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 援沪抗疫心得体会医护人员(优秀7篇)

时间:2023-10-08 17:33:58 作者:QJ墨客 心得体会 2023年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 援沪抗疫心得体会医护人员(优秀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第一段:疫情袭来,我志愿援沪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之中。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怀着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专业使命的执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援助沪城。援助的这段时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坚守和奋斗。

第二段:在抗疫一线,我亲历了生与死的较量

到达上海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一家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疫情期间,这里坐镇着许多重症患者,他们需要我们的救治和关怀。面对严酷的实际情况,我坚持着不惧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和同事们每天戴着重重的防护服,长时间连轴转,为每一位患者进行精心治疗。我们晚上放下工作,纷纷加入长时间应对气候下降的绿化工作。辗转的样子,燃起了对抗疫的信心。

第三段: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援

在这段特殊的援助经历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来自上海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还收到了许多爱心捐助。爱心人士送来了防护物资、食品和慰问品等,为我们提供了温暖和力量。我们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向我们伸出援手,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段:团结协作,构筑人间温暖的防线

在抗疫一线,我们医护人员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体,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等,大家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共同迎战疫情的挑战。我们像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奋斗到底。

第五段:勇敢的坚守,铸就了援沪抗疫的壮丽篇章

援助医护人员的奋斗和坚守,铸就了援沪抗疫的壮丽篇章。经过千辛万苦、昼夜奋战,我们终于战胜了疫情,新冠肺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援助医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有的同事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血与泪铸就的坚守和奉献,感动了整个国家。援助医生用泪水洗尽铅华,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专业使命的忠诚。

总结:援沪抗疫的心得体会

参与援沪抗疫是一次极其珍贵的经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这段时间,我亲历了生与死的较量,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援,见证了医护团队团结协作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历程中,我也怀着无尽的感激之情和对所有援助人员的敬意。援沪抗疫的庄严誓言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为人们的健康献身,为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医生倪薪,2月12日起随黑龙江医疗队征战武汉,38天后凯旋。刚结束隔离的她本应和家人团聚,但得知绥芬河口岸疫情严峻,她义无反顾再次踏上征程。 致敬!

黑龙江派驻专家驰援绥芬河

连日来,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呈上升趋势。3月27日至4月8日,绥芬河报告由俄罗斯入境累计确诊病例123例,占黑龙江省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96.85%,无症状感染者137例。

这是记者从9日19时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绥芬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发布会上,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力说,当前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六个100%”,即对入境交通工具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100%实施体温监测、100%验核健康申明卡、100%实施核酸采样检测、100%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00%实施集中隔离。

3月31日以来,黑龙江省先后派驻71名省级管理、疾控、临床专家抵达绥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参与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驻151名医务人员支援绥芬河市救治工作。此外,黑龙江省已经在除牡丹江外的其他地市和省直属医疗机构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专业为主。

目前,黑龙江省对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确诊患者实行分级诊疗,确诊患者都在牡丹江市及绥芬河市相关医院救治。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全国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为了保护广大民众的健康安全,他们自我牺牲、不计成本地进行着努力。作为普通群众,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去支持他们。因此,观看抗疫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精神风貌,反思自我,也更深刻地理解此次疫情的艰难处境,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段:感受医护人员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观察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不难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们时刻秉持着医者仁心,全身都在为治疗患者而奋斗,尽管他们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来没说过放弃,一刻也没有让体力和精力的疲惫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精神,这种坚韧不拔、一心一意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段:看到工作中的细节,获得新的认识

通过观察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各种细节,我意识到,他们每个人的工作很繁琐、很累,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做到像他们一样不厌其烦、认真负责,其实考验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水平,更考验的是心理素质、细节关注能力、真心对待患者和自身的职业操守。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出现危险因素,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是值得敬佩和感激的。

第四段:医护人员的付出是值得尊重和支援的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克服很多的困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疫情是全人类的公敌,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疫区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支持这个团队,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和困难,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并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国家、为人民、为疫情战斗不息。

第五段:结尾

在中国人民对疫情的反应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和舍己为人的经验,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勇气、智慧和执着。同时,我们也深悟到,这个与来势汹汹的病毒抗衡的“守破离”,是从医护人员的付出中得来的启发和体悟。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都需要健康的公民,而一个强大的公民总是需要负责任的国家去关怀照顾。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在这场共同的抗疫中,携手共进,相互鼓舞,继续为祖国和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抗击新冠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医护人员是最直接面对病毒的人群,他们奋战在抗疫的前线,无私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近日,我通过观看抗疫医护人员的视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担当和信念,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不畏苦难,舍生忘死

