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读后感(模板17篇)

时间:2023-11-24 06:31:44 作者:雅蕊 祝福语 伯牙绝弦读后感(模板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使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以下是一些对经典作品深入解读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伯牙绝弦》读后感精彩

友谊是什么,友谊是童年一阵阵奶声奶气的欢笑。友谊是有了一个好东西愿意和朋友分享。友谊是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愿意帮助朋友。友谊不分大小,也不分轻重,之分诚信和虚伪。

《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也写了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伯牙来到了山上,躺起了音乐。可是,在山上还有一个人。叫钟子期,当然,伯牙也感受到了有人。果然看见了这个打柴人,伯牙便把他请来做,就这样,它们结识了。

伯牙即兴有弹了一首《高山》子期说:啊,巍峨的样子像泰山。伯牙有弹了一首流水,子期说:啊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又佩服又激动,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可是一日,伯牙前来拜访子期时。却闻进了噩耗,子期死了。

伯牙一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伯牙绝弦》读后感精彩

大家听说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

从前有个人叫俞伯牙,他的琴艺很高。他有一位朋友叫钟子期,他很擅长倾听。俞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钟子期说:“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说:“太妙了,我仿佛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正从我的面前流过”。俞伯牙想到的钟子期必能猜到。后来,钟子期得病而死,俞伯牙知道后,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坏,把弦拉断,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被他们那真挚的友谊深深感动,如果我们大家都向他们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祥和与愉快。

我衷心祝愿所有朋友都相伴到永远。

文章伯牙绝弦读后感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与子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现今有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若曦和十三爷,《甄嬛传》中的甄嬛和十七爷。他们都是知己。尽管不真实,但他们的知己情让我深深感动。

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一个知己的,得到一个知己是多么的珍贵和幸运。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是讲知己的可贵和稀有。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感叹。

我多么想得到一个知己,但是却那么的难。祝愿有缘人成为知己。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伯牙从找到知音又是去知音的传说故事。

伯牙在提起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听了,就说:“啊,好像有一座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们眼前!——”无论伯牙像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想钟子期这样了解他的知音了,接摔断了琴,再也不弹琴了。其实伯牙也是太冲动了,也太重情谊了,要不然他也不会那样着急把琴摔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界那么大,总会有第二个“钟子期”的,即使很辛苦,为了自己以后的快乐生活,也一定要努力寻找,总会找到的。也许,博雅也参与他的想法,我认为伯牙的心灵太脆弱了,的确,知音难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知音,又突然失去了,谁能接受呢?也没许他不想再去忍受那种没人理解它的痛苦日子里的寂寞,才断绝琴弦了吧。我认为不应该这样,万一又在以后一些日子了又遇到了一个知音呢?一定要在生活这座“迷宫”里去努力寻找第二个“奶酪”。我想,失去始终是失去了,如果是永远失去,那就无法挽回,要化悲痛为力量,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不要停留在痛苦的时刻,抛出痛苦的杂念,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去朝着新年的`方向不断努力,那么信念就会变成现实!

伯牙绝弦读后感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dd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老师感言:

这多半是课堂之上的成就。结尾是课下续写完成的,但从情感上来看,我没有感觉到生硬与牵强,秋天的心中满是对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动与崇拜。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他,这不只是学习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丽的人生际遇,他在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他觉得事情的结局还有n个选择,但是伯牙的选择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语文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呀!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也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启发,也应正了海d说的那名话:“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弹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来,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弹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赞或鼓励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听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心心相通。伯牙与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一句话“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有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好朋友“成长每一天”的关系没有象以前一样亲密无间,我不想失去一个朋友、一个知音,所以我就经常下课和王晨一起沟通,一起玩耍,一起商量小秘密。终于我又嬴得了她对我的好感和信任。她还答应我等春天来了,我们俩和“可乐小屋”、“女儿妈妈”一起在校园里播种友谊的花苞、知音的桥梁呢!

