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浮与沉教案(优质20篇)

时间:2024-05-07 17:18:03 作者:薇儿 文秘知识

幼儿园小班的学习环境应该温馨有趣,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发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小班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较。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解决问题。

2.学习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一、辨别哪杯是清水首先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其次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二、交流分享首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请幼儿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请幼儿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固体可以转换成液体,并为我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活动之前幼儿已经积累了各种感官的经验,但是,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猜猜哪杯是清水",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瓶子和豆子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一次活动中,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将豆子放在瓶子里并摇晃了起来,听到声音,他非常高兴。我并没有干扰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在一旁静静观察。因为,这就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简单的探索,是他对身边事物产生的兴趣。于是,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本课旨在立足于幼儿最初的简单探索,创设与利用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1.通过摇一摇的操作,知道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许多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2.锻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材料准备:每人两个瓶子,瓶底用红色胶条包好;每人一份豆子,数量超过二十颗。

教师描述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豆宝宝迷路了,你们愿意把它们送回家吗?这些瓶干就是豆宝宝的家,

豆宝宝是怎么住的呢?瓶身上的圆点会告诉我们。

教师出示瓶身贴着一个圆点的大瓶子。

师:这个瓶子里住着几颗豆宝宝?谁愿意来送一颗豆宝宝回家?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贴有许多圆点的大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许多”的意思。

师:这个瓶子是几颗豆宝宝的家?太多了数不清怎么办?我们把其余的豆宝宝都送进去,这是许多豆宝宝的家。

教师请另一名幼儿把剩余的豆宝宝装进贴了许多圆点的瓶子。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师: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两个瓶子,但上面没有圆点,请你在第一个瓶子里放一个,第二个瓶子里放许多。

(2)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猜想。

教师分别摇动两只瓶子,请幼儿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装着一颗豆子的响瓶,摇一摇声音是什么样的?许多颗的呢?

集体听辨一颗豆子和许多颗豆子做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集体小结:摇一摇,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幼儿摇摇、听听,再打开瓶子反复操作几次。

师:豆宝宝玩了一天了,非常累了,他们现在要休息了,我们轻轻排队出去玩,不要吵醒他们哦。

在科学区投放瓶子和豆子,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准备: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认识自然界的风,自己动手制造风。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二、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三、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2、幼儿相互讨论。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初步形成序列的经验。

3、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列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1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幼儿能大胆尝试,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初步会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3、激励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幼儿能大胆尝试,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会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1、石头、盐、感冒药、沙、白糖、果珍、奶粉、方糖、石子、积木等。

2、每人一把小勺;一张记录表;两只塑料杯;水彩笔一支。

一、.幼儿感知溶解现象。

1、出示一袋盐和一杯水,问:“小朋友猜盐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

2、教师做实验——盐的溶解。

教师用勺子搅拌问:“现在你还能看到盐吗?盐到什么地方去了?”

3、请一幼儿做实验——感冒药的溶解“这是感冒药,它放水里会怎么样呢?”

4、“石头放水里会怎么样呢?”

教师小结:盐和感冒药放到水里搅拌看不见了,看不见了的现象我们叫它溶解。石头放水里不会溶解。

二、.幼儿做实验。

1、师:“盐放到水里会溶解,还有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会溶解呢?”(幼儿猜测)。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沙和糖。

3、介绍记录表问:“有的小朋友猜糖放水里会溶解,可以怎么记录?猜不会又怎么记录?”(幼儿猜想并记录,随后教师进行统计)。

4、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三、教师统计幼儿的第二次记录情况。

一起小结:糖放到水里会溶解,沙放到水里不会溶解。

四、交流实验结果。

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而有的东西不化。

五、.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材料。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能够仔细听辨声音并尝试模仿。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各种乐器(碰铃、沙球、木鱼、小鼓等)。

2.课件(附带各种各样的声音及保护耳朵的图片)。

3.教师资源光盘。

1.通过辨别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出示小白兔图片)师: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与它一起庆祝生日,听,他们来了。

放课件:狗、羊、鸟的叫声。让幼儿听一听并猜出动物的名字,师随之操作课件一一展示图片。

2.出示乐器,感受声音的奇妙,并能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1)小动物们为小白兔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各种乐器)听小动物们说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奇妙的声音,那它们到底怎样发出的声音呢?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玩玩吧!教师一一讲解乐器的玩法并敲打乐器,请小朋友学一学乐器发出的声音。

(2)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奇妙。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到哪些声音?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

3.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耳朵。

(2)引导幼儿辨别乐音和噪音。

(放课件)提醒幼儿当听到噪音捂耳朵,好听的声音拍手。

4.活动结束:感受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在好听的歌声中一起舞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能说出几种秋天常见水果的名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其特征。

