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的过年(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6 11:28:55 作者:念青松 活动总结

优秀作文是一篇凝练、有条理、思想深刻的作品,它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才华和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怀念儿时过年的句子38条

20、现在的我,已不是特别的期盼过年,觉得一切都太虚化,没有意义。小时候的春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那种欢欣若狂(红包,新衣服,新鞋子,鞭炮,糖果)是留在记忆中永远不可忘记的。

21、其实大概是我长大了,心里的事儿多了,所以找不回孩童时期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22、在过年期间能吃上冰糖葫芦,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就感觉幸福爆表了。

23、多年以后突然回到家乡,你会发现,你一直思念的不是故乡,而是童年。

24、小时候,年是盼望,是惊喜,是热闹。小时候过年,杀鸡宰羊,鞭炮不断,走亲串门,真心拜年。

25、心底早早期盼过年,会有新衣服穿,会有红包拿。地上会有很厚的雪,踩上去很深还咯吱咯吱的响。会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迎接新年。满脑都是回忆里的幸福画面,现在已经没有人情味,没有年味了。

26、今年过年还能回家吗?怀念小时候跟着妈妈婶婶们出门磕头拜年的时候了。

27、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童年有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小时候时的天真、幼稚和可爱,还会时时浮现出来。

28、一年了,时间很快过!又快到过年了,怀念小时候对过年的期待!为人父母后,更多的是压力和惆怅!

30、怀念小时候拿压岁钱放鞭炮一起瞎跑的日子,现在就是回到老家和爸妈大眼瞪小眼。

31、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好怀念小时候过的年啊。

33、如今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年味却越来越淡。对许多人来说,春节的意义仅仅只是那几天的春假,少了烟竹炮仗,连红包都只在微信的出现。传统、年味、喜庆,这些词汇仿佛都已失去了意义。

36、小时候过年有新衣服穿,有肉吃,一家人围着灶台吃饺子,放鞭炮迎新年。

37、小时候的过年才是真有意思,好怀念。

38、再也回不到小时候怀念的年味也许还是一个人过年更自在些。

怀念儿时时光五年级作文

“一盒五年级英语磁带。”刚说完,我便意识到自己的口误:“啊,不。买一盒六年级的。”我对文具店老板纠正口误。

我现在已是六年级学生,却还是那么的不适应呢!

凝视着崭新的磁带,我,真的六年级了么?

可是――五年级,我还有许多的牵挂。

本来,六年级应是小学的,但实行初中四年制,六年级差不多就是初中生了。

也许,是换了个学校不适应吧!

小学这么快就成了母校啊,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怀念儿时过年的句子38条

2、看着熟悉的景象,好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年味越来越浓了。

3、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感觉,越大,开心的感觉越少.

4、怎么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好怀念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啊。

5、家家户户放鞭炮真的很热闹,现在由于管控不让放鞭炮,都没有过年的气氛了,年味越来越淡了。

6、真的太怀念小时候过年街上全是那种摆摊卖烟花的摊子了,感觉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7、新衣服,对联,放炮,可以和好多同龄人一起玩,好吃的,好多好多。

8、感觉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9、进门的客人和主人一起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挖着烟袋锅子喝茶聊天,剥花生、嗑瓜子。小孩子们会在花生堆里挑出糖块,珍惜地塞进口袋里,留着慢慢品尝。快到晌午的时候,奶奶欢快地拉起风箱,一会儿茶盘、花生、瓜子都收拾下去了,矮腿的饭桌抹得干干净净抬上来。一会儿,一道道菜端到桌上,大人们一边碰着酒盅喝着酒,一边把菜里的肉丝夹到孩子们的碗里,酒气、烟气、菜香气在屋顶上空慢慢聚集,一种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幸福把屋里的每一个人都熏陶得暖洋洋、醉醺醺的。

10、今年因为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也可能成为最没有年味的一年!

