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防控论文(通用6篇)

时间:2023-09-23 23:52:04 作者:XY字客 毕业论文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一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二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中特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三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3.3加强供应链金融现金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必须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以贸易项下利润的实现与结算的控制去引导现金回流至银行的通道,进而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体现了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资企业还款来源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业银行对现金的流量管理具体地体现为授信额度与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考察现金流量与授信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的匹配状况,以及供应链网络内各主体的经营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业银行要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环节通过对回流资金的时间、额度与路径的控制,实现对现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环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在综合行业结算方式、平均销售周期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完成的资金循环时间,从而保证授信企业在供应链内完成资金流与物流的循环。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四

论文题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研究

1.立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及立题意义)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不再单纯的表现在美国这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中,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全球性,更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行性。我国加入wto时的5年期限承诺已满,自xx年开始我国经济领域已经全面对外开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金融出现动荡、危机,势必危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次级信贷危机是xx年3月份开始在全球蔓延的危机事件,各种话语表达不一,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后续走势形成了两派:乐观派和悲观派;国内经济学家均对此次的经济危机进行了研究,大多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半封闭,对我们国家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金融业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加上国内金融市场不可能永远的`半封闭,因此,此次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金融业防范自身风险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2.研究内容及方案(包括研究目标、论文提纲、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完成论文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参考文献等)

关键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风险,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风险防范的启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防范策略。

提纲:

1前言

2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分析

2.1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风险

2.1.1信用风险

2.1.2流动性风险

2.1.3利率风险

2.1.4汇率风险

2.1.5干预风险

2.2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

3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3.1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3.2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风险

3.3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

3.3.1充分的会计披露是资本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项制度设计

3.3.2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履行了公正的评级职责是投资者决策成败的关键点

3.3.3切实执行会计准则是保证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而决策正确性的关键

3.4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3.5加强金融监管

4总结

特色与创新之处:

(1)不同视角分析美国次级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2)借鉴别国救市措施,分析我国金融机制的应对方案。

(3)通过影响分析,列举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2]胡庆庚.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

[3]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4]姜波克.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稳定与安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

[5]刘沛.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暨南大学,xx

[6]谷小青.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对称与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xx,(06)

[7]沈悦,张珍.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设置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xx,(10)

3.进度安排(完成时间及撰写阶段计划,要求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相一致)

(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评议:对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做出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五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含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咱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网络金融风险发生的缘由以及特色,对于于健全以及完美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管理机制,施展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良性增进作用是10分必要的。

(1)网络金融前提下的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致使的技术风险以及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致使的业务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一)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节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以及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首要的技术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损坏等不肯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袭击,和计算机病毒损坏等因素。依据对于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于金融业酿成的损失最大。网上*客的袭击流动能量正以每一年一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应用网上的任何漏洞以及缺点非法进入主机、盗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可通过网络进行分散与传染,传布速度是单机的几10倍,1旦某个程序被沾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沾染,损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致使整个网络的瘫痪,是1种系统性风险。

(二)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展开必需选择1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持。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致使的信息传输中止或者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于后进、网络过时的状态,致使巨大的技术以及商业机会的损失。对于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致使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本钱上升,但对于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体的市场,乃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二.业务风险

(一)信誉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整实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拥有虚拟性的特色,即网络金融业务以及服务机构都拥有显着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利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1网络银行就是1个典型的网络银行。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应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者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1切业务流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形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以及建筑的首要性大大降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产生联络,这使对于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誉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于称,从而增大了信誉风险。对于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誉体系的不完美而致使的背约可能性。因而,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轨制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信誉状态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于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用观望态度的1个首要缘由。

(二)活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知足客户兑现电子货泉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泉的发行范围以及余额有关。发行的范围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泉或者清理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目前的电子货泉是发行者以既有货泉(现行纸币等信誉货泉)所代表的现有价值为条件发行出去的,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1种独立的货泉。交易者收取电子货泉后,并未终究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收取实际货泉,相应地,电子货泉发行者就需要知足这类活动性请求。当发行者实际货泉贮备不足时,就会引起活动性危机。活动性风险也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引发。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讯产生故障,或者病毒损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动,降低货泉的活动性。

