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2023-09-11 16:50:52 作者:雁落霞 工作计划 最新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实用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环保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观念、转变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导集约建设,保持乡土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生态环境整治。

二、基本原则

(四)坚持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块为

是推进村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体,要通过政村庄生态环境。

word文档

三、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

设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日常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协调。

应用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全方位的服务。

利用率的提高。

各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村镇干为直接责任人,

四、保障措施

镇与村签订相关责任书,明确村庄环境整治、秸秆综合

1、建立健全组织。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利用及禁烧、禁抛工作的奖惩措施。

作领导组,由党委书记挂帅,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3、强化考核管理

word文档

考评情况,年底对各村(社区)实行综合评比。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word文档

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篇二

深入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两纲”教育;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百万青少年学礼仪”、“百万家庭学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楼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之星”、“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开学初制定年级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组织班主任对本年级组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扎实开展《上海市农村小学外来媳妇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的实践和总结,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各班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配合学校切实做好家长接待日工作。做到定时、定点、定人,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尽力帮助学生家长解决一些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b、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 ,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c、认真填写好《学生成长手册》,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手册》的家校联系作用。

d、 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 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五)、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将生命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机结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篇三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

农业源普查属及7个乡镇,16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亩,人口25万人,共调查样本数3369个,其中:典型地块抽样农户数473户,畜禽养殖专业户数839户,水产养殖专业户数1118户,农村生活源抽样农户数769户,农村生活源行政村调查样本数162个,乡镇种植业调查样本数7个。普查中聘用普查人员356人(其中:村级普查员323人,乡镇普查指导员28人,区级指导员5人)。完成各类表格统计、填报上万份。普查数据输入工作在205月底全部完成。

三、全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农业“减排”目标

我局实施以“减量增产”为目标的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减少农业化肥的施用量,全区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次,占全年任务38万亩的。一是落实目标责任促推进。建立测土配方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促推进。已向乡镇、村二级发放发放培训资料5万份,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张。区、乡镇、村、组织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20期,培训技术骨干170人次,培训农民5000人次。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及时指导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指导,使农户更加合理施用化肥,据抽样统计,全区农业生产共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2622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四、突出抓好无公害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我局紧紧围绕区政府提出的新增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万亩工作目标,及早部署,创新破难,大力推进全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名牌农产品申报工作,目前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已通过省里认定。一是科学规划抓培训。按照今年新增3万亩产地的市定目标,该局4月初及时召集乡镇、农业企业等30多人举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报培训会,对申报单位进行重点辅导,及早准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报材料。二是精心指导抓落实。坚持以建设规模产地为重点做好服务工作,主动邀请省有关环境检测单位对我区2013年申报的万亩无公害产地进行了水、土、气抽样,送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的36个样本全部合格。至10底,我区累计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1个,面积达万亩。三是强化检查抓监管。在做好产地申报的同时,组织区农技服务中心、农业执法大队等单位对申报单位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生产过程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在今年省、市无公害农产品突击抽检中,我区所有产品全部合格。此外全区今年已有13个农产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叶蔬菜等12只农产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目前已确定8家企业的农产品申报市级名牌,4个企业的农产品申报省级名牌,其中:有3只农产品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

五、深入开展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落实。今年以来继续抓好监管员、护林员队伍建设,并组织护林员对有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知识、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措施、林业法律法规,并要求护林员佩带袖章、上岗证上山巡查,做好巡山记录,遇到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全面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数据录入工作,今年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万亩,已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万亩,绿化造林更新面积2667亩,占总计划数。

六、加快省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建设,推进森林城市的创建

大力开展绿化示范村和绿化示范社区建设,2013年织里镇大港村、八里店镇塘红村、移沿山村、南塘漾村、东林镇星火村、星群村、埭溪镇贯边村、盛家坞村、妙西镇肇村村、织里镇乔娄村、道场乡施家桥村11个村已列入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计划,同时,力争织里镇大港村、八里店镇移沿山村、妙西镇肇村村、织里镇乔溇村5个村争创省级绿化示范村,目前,申报材料已在准备之中。另外,为配合市政府争创森林城市,我区各个街道也开展了绿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七、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有机商品肥

今年我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61%,有机肥推广使用量达到8000吨,比上年增加8%。

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篇四

摘要:森林防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是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长期的森林火灾防范以及扑救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制度性的缺陷以及各种问题。为了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需要对森林防火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同生态文明的正常发展保持协调、和谐,突出防火工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作用,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前言: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保护好森林生态。森林的养护和其他管理类工作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举措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防范和控制力度,就会酿成更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本文将重点对防火工作的具体作用和意义做出明确详细的分析论述。

森林火灾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有的森林火灾都被认为是属于灾害的范围中,是一种最为容易导致出现社会反映的灾害,并且还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最为猛烈和直接的灾害。在当今社会,人们已将绝大部分林火定义为灾害范畴,而仅对极少部分对自然生态演替有直接作用的自然林火不采取人为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次数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力措施