11、能吃上爆米花,爆出浓浓的年味和回忆。

12、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家门口挂满腊肠咸肉的日子,老人们晒着太阳,外婆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那时候不太出门下馆子,各个都厨艺了得,舅舅会叼着香烟帮忙打下手。

13、贴对联,奶奶会做好米果,一起吃年夜饭,晚上看春晚,穿新衣服有压岁钱,第二天早早起床去拜年,只是现在这样的年都没有小时候那种味道了。

14、怀念小时候为什么长大是这个样子啊……。

15、不知怎么了,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好怀念小时候过的年啊。

16、过年是儿时最期待的事情,新的年一切从“新”开始,新衣服,新帽子,新鞋子,压岁钱……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服,脸上笑开了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是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

18、好怀念小时候过年放烟花爆竹的日子,现在不让放炮了,过年、红白喜事,好多事情都是安安静静的过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19、长大后越来越体会到一个大人过年的心情。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小孩子最喜欢过年了,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字

201x年春节前,我到老家去看望父亲。一天吃过早饭以后,我拿起照相机,沿着自己熟悉的那条小路去散步,去追寻自己儿时的足迹。

小路,依旧是我记忆中的那条小路,只是不同的是,此时的它也变得是那样的沧桑,枯萎的小草占据了多半个路面,好半天不见一个路过的行人,好像是一副被废弃了的样子。两旁白杨树上胡乱长出的枝桠,无情地遮挡住了太阳的视线,更增添了几分萧条的氛围。这一切,似乎都在见证着小路现在的困境。

沿着小路继续向前迈步,四周的一切,我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说熟悉,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每一寸土地上都留有我的足迹,即使是“桑田变沧海”,我确信我也能找见我当年的足迹;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老家的建设步伐加快了,“旧貌换新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一边大口大口地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那老家独有的掺合着泥土味的气息,哼着老家社火里熟悉的小调,迈着轻松愉快的步子,向这么多年来老是在心中牵挂的那条小河走去,一边眼神不停地向四周搜寻着可以捕捉入镜的目标,一下一下地压着照相机的镜头快门,想要用它记录下老家此时的`点点滴滴,以作为以后自己回忆老家时的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当我路过那一片片的农田时,看到每一块农田的中间,堆放着的那排列整齐的一车车的农家肥时,我的脑海里又立时浮现出了儿时自己拉农家肥的许多情景来。

记忆中,为了给我家的那几亩薄田施上农家肥,从深秋时节开始,父亲和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农家肥了。父亲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家猪圈、牛圈、羊圈和鸡圈里的卫生进行彻底地清理,把一年来为了掩盖猪粪、牛粪、羊粪和鸡粪的臭气所填进去的白土全部挖出来,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地拉到家门口的空闲处,然后堆积起来,就这样在太阳底下曝晒着,慢慢地把它晒干。母亲就把我家每个炕洞里的旧土全都一一地掏出来,换上干净的新拉的晒干的白土,再把掏出来的旧土堆放在家门口,在它的上面挖个大窟窿,又从门前的黄渠里挑来几担水,一桶一桶地倒进去,直到用水将大窟窿填满为止,就这样用水长时间浸泡着,让那些干土坷垃慢慢地软化。这些从猪圈、牛圈、羊圈、鸡圈和炕洞里掏出来的旧土,就是我家农田里使用的农家肥的主要来源。

