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寓言故事短篇感悟(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6 01:36:56 作者:FS文字使者 党团范文 2023年寓言故事短篇感悟(优秀12篇)

一分钟,可以让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在一分钟内向他人展示你的创新能力?以下是一些一分钟总结的要点和步骤,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一

小象非常喜欢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事总是急忙上去帮助大家,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现在却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大家一起去狮子王那里投诉小象。

乌龟婆婆说:“我费了好大的力气,走了不知道多久的路,才把一桶水拎回来,眼看着马上就要到家了,谁成想小象问也不问的就冲上来抢走水桶说帮我,结果不小心摔倒洒了一地。”

兔子阿姨说:“上星期我家兔宝宝生病,我带她去医院,半路遇到小象,非要帮忙说送我们,结果半路迷了路,费了好长的时间才走到医院,结果我家兔宝宝的病更严重了。”

“还有……还有……”大家七嘴八舌的控诉着小象,狮子大王可烦恼了起来,小象这本来是热心做好事,反而成了给大家添麻烦。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别人帮忙。学习上需要帮忙,工作上需要帮忙,在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没能力处理的问题时,更需要有人帮忙。有些帮忙是自己请求的,也有些帮忙是人家自愿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不合时机的帮助也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二

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

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三

一只兔子归心似箭,飞也似地向家里奔去。它三步并做两步地在草上飞跑着。

突然,它眼前一花,原先满目青绿的颜色变成了金黄、褐红的一团。噗地一声,它的身子落在一个毛茸茸的躯体上。

原来,急不择路的兔子,撞在了一只正在草丛中午睡的老虎身上。

兔子吓得要死,冷汗顺着脊背淌了下来。它没有理由不恐惧:站在兽中王的身上,而且,由于紧张,还蹬掉了老虎的一绺毛,这毛还在它爪子中攥着!

那只老虎醒了。它只是懒懒地掀了一下眼皮,打了个饱嗝,又睡了,仿佛没有感觉到兔子的存在。

兔子狂喜地跑回家中。从此,它逢人便说自己如何不怕老虎,如何站在兽中之王的身上。当有的兔子表示怀疑时,它便骄傲地举起那绺虎毛:不信?看看这个!哼!

于是,这只兔子成了英雄,一个又一个兔子家族请它去做报告,请它讲它是怎样的不怕兽中之王,并打掉虎威的。

它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奖章和荣誉称号,终日陶醉在众兔的称颂之中。

一天,附近传来了虎啸声,兔群按照老习惯,准备躲藏起来。

怕什么?有我哩!这只功勋兔子拦住了大伙儿。连日来的赞美声,使它真的`相信自己是不怕老虎的特殊兔子了。

兔群停了下来,看它如何驱走老虎。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四

一只小汽艇在海上航行。一艘大轮船“轰隆、轰隆”地从后面赶上来了。

大轮船神气活现地对小汽艇说:

“小个子,你跑得太慢了!”

小汽艇很有礼貌地说:

“大哥哥,你跑得真快呀!”

“像你这样慢,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港湾啊?”

大轮船“呜呜”叫着,洋洋得意地向前驶去。它掀起的浪涛把小汽艇搞得颠来簸去。

不久,大轮船到了港湾口。因港湾水位浅,大轮船吃水深,不能进去,只得抛锚,要等到涨潮的时候才能进港。

这时候,小汽艇却从后面驶上来了。

小汽艇问大轮船:

“大哥哥,你怎么停下来了?为什么不进港啊?”

大轮船摇摇头,丧气地说:“这港湾水位浅,我进不去啊!只得等到涨潮时才能进港。”

小汽艇仍旧很有礼貌地说:

“我个子小,不怕水浅。我先进港了。再见吧!”

大轮船眼巴巴地看着小汽艇“突突突”地驶进港湾去了。想起刚才嘲笑小汽艇的话,它觉得很难为情。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究竟存于何处,庄子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似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他希望庄子能具体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于是说:“‘道’就在蝼蛄和蚂蚁中问。”

东郭子不解地问:“‘道’怎么会在这么卑微的生物中间存在呢?”

庄子接着说:“‘道’还存在于农田的稻谷和稗草之中。”

东郭子更糊涂了:“这不是越发低贱了么?”