火灾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生存在森林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森林火灾首当其冲的是林木,特别是对针叶纯林的危害更为严重,一旦遇火几乎全军覆没,直接造成大部分林木及林下杂灌木死亡。如果防火措施不当,执行不及时,林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也会变得急剧恶化,更为脆弱。会损害珍贵的森林资源,不利于生存其中的各类物种安全的繁衍和成长。所以防火工作不仅仅在于保护森林,更重要的是在于维持和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国家宝贵自然资源,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维持整个林区生态圈的平衡性和良性发展。

维护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火具有两面性,火虽然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但是火灾的产生会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生命财产威胁。据统计,全世界的森林火灾每年会造成千余人死亡,对沿途的房屋、桥梁、输电线路等也会造成很大威胁,难以避免会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防火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关注和要求。

2.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火灾隐患复杂,森林防火意识不足

许多林区都处于封育的状况,存在大量的枯枝落叶与干草腐殖质,长期积累之下,林区内部存在大量的可燃物,火源难以管控。无论是山地林区还是平原荒漠林区,都存在森林火源难以管理的问题。即使作为旅游区的林区,其旅游旺季与防火紧要期重合,由于旅游人数增加,防火形势也变得十分严峻。冬季干旱少雨,风干物燥,容易造成森林火灾频发。从森林林相结构来看,森林以针叶树中幼龄林为主,结构较单一,火灾自控能力低,易燃性极强。林区一旦遇上大风恶劣天气,就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森林火灾。部分干部对森林防火缺乏足够认识,危机意识不强,抓森林防火工作不到位,对森林防火形势估计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一些地方火灾发生后,当地群众防范意识不强,扑火积极性不高,造成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扑救。必将导致小火酿成大火甚至成大灾,将多年的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

防火宣传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在诸多危害森林的因子中,森林火灾居破坏性之首,是一种最为容易导致出现社会反映的灾害,并且还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最为猛烈和直接的灾害,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目前农村人员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植被繁茂,形势更加严峻。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并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灾。然而,群众意识不高,宣传工作有待于加强。如在在林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极易因牧民生活用火所导致的火源引发森林火灾。农村群众生产用火习惯根深蒂固,烧荒、烧田埂、烧灰积肥等农事用火屡禁不止,部分群众甚至错误地认为“火不烧山地不肥”。由于有些乡镇防火工作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将森林防火工作列入乡镇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围,更存在生产用火管理不规范,非生产用火管理不严格,入山进林人员教育不到位等问题。

资金紧张与防火设施更新缓慢

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依赖于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各地森林防火经费普遍较少,甚至仅限于基本的火灾扑救设施。有些部门和乡镇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不够,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防火机构不健全、检查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使得防火阻隔体系建设滞后,大量的森林防火站点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而用于运送防火人员和设备的防火道路也处于缺乏维护甚至毁坏状态,不能满足预防和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需要。扑救设备方面,必要的通讯设备和扑救手段缺乏,扑火装备和物资储备滞后,导致对重大火灾的反应能力较差,对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极为不利。瞭望监控设备缺乏、林区便道不畅,难以满足森林防火的需求。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防火设施更新缓慢,会影响防火宣传、火情信息采集与火场监测,急需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

3.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措施

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抓住新农村建设,把森林防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把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三送”等农村重点工作与森林防火工作有效结合。防火宣传工作,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有线电视、宣传车宣传的同时,要进村入户,做好特定人群的宣传,真正使防火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屋场”。要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不断消除盲区死角。采用各种宣传手段,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大力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做到防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完善森林火灾的整体部署与群防组织

森林防火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按照整体和统一性的部署来协调进行和开展。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群众联防联保责任制,巩固成果,扩大范围,建立起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好防火责任制,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负,这样才能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来强化防火工作的力度和强度。要加紧完善和健全总体的防火工作规划和整体布局,重视宣传和教育相关工作要求和具体进展情况。需要强有力的群防性组织来确保各项举措和策略得以切实执行,积极、广泛的推进各个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防火工作当中。

构建和完善森林应急机制与防火远程监控系统

提高森林防火设施与装备水平,可以大幅度改善落后的森林防火条件。虽然当前各级政府与林业主管部门都建立了一定的火情预警与响应机制,但其针对复杂的火情状况仍然缺乏指导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森林火灾应急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同时应积极引进针对森林火灾的电子监控与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强使林火预报与监测力度。要在林区推行森林防火责任机制,并对指挥人员和扑救人员的科技手段应用能力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森林火灾扑救方法与设备,提高林火的综合防控能力。

3.结语:森林资源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森林防火工作对于生态文明有着巨大促进性和积极性作用。森林火灾的防范以及严密管控成为当今林业部门和整个社会事業建设期间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要加大对防火工作的管控力度,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文件精神,狠抓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落实,科学处置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控举措和工作策略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促进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村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计划篇五

宣传工作:通过标语、橱窗、黑板报、广播、晨会等进行,具体由谢副校长、大队辅导员负责。

生物园建设由总务处和生物教师商量完成;地理园由赵芙强老师负责筹备;环境专用教室由总务处蔡定文负责筹备。

1、生物小组由学校团委负责人与生物教师共建;

2、地理小组由少先队负责人与地理教师共建;

3、环境小组由总务处蔡副主任负责。

1、由教务处定时间及人员;

2、语文组要求学生写一篇与“绿色学校”相关的作文

4、美术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与“绿色学校”相关的.作品。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5、保护环境,需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6、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