进入冬季以后,我们全家人开始围绕着这些农家肥转起来,尤其父亲是最为忙碌的。那时候,我时常看见,父亲每天早上吃过早饭,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那堆冻僵了的农家肥用尖铁锹艰难地挖下来一点,在门前的空闲处薄薄地摊开,在太阳底下晒着,到下午四五点左右的时候,等冻土消开了,开始用榔头将那些消开的土坷垃一一地打碎,然后用平锹一下又一下地筛来筛去,把没有打碎的那些小土坷垃一一过滤出来,又薄薄地摊开,再次使劲地用榔头敲打,直到全部打碎为止,最后在另一处堆积起来。有时候,父亲起得很早,天麻麻亮就开始上工了,便连早饭都不吃,就去操心他的农家肥了。若遇上星期天,哥哥和我便给父亲去帮忙,但更多的时候,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人去干。就这样,父亲每天将那两堆农家肥一点点地挖下来,慢慢地摊开,一下下地打碎,一遍遍地筛来筛去,一铁锹一铁锹地堆积起来。等把那两堆农家肥全部挖开、打碎、筛完和堆积起来以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地将这些农家肥拉到自家的农田里,等来年春耕的时候,摊开在地里就万事大吉了。

拉农家肥,对庄稼人来说,也是冬季最重要的一件农事。拉农家肥时,还要讲究时间,一般最好的时间是清早至上午十点之前,因为要不随着太阳的升高,地表的温度就慢慢升高,冻裂的土地便开始有些慢慢融化,地里就不好行走了,再者也随着太阳光的逐渐强烈,人干活也显得很累,所以拉农肥最好的时间便是清早至上午十点之前。

放寒假以后,父亲从庄子上借来一辆架子车,开始领着哥哥和我拉起了农家肥。我和哥哥刚开始跟着父亲拉农家肥的时候,父亲是独拉一辆架子车,哥哥和我合作拉一辆架子车,哥哥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就这样,还显得很吃力,一遇到点上坡路,哥哥和我只得求助父亲的帮忙才能拉上去,一上午下来,常常是累得腰酸背疼。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当时在那样小的年龄,就在肩膀上套着拉绳用架子车拉农家肥时,往往还能得到庄子上一同拉农家肥的叔叔阿姨们的一番表扬,说我们“真懂事、真能干”。为了对得起这一句“真懂事、真能干”的赞美之词,当时的我,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满着自豪和骄傲,还有就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希望掺合在里头,为了这点心底里道不明说不清楚的希望,我也强忍着去干。再后来,随着年纪的增大,家里拉农家肥的事,基本上就是哥哥、我和弟弟的任务了。

那时候,拉农家肥最为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回来空车的时候玩“驾火车”了。所谓的“驾火车”,就是将两辆架子车前后连接起来,让后一辆架子车的车辕搭在前一辆架子车的车厢里,往往是哥哥当开火车的司机,坐在两辆架子车连接处的车辕上,掌握着火车行驶的方向,我和弟弟则在后面推。一遇到下坡路,我和弟弟就顺势坐在车厢里,才能享受一番坐火车的感觉。一路上,就这样,推一阵,捎带着坐一阵,拉农家肥的寂寞和劳累就不知不觉地悄悄地消失了,反倒变成了一件快乐和开心的事了。不过,那时候,我的心里老想着要当一回火车司机,但哥哥就是不让。再后来,随着弟弟的长大,拉农家肥的时候,我的角色开始转换了,我便变成了火车的司机,掌握着火车行驶的方向。弟弟开始羡慕我的位置,老嚷嚷着要当火车司机。有一次,实在是拗不过弟弟的央及(土族语,请求之意),我就把火车司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可没想到,在经过一段下坡路的时候,弟弟把火车开到路边的水渠里去了,差一点出了大事。这之后,弟弟就不再嚷嚷着要当火车司机了,这火车司机的位置我一直稳稳地坐了下来。

那天早上,我的思绪就这样在时空之间上下翻飞着,不停地在时光隧道里来回穿梭着,过去那拉农家肥的快乐岁月,一点点地,一段段地,不断交替地在脑海中闪烁和跳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不知不觉中,我心中老是牵挂的小河——黄渠,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才从回忆中缓过神来。当我站在那布满沧桑感的用水泥加钢筋修成的桥头上,望着那满河的碧绿碧绿的黄河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时,我不禁感叹起人生的短暂来,真的是“人生如流水,逝者如斯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字