庄子仍然不紧不慢地说:“怎么能说这是低下呢?其实,‘道’还存在于大小便里哩。”

东郭子以为庄子是在戏弄他,便满脸不高兴地闷坐在一旁,再也不作声了。

庄子知道东郭子产生了误会,便耐心地对他解释:“您再三追问‘道’存在于什么地方,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道’的本质。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某一个具体事物中去寻找‘道’,大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的规则,并无贵贱之别。”

庄子的理论说明,世间万物在生存的意义上都得遵循生存的.规律,彼此并无高下尊卑之别。而有些人在生活中往往要刻意去分辨贵贱并分别待之,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一天,有位从新疆来的珠宝商人到一户人家谈生意时,看见案头上压着一块半透明的石头,就想用一块小玉饰换过来,主人没同意。后来又去谈了几次,主人故意把售价提得很高,而且还有附加条件,因而没有成交。

这家的主人心里想:这块不怎么起眼的石头居然有人再三想收购,如果将它整修一新,岂不是会令人更喜爱?于是,就用砂纸把这块半透明的石头郑重其事地打磨了一番,还钻了孔,系上了红丝带,显得圆润高贵。可是过了一年多,这块已打磨光亮的玉石仍然没有人问津,主人百思不解。

后来,那位从新疆返回来的珠宝商又来到这户人家,看见这块打磨过的石头后非常惋惜地说:“这块石头其实是一块很稀罕的宝玉,原有十二个很小的孔,按十二时辰排列,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有一个孔变成红色,依次消失,周而复始。因此,这块玉石还是一种计算时间的天然仪器。可是,如今这玉石经打磨后,不仅份量减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变色计时的小孔也被磨掉了,更使这块玉石的价值大打折扣。原来至少可卖万元以上,可现在就是一千元也没几个人想要了,因为这块玉石现在不仅太平常了,而且经打磨后容易风化变脆,若干年后会逐渐破碎。”说完,这位识货的新疆人转身便走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是要有识别能力和求教精神,自作聪明往往会弄巧成拙;二是要朴实自然和物尽其用,外表光亮不等于有实用价值。虽说“玉不磨不成器”,可有的玉一磨反而会变成废石。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蝉的幼虫从它蛰居的土洞里爬出来,一身土黄色的硬壳紧紧地束缚着它娇小的躯体,有翅不能飞,有嘴不能唱,可怜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爬。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树,六只足抓住一根细枝。一动也不动,仿佛一丸黄泥。

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开一道缝儿,并逐渐增大、增大……露出一抹象牙般洁白的玉肌。蝉痛苦地颤栗着,扭动着,挣扎着,似乎有一把钢刀在剥皮剔骨。

裂缝越来越大,痛苦愈来愈剧,那可恶的硬壳力图窒息它,但蝉咬紧牙关,顽强地扭动着、挣扎着……终于,它用尽力气从旧躯壳中抽出最后一只足。

啊!自由啦!蝉如释重负,伸伸躯体,抖抖双翅,一只漂亮的蝉出现在树枝上。

它高兴地飞起来,舒展歌喉,惊喜地发出第一声长鸣:“知了!”

叫声惊醒了一条昏睡中的蜗牛,它从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头来:“你知道了什么?”

“谁怕忍受摆脱旧的束缚的痛苦,谁就不能获得新生!”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五

有着这样一个关于猴子的经典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全是这样。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淋湿。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放出来,换进去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害得它们被水淋湿,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新猴子尝试了几次,总是挨打,却拿不到香蕉。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这只另外的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一如原来所发生的情形,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一只一只地把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打。据说这个实验是研究人类道德起源的。但从这个故事里,猴子们都由于失败的.经验变得胆小害怕,不再敢越雷池一步。

你知道人们是如何训练跳蚤的吗?