我真心祝福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并能永远珍惜。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鼓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鼓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鼓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伯牙绝弦读后感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也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启发,也应正了海頓说的那名话:“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弹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来,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弹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赞或鼓励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听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心心相通。伯牙与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一句话“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绝弦读后感,伯牙绝弦读后感范文

我们几天前学习了感动《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开始我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在明白这篇文章的意思,并反复读过后,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

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

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这多半是课堂之上的成就。结尾是课下续写完成的,但从情感上来看,我没有感觉到生硬与牵强,秋天的心中满是对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动与崇拜。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他,这不只是学习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丽的人生际遇,他在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他觉得事情的结局还有n个选择,但是伯牙的选择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语文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呀!

伯牙绝弦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我们几天前学习了感动《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开始我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在明白这篇文章的意思,并反复读过后,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

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dd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

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这多半是课堂之上的成就。结尾是课下续写完成的,但从情感上来看,我没有感觉到生硬与牵强,秋天的心中满是对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动与崇拜。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他,这不只是学习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丽的人生际遇,他在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他觉得事情的结局还有n个选择,但是伯牙的选择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语文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呀!

《伯牙绝弦》读后感【】

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为失去了知音,就放弃了他的艺术生涯,失去信心,从此精神一蹶不振,决不弹琴。我觉得他应该继续弹亲继续寻找知音,虽然这样,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贵的,他是一个对朋友诚心诚意的人。

课文主要讲述了伯牙很擅长弹琴,琴艺很高超,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好象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到河流,钟子期说:“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惜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子期死后,伯牙很悲痛,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了,于是把心爱的琴摔碎了,终生不弹琴!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对文中词句的体味,感受“知音”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齐读。

简介伯牙:春秋时期的琴师。

根据注释,自己说说“绝弦”的意思(断绝琴弦;弄断琴弦)。

2.自由读课文两分钟。

指名读,正音,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句进行专门抽查和指导。

(联系“终身不复鼓”的解释,理解:绝弦,即永远不再弹琴。绝,含有“永远也不”的意思。)。

想想:我们汉语中哪些含有“绝”的词语,也有类似的“永远也不”的意思?(如:绝响,绝命,绝望,绝笔,绝路……)。

小结:每一个汉字,除了它字面的意思,还包含着更多深层次的意思。所以我们在阅读课文,尤其是古文的时候,一边要联系注释弄懂字面讲了什么;同时更要学会思考,关注字面以下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4.当然,首先我们需要弄懂这个故事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联系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话大概的意思。说不通的地方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问:有没有同桌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机组织学生答疑)。

两人一组开火车,一生读一句,同桌翻译一句。

5.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人是怎么成为“知音”的。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必得之。”齐读。

说说从中看出两人是怎么成为知音的?(在鼓琴、听琴、赞琴的过程中成为知音)。

先来看看伯牙鼓琴有什么特点:红显第一句:伯牙善鼓琴。

伯牙和一般弹琴的人一样吗?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伯牙的“善鼓琴”,和一般人的“善鼓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补充介绍:据史书记载,伯牙曾跟着古琴家成连先生学琴三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而不能移情(就是不能将心中的感情灌注到琴声中),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教会我移情了。”于是他的琴艺达到了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程度。心中想什么,手中就可以弹什么。据说这个故事中讲到的《高山》和《流水》两首曲子,就是伯牙即兴弹奏的。

7.钟子期的听琴和赞琴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再读课文,思考。

交流:(1)钟子期善听。

(2)伯牙心中想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听出来。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仔细读,你发现钟子期的赞语有什么特点吗?

(预计:(1)“善哉”前置,表示情不自禁地赞叹,发自肺腑的赞美;

(2)引导:如果当时的情景是这样呢——出示并比较:

伯牙鼓琴,志在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

(3)这样的赞美之语在文中还有吗?(流水——江河;江河在古代是长江、黄河的特定称呼,这两条江河也在中国文化具有特殊的地位)。

(弹琴的,是了不起的人;听琴的,同样是了不起的人。两个了不起的人偶然相聚,并心意相通,由此成为知音。)。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俞伯牙是古代的音乐家,他琴弹的特别好,可是他为什么要绝弦呢?他为什么要放弃弹琴呢?他因为什么要放弃弹琴呢?别急,我下面就给你们讲讲吧!

