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汇总5篇)

时间:2023-09-08 01:12:25 作者:紫薇儿 工作计划 最新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汇总5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篇一

为加强对柯桥城区主要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根据《关于在柯桥城区主要道路(河道)实施“路长(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县农业局“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同志为xxx,同志兼任联络员。

1、局“河长制”责任河道为潘家溇直江,南至瓜渚湖,北至迎驾桥横江,全长2720米。xxx每周二次对责任河道进行巡查,无特殊情况定于周一和周四上午进行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及时督促职能部门整改落实,并对专业部门的履职进行考核打分。做好巡查记录工作台账,并及时反映给县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县机关党工委、县水电局。

2、对责任河道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

3、加强宣传教育,对河道沿线居民小区、商铺、企事业单位开展城市法律法规、标准和实施办法的宣传,督促街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并与所在街道、社区定期开展共建活动。

一般受理件原则上按如下流程进行处理:

1、受理:对县城管办反映给我局的问题,属我局职能管理范围的进行局内部分解,不属我局职能管理范围的及时向县城管办进行解释、退回。

2、分解:根据问题类别,及时报送给相关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单位,由各职能单位及时进行查处。

3、处理: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渔政站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及时进行调查和查处,如无法及时进行处理的,要填报《河长制职能部门特殊情况说明表》(见附件2)。

4、反馈: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渔政站将查处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局联络员处,由联络员反馈给县城管办。局办公室将不定期对该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内部通报。

1、统一思想。各相关单位要认识到实行“河长制”管理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城市管理提升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意义,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2、及时查处。各相关单位要加大执法和查处力度,与相关镇街、职能单位进行联合行动。

3、加强宣传。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宣传,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向社会公示有关执法结果,向县“路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报送信息。

4、完善机制。各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推进我局职能管理工作的落实。

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篇二

1、河湖“清四乱”问题:年初河长制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各级河长、各村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责任人。坚持强化监督,依法治水管水,按照“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全年共清除“清四乱”问题.:乱堆乱放13处、彩钢房3处、河边违建房1处、现已全部销号。“雷霆护水”专项行动,查出违法违纪问题4项,当场下整改告知单。现已全部销号。

2、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河道管理常抓不懈,要求各村逐河建立问题清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清理整治。问题要细化,建立河道垃圾台帐、明确清理整治目标、具体措施、进度安排,对照问题清单按时间节点逐个销号,对整治不力的村屯,督促加快进度,确保问题清理整治到位,以防整治后出现反弹等问题。此外,为做好河道越冬保洁,镇委、政府要求各村保洁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对汛期洪水过后刮挂在树枝上的白色垃圾进行大清理,保证在上冻入冬之前将垃圾清理干净,为让全镇从青山绿水转变成银装素裹做好准备。

3、完善制度、细化责任。该镇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会议、巡查、督查和考核等制度,深化河长制责任体系建设,拓展管理范围,细化延伸管理层次。建立辖区内各河流及河道保洁员管理档案、修订河道治理及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实行镇、村两级河长管理责任体系,全镇设总河长2个,二级河长8个,三级河长18个,辖区内的河道全部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切实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责任区域。为全镇“河长制”工作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4、及时更换“河长制”公示标识。为确保河道长效保洁,真正做到责任到位、管理透明,该镇拆除风化陈旧的老牌子,重新在全镇18个行政村20平方公里以上的6条河流,全部更换“河长制”公示牌,公示栏上清楚列出河流简介、管理责任人、举报电话、二维码等信息,如发现污染或治理存在问题便可举报,督促河长跟进整改。

1、河道、堤防垃圾清理情况:

镇辖区内共18个行政村,4个森工林业局林场、1个苗圃,流经主要河流,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管理区域面积较大,那尔轰河流经7个村清理河流长度52公里,清理生活垃圾32余吨,建筑垃圾8屯;西南岔河流经5个村,清理河流清理长度38公里,清理生活垃圾19吨、建筑垃圾4吨。大西北岔河流经4个村,清理河流长度24公里,生活垃圾15吨、建筑垃圾8吨。小西北岔河流经1个村,清理河流长度12公里、清理生活垃圾8吨、建筑垃圾3吨、;阳岔河流经1个村、清理河流长度13公里,清理生活垃圾5吨、建筑垃圾3吨、五里河流经1个村,清理河流长度8公里、清理生活垃圾4吨。截止目前为止,全镇18个行政村每月进行2次大规模河道清理,共清理河流长度147公里,清理生活垃圾83吨,建筑垃圾26吨。出动钩机36次、铲车72次、四不像车134次。

