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擒孟获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10-17 03:38:59 作者:碧墨 评语寄语 2023年七擒孟获读后感(优质8篇)

人生就像一棵树,我们需要扎根于土壤,努力成长,开花结果,为世界带来美好与意义。一个好的总结应该能够突出主要观点,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例子来支持。跟随小编的人生总结范文,我们一起领略人生的点滴和收获。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一

书,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它默默地教会了我一个又一个道理。《上下五千年》是我们必读的一本书,当我读完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后,深有感触。

故事中的孟获被诸葛亮捉住了七次。孟获是个有勇无谋的人,那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可他还是不服气,诸葛亮却一次又一次的把孟获放了。当孟获第七次被诸葛亮捉住和时候,诸葛亮还要放。但获孟获却流着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之义尽了。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就这样,诸葛亮用宽容感动了孟获。

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可惜,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

“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心灵。”这是我读了这个故事最深的感受。我发现,我的心灵远远不如诸葛亮的宽阔。

记得有一次,舅舅家的小弟弟来我家玩。他来到我房间,在我的床上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突然,我桌上的一个水晶球吸引住可他的眼球。弟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水晶球左瞧右看,爱不释手。我发现了,大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水晶球“啪”的掉到了地上,摔碎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弟弟不知所措的望着我。我顿时火冒三丈,对他大吼:“谁让你乱动我的东西的?!以后再也不许你到我的房间来!”说着,就把弟弟猛地推出了房间。弟弟摔倒了,大哭了起来,我却没理他。

现在想想,脸一阵阵的火辣,真是太惭愧了!下次去舅舅家家,一定要向弟弟道个歉,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的人。

看到同学学习成绩好,有些人就心怀嫉妒,甚至在背地里说人家的坏话,搞得同学们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那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同学就是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唉,比起诸葛亮,我们真应该自惭形秽呀!

读书让人明理。读了这个故事后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发现了自己以前的斤斤计较,更让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善良。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二

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孟获第七次被擒。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断蛮兵粮草,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牌丁兵赤身裸体、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涂着鬼脸,披头散发。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才真心投降,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用她换回了张嶷,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当夜,绝断了夹山粮道。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泸水才变得平静,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蜀军大举南征,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魏延、王平,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孔明便放他回去,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被魏延生擒活捉。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趁孟获大醉,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

孟获不服,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孟获第七次被擒。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断蛮兵粮草,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牌丁兵赤身裸体、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涂着鬼脸,披头散发。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才真心投降,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用她换回了张嶷,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当夜,绝断了夹山粮道。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泸水才变得平静,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蜀军大举南征,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魏延、王平,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孔明便放他回去,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被魏延生擒活捉。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趁孟获大醉,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

孟获不服,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之所以说孟获可怜,是因为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第一,削弱了南蛮实力。诸葛亮每次擒获孟获,总是将他向南蛮深处赶,并不是自己退后,就是为了削弱南蛮实力。一路上的南蛮首领,除了孟获基本都被杀了,南蛮也死了无数,让孟获有心谋反,南蛮也没有那实力。并且即使孟获最后没有投降,杀了剩下的几个南蛮首领,南蛮也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可以保证数十年南蛮没实力给蜀汉带来实质性的危害。

第二,彰显武力,打击南蛮信心。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深入南蛮腹地,给南蛮留下了不可战胜的印象。而对于孟获,就是告诉他,无论你怎么逃,只要我想,就可以抓住你。孟获只是诸葛亮手中的猴子,捏圆捏扁随诸葛亮心意。极大的打击孟获的信心,最后可能也没人敢跟着孟获反抗了。

第三,杀鸡儆猴。诸葛亮一路对孟获七擒七纵,除了孟获的亲人,其他南蛮首领,几乎全部被杀。就是告诉孟获,我可是会杀人的,不要消磨干净了我的耐性。并且也不是非用你不可,南蛮可不是只有你一个南蛮王。

第五,为孟获埋下隐患。被孟获连累死的人很多,难免有人想为死者报仇,或者借此建立自己的地位。如果孟获不投靠蜀汉,那些人攻打蜀汉打不过,而孟获正好在其路上,实力又被削弱了很多。即使最后诸葛亮不杀他,让南蛮自己内乱,对蜀汉也是很好的。只是孟获就不好受了。