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把感情都融入了进乐曲当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向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伯牙产生了共鸣。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是它千百年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培根说:没有真正知己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真正的价值。爱迪生说:友谊能增涨友谊,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减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痛苦。知己,不是人人想有就有的,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就像伯牙和钟子期一样,我在班里也又两个好知己。今后,我会和好朋友互相信任,做真正的知己!

《伯牙绝弦》读后感

琴断心断,心琴本为一体,伯牙子期也本为一体,若分开其中一方,必定无法再弹。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一个能真正理解自己、体贴自己的知音,那么在这世上会很难过。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我如果有像子期一样的朋友相伴,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他这个知音。当然,如果换做我的知音失去了,我当然也会心碎,从此隐居山林,再也不想触碰与知音有关的东西。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也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启发,也应正了海顿说的那名话:“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弹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来,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弹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赞或鼓励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听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心心相通。伯牙与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一句话“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为失去了知音,就放弃了他的艺术生涯,失去信心,从此精神一蹶不振,决不弹琴。我觉得他应该继续弹亲继续寻找知音,虽然这样,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贵的,他是一个对朋友诚心诚意的人。

课文主要讲述了伯牙很擅长弹琴,琴艺很高超,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好象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到河流,钟子期说:“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惜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子期死后,伯牙很悲痛,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了,于是把心爱的琴摔碎了,终生不弹琴!

伯牙绝弦

生:知音。

生:密友。

生:亲密无间。

生:心有灵犀。

师:你们的知识面很宽。有一个词我不理解,两个最好的朋友应当是“知心”,彼此知道对方的心灵,可为什么不称“知心”而叫“知音”呢?有没有谁知道“知音”这个词的来历?如果知道,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生:古时候,有个叫伯牙的人,特别会弹琴。有一天,他在深山里正弹得入迷,忽然来了一个樵夫,他说,弹得真好呀!我好像看见了高高的山峰。伯牙又弹了一曲,樵夫赞叹道:好哇,我好像看到了浩大的海洋。这个樵夫叫做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他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挑断了自己的琴弦,摔破了那把琴,一辈子再也没有弹过琴了。

师:呵呵,就用了课文的标题,是吗?难道只能用这个标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就叫《知音的故事》。

生:《知音的来历》。

生:《伯牙与钟子期》。

生(齐):想。

二、自读。

师:我数了一下,如果不计标点的话,这个关于知音的故事,我们的先祖只用了77个字就记下了,并且记得极为生动而曲折。这里面一定藏着很多很多的奥秘,一定有许多表达的密码。让我们一起来探秘。

请大家翻开书,每人先将文章自读一遍。我提两个要求:第一,用小三角形标记难读的字词;第二,对照注释,用小圈圈标记难以理解的字词。

指名学生朗读,正音。(多媒体展示)。

弦(xian)哉(zai) 峨(e)兮(xi)曰(yue)。

三、导读。

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标题,叫《伯牙绝弦》。这里,“绝”是什么意思?

生:断绝。

生:断。

生:我觉得听琴更难。因为,听琴的时候,要能理解琴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听琴者更难,因为听琴者需要对琴技、琴声非常熟悉。

生:我认为还是弹琴的更难,因为弹奏好一首曲子,需要长时间练习。

生:弹琴不容易,弹一支曲子的时候,他要通过小小的指尖将自己的心声完美地表现出来。

生:我还是认为善听者更难,因为善听者需要很好的感受能力,才能听出琴音里的意境。

师:其实,弹琴与听琴都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们一起看看课文开头如何写的?

齐读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读)。

师:这就是近三千前古人所写的文字,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能懂吗?(能懂)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在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几千年不变,像这个句子中的“琴”“听”,还有“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人名;还有些字,意义跟今天的差不多,比如“善”,可以解释为什么?(善于,擅长。注意:擅长的“擅”是如何写的。)假如文言中全是这样两类字,那我们读文言的感觉与读今天的话没有多大区别。问题是,还有些字的意义,古今差异很大。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这个“鼓”,是什么意思?(弹),今天说“鼓”呢?(打鼓或是另外一种乐器)。

故事打头一句就说“伯牙善鼓”与“钟子期善听”。注意,在这里,“善鼓”与“善听”是平起平坐的。从后面的文字看,文章是怎样写伯牙“善鼓”与钟子期“善听”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下面的文字。

(学生分角色朗读)。

男: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全班男同学与女同学分角色读,交换角色读)。

生:“志在高山”中的“志”,这里是“想”的意思,今天是“志向”。

师:有个词语叫“意志”,“意”就是“志”。“志在高山”相当于“意在高山”,就是心理想着高山。

生:“哉”与“兮”都是文言里的语气词,今天都不用了。

师:今天有哪些相应的语气词?