2、规定河道保洁职责、签订保洁员协议:

各村和保洁员签订协议,要求保洁人员每天都要巡河、2次、清理白色垃圾、做到水面无漂浮。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河道内乱占、乱挖现象,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坡上占地建房、取土、垃圾填河、河道内违法挖沙等现象。管理公示牌、水利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河道保洁人员经过两年来的工作经验现都能认真地完成,清理垃圾比较到位,各村保洁人员现都在有序地开展工作。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情况

三、全面开展“河长制”宣传教育工作。为营造“河长制”浓厚的宣传氛围,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出动“河长制”宣传车、分发宣传手册、悬挂横幅利用村led显示屏、等方式,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多角度宣传,全方位普及“河长制”相关知识。截至目前,乡镇出动河长制工作宣传车5次,分发宣传手册200余册,悬挂宣传横18余幅,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爱护生态环境、守护一方碧水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河长培训、巡河检查工作。我镇严格按上级要求,召开河长培训会议、认真培训河长利用手机app软件巡河上传,确保巡河记录真实有效。要求镇级河长每月巡河4次、村级河长每月巡河8次,每月1号在镇河长制工作群中发布巡河次数,全年镇级河长累计巡河332次、村级河长累计巡逊河1053次、镇村两级河长共累计巡河1385次。河长督促河道保洁人员每天上岗巡查河道,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对保洁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度,河长认真填报巡河记录和图片收集,以此强化各级河长的责任心和巡河频率。

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v^中央办公厅、^v^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__〕 42 号),水利部、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水建管函〔 __ 〕 449 号)精神,建立健全河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全镇河流保护管理水平,确保《民乐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见效,根据《甘肃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张掖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21年三堡镇河长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协同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联合治理、全民治理,,全面实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河流概况

(一)流域范围

洪水河发源于祁连山隆孔岭北坡,源头东起卡登山,西至青羊河大板,河水流出山谷后,纵贯民乐倾斜平原,至石岗墩滩的干柴墩与大堵麻、小堵麻主河床汇流,向西引入张掖大满渠,总名曰九龙江,至太平堡北与山丹河汇流,古称弱水。两岸主要有刺疙瘩、石灰窑、杂尕峡、东道流、西道流、大长湖、正南沟等23条支流,分别于双树寺龙踏沟口汇流入库。河道总长,其中:双树寺水库以上主河道长,其下主河道长,河道平均比降3%,流域总面积578km2。

(二)气候水文

河源山势陡峭,有山大、沟深、梁长、坡陡之特点,在海拔3800—4800m之间的高山北坡多发现悬垂式和冰斗型冰川。在峡谷陡坎之上还出现冰崩式再生冰舌,本区有冰川面积,冰融水量亿m3。上游河源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小,地势平缓,植被良好,多为灌木丛,中游山势陡峻,河谷狭窄,阴坡植被比阳坡好,有大片松林分布,降水仅次于上游,由于多股支流汇合,流经峡谷段,水流特急,河流泥砂多为推移质。下游山势平缓,植被较差,降水显著减少,蒸发较大,河流穿行于卵砾石层上,河谷在出山口附近下较深,河谷宽浅,河槽不稳定,两岸有间歇性山洪加入,为河流悬移质泥砂的主要来源。流域内出山口以下沿河两岸为洪水河灌区,辖永固、洪水、三堡、六坝四个乡(镇)及43个机关农林场,河道在下游流入石岗墩滩。河道下游主要有:双树寺1#、2#电站、高崖头水电站、民乐县城、马庄电站及46个村、6个机关农场、张掖城区、国道227线、金张330kw高压输电线路等。

三、工作目标

根据“河长制”工作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三堡镇河道治理,到2021年底,洪水河三堡段消除垃圾河,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加强对各料场的管理,明确管理职责,解决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落实河道采砂执法巡查制度,防止非法开采、盗采砂石料。超深度超范围开采、无证开采。采砂规划需进一步修订,加大对各料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洪水河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开采。

