐读这几行诗,读出从老师的目光中体会到的这份含义深刻的爱。

(6)齐读描述第三件事的诗句,思考:

a、“春天”指的是什么?“每一片绿叶?又指的是什么?

b、这一句话与前面的内容有何关系?

c、教师小结:(揭示“爱“的原因:因为“爱”,才有“日日夜夜”、“风里雨里”的无怨无悔;因为“爱”,才有把学生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背学生过河”;因为“爱”,才有“无声”的情感传递。

(7)六年啊,老师关爱学生的事情只有这三件吗?为什么单单选这三件事?

(8)同学们,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着你,你也能像作者一样选几件最让你难忘的事说一说吗?注意也像作者一样用“记得”开头。

(9)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2、教学第三节。

(1)学生齐读第三节,联系题目想想:献给老师的花束是什么花?

(2)“勿忘我”又是一种怎样的花呢?指名读相关诗句,概括其特点:(生存不择地点,不讲环境……)

(3)那么多美丽的鲜花,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这朴素无华的小花送给老师呢?(a、与老师的形象相似;b、“我”不会忘记师恩。)

(4)作者是怎样献上这束花的?指名读相关诗句,相机理解“轻轻地”、“默默地”(饱含着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敬重;表达对老师的感谢、爱戴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心愿。)

(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3、教学第四节。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a、“想起……,想起……,想起……”“想起”说明了什么?“蓝色的衣装”联想到什么?三个“想起”勾画了一副怎样的教师形象?为什么说是“人生的作业”?老师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教我们做人,通过朗读,引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

b、“仍然站在……,注视……,鼓励……”离开老师多年,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感觉?

(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即使离开了老师,但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知道怎样“书写”)联系全文想想,最后一个省略号有怎样的蕴涵?(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默默无闻,不求索取,把自己的毕生献给社会、献给人民。)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你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指名说,全班齐说:老师,我们爱您!

板书设计:

无怨无悔献一束勿忘我

7、献给老师的花束爱

甘守清贫书写人生

作业设计: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欢聚()忧愁()青丝()

盛开()朴素()遗忘()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岁月()的生活()的身影

()的青春()的生命()的面容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献给老师的是什么花?给老师献上这种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课文的结尾写道:“生命的历程啊,应该怎样书写……”你觉得生命的历程应该怎样书写?联系课文内容说说。

[《献给老师的花束》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4、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5、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师生情。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至真至纯的情意。

设计理念:

一、多读多悟,吟咏品味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吟咏品味,在潜移默化中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师生间那深深的情,“爱”是全诗的“主旋律”,是全诗的“情感线”,因此,本课教学中,读的设计要层次井然,层层深入,当学生初读全诗后,要引导学生从“情字”着手,从“爱”字切入,说说读了这首诗,感受到哪些爱?这样学生在初读时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品读采用多种形式,要让每个学生有自由读、大声读的机会。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引读、齐读等,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读中想象,酝酿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诗歌的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把准情感基调,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读”与想象情境及品味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然后用想象中酝酿出的情感,用朗读去表达,去诠释诗中的情,当学生沉浸在那种有情意的文字时,自然就能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表达出来,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诗中大量的对偶,排比句式采取双人对诵的形式,以利于情感的表达、流露。

三、读写结合,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本诗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是,借事抒情中用一个“记得”自然贴切引入话题,每个学生都享受过老师的关爱,相信提到老师,往事也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引导学生读、议第2小节时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这一方面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更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以“情”体“情”,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初读全诗,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抓住题眼

(1)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2)师生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指名交流,师小结

(3)相板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深情读题。

二、多读多悟,吟咏品味

(一)读悟第一小节。

(2)指名交流自己找出句子、词语。

(3)看来这一小节每句话都蕴涵了教师对工作的“爱”,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找出句中关键词反复品读,看看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老师对工作的一种怎样的爱?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4)学生默读写批准。

(5)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欢聚、离别、忧愁、喜悦、无怨、痴情、日日夜夜、风里雨里”这些词来体会)。

(6)指导读书,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读中想象,读写结合

(一)读悟第二小节

1、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全方位的,这一切都源自老师的“我爱春天,更爱这每一片绿叶。”因为爱,才有这一桩桩、一件件让学生难以忘怀的事。

自由读第2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全班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1)老师背“我们”过河。

(2)入队时,老师投给“我”无声的目光,给我温暖。

(3)老师表白自己的心声。

3、指名读第一件事的诗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

4、激发情感:多好的老师啊!找仿佛看到老师背着学生一趟趟地、小心翼翼地从涨水的小河中涉过的情景,我仿佛能听到老师发出的微微喘息声,请你们再读这几行,相信你也有这些感受,(学生齐读写第一件事的诗句)

(第二、三件事教学同上,教学过程略)

5、同学们,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着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你难忘的事说一下吗?注意也像作者一样,用“记得”开头。

6、学生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二)读悟第3节

1、默读第3节,思考:学生们是怎样向老师表达祝福和敬爱之情的?

2、指名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1)“勿忘我”是一种怎样的花?

(2)学生送“勿忘我”还有什么意思?

3、师引读第3节

师:那么多美丽的鲜花,而我只选择——

生:有一种开在山野上的小花,她的名字叫“勿忘我”。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呢?

生:风雨里盛开,风雨里凋谢。

一簇簇美丽朴素的生命、装点着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师:感谢老师,祝福老师吧!

生:亲爱的老师啊!……放在您的桌上。

四、学习第4节

1、学生已离开老师,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默读第4节,老师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2、指名交流,师小结: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不可磨灭的,即使离开了老师,但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着“我”感染着“我”,启迪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知道怎样书写。

3、全班感情朗读第4节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2、再次聆听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带着对老师的崇敬,小声学唱这首歌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欢聚离别无怨痴情日日夜夜风里雨里

默默无闻记得……记得……记得……

不求索取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

花束队训练方案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3、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象,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象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六、小结全文,练习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