生:啊,呀,哇噻!

生:我提醒大家“峨峨”是“高”的意思。

师:峨可以组词为“巍峨”,巍与峨都是“高”的意思。

生:我提醒大家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是“峨峨兮若泰山”,“兮”与“峨峨”连在一起,而不是“兮若泰山”。

师:真是好老师,这个提醒相当重要。

生:我提醒“若”是“好像”的意思。

师:有个成语叫“若无其事”,那个“若”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好像的意思。

师:“洋洋”这个词,你们没有提醒。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宽广。

生:浩荡。

师:“浩荡”更好。

生:实际上也写了伯牙“善鼓”,因为,钟子期总说“善哉”!

生:唐僧。

师:如果不是伯牙弹得好,钟子期就不会发出“善哉”的赞叹。这是哪个角度的描写?

生:侧面描写。

生:还有,伯牙想到高山,想到流水的时候,就能用琴声来表达,这当然是“善鼓”。

生:越是写出钟子期“善听”,越是体现他是真正的“知音”。这样写,就会后面写到的“绝弦”举动,作了铺垫。

生:不是。

师:请你在文中找找证据。(指一名未举手的学生)。

生:(稍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对。但这里还是藏着问题。请你们讨论:前面都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里却说“伯牙所念”。我想将“念”改成“志”,行不行?说说理由。

生:不好。伯牙弹琴弹得特别好,一点点念头,一点点想法,都能表达。而这一点点念头,居然都被钟子期感受到了。这更能体现他们是“知音”。

生:“念”是名词,它表达的是伯牙弹琴时所想到的东西;“志”是动词,是伯牙一边弹奏一边想着。

师:你的分析有道理,但“念”在这里,不是名词。

生:“志”好像是一个曲子的主题,而“念”没有那样明确,一个念头,一点念想都可能。子期就像在伯牙肚子里,什么“念”都晓得,都理解。

生:有影响。“必”是“必然”“必定”的意思。

生:“必然”说明没有一次意外,伯牙在琴声里表达的,都能被子期理解。

(生齐读)。

生:我发现,钟子期的话里都用了“善哉”这个感叹词。

生:钟子期的话都用了“兮”这个语气词。

生:钟子期的话里都有一个像“峨峨”“洋洋”这个的重叠词。

生:钟子期的话是对仗着写的。长短一样,句式差不多。

师:对。刚才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自己的创意力与表达力。仿照“志在高山”这样的句子,来造句。

(多媒体演示)。

志在春风,钟子期曰:“——————————”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生跃跃欲试)。

生:志在春风,柔柔兮若轻抚。

生:志在春风,徐徐兮若微风。

生:志在春风,柔柔兮若母爱。

生:志在明月,朗朗兮若玉盘。

生:志在明月,皎皎兮若玉璧。

师:同学们的创造力相当强!我想问,如果文章只写到这里,那题目能叫“伯牙绝弦”吗?生:不能。根本还没有写到“绝弦”的事儿。

师:如果不叫“伯牙绝弦”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伯牙觅知音》。

师:呵呵,钟子期就在他面前,要“觅”吗?

生:《伯牙遇知音》。

生:《伯牙巧遇知音》。

生:悲痛。

师:不是悲痛,而是极其悲痛。

指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师:“死”字该怎样念?