又要过年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经经历了52个春节。20xx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望着家家户户阳台上挂起的腊肉香肠,走在大街上看见行色匆匆的人们大包小包的拧着年货,春节的气氛渐渐浓厚了。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年货,这也勾起了我对春节的向往,也让我想起来许多的春节往事思潮起伏,难以平静。这几年,通过改革开放,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年货越来越丰富了。但是过年的气氛却没有小时后浓厚了,我更加怀念那时候的困难时期的过年,怀念我们走过的艰苦岁月。

要过年了,我们弟兄4个都很期盼,可是苦了我的父母亲。

人民公社的时候,都是靠生产队分粮食,自己的自留地里面产蔬菜。经济就靠自己家里养猪、养鸡,到集上去卖了,变成钱。买点其他的东西。年前父亲把我和弟弟叫上,把家里的鸡和鸭,背上,走五里山路,来到广兴场上售卖。卖了后,父亲去经营站买上几斤猪肉,一般都要买肥肉,不买瘦肉,这样油分大些。剩下的钱,父亲买上半斤水果糖,给我们弟兄一人一个后就收藏起来了,父亲说留到过年吃。回到家里。母亲把肉挂起,放在柴火灶面前,用煮饭的余火熏,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煮来吃。

年前两天的时候,母亲开始做豆腐,母亲把挂在很高的房梁上面的那个袋子取下来,倒出黄豆,泡上水。我问母亲为啥把豆子挂那么高,她说,怕你们几弟兄偷来吃了,过年没有豆腐,没法过年。然后,用队里的大磨子推出豆腐来。磨子很大,需要两个人围着推。母亲走前面,我走后面,围着磨子不停地转圈,母亲一边推,一边加豆子。我体质差,推几圈下来我就晕了,母亲只有一个人吃力的推着巨大的磨盘,艰难的走着、走着。需要半天的功夫,一袋豆子才能磨完。完了后母亲用大锅煮豆腐,我就烧柴,母亲在灶前,点豆腐。煮好后用布包好成型。就这样辛苦做出来的豆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中午,母亲才做出来我们吃。母亲的煎豆腐很好吃,现今餐馆里面的熊掌豆腐,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母亲那样的味道。

大年三十一早,母亲就起来了,开始煮腊肉,我就烧火。母亲用猪油煎豆腐,做成现今的麻婆豆腐。父亲和弟弟就去打扫院坝,父亲说过年了,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好久没有吃过肉了,母亲在切肉的时候,趁她不注意,我和弟弟就去偷吃,很香很香。父亲就拿来红纸,笔墨,在院坝里摆上桌子,开始写春联。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歪歪扭扭的写上几幅对联,将家里的门上都贴上对联,灶前也要贴、包括猪圈都要贴上红纸,保佑来年猪肥圈满。很有喜庆的味道。

中午一家人围着在方桌前,我们很想吃肉了。父亲用筷子敲打我们的头,说不要慌,先给爷爷奶奶烧香、在神坎上放上一坨腊肉,点上香和纸钱。父亲说以前爷爷奶奶也很苦,给他们烧点钱,敬点肉去。我们照父亲的意思做,但是不懂里面的情意。长大了我们才知道这是敬祖。然后,在院坝里面点燃一串火炮,鞭炮然完后,父亲才让我们吃年饭。年饭都很讲究。吃饭的过程中,不能掉筷子。掉了,不吉利。如果哪个将筷子掉地上,要被父亲狠狠的骂一顿的。掉在地上的筷子,不能捡起来。只有等过年后才扫出去。我们大口吃肉,父亲就吃豆腐,母亲也让我们多吃点,不断的往我们碗里夹肉。父母都希望我们长大了好有出息。

