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汇总5篇)

时间:2023-09-23 19:36:09 作者:紫薇儿 活动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篇一

设计意图:

通过语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散文诗为切入,利用优美的配乐朗诵形式,使幼儿感受到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同时萌发创作的愿望,培养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文学作品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绘画方式表现散文诗“七彩的风”。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使幼儿了解单色版画创作技巧。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幼儿大胆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学具:音乐《春野》;线描画;图画纸、彩色笔;单色版画工具材料;

知识经验:幼儿对成语词汇有一定掌握;部分幼儿有单色版画创作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讨论,导入活动

猜谜:“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打一自然现象”(风)

“风有颜色吗?”“为什么?”

“现在,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听听儿歌中的风有没有颜色?都有哪些颜色?”

教师配乐“春野”,朗诵散文诗,同时出示诗歌挂图。

提问:“这幅图画漂亮吗?为什么?”

“看着这幅图画,回想一下,这首散文诗中都有哪些颜色的风?”

“为什么说他们有颜色?”

“散文诗中都用哪些成语描述了风带给大自然的色彩?(引导幼儿重点理解:鲜艳夺目、一片金黄、清脆欲滴、碧波荡漾等词汇)

“你喜欢这些有颜色的风吗?为什么?”

二、讨论绘画创作的内容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周围,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彩色的风?它给哪些事物带去了美丽的色彩?”教师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想象一下,冬季的风会是什么颜色的?它把北方的大地和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怎样的颜色?”“秋天呢?夏天呢?”

三、幼儿绘画创作(配乐),教师指导

“今天,小朋友可以通过版画、线描画、蜡笔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请你们先想好,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选择哪种绘画方式效果最好。”

教师引导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表现不同季节中“七彩的风”。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引导,并对有创造性作品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

(部分有单色版画创作经验的幼儿,可主动教授没有经验的幼儿,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四、评价活动

教师请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随机的引入恰当的成语,帮助幼儿作品增加美感。

延伸活动:

安排一节语言活动,展示幼儿作品,帮助幼儿以散文诗创编的形式,记录画面主题内容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篇二

20__年12月6日我和同事们一行来到玉溪二幼,参加了有关“课程游戏化”的培训活动。在这半天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玉溪二幼史老师的讲座、培训,让我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如何教学得到了启发。其实,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成长、学习。针对我园的教学实际情况,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关于游戏的时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但没有时间可增加了。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2、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可以反映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就会渗透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就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就会占据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3、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4、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篇三

1、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牙刷一把。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样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1)“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2)讨论“我们来帮助小牙刷画上刷毛吧!谁有好办法?”(请幼儿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画出来)

(3)教师示范“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队,一根一根靠得紧”

(4)再请小朋友上前来画,教师给予指导:刷毛不要画得太长。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杨老师这里有好多没有刷毛的牙刷,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添画上牙刷毛吧!

2、鼓励大胆作画,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姿势。

3、指导幼儿画牙刷毛时,要从上往下、从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画,要画得多、画得紧密。

四、引导评价

1、互相欣赏作品

2、教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画了这么多漂亮的牙刷。我们一起来刷刷牙吧。

附:天天刷牙好

小牙刷,手中拿,

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

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

没有蛀牙人人夸。

活动评价

幼儿对于刷牙都挺积极的。

当那一首儿歌放出来时,他们齐刷刷的做起动作来了。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篇四

语言(英文名:language)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体验妈妈爱孩子的感情。

2、乐意模仿妈妈的样子或动作,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等。

3、能从眼睛、头发、嘴巴、表情等方面来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每人一个、花头巾每人一条,音乐磁带、录音机。

2、配套《宝宝学习包·我喜欢》第12页挂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天邱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个邱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伴,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幼:想)

2、师:好,我们有谁可以大声的说出它是什么?(是一个布娃娃)

二、引导看图,学习儿歌。

1、出示挂图,师:图上是谁呀?宝宝喜欢吗?你们喜欢它的时候会对它做什么呢?(和它一起玩、给它好吃的东西、抱抱它、亲亲它。)