生:低沉,饱含悲伤。

师:(齐读)体会“死”字如何读。

师:这里有个“谓”,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师:“谓”的古今差异很大,在古代它是“对……说”的意思。

生:就是懂得音乐,懂得琴声。

师:懂得琴声就是懂得心声。

生:不是。这里的“破”是个动词。摔破。

师:很好。能想象当摔琴的情形吗?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眼里一定噙着泪水。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心量一定很舍不得。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他一定有悲伤的叹息。

生:世上只有钟子期是他的知音,知音死了,他的弹琴再也意义。因为摔烂它,挑断它。

生:他弹的曲子无人能欣赏,留着琴没有用。

生:他跟钟子期那么知心,现在钟子期死了,伯子看着它伤心,不如摔了。

师:你们的理解都很深,观点却都差不多。

生:我觉得伯牙没必要摔琴,他应当在子期死的时候,跟他再弹一曲,然后将琴与子期一起埋葬。

生:我觉得伯式可以借这把琴来表达他对钟子期的思念。

师:你们都非常懂得感情。真不错!

四、拓展。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善听”之后要分开。这里是“总写”。“必得之”之后要分开,这里具体写了伯牙子与钟子期如何心灵相通的。最后,是故事的结局。

师:理解得非常好。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个思路。

(生点头)。

生:可能会志在别墅。

生:可能会志在美女。

多媒体播放二胡独奏《赛马》。

生:我想起过年时那种欢快的氛围,一群人在那里载歌载舞。

生:我想到了竞争,想到了划龙舟,敲锣鼓。

生:我想到的舞龙灯热闹而欢快的场景。

生:我想到了草原,想到蒙古包,想到马儿的奔跑。

生:我想到了奔跑的马,他们在竞赛,一会又在休息,准备下一轮冲锋。

师:你告诉我,此前是否听过这支曲子?

生:(摇头)没有。

师:(笑)一定,肯定以及确定?

生:肯定。

师:那你是了不起的“钟子期”

五、背诵。

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 )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善哉,绵绵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善哉,( )兮像( )!

……。

(4)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四、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2.边听边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回味动人故事。

五、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搜集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的语句。

六、作业:

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2.背诵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伙伴听。

板书设计:

善鼓琴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绝弦                 死。

《伯牙绝弦》读后感

(1)

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读后感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2)

感动《伯牙绝弦》

我们几天前学习了感动《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开始我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在明白这篇文章的意思,并反复读过后,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伯牙绝弦》读后感

北风呼啸,冰雪窗外暖炉旁,打开那千古流芳的良言佳话,领悟《伯牙绝弦》的琴声境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擅长弹琴,对音乐深有造诣,许多人崇拜他的琴技,但真正能听懂他的音乐,领略他思想的并无一人。远离宫廷,他独自一人携琴而来,独坐山水间,寻觅灵感。山高而不险,群山环抱之中,嫩绿与苍翠相间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令人心旷神怡;近处的小溪蜿蜒而下,清澈透明;远处的瀑布飞流直下,溪潭珠串。伯牙细细感受,开始演奏。悠扬的琴声随着袅袅的炊烟,飘向辽远的地方……偶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停下了脚步,他被这音乐深深地陶醉,不能自拔。他能从这音乐中读懂伯牙的所思所想。一曲未了,他们一见如故,促膝谈心,互诉衷肠。是啊!千觅万觅不如知音难觅,千寻万寻不如知己难寻!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但能彻底读懂自己的却寥寥无几。可惜,无妒英才,不遂人愿,子期先伯牙而去。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毅然决然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奏。可以想到,伯牙这一摔琴谢知音,他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啊!这一摔琴,摔碎的是他与音乐的缘分,摔碎的是他的第二条生命!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物质与精神的根啊!

我们不禁感叹: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伯牙遇子期的欣喜转眼化为泡影;我们不禁感动:伯牙为知音竟可以把自己的心血毅然摔碎;我们不禁感慨:伯牙与子期知己情意的根深蒂固。转念一想,难道伯牙只能用摔琴来表达对失去子期的悲痛吗?不!他完全可以创作更多优美的乐曲,这样天堂的子期也会十分欣慰;茫茫人海,只有子期一人懂音乐吗?伯牙也可以继续,可以用音乐感化那些精神麻木的人们,使他们都能爱音乐,懂音乐,成为自己的同道。他可以传授音乐,将自己的音乐和故事流芳千古。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我想,很多方式都比摔琴这一极端的宣泄明智,伯牙不应为个人情感而断送他的卓越的音乐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