一场疫情的来袭,让全国人民都陷入了一片恐慌和不安,只有医护人员毫无犹豫地冲上前线,不退缩不畏惧。他们日夜不停地穿戴防护服,一遍遍地诊治患者,感染风险极高,但他们不顾一切地向病毒宣战,舍生忘死。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一位年轻女医生因高强度工作致病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上,并在床头细心照顾一位重症患者,这种默默无闻、心有所向的精神一定会激励着更多的人。

二、坚定信念,责任担当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责任,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在社区中,他们每一次行动都带着“抢救一命,胜过建造世上的一座大厦”的信念,把病人的生命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一位女护士在社区义务巡诊,一次次地讲解防护措施,一次次地挨家挨户排查,从中我看到了她的责任担当,深深感受到了她的爱心温暖。

三、砥砺前行,不曾退缩

刚刚过去的数月,是整个中国历经沧桑巨变的时光,也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砥砺前行的时光。他们,在医院内将白衣变成铠甲,在病床前以“呼吸代替患者”、以生命警示生命的方式挽救生命。他们,在社区中扛起“疫情大旗”走街串巷、精准发现、科学妥善处置每一单个体现,不曾退缩,不屈不挠。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一位护理长,每天与病人拉家常,用心关爱着每一位患者,一段段鼓舞人心的语言传递着力量和温暖,我想,正是有了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化险为夷、度过难关。

四、超越自我,呕心沥血

“护住每一份生命,我们自己也要活着!”,重症监护室里的医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他们每分钟看护“床头秒秒算,连夜守着病人”,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我看到了“平凡而不凡”的品质。

在视频中,我还看到了一位医生不屈不挠的摄影作品,这个作品记录了他在抗疫的日子,它里面充满了他的心酸和泪水,是铸就勇士芳名的见证。

五、专业技能,硬核实力

在这场新冠波及全球的抗疫战斗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技能的支撑,而每一位医护人员则更要“拿专业当信仰”。他们的高超技能和专业素养是救治患者的保障,也是抗击疫情的硬核实力。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一位呼吸科医生的治疗技术,在呼吸机前他像一位守护天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每一个病人创造了生命的回音。

总结

医护人员的美德就是在一分一秒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他们的坚守令人感动,也令人崇敬。观看抗疫医护人员的视频,是一种特别的学习和感知,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真正的责任,真正的勇气,在疫情即将过去的时刻,我们更该记住每一位为此付出的救援人员,也学习他们的品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信念。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在腾讯视频、好看视频和西瓜视频等各大网络媒体上线后即迅速被转发,引起热议。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樱花》一个小时达到过万阅读,朋友圈有近百条转发。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到门前的樱花已经开放,它告诉我们,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回答“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时这样回答道。

丁向阳这一席话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汉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樱花),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军医,这次抗疫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们在后方要为抗疫加油鼓劲,文艺抗疫。”歌词作者、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创始人涂建设如是说。据涂建设介绍,在《四月去武大看樱花》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从作词、谱曲、演唱、制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这其中,有在武汉的老师、同学、战友,还有许多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写手、歌手和音乐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原武汉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李泉和上海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他们不但亲自参与了这首歌的隔空录唱,还动员了校友和小伙伴们参与。

文艺抗疫,是位于“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台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的行动。抗疫期间,人民大舞台的万众编剧上线了五部抗疫广播剧,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歌手、音乐人和网友都义务参加这首歌的制作,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发光的一面,让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统筹、90后推么推文化传媒音像部小编欧阳丹感慨的说。

“这歌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劲!”

“这个mv听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身在武汉的我,这首歌既让我泪流满面,又让我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来武汉……”

“做着社区防疫工作,又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制作,这个春天有点忙,只为每个人心中的樱花都能绽放……”

“一首歌温暖一座城,每个音符都是不能复制的感动,愿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个中国的力量,鼓舞士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网络上、微信群、朋友圈许许多多的留言,与其说是对《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赞誉,不如说传递了一个共同心愿:苦疫久矣,抗疫必胜!

