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名园的感悟 访名园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09-22 15:49:15 作者:雅蕊 心得体会 最新参观名园的感悟 访名园心得体会(优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观名园的感悟篇一

名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代表之一,各大名园不仅保存了古代园林的风格,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近日,本人走访了苏州留园和拙政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段:留园之行

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由于旅游旺季,在留园游览的人非常多,路上人流如织。不过,一进入园内,便感受到此处的静谧和恬淡。小桥流水,幽墙深院,每一处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陶醉。尤其是景区内的画廊,让人联想到了一幅古典的山水画,美不胜收。虽然留园的面积不大,但是却具备了十足的景观魅力。

第三段:拙政园之游

拙政园更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名城的重要遗产。毕竟此处是纪念中国文人苏东坡而建的,所以在园林的设计上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拙政园的整个规划布局以“精工细琢、层层推陈”为特色,园内曲折迂回,一进一出,直叫人叹为观止。古榕参天,腰果弯曲,各种古树参差而立,景象非常美丽。特别是远瞻园一景,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园林中“远景”的运用。

第四段:对名园的思考

在参观完苏州的名园后,我对中国传统园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名园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推崇和喜欢,是因为它强调了意境和意念的表达。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数码或者设计绚丽的装饰,而是通过意境的营造和美感的把握,让人们在园内的运动、聆听、观赏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同时,名园在富于变化和趣味性的基础上,注重细节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才能让游客在无限的惊叹和欢乐中得到启迪。

第五段:总结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园林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表现。名园的创造者们通过一种匠心独运的手法,将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果您还没有走过中国传统名园,那么,请抽出时间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沉浸在这些神奇的景观中,感受传统园林带来的无限魅力!

参观名园的感悟篇二

从暑假起就开始期待这次的国培-----访问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十月份盼来了我们的这次学习!我很荣幸获得这次学习的机会,有缘与华科大和其他知名教授,专家见面,聆听他们的讲座。非常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和负责这次培训的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在我们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中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我们感觉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感触也很大!它让我见识到了农村与城市学校,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促使我更加努力地想把这些差距慢慢缩小,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首先,它让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创新,使乡村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科技化。这是我听了第一天付彦军老师的讲座《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实践》之后得到的感悟!农村本来就信息闭塞,学生见识短浅,这就要求老师们充分运用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源,把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开拓他们的思维,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缺少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关爱。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留意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及时找他们谈心,与他们做朋友,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毕节自杀儿童的惨案,让我们痛心,它是我们全民族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悲哀!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第三,以后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把课堂变成学堂。华科附小的两节示范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们都很自觉的合作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只起了个引导作用。虽然在这一点上我们实施起来会有点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这种模式,尽量做到不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我们可以慢慢带着孩子融入到课堂中来,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激励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和辅导。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年轻的老师,各方面经验不足,知识功底不深厚,教学技能不扎实。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夯实教学基本功。就像夏循藻老师说的,我们要“苦练内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一桶水还不够,要源源不断的有活水注入,才能让教育教学充满活力与创新!我们老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在教育事业上尽可能地发光发热。

希望以后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感受大家的教学风范,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参观名园的感悟篇三

名园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地方,它不仅是城市的绿肺,更是人们心灵的净土。作为一名游客,我有机会访问到了不同地区的名园,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汲取到不少启示,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访名园心得体会。

第二段:名园的景点之美

每个名园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园内散落的“名景”。那些看似普通的假山、水池,在园林建筑师的巧妙设计下,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景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那些迷人的花海、古树、细腻的池塘、小桥流水也让园林充满了生气,让人沉浸在其美丽之中。名园的景点之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想学习更多有关园林设计方面的知识,以后可以亲手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花园。

第三段:名园建筑的文化内涵

名园之所以成为名园,除了其美丽的景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访问名园,不仅可以领略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体会园林建筑的文化魅力,学习如何将文化艺术巧妙地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一个好的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景点,而是一个充满艺术灵魂的作品,这需要园林建筑师们耗费大量心思和精力,去挖掘出每一个景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完美地呈现于人眼前。

第四段:名园的自然生态

名园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自然遗产。名园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其都需要依赖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当我们访问名园时,不仅要注意园林建筑的美观程度,还应该关注到建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好的园林既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要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人留下生态资源。

第五段:最后感悟

通过一次次在名园中的游历,我深刻地感受到,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妙,同时也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园林建筑设计也同样需要向生态环境借鉴。这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与既有的历史文化,在我的人生中,也更有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珍惜人类共同家园的目标和使命。

参观名园的感悟篇四

贵州省印江民族中学 历史组 吴运江

通过国培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今时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度理解和挖掘教材,以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第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次培训,让我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专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身为教师,尤其是身为一位被寄予厚望的教师,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夯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钻研,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培训,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智慧,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法。今后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自己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我将努力地用这种理念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培育出更多现代社会素质人才。

参观名园的感悟篇五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原为清初陆锦涉园。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同治十三年左右,归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画家顾沄主持,重修扩建如今。因一宅而有两园,遂称耦园,并寓夫妇偕隐双栖之意。1941年为常州实业家刘国钧所得。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