2、教师念儿歌《布娃娃》,宝宝欣赏。

师:这个娃娃真可爱呀!邱老师也很喜欢,也想抱抱它、亲亲它,可布娃娃它害怕,怎么办呢?呀,老师有个办法,我们先对娃娃说:“娃娃乖,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请宝贝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指名学说)

3、现在娃娃愿意让宝宝抱了,老师要考考宝宝布娃娃的五官是什么样的?看看哪位宝宝观察的最仔细。引导宝宝用儿歌中的话回答。(大眼睛,黑头发,张开嘴巴笑哈哈。)

4、教师再念儿歌,宝宝轻声跟念儿歌。

5、根据宝宝抱的娃娃形象不同来改编儿歌。(如:小眼睛、黄头发)

6、男宝宝可说我:“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爸爸。”

三、游戏《做妈妈》

1、宝宝每人抱一个布娃娃,每人在自己头上扎一块头巾做妈妈。边念儿歌,边做抚摸、亲亲布娃娃的动作,表达对布娃娃的喜爱之情。

2、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边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边抱宝宝、抚摸宝宝。

四、活动延伸

师:哇啊,我们小小班的宝宝真棒,布娃娃都哄睡着了,我们现在送布娃娃去娃娃家床上睡觉好吗?(宝宝抱着布娃娃进入活动室。)

附儿歌:

《布娃娃》

布娃娃,布娃娃,大眼睛,黑头发,张着嘴巴笑哈哈。

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比喻手法。

2、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语言完整。

3、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祝福语进行朗诵,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

激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爱好等一些情况。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请小朋友向你身边的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我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家里都做哪些事情?个别介绍:谁愿意向全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很爱我们,他们不怕辛苦,每天都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2、小朋友你们爱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句什么话?(鼓励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

二、理解并学习儿歌

1、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小朋友祝福爸爸妈妈的话,儿歌的名字叫《爱的祝福》,我们来听听。

2、教师朗诵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3、放录音,再次欣赏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把爸爸妈妈的爱比作什么?为什么?最后小朋友是怎么祝福爸爸妈妈的?(引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回答。)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

5、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6、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仿编儿歌

1、除了祝爸爸妈妈快乐又健康,你还想祝他们什么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祝福与并示范朗诵。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儿歌。

3、带领幼儿朗诵新编儿歌。

设计背景:

语言活动“笨老鼠”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幽默的故事,通过故事能使幼儿了解到平时要用好听的声音与别人讲话,这样才能使别人喜欢。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这个故事中的对话比较简短有趣很适合小班孩子学说,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说对话。本次活动我用总分的结构并把声音区分成好听和不好听两种来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讲话要用好听的声音。

2、理解词语“板着脸、哼哧哼哧”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难点:

理解词语“板着脸、哼哧哼哧”。

活动准备:

小老鼠、老鼠妈妈、青蛙、猫的卡片;故事图片四张。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题。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边出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鼠宝宝喜欢猫小姐的声音吗?鼠宝宝是怎么说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幼儿学说此句。猫小姐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真好听。老鼠喜欢老鼠妈妈的声音吗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分段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一讲述

提问:鼠宝宝觉得老鼠妈妈的声音好听吗?它是怎么说的?请全体幼儿学说。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鼠妈妈太轻的声音。

2、教师出示图片二讲述

老鼠 提问:老鼠妈妈又去请了谁呢?鼠宝宝喜欢青蛙大婶的声音吗?它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此句。青蛙大婶难听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学叫呱呱呱。

3、教师出示图片三讲述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猫小姐的声音吗?猫小姐的声音不轻也不响真好听,而鼠妈妈的声音太轻,青蛙大婶的声音又太难听,猪婆婆的声音太凶了鼠宝宝都不喜欢。看来我们小朋友说话也要用好听的声音,这样人家才会喜欢。

附故事:

苯老鼠

天黑了,老鼠妈妈摇着摇篮“吱吱吱”哄鼠宝宝睡觉。鼠宝宝说:“你的声音太轻,我不要你哄!”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青蛙大婶。青蛙大婶“呱呱呱”地叫着,在摇篮边蹦来蹦去。鼠宝宝说:“你的声音太难听,我不要你哄!”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猪婆婆。猪婆婆板着脸,哼哧哼哧地说:“小家伙,你为什么不睡觉?”鼠宝宝哭了起来:“你多凶啊!快走,快走!”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猫小姐,猫小姐唱起歌:“小乖乖,闭上眼睛……”鼠宝宝说:“你的声音真好听啊!我喜欢你!”

老鼠妈妈很高兴,去买鱼招待猫小姐。可是等她回来一看,猫小姐和鼠宝宝都不见啦!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理解心得篇五

在通辽市学前教育王溪泉科长的精心组织下,开鲁县学前教育股刘明哲股长带领开鲁幼儿园的园长一行四人,从“北风卷地百草折”的通辽,踏雪启程,飞跃千里,来到“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江城武汉。参加由华中师范大学与亿童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的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全国名园长俱乐部――东湖微论坛”。此次培训活动从是实地参观园所到聆听幼教大佬们的讲座与点评。有血有肉,异彩纷呈,不仅精神上受到洗礼,更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开了瓶颈。收获颇多,感触与笔端。

12月13日,实地参观学习了三所幼儿园。从环境布局的美化绿化、主题活动的创设展示、区角设置物品投放到废物利用自制的玩教具、课内外游戏活动科学合理的组织都让我深受启迪。教育无处不在,教学资源实实在在。正如冯好安园长所说“课程是生发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特别废物利用方面给我的触动很大。都说经济条件决定各方面的发展,“钱”字往往成了挡箭牌,而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变废为宝,恰恰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根据新修订《指南》的出台,体育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开展决定孩子终生的成长。蓝天幼儿园根据不同年段的孩子特点开展滚球、运球、投传球,锻炼孩子不同身体机能的发展,短短几分钟,无不彰显园所的课程与游戏的契合的科学性。

水木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实地园所参观学习之后,微论坛活动因幼教大咖们精彩的分享和点评进入了高潮。

田素娥园长“柿子红了”为切入点,凸现了根据幼儿特点挖掘幼儿潜能的主题活动的高度。李峥园长从游戏环境资源的利用体现“活”、游戏活动组织的形式体现“巧”以及游戏课程内容体现“趣”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具有安幼教育集团园本特色的幼儿园游戏课程。遵循“课程即活动、活动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课程理念,深挖活用一公里课程资源,多维开发课程组织形式,趣味性设计课程内容,编织了各具特色的游戏课程。

冯昕园长的混龄活动实践经验分享,打破了班级的界限,以自主、自由的方式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实现互助式成长。刘朝阳园长的“三生”

视野下的教育,更是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生活中成长的典范。专家们的讲座让我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有些“追风”。农村的花重金硬化,去城市看花草。城里的想办法种草、买沙,到农村体验实践活动。适合的才是好教育,不能舍本逐末。

刘焱教授在大会上作报告:《文化育人课程——意义与建构》。报告中,刘焱教授围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儿童的影响”、“传统文化怎样进入幼儿园课程”三个方面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刘焱教授指出,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语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中。人们存在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文化的时空中。刘焱教授指出,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用诗画丰富和升华美的体验,用人类精神文化滋养心灵,能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要开展好幼儿园文化育人,幼儿园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育人意识,加强文化知识储备,在幼儿园现有课程中,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方式嵌入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融合,使儿童的自然发展和自发经验得以丰富和提升。

精彩纷呈,朝向美好;远距汲养,铸力成长。“全国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东湖微论坛”深切感受到名园长的初心、童心、匠心;领略到名园长的风采、风度、风韵;折服于名园长的眼界、跨界、境界!站在新的起点,办高质量的教育,讲好中国幼教故事,是所有学前教育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