2。能够自己剥桔子和香蕉,喜欢吃多种水果。

1。剥掉皮的橘子一个,用消过毒的手帕包好

2。桔子,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篮子若干。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是什么?(出示用手帕包好的桔子,引导幼儿用鼻子闻出桔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典型特征。

2。共同观察其它水果。

3。教师小结:苹果、梨、桔子、香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很有营养,请小朋友们多吃水果,身体会很健康。

三、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按名称分类,并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四、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香蕉、桔子、梨的吃法。(香蕉、桔子要剥皮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2、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3、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剥香蕉,桔子,教师将剥好的桔子,香蕉等做成水果拼盘让幼儿品尝。

(4)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五、结束部分:表演《苹果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摇晃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够辨别声音的不同及大小,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2、装有沙子、扣子的罐子各一个、透明空杯2个;

3、分别装有小石子、大米、玉米粒的罐子各一个;

4、歌曲《数鸭子》。

活动过程。

1.会唱歌的小罐子。

(1)猜想罐子里的秘密。

教师逐一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沙子和扣子的罐子。

“小罐子为什么能发出声音呢?”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个声音比较大,哪个声音比较小?”

“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小罐子里面会装着什么东西?”

(2)揭晓答案。

教师逐一将罐子里的物品倒在透明杯里,供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摇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罐子里的歌声。

(1)罐子里的歌声。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试一试哪种材料放在罐子里发出的声音?讲清楚操作要求。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操作。

(2)制作响罐。

幼儿选择一种材料装进罐子里,盖上盖子做好响罐。

(3)我的发现。

幼儿说出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

3.我和响罐一起唱。

(1)我的响罐: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罐子里的东西,分组站好。

(2)我和响罐一起唱:用响罐做乐器一同演唱《数鸭子》,随音乐退场。

活动延伸。

探索同样的物体,放入不同材质的容器内,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喜欢做实验,进一步探索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

2、初步感知轮子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

1、《神奇的轮子》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0—11页。

2、实验物品,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1、出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请幼儿指出轮子在哪里,并问一问幼儿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0—11页,向幼儿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轮子吗?

图中哪一辆车能开动?

3、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有一篮东西,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4、幼儿面对面坐在地上,轮流选取篮子里的东西滚向对方,对方把东西接住并把能滚动的东西放在一起。

5、活动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能滚动的东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圆形的。)。

6、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喜欢做实验和分享发现。

2、能辨别可以滚动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2、学习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活动开始。(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引导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

老师:云朵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会发生什么事呢?

老师:水面上的蜻蜓怎样了?为什么它会飞得低低的'呢?

老师:青蛙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学一学。

老师:这是谁?它们在做什么?

老师:为什么小蚂蚁要赶紧搬家呢?

(请幼儿结合自身观察过的情况再进行讲述)。

二、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后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老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些下雨之前会发生的情况,那下完了雨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老师:那我们继续来看图吧!

1、引导幼儿独立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然后再相互说说。

2、集体交流。

老师:请小朋友们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说下雨后有什么样的景象。

三、比较雨前和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3、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后的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老师:那小朋友们,你们会用动作来表现下雨之前和下雨之后的现象吗?谁来示范一下呢?

(老师弹奏《大雨小雨》,幼儿跟着音乐表现。)。

老师:好啦,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里有机会的话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下雨前和下雨后的变化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喜欢玩磁铁,对磁现象感兴趣2.在观察和操作中知道磁铁能将铁制品吸住3.乐意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动物磁铁玩具和"神奇手套";学具: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硬币、木质积木、纸片、塑料玩具等。

2、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以上物品并能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思考:为什么画上的小动物会动呢?

你觉得谁会是磁铁娃娃的好朋友?

学说"xx和磁铁娃娃是好朋友"3.交待任务,再次游戏磁铁娃娃可以吸住所有东西吗?

为什么木头玩具、塑料玩具不是磁铁娃娃的好朋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产生喜欢兔子、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3、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4、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1、课件《可爱的兔子》ppt。

2、音乐《兔子舞》。

谜面:眼睛红,毛衣白,长长的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点击“小兔谜语”按钮进入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击“?”按钮验证是否正确,还可以边看图片边学说谜语。(按“小喇叭”按钮可以反复播放谜语)。

1、提问:你们喜欢小兔吗?

2、请幼儿看图片。点击“小兔模样”按钮进入图片区,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特征。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兔子?(白的、灰的、黑的……)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体看上去有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

4、小结。点击“下一页”按钮进入“兔子什么样?”表格进行小结。

师播放游戏课件《找小兔》,讲解游戏玩法并操作:小兔藏在树林里,露出一部分特征,幼儿点击找出,巩固对小兔外形特征的认识。

1、提问:小兔喜欢吃什么?