当然,孟获最后做了正确的选择,成了一个获益者,由此可见诸葛亮还是蛮厚道的。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三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四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公元220xx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诸葛亮五擒五纵孟获之后,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银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见情况危急,在银坑山前与蜀军交锋,蜀军失利,蜀军张飞、马忠两位大将被擒,赵云主动请战,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诸葛亮认为不可,硬拼不行,必须智取。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举擒获祝融夫人。诸葛亮为感化夫人,亲自给夫人松绑,并设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后,孟获借木鹿大王的力量与蜀军对垒,蜀军未见识过木鹿大王的青兽阵法,只好退兵回营,向诸葛亮报告,诸葛亮安慰众将,此次失利,只因青兽阵法特殊,诸葛亮心中早有破阵之法。次日,诸葛亮亲自上阵指挥,孟获大败,无家可归,祝融夫人劝孟获投奔乌克国王,孟优建议投奔蜀军,孟获坚决反对。带来洞主献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机刺杀诸葛亮。阴谋没有得逞,被诸葛亮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将他们一举擒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晓之以理。孟获说:“这次是我自己来送死,所以不算。”诸葛亮说:“我已六次擒你,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获说:“两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强夺之,今又犯我南邦,实属贪得无厌,我世居此地,岂能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诸葛亮愤怒的说:“强词夺理,一派胡言,向来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当年割据纷争,黎明涂炭,是先帝一统西蜀,恩泽两川,尔等却兴兵闹事,杀戮朝廷命官,滋扰地方百姓,屡犯边庭。义师南进以来,你又屡次自言其语,穷兵黩武,使狼烟遍燃沃土,陷夷民于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归顺,你将有何面目见南邦父老?!”孟获虽有感动,但内心仍有不服,说:“孟获仍有良策,可破蜀军。如若再败、不服,当斩孟获全家。”诸葛亮说:“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烟之地重生烟火,痛惜负伤之兵再举刀枪。此皆你之罪也!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沉服,归顺蜀国,竟然给孟获松绑,全数释放。孟获重整旗鼓,并请乌克国王在桃花寨摆开战场。诸葛亮指挥各路将士,奋勇破敌,尽管孟获请来藤甲兵,诸葛亮巧用火攻,孟获以惨败告终。第七次被擒,在诸葛亮一再教化下,终于归顺蜀国,从此南中太平。

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娴熟,用兵如神,有安帮治国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后,挥师北伐,与吴国孙权休好结盟,共讨魏国曹丕,匡扶汉室,以投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的才能来自于勤奋、刻苦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报效祖国。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别人,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获得他们的心……这是我对《七擒孟获》的感悟。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还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来,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获他感动了,便归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平定了南蛮。三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实,诸葛亮最厉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让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读了《七擒孟获》之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学习,他的智慧能让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启发!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五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六

相信大家都读过四大名著吧?那想必对其中的《三国演义》也有所了解了吧?无论是从整体的架构还是各个细节的写法都能引人注目,尤其是其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更是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你们可能知道的不是很详细,那么今天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在‘七擒孟获’这个成语故事里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吧!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可就在这时,偏偏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交战,诸葛亮大获全胜,擒获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说什么也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抓到了他也不能说明诸葛亮有多大的本事。孔明得知淡淡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

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开玩笑一样。可孔明却自有他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口服;以只以武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营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十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士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的酩酊大醉,毫无战斗能力。这时,孟获按先前的计划前来劫营,哪知事出有变,本想反戈一击,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部队,伺机待发。一天,突然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一人在阵前查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没想到他的手下杨峰,因随孟获数次被擒数次被救,早已对诸葛亮崇拜的五体投地,起了归顺之念。于是,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后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才沦为败将,于是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择日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再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

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也没有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了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所装备的藤甲更是刀枪不入。孔明早已想好对策,他以火克藤,利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尽数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说要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经过这七次的经历,孟获彻底被诸葛亮的智慧征服,从此一心辅佐孔明。而孔明可以不再为南蛮担心,专心去对付魏国了。

怎么样?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原本十分简单的故事竟有这么多妙趣横生的细节?其实,这些故事若细细品来都非常有意思。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奥妙。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

刘备死后,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侵犯边境。诸葛亮闻报,对刘禅说:“依臣之见,应该先平定他们。”刘禅同意了。当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向南进发,节节胜利。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平定。但孟获收集了散兵,继续反抗。于是诸葛亮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不能伤害。所以诸葛亮一次次用计捉住蛮王孟获,又一次次放了他,等到第七次孟获被捉时,终于投降了。

诸葛亮可真是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旷世奇才呀!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八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读捕捉孟获“七这本书,有一个小故事,我感觉很好。

三国时,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睡着了,他把愤怒,张飞一起在率讨伐孙权的士兵。诸葛亮但时间不会做一笔交易。张飞,不要分散,不想独自带领军队整装待命。他派了三天的白色旗帜、服装。两只手没能完成,所以张飞没吃饭。两人总是记恨于心,张飞死于一场梦。

读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小时打别人,最后总是对他自己的。也会斤斤计较,应该是太过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