文档为doc格式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2020年的春节,对于上海的医护人员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个春节。他们用自己的职业和付出,与病毒抗争,在疫情面前顽强地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是最勇敢、最坚强的“逆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责任和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作为其中一份子之一,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总结,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第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是个人安全还是工作场所的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拥有健康和安全的身体才能高效地投身工作,给病人最坚定的康复信心。因此我们迅速开始了规范的防控措施,完善了物资的储备,加强了内部协同合作等措施。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第二,沉着冷静和技术的高超是至关重要的。

在疫情的危急关头,医护人员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制定科学的临床方案,并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中态度决定成败,心态的平衡和沉着的姿态更能让我们在生死线上“马到成功”。同时,我们也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病例的处理方式,根据特殊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播。

第三,心理服务和精神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医护人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不仅需要掌握治疗技能,更需要具备心理调适的能力。在疫情的严重压力下,医护人员精神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这需要及时的心理服务和精神鼓励。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与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心理支持,帮助医护人员在疫情中坚守岗位,顺利度过疫情难关。

第四,视频诊疗技术应用的推广。

在疫情的高峰期,医疗机构的门诊面临困难,医生和病人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病人的就诊也受到了限制。而通过使用视频诊疗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项技术能够实现远程诊疗、远程处方、在线化的门诊费用支付、药物配送等,使得病人可以在家中操作,也能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同时也缓解了医院的拥挤排队现象,减轻医院负担。

第五,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也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将患者与医生联系起来,使得医生可以实时地了解患者的疫情情况,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医院可建立线上预约、排队、诊疗以及病历管理等多种平台化的服务,同时也做好医院的数据管理和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快医院的数字化进程,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上海抗击疫情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而这场战斗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的韧性与包容,让我们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也能够从这场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之中,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飞越9619公里,中国专家组一行抵达意大利。中国援助意大利,意大利罗马a线地铁站rediroma附近的小区响起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有人大声高喊“graziecina!”大国胸怀正在影响着世界。

四川专家主动请缨支援意大利,源自一颗感恩的心。1988年,意大利政府无偿援助四川建立最大型的急救中心;,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意大利红十字会及医学会派14名急救专家驻扎四川绵阳重灾区,900多个伤员在意大利专家的指导下转危为安。四川人民一直拥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当四川的三个专家主动请缨赶赴意大利,浓浓的“川味儿”里尽散发着民族之美、中国之美,更彰显了中国人的气度与涵养。

壮士出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感恩回报的“中国情怀”。

四川人民一如他们闻名遐迩的火锅那般豪爽热情,表达感恩的方式说一不二且坦率赤诚,壮士出川是主动请缨,行动速度好比“充电小马达”,疫情初期,火速支援武汉,刚从武汉退下阵来,便能立即出征前往意大利,这就是“霸气”。“霸气”是因为有底气,底气是因为怀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感恩”与“善良”会薪火相传,9年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支援驱走了灾难带来的恐惧,点燃了四川人民的希望,记忆定格,但感恩和爱却一直传承,给了一代代人负重前行的责任。中国人的感恩文化由来已久,“礼仪之邦”的感恩是礼尚往来,更是落实到报恩这一具体行为上,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是为“孝”,感谢知遇之恩是为“忠”,感谢救助之恩是为“义”,大疫当前,四川人民的这份“回馈”是中华儿女感恩情怀的莫大体现,让世界都知道,我们是懂得感恩的中国人!

诚意相助,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国美德”。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意大利疫情也越来越严重,他们向中国提出援助申请,“疫情无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应对,我们愿意和意大利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给出的答复,迅速组织医疗小队赶赴意大利,这就是中国给出的行动。诚意相助、大爱无疆,中国抗“疫”刚刚取得初步成效,在中国自身对医疗物资等也有较大需求的情况下,就能做到立即给其他身处疫情中的国家提供援助、无私奉献中国抗“疫”经验,这就是大国担当和情谊。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面对“紧急求援”的意大利,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滴水之恩需铭记,更何况是雪中送炭,40多天前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同样也收到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倾囊相助”,世界给了中国“善意”,中国也将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中国正在竭尽所能向世界诠释何为中国美德!

侠之大者,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是顶天立地的“中国担当”。

全球战“疫”,让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正如四川专家梁宗安在“出征”前说到“疾病控制方面主要是管好人的问题,以及重点救治危重症病人的问题,可能有很大相似性,中国的经验可能是对意大利有用的”,中国的抗“疫”举措将会向全世界传递战胜疫情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疫情面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侠之大者,不仅仅是为国为民,更是为全人类。中国在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重要贡献,中国在战“疫”中的经验就是为全世界战胜疫情争取黄金时间。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战“疫”中体现出来的速度、效率与规模都为全球应对疫情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提供帮助、团结协作、共渡难关,让世界都看到了顶天立地的中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