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 北大学生会竞选演讲稿(汇总5篇)

时间:2023-09-11 04:03:58 作者:琴心月 演讲稿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 北大学生会竞选演讲稿(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篇一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于优秀的x班,现任xx,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学生会的竞选。今天我面临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代表成功的推销我自己。

我今天要竞选的部门是xx,尽管压力很大,但我坚信人生只有在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中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今天我站在这个舞台,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勇气接受这个挑战。我相信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完全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也正是由于这种内驱力,当我走向这个讲台的时候,我感到信心百倍。

在班级里,我通过竞选成功当选为xx,我非常感谢老师、同学能够给我这样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班级的机会。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加入学生会,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知道这条路上有许多挑战,但我自信我有能力担起这副担子,因为我有毅力,我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我有幸当选,我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大胆地管理学生会事务,使学生会工作更加多姿多彩,真正做好本届学生会的工作!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是这样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我想说是:这个世界上不仅仅需要金子,同样需要挖金子的人,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挖金子的人。

最后,真诚的希望各位投我一票,记住我,来自x班的xxx。

谢谢!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篇二

演讲时间:1932年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励志演讲稿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两个典故都出自通俗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是值得一试的。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

(一)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二)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三)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篇三

北大新校长林建华发表履职讲话: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大学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接下来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北大新校长林建华就职演讲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是个大家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篇四

据说每个人都曾经暗恋过别人,你们还记得自己十七八岁的时候暗恋的那个人吗?她是那种学习很好的、长相清秀的那种沈佳宜,还是那种爱打篮球的、特别酷的流川枫?你现在再想起来他的时候,你是在微笑还是在沉默?还是你觉得你当年的求之不得如今看过来不过如此。

我发现我们最舍得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恰恰就是暗恋的时候。

我从大二开始就暗恋一个男生,暗恋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我每次看到他跟他说话的时候都跟打仗一样,努力的表现成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害怕他知道,我害怕他不知道,我更害怕他知道但是他假装不知道,暗恋也是一件寂寞孤独的事情,我觉得他的名字只有放在我的嘴巴里面才安全。

你们觉得男生跟女生之间有纯友谊吗?(没有)有,只要一个打死不说,另一个装傻到底。

从头到尾我扮演的角色就是他最讲义气的哥们,每次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第一个两肋插刀的冲过去。他说,我是最懂他的人。我怎么不懂了,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我知道,他喜欢那种娇小玲珑的女生,我从一个一百二十多斤的胖子开始减肥,甩掉十几斤的肉。他也常常跟别人夸我说我是那种懂事的好姑娘。对呀,因为除了懂事我还不知道能做什么。我想给他我的一切,但我什么都没有;我想为他放弃一切,我也没什么好放弃的。

你们呢,你们还记得就是喜欢一个人喜欢到不行了的那种感觉吗?某天你爱上一个人,突然好像有了软肋,又好像是有了铠甲,可能经历过几段伤害、经历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他们变得更聪明、更理智、更加的有技巧了。但是我想问你们,你们真的不相信爱情了吗?那你为什么看《泰坦尼克号》、看《北京爱情故事》你还会哭?你真的宁愿变得聪明、变得老练而不冲动吗?不管你是涉世未深还是说你早已经爱的伤痕累累了,你在心里面你都渴望有那么一份爱情,它是真挚的,它是专一的,它是持久的。

如果一个人他在爱情里面因为爱的真,因为爱别人爱得深,他被伤害了,他看起来很蠢吗,很可悲吗?不,那些考虑好了各种条件去结婚,到结婚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一点关于爱的回忆,爱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我觉得那些人才可悲。所以我希望咱们还可以再试着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一样,不以结婚为目的去爱一个人。

我在心里面爱他爱的声嘶力竭的他听不到,我在心里爱他爱的天崩地裂的他也看不到,但我像一个孤独的女战神一样,又狼狈又勇敢的这么爱着他,等到我死的那一天我都愿意回想起来这件事情,我都觉得它可贵,我觉得它美好,我都不会觉得后悔。

如果有人现在跟我说我爱你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或者我以结婚为目的的在跟你恋爱着,他太小看我,他也太小看我的爱情,因为对于一个二十三岁了还不能接地气的理想主义的姑娘来说,一辈子不结婚是挺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有些人他一辈子在婚姻里,可是从来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情。

郎咸平北京大学演讲篇五

那些北大学子的励志演讲稿,无论关于什么,大多是非常正能量的,那么北大学子的励志演讲稿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刘媛媛

在这段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几乎全举手)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起码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一点助力?(无人举手)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是怎么把三个孩子我跟我两个哥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说家庭富裕的小孩做比较,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这段演讲到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其实我刚刚在问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刘媛媛

“作”是什么?“作”就是不安现状的瞎折腾。我这个人就挺爱“作”的,我来参加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已经被我哥骂了无数次了。他说你这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又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对你的将来有什么用?可能我就是爱“作”吧。我突然觉得每天都重复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来了。我自“作”,我也能自受。

每次写稿子都要熬夜,熬到一两点,每次站在舞台上等着大家投票,都会紧张的双拳紧握,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我会永远永远都记得这些时刻的。

这个舞台上有人比我还能“作”,一会你们就会看到他,他就是我的新晋偶像,林义杰。他妈妈对她的期待就是好好地念个大学,将来当医生,当老师,当什么都好,但是他选择了体育,一条风险性极大,成功率又极低的路。他喜欢跑步去冒险,他的双腿跑过北极,跑过南极,跑过全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我心里就在感慨,这人的一生就是“作”死的一生啊。这个死还不是说你在人生路上摔了一个跤,失了一个伴,是真的会死的!但是我也在感慨,他的一生是特别特别精彩的一生,如果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考了大学,他以后也可能会成功,但是他在的人生当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一个的成功,而是一个 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亲爱的朋友,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听着别人的声音给自己的人生划格子,左边的这条线是要学业有成,右边的这条线是一定要有一个一个安稳的好工作,上面这条线是三十岁之前要结婚,下面这条线就是你结了婚就一定得生个孩子,好像只有在这个格子里面才是安全的,才被别人认为是幸福的。一旦你想跳出这个格子,就会有人说你“作”。可是我知道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点想去“作”的冲动。你明明应该考一个经济系,法律系,土木工程系,你说你要学表演,你要去演电影;你明明应该找一个合适的人就结婚,你还在等,你还说自己想要真正的爱情。其实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们知道自己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吗?你们想想,其实我是不知道的。我根本不知道我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去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我只是还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要那种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想要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到死的那种人生。

你可能会说,人生嘛,平平淡淡才是真,瞎“作”什么呀。我每次听到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不是觉得他错,我只是觉得很可惜,这个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你什么都还没看到过的时候却甘心的呆在一个格子里面,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风险,也不会被别人嘲笑,但是我总觉得呀,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

毕竟,no zuo,no die,就no life!

2页,当前第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