(三)支付以及结算风险。因为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流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至关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而,网络金融有三a金融(即能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者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1家客户或者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拥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致使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1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二0世纪八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经产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1夜就构成二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经产生相似情况。

(四)法律风险。这是针对于目前网络金融立法相对于后进以及隐约而致使的交易风险。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财务表露轨制等,缺乏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法规,这是良多发展网络金融的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亦然。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至关缺少,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而,应用网络提供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见临在有关权力与义务等方面的至关大的法律风险,容易堕入不应有的纠纷当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于着关于交易行动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肯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乃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于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等,在网络金融中一样存在。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色区分,但因为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患上网络金融在持续、融会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以及表现情势。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撑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但瓜葛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风险,如信誉风险、活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态;其次,网络金融拥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者远不首要的特殊风险情势,如技术选择风险;第3,因为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合使传统金融风险在产生程度以及作用规模上发生放大效应,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产生的骤然性、传染性都增强了,危害也更大。因而,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节制也就拥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腕以及方式。

(2)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与节制

一.鼎力发展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份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于后进,因而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因而,应鼎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症结技术水平,在硬件装备方面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症结装备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后进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因而应鼎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开发并具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以及减少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机能的根本性措施。

二.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以及规章轨制建设上防范以及解除网络金融安全风险,要弄好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并树立专职管理以及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法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对于现有的计算机安全轨制进行全面清算,树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以及防范轨制;完美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三.加强防范以及节制网络金融风险的轨制建设

(一)法律轨制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制订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应鉴戒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早期及时制订以及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制止应用计算机犯法等方面抓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合适网络金融发展的部份。虽然这可能会在必定程度上按捺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立异,但为网络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是必要以及值患上的。否则,在有关法律规范长时间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网络金融合蕴蓄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增大调剂的本钱。

(二)社会信誉轨制建设。完美的社会信誉轨制是减少金融风险,增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轨制保障。没有完美的社会信誉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动的肯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类不肯定性预期患上到强化,无益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理的障碍以及本钱。网络银行业务在美国患上以较快发展的1个主要缘由就是美国拥有完美的社会信誉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0.二五%~0.五%,而我国却在五%以上。个人信誉体系在我国也基本属于空白。因而,应在我国鼎力培养社会的信誉意识,树立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誉评估体系以及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小信誉风险。

(三)金融轨制建设。为有效节制活动性风险,应该有效节制电子货泉的发行数量,对于电子货泉的发行主体以及电子货泉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在肯定电子货泉发行者时,应该首先斟酌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并依据其信誉等级抉择获取电子货泉发行资历、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种类以及业务规模。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应该每一年进行考查,考查的指标可以选择资本金、已经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交易额、筹备金以及存款保险等内容。另外,要对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尤其是发行电子货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其发行的电子货泉余额请求在中央银行存有相应范围的筹备金,以实现活动性管理的目标。如果能够将电子货泉以及传统货泉区别开来,分别制订各自的筹备金率,会更有益于活动性风险的节制。

四.树立发展网络金融的整体计划以及统1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是在没有统1计划以及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应鉴戒发达国家的做法,依照系统工程的理论以及法子,依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整体计划指点下,按必定的标准以及规范,分阶段逐渐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这既有益于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防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计划不统1、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1、技术规范不统1、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定各不相同的问题。应制订金融业统1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1的发展计划以及技术标准,才有益于统1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调和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益于其它风险的监测。

五.加强网络金融风险节制的国际调和与合作

网络金融业务环境的开放性、交易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强化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网络经济的发展使患上各国之间的市场屏障大大减少。各国网络金融业务以及客户的互相渗透以及交叉,巨额国际投契资本的活动,使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干性日趋增强。因而,1个国家单独进行金融风险的节制将会事倍功半,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节制的国际性调和日趋首要。为有效节制以及化解金融风险,要树立与国际体系中其它金融轨制相适应的规则体系以及市场标准,并与其它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必要的合作,以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金融风险防控论文篇六