吃完午饭,母亲收拾完后,就去炒花生。同样母亲把挂在房梁上的花生拿出来,用河沙一起在大锅里面炒,我问母亲为啥要用河沙炒花生,母亲说,这样不容易炒糊,好吃些。即使花生炒好了,母亲也只给我们吃一点,说要留到初一才能吃。弟弟趁母亲不在意的时候,也去偷一点出来给我们每人吃几颗,那真是香啊。母亲发现我们贪吃,就给我们每人抓上一把花生,几个水果糖。四个口袋装的满满的。我们跑到队里的院坝里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在一起吃很香。还相互分享,看哪家的花生好吃,哪家的糖果甜,吃完后,大家一起打三角板、斗牛儿、滚铁环。玩到天黑才回家,这一天父母都不管我们,也不做家务,我们就尽情的玩,开心得很。

大年初一,母亲给我们准备了新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用手工缝的。有几年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新衣服,年前母亲就把旧衣服洗出来,晒干,一样给我们穿。还记得,有一年天气很冷,洗了的衣服无法晾干,母亲就将衣服放在柴灶面前用火烤干,或者用农村取暖的烘笼烤干。好让我们初一穿的新一点。70年代有几年我们都没有新衣服穿,每年我基本只有做一次衣服,弟弟就穿我们的旧衣服,有的还补上疤给我们穿。新年了弟弟穿不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就哭了,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母亲照样给我们几弟兄装好花生、分好水果糖。让我们出去玩。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压岁钱,也没有如今的.香肠和许多的水果。有糖有花生就算最大的幸福了。我们最高兴的就是大年初一与小伙伴们一起浩浩荡荡行走在去广兴乡场的山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唱歌,半过多小时就到了街上。人很多啊,通往街上的山路上可以看到牵线子的人流向乡场上汇聚。古老狭小的街上到处都是人,大家脸上都挂满笑容。有时候街上还要舞狮子,官神庙里还要唱川戏,茶馆的人也爆满。街上卖小吃的很多,油果子(天鹅蛋)、麻花、油条满街串香。可惜我们兜里没有钱,看到油果子只有流口水啊。走累了,饿了,到下午一两点钟,我就疲惫的回家了。回家后,母亲给我做的汤圆,吃上一点,这个年也就差不多了。

正月初二,是走人户,我们很想的就是去舅舅家,舅舅家里要富余点,去了,舅舅、舅母都很高兴,给我做好吃的。我们离舅舅家有三十里路,母亲带着我们,提上一把面,带上一坨腊肉,我们一早就出发,要走3个多小时才能到。那时我们也不知道辛苦,只想去舅舅家有好吃的。

八十年代,家里的日子有点好过了,父亲基本上每年都要杀一只猪来过年,我们几弟兄都出来工作了,到了腊月,父亲就打电话,叫我们回家,要杀猪过年。父亲很早就请来杀猪匠,我们几弟兄一起把肥猪按住,杀猪匠一刀下去,红火滚烫的猪血喷涌而出。父亲很高兴,说以前我们很苦,包产到户了,我们的日子开始好了,以后我们年年都杀猪过年,让你们吃过够。母亲将辛苦一年养大的猪,煮给我们几个吃,高兴得很。还不断的数落我们当年,偷肉吃得情景。吃完午饭,父亲,把猪肉分成五份,四弟兄每家一份,父母留一份。真正的粮食猪啊,很香的肉,回到城里分一点给同事朋友吃,都说比饲料养的好吃得多。在村口,望着我们离去,父母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农村娃在那个时候的最大的企盼就是过年。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贪嘴。桌上的菜肴是丰盛的,喷香肥腻的腊肉奢侈地安慰着我们一直寡淡的胃肠。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我们有新衣服穿。手巧的母亲做出的衣服很合身,使得小伙伴们总是围着我们看,一个个那羡慕的眼神至今仍历历在目。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喜欢那时农村过年的氛围。人们的脸上都有笑容,山村里不时响起鞭炮声。农民辛苦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欢乐。