实验者训练跳蚤时,是把它们放在大玻璃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随后不久,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跳蚤继续跳,但是不再会跳到撞到盖子的高度。等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还在继续跳,但不会跳出大玻璃瓶之外了。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六

炎热的夏天,随同主人赶路的小狗奔跑了一天,到了晚上,他便昏昏沉沉地躺下,在池塘边潮湿的'草地上睡着了。小狗睡得真香,池塘旁的青蛙像往常一样,齐声哇哇地叫了起来。小狗被他们的叫声吵醒了,十分恼怒。他心想如果马上跳到塘里,狂叫几下,吓唬吓唬他们,定能使他们不再吵闹了,然后自己再舒适地睡上一觉。他接二连三地喊了几次,毫无作用,只好回到塘边,十分气愤地说:“我真是太愚蠢了,这些天生爱吵闹的东西怎么会变得文质彬彬,体贴他人呢?”

这故事是说,那些骄傲自大的人总是目空一切,为所欲为,不顾他人。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七

从前,有一个富人,他家里非常非常有钱。所以,他的衣服裤子当然也是比普通人家的多得多了。

有一天,这位富人把自己只穿过两三次的裤子就扔到了垃圾桶里面。

这条裤子就在想:我怎么了?我也没“生病”呀!想当初,主人还是花大价钱把我买下来了呢。怎么现在却把我独自扔在这呀?好孤独呀!

过了一会,有一个穷书生走过垃圾桶,看到这条裤子,就非常高兴的把它拿回家了。因为这个穷书生从来没穿过这么好的裤子,所以就一直舍不得穿。

有一次,这个书生穿着这条裤子参加一个诗会,他的朋友们都很羡慕他穿的这条裤子。对它大加赞赏,书生非常高兴,回家以后,把这条裤子放在一个非常宽敞的地方。

这条裤子在心里暗喜:在这可比在以前的主人家里舒服多了,再也不用和那些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柜子里了。只有我自己在这个柜子里面,太舒服了!

裤子不清楚:一样的`我为什么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呢?

寓意:一条裤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同样,我们在不同的的环境下也可以体现自我。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八

刘备是我们东吴女婿(刘备妻子是孙权妹妹),援助我们抗曹是他义不容辞。刘备见信后找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说,曹操新近杀了西凉太守马腾,所以只要派人去联络马腾儿子马超,让他带兵入关,就能叫曹操无法再来进攻江南了。这个成语意思是在道义上是不允许推辞。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九

张衡到了地府,阎罗王知道他具有丰富的智慧,就告诉他,世界上有许多官陆续来到地府,要调查他们为官清正还是贪鄙非常费事,问张衡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甄别。

张衡给他提供了一架特制的天平。阎罗王一看,那天平一头的盘子极其巨大,另一头却很小。

“这天平怎么用?”阎罗王问。

张衡对阎罗王说:“凡有做官的来到地府,你只把他的乌纱帽作为砝码往小盘子上一放,他所管辖范围的老百姓就立即被摄入了另一头的大盘子里。如果放乌纱帽的一头比装百姓的那头重,那官一定是个坏官;反之如果百姓那头比乌纱帽这边重些,那官就比较好。”

但是张衡叮嘱阎罗王:“在有官需要考核之前,请你自己千万别去动它!”

天平在阎罗王那里放了一晚。

第二天,阎罗王告诉张衡:“你的天平不怎么好,我已经下令拆掉了。”

“非常可惜!”张衡说,“我叫陛下不要去动它是有原因的。陛下认为它不好,肯定是你把自己的乌纱帽在上面试了一下。”

齐宣王有个特点,喜欢听别人对他说恭维话。齐宣王爱好射箭,他喜欢听别人说他不论多强硬的弓都能够拉开。其实,齐宣王自己拉的弓,拉开时所用的力气还不到三石。

齐宣王射箭时,常常向身边的大臣们表演拉弓。他身边的近臣们为了奉承自己的国君,一个个都是先拿起宣王的弓,站好姿势,故意拉起来试试。这些近臣们在试弓时有意地做出很认真的神情,装出拼命地使出全身之力的样子:闭住嘴,鼓满两腮帮,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站在那里,再慢慢地将弓拉到半满时故意停一下子就松开手。

他们都说统一调子的话:“这张弓好厉害!真是强劲极了。如果没有九石的力气是别想将它拉开的。”“那还用说,这么强的弓,除了大王您以外,是没有人能够拉开的。”“世界上像大王这样能拉这么强硬的弓的人是很少有的。”……听了这些特别顺耳中听的话后,齐宣王的心里感到特别舒服,心里乐滋滋的,甜甜的`,比蜜还要甜。