四、工作任务

对沿岸经营生产、畜禽养殖涉直排污水、违章建(构)筑物等违章行为进行全面整治;监测的重点是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河道采沙执法监督管理;管的重点是,加强河道环境卫生管护,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产生,完善“河长制”的长效机制。通过宣传、各类活动加“河长制”工作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引发群众关注,形成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强劲态势,引导单位、团体、个人履行社会责任。

五、工作措施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明确水务、国土等部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洪水河干流河道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实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完成三堡镇沿岸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

(二)加强沿岸环境卫生管理。要深入开展好“全域无垃圾”活动,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方案,进一步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

(三)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各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广泛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总结和推广,形成推进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篇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丽侍岭”建设的战略要求,按照建设“美丽乡村”整治等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为我镇建设,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按照“建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统一管护标准、严格管护考核”的要求,在全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区级、镇级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基本解决河道垃圾和黑臭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区级、镇级河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七无”目标。

按照“严格控制、保护生态、分类管理、占补平衡”的原则,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河道水域的管理。坚持河道巡查,适时掌握河道岸线动态变化和开发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占用水域与岸线资源及设置河道障碍物等行为,充分发挥水域的综合功能,使水域得以持续利用。

定期对管辖区内河道堤岸进行全面巡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及时修复和更新堤岸工程和附属设施,防止出现自然损坏或人为破坏(如塌陷、裂缝及树木、草皮损坏等)及沿河各种宣传牌、标志牌、警示牌破损、颜色脱落、字迹不清等。

各村居要按照镇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河面保洁工作及监督检查,督促保洁责任的落实,实现河道保洁覆盖率100% 。

加强河道绿化日常管理和维护,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植树管树的积极性。多种常绿、乡土树种,适时修枝和抚育,及时清理受害树木、补植死亡树木,做好植物种植初期的管理及恶劣天气(高温、干旱、雪灾)的防护,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确保河道绿化成型。

加强河道执法力度,依法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建(构)筑物和其它危害河道行洪安全的物体。

成立侍岭镇“河长制”办公室(简称镇河长办),镇河长办负责拟订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监督各项任务落实、定期公布考核结果等工作。

“河长制”工作纳入对各村居、镇相关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1、河长设置 按照河道等级划分,由镇主要领导担任乡级河道河长,村居的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辖区内乡、村级的河长。

2、河长职责 各级河长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

派出所:负责指导、加强涉河、涉水等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

财政所:负责水环境专项资金的支持和管理,协调落实“河长制”相关资金政策,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

城建办:负责组织、实施全镇重要河道日常保洁工作,以及涉河障碍清除,垃圾清理、清运。

兽医站:负责全面关停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全面整治限养区的畜禽养殖,切实减少沿河库农业面源污染。

国土所:负责指导、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各村居:负责本村域范围内的河道管护工作,按照河道管护“七无”要求开展日常管护。

河长制按月工作计划 河长制的工作计划篇五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v^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v^^v^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工作原则,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美丽陕西建设。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森林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35年,初步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

二、组织体系

设立省总林长、副总林长。省总林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对全省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负总责,负责研究解决全省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省副总林长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担任,负责协助省总林长工作。

根据全省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分布特点和保护发展需要,在秦岭、巴山、关中北山(含关山)、黄桥林区、白于山(含毛乌素沙地)等5个生态区域设立省级林长,分别由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兼任,负责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分别为省级林长联络单位。

设立省林长制办公室,承担林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省总林长、副总林长、省级林长确定事项,负责林长制推进和实施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省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省林业局副局长和省级林长联络单位一名负责同志兼任。

市县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林长制。市县设立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镇村设立林长和副林长,各级林长对责任区域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负责。市县林长制办公室设在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承担林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区划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和自然景观等生态空间,明确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组织编制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发展规划计划,落实目标责任,统筹规划、分区施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二)严格生态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监管。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科学实施修复措施,提高天然林质量。逐步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禁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加大湿地、草原保护力度。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大秦岭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三)加快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强白于山区、毛乌素沙地、关中北山、黄河西岸等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秦巴山区、黄桥林区为重点,强化森林抚育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落实部门绿化责任,创新义务植树机制,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单位创建。

(四)加强灾害防控。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和《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落实政府负责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和防灭火体系,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扩散蔓延,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巩固扩大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探索森林草原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健全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草原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