五十年多年过去了,父母都搬到城里居住了,但是每到春节,我们都要陪父母回到老家,在老宅住一晚上,在熟悉的田埂上走一走,看看故乡,会一会儿时的小伙伴,然后给老祖宗上坟,上香。母亲依然会在废弃的老宅里面做一顿年饭给我们吃,然后去乡里乡亲家里串串门,每当听到乡亲们夸耀父母能干、儿子都有出息的时候,父母亲的脸上那个灿烂啊。

如今,我们早已远离了那曾经给我带来欢乐的家乡。可每当春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听到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望着窗外腾空而起的缤纷的节日礼花所绽放出来的夺目的色彩,老家过年的景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我时常想起过年的水果糖、想起母亲辛苦给我们准备的花生,腊肉,还有那辛苦做出来的煎豆腐,想起母亲买来白布用颜料染成蓝色的布衣裳和那洗得发白还补上不少疤疤的衣裳。想起母亲的眼泪和父亲的无奈,也想起父母的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汗水,想起父母对未来那充满希望的劳动情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365天,在外漂泊的游子奔波千里回到故乡,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日子,那就是过年。它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盛典,过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永不消失的情结,一个幸福的隐喻,是一棵春天抽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的树。过年,体现着浓浓的亲情,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氛围更浓,情更真,谊更切。

如今的过年不在简单的是腊肉很香肠的味道,过年更多的是品味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浓浓乡愁。

过年了,过年了,让我们一起品味过年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回味故乡的味道吧!

二〇xx年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二。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字

记得那次我到老家玩,当时奶奶养了两只母鸡和一只公鸡。我在外面玩完回来,看到一只母鸡正在孵蛋,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发现那只母鸡孵了十几个鸡蛋。我兴奋极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到处跑(当时貌似只有四岁),边跑边找着奶奶。找了五六分钟,终于找到了,我气喘吁吁地对奶奶说:“奶奶,鸡正在,正在,反正不知道在干什么,奶奶你先去看看吧。”奶奶一听,以为鸡生病了,便也急忙回到家,当奶奶看到鸡在孵蛋后,便笑呵呵地跟我解释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奶奶进去把鸡蛋拿出来,看看说:“这上面有黑点就可以出来小鸡。”说罢,把鸡蛋放了进去。

我站在那里,想想:“既然鸡可以,那么是不是很热就可以了呢?”我想了想,便拿了个盆子,把热水倒了进去。三个鸡蛋“噗通”“噗通”“噗通”进了水盆,我就拿了椅子坐在那看。看来看去也没有什么东西,便找小伙伴们去玩了。到了傍晚,我满身臭汗地回到家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看了会电视,到要睡觉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我还泡着鸡蛋呢。跑过去一看,发现还没有动静,我想:“是不是因为蛋壳太硬了。”于是乎,我便剥起了蛋壳,再于是乎,吃了三个煮鸡蛋。

回首看去,儿时的趣事已离自己远去了,迎来的是如“山”的作业。童年也默默地离开了!

怀念儿时看书的日子散文

又是端午,雨一直下。

记忆中的端午节天气一直是晴朗的。只因为传说中这一天如果用没见过太阳的河水洗澡可以祛除百病,于是儿时贪睡的我总会被父母早早的喊醒,揉着惺忪的眼睛赶到澧河去洗澡。途中尽是刚刚收割过的麦田,枯黄的麦秸一片片的连绵,因长时间没有降雨,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秸杆的味道,而脚下厚厚的尘土又为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走一路用鞋子印出无数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图案,忘情的时候就会掂着鞋子光着脚丫狂奔。刚刚睡醒的蛐蛐在田间地头叫着夏天,时常有带翅的蚂蚱从身边飞过,有时也会有蝴蝶停留在路边无名的花草上,于是就会驻足屏息去捉,结果往往是空手而归又遭了父母的挨骂,只因为迟了赶路,太阳它快出来了啊。布谷鸟在高大的白杨树上一声声叫着,催着人们快点播种。