2、师播放游戏课件《喂小兔》,讲解游戏玩法并操作:点击鼠标将食物送给小兔吃,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食物送对了小兔就高兴,送错了小兔就生气。

(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小兔喜欢吃哪些食物,通过喂小兔表达对小兔的喜爱。)。

3、小结:小兔喜欢吃白菜、青菜、胡萝卜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认识空气,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适中的保鲜袋若干。

2.水彩笔、橡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保鲜袋,一个是充满空气的,一个没有空气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空气的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但是我们不能离开的气体。

3.提问:怎样把扁扁的保鲜袋变鼓起来?

4.操作活动:用保鲜袋装空气。教师用橡皮筋帮助幼儿把变鼓的保鲜袋绑好。

5.打扮空气娃娃。引导幼儿用水彩笔在保鲜袋上添画,把保鲜袋变成漂亮的空气袋娃娃。

6.幼儿和空气袋娃娃自由玩耍,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通过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2.乐于探索,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

土豆拼盘、盐、调羹、泡沫板、木头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土豆拼盘,视频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赏土豆拼盘,说说像什么?

(2)猜猜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观看ppt,说说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观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

(1)提出问题: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会怎样?(用站和蹲的动作表示沉和浮)。

(2)幼儿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辅助材料让土豆娃娃浮起来。

t:你能让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吗?请你们去试试吧!

3.教师“变魔术”

t:老师要变个魔术让土豆娃娃自己浮起来呢!加上“魔粉”搅一搅,土豆娃娃浮起来!(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

4.再次操作。

t:是不是加了盐土豆娃娃就会浮起来呢?请你去试试吧!

t: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来,有的土豆娃娃还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验证。

6.延伸:

t:你们真棒,都获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东西土豆娃娃会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开到哪里去(综合)

1、通过画线条游戏,了解一些特殊汽车的简单用途。

2、学会用不同颜色的蜡笔表示汽车的路线,能完成操作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操作材料、蜡笔若干等

1、幼儿观察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车?

提问:这些车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说说车子的特征)

2、说说汽车的用途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车子和一般车子的工作不一样,它有自己特殊的工作。

提问:分别来说说这些车子作什么特殊的工作呢?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提问:看看这些车子会开到哪里去?为什么?

2、操作材料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车子开向哪里,我们就可以用和车前箭头颜色相同蜡笔画出汽车的路线,一直画到目的地。

3、教师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辆汽车开向目的地的路线进行示范。

1、幼儿根据教师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教师可以再一次的提醒幼儿汽车开向目的地的路线要用与箭头相同颜色的蜡笔绘画出来。

3、作品展示。

教师和幼儿说说这些汽车分别开向了哪些地方。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糖、盐、杯子。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幼儿喜欢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愿意听从的劝告学习保护牙齿。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嘴怪来引入。在幼儿平时的交往中我们又常常看到,幼儿非常乐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经验。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于是也要妈妈买同样的牙膏;在游戏中学着给娃娃刷牙,并告诉娃娃要保护牙齿……为此,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使他们乐意主动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1.初步了解牙齿的作用,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刷牙的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刷牙习惯.

4.学习在集体活动中表达和倾听同伴表达,初步形成乐意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5.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了解牙齿的作用。

2.学习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3.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牙齿的意识。

1.用纸盒做的“嘴怪”(嘴里有龋齿),帖、饼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绒玩具人手一个。

一、好吃的嘴怪。

1.出示“嘴怪”,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请幼儿自由给“嘴怪”喂食。

二、“嘴怪”的烦恼。

1.引导幼儿分析“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儿自由表达牙疼的原因。)。

2.请幼儿想办法“嘴怪”解决问题。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小结。)。

三、“嘴怪”学本领。

1.讨论刷牙的'方法。

(幼儿讨论交流,“嘴怪”边听边做各种刷牙的动作。)。

2.创编刷牙歌。

(师幼一起创编刷牙歌《家来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们家来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这边刷,那边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啊,牙齿好舒服呀!)。

3.与“嘴怪”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刷牙动作。

4.与“嘴怪”再见。

四、小动物刷牙。

复习巩固《刷牙歌》。)。

活动延伸:要求家长在家里配合、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教学思。

教学思:方案设计的教“嘴怪”刷牙,虽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但我们尝试一下就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幼儿给自己刷牙和给别人刷牙是有很区别的。对于或者点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只是个简单事情,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我会在第二课时加强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我在活动过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让幼儿练习给自己刷牙,但活动结束后,我认为还可以把步骤细化些,比如,增加“幼儿自己模仿练习刷牙,教师指导”“幼儿互相观看,纠正刷牙动作”等内容,以助幼儿真正学会正确地给自己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