这样,齐宣王所拉的弓虽然只需用不超过三石的力,但是他一辈子都认为他拉的弓,没有使出九石的力是拉不开的。

拉开这张弓只用三石的力就可以了,这是实际;而用九石的力,则是徒有虚名的啊!齐宣王只喜欢虚名,却不知道他的实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喜欢听奉承话。听到奉承话、恭维话就沾沾自喜的人必被人耻笑。

关尹子是的箭术教师。列子跟他学射箭。有一次,列子接连几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兴地跑去问关尹子:“老师,我可以算学会射箭了吧?”

关尹子反问他:“你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吗?”列子说:“那我可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不行,你还不能算是学会射箭了,回去再学!”

列子回去以后,认真琢磨射箭的道理,又苦练了三年,箭术进步得非常快,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他又去向关尹子报告自己的学习成绩。

关尹子还是问他:“现在你知道能够射中靶心的道理了吗?”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高兴地鼓励列子:“好!这样你可以算学会射箭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它包含的道理。学射箭应该这样,治理国家和做人更应该这样。”

汉王数羽曰:“夫为人臣为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释义“逆”,叛逆,“无道”指不合封建理法。这刚成语的多指封建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意为罪大恶极。“大逆无边”也称“大逆不道”。

故事: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这是你第一条罪状。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十

在一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伊索寓言》。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它通过非常短的故事讲述了很多真相。

有一个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伊索寓言》。这个故事触动了我很多。一个诚实善良的'樵夫出去砍柴。当然,樵夫不仅诚实,而且贫穷。他太累了,不能坐在河边休息。因为他很渴,他弯下腰去喝水。突然“扑通”一声,插在腰间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樵夫放声大哭。这时,水中出现了许多气泡,气泡中出现了一个仙女。神仙和蔼地问:“哥哥,你怎么了?”樵夫擦干眼泪,把发生的事情清楚地告诉了仙人。神仙笑着说:“你是个好人。别哭,我帮你找。”说完,沉入河底,消失了。不一会,仙人拿了一把金斧头、一把银斧头和一把铁斧头,交给樵夫说:“哪一把是你的斧头?”樵夫挑了出来,终于拿回了自己的铁斧,但是神仙把金斧和银斧都给了樵夫。樵夫谢了神仙,带着三把斧子回家了。他的兄弟们嫉妒了。其中一个兄弟脑子不好,来到河边向樵夫学习。同样招募了神仙,神仙也拿了三把斧头。恶人哥哥看到仙人手里的金斧、银斧、铁斧,贪婪地说:“这三把是我的!”看到这里,仙人失望地带着三把斧子离开了。这个贪婪的家伙最终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金斧、银斧和铁斧》告诉了我很多道理,给了我无数灵感;你能告诉我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吗?我很爱这本书!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十一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这故事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寓言故事短篇感悟篇十二

管庄子是远近闻名的勇敢的猎手,他常常一个人猎杀虎豹豺狼,无所畏惧。

一次,管庄子来到一座山前,见有两只老虎在那里争吃人肉,正在拼命厮打着。它们时而举起前腿互相猛扑,时而互相咬住脖颈不放,两虎的咆哮声震撼着山林。

管庄子举起锋利的猎叉,正要上前刺杀这两只老虎,与他同行的管与连忙拉住他,说:

"老兄且慢!"

管庄子说:"还等什么?现在两只老虎正在厮打,我得乘它们不备刺杀它们。不然的话,这两只老虎一会儿平静下来,重新和好,我还对付得了吗?"

管与说:"的时机还没到。你想,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们为争夺这块食物正疯狂搏斗,不最后见一个高低,它们不会罢休。两虎真的动怒拼打,弱些的肯定会被咬死,而强些的那只虎也会被咬伤。等到它们死的死了,伤的.伤了,你再行动,只需要轻而易举地将受伤的老虎刺死,这两只老虎就都属于你了。"

管庄子恍然大悟。原来管与给管庄子出的是一个只需付出刺杀一只伤残老虎的代价,却能收到杀死两只老虎的主意。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