在父母的催促声与责骂声中,河堤终于到了脚下,是有着高高而又陡陡的坡的,上面长满了荆条郁郁葱葱的片片连到一起。前方有渡口,可以拾阶而下,但年少的我却又偏偏喜欢从茂密的枝条中披荆斩棘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慢慢下河,小小的我乘父母不备就钻入了绿色中,清晨的风吹来枝叶乱动,当父母看到群林乱舞无法辨认出我走向何方叫喊了几声也就由我去了。等他们沿阶走到河边时,我已经跳入水中开始和小伙伴们嬉戏了。

初夏的水还是有点凉的,但好不容易有了可以洗澡而又不用担心挨打的机会我们是不会在乎水的凉与热的。我们在河中抓小鱼,逮螃蟹,甚至于捉蚂蝗,那种时而长长时而又会缩成一团的小小水物,大人们经常用它能吸人血来吓唬我们。顽皮的我们总会用尖尖的指甲掐着它的一端把它晾到岸边大大的石头上,等太阳出来暴晒看着它一点点的萎缩变干。有时腿上也会被蚂蝗吸附,这时就会拿来鞋子用力狠狠的啪啪乱打,真到它出来为止。当太阳从东方微微露出红光,父母就会喊我们回家,地里还有许多农活在等着他们呢。贪玩的我们总是极不情愿的被父母从河中拉出来被迫穿上衣服返程。上河堤又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我们一边在绿丛中来回的奔跑一边玩藏猫猫的游戏,以至于耽搁了回家的时间。父母看我们已经上得岸来也不再担心就径直回家忙他们的去了。于是小伙伴们又是一阵疯玩。玩够了,跑累了,就趴在河坡上片片的酸酸草上啃着吃,那是一种开着小小黄色花朵的野草,叶片呈两瓣状,酸酸的味道,一大片一大片的匍匐在河坡上,是我们儿时物质匮乏中最好的一种美食。还有一种长着没膝的枝叶的`植物,上面挂满了小小的如黄豆一样大小的果实,最初是绿色的,熟的时候变成了黑紫色,我们叫做黑豆,由绿变紫时我们摘来吃,甜甜的味道在舌尖口中萦绕,令人回味无穷。

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开始想念粽子了,于是呼朋唤友的一溜小跑,此时地头的蟋蟀和美丽的蝴蝶已经不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家中的糖糕,香甜的粽子和软软的煮熟的大蒜成了诱惑我们的最大力量。回到家时,父母已经下地干活去了,奶奶看着灰头土脸的我又忍不住的一阵心疼,口中念道:乖,饿了吧,快快洗手吃饭吧。可饿急的我怎么会洗手呢,抓了粽子就吃,惹得奶奶在旁边一个劲的嚷嚷:慢点,别噎着了。吃了糖糕又吃大蒜,小肚子吃的圆溜溜的。听说吃大蒜也是为了败毒的,澡也洗过了,今年就不用再担心生病了。但这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奶奶会为我带上一种用五彩的线编成的手链在胳膊上,脖子上再带上她亲手缝制的香囊,说是可以驱邪。所有的一切都带好之后又会跑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们比较着谁的手链好看,谁的香囊香,免不了又是一阵争论和比试。

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当端午节渐渐在我们的玩耍中淡忘时,农历的六月初六又来了,这在老人们说来是陆月陆的,清晨照例又是早早的被父母喊醒,家乡在这一天有吃焦馍的习俗。就是把芝麻揉在面里,烙成薄薄的单馍,在圆圆的鏊子(现在都换作了平底锅)上炕得焦焦的酥酥的,我们就称之为焦馍了。起床后又是迫不及待的拿焦馍吃。而此时奶奶又开始忙碌了,拿了剪子把她原来亲手为我