请欣赏:《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汤丽萍

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极其深刻的一课,促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商业银行内部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注重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而会计管理又是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尤其不重视对会计本身的管理,因而也就兹生出许多风险。各种风险的累积自然会引发金融危机,当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仅就会计管理与金融风险等请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忽视会计管理的后果

会计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会计凭证、会计过程、会计质量、会计监控等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过去,我们把会计管理较多地理解为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而不太注重对后面若干问题的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在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对会计管理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二是会计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会计管理的氛围没有形成,因而,也就不可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管理,必然产生和加剧会计工作中的以下问题。

(一)会计权限不明

在商业银行内部,我们虽然制定了会计岗位的有关职责,但是在许多基层行处,对各个会计岗位的权限和不同权限的职责,并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要求,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进行认真地梳理和研究,没有对同一岗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权限及其职责加以界定和明确,这就会出现一人多岗、临时代岗以及重岗等现象。尤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办事处和分理处,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还常常被人手少而“合法化”,这就给商业银行内部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或窃取重要空白凭证,或偷盖业务公章,或内外勾结诈骗资金,或偷盗客户资金--,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有时还很难发现,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内部案件(领取、挪用、诈骗资金),都与此有关。

(二)帐外有帐,大搞违规经营

商业银行素以“三铁”著称,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会计管理,很多基层行处都在大帐之外设小帐,搞几套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规经营,使得违规经营“合法化”是帐外放贷,如前几年,有些基层行绕规模放贷以逃避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监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绕规模贷款即帐外放贷。二是帐外吸存,或开出存单不入帐,或以代企业融资而高息吸存,赚了钱通过各种方式分掉,亏了钱就是银行的损失,然而再以这些资金高息放贷出去,或用以非法经营(如炒股票、炒房地产等)。三是存单假挂失,从而从大帐内取出存款,或将系统内借入的资金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的资金不按规定入帐,或高息放贷,或以权谋私(挪用资金私下借给熟人)。这些所为,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事情败露,放出去的资金就收不回来。

(三)会计资料严重失实

商业银行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和可操作的会计管理规程,会计管理或是不管,或是乱管,或是管理不到位。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现阶段,金钱拜物教的误导,加上各种利益的驱动,因而就会出现许多非正常行为。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过程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搞假发票,做假帐,编假会计报表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些人已见怪不怪,假作真时真也假,其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这对于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场灾难。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使得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的逐级授信和监控就会流于形式,防范风险自然是一句空话。

(四)会计业务违规失范

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或目的,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其会计行为必须规范,符合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会计中的违规失范现象较为普遍。一是会计工作中的静态违规,即会计业务操作中某些行为失范,如:会计凭证填写要素缺项、会计凭证和单据不签名不盖章;会计凭证未经双人复核、未实行双折角验印;在熟人面前不按章办事,有时碍于面子而网开一面,默认空头支票、不按要求承兑商业汇票、或省略必要的步骤、或以后补课。如:兑付异地系统外银行承兑汇票,往往是先付款、划转资金后再电话查询核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是在熟人引荐的前提下发生的,兑付后不放心再核实的,然而,风险已经生成。

二、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

以期以来,理论界一直冷落着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笔者曾翻阅了最近几年来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杂志,几乎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理论文章;也到有关高等院校了解过,在财会、金融等专业中,几乎也没有开设会计管理这方面的课程;出版社近几年也没有出版过这方面的书。有些人常常把管理会计当作会计管理,令人啼笑皆非。针对这种情况,学术理论界应有所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进行研究。同时建议有关高校尽快开设会计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或举办有关的学术讲座,介绍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不成熟到成熟,但重要的是要我们认真地去做。

(二)出台有关规定

国家财政部在《会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会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到银行、工商企业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即会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提出加强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此外,人民银行总行制度司,应联合各商业银行总行财会部的有关专家,针对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就银行的会计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将会计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考核性。

(三)加强会计管理意识

,才能在关键时刻动真格的。领导重视,会计部门自然就会把会计管理工作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做。

(四)严格会计工作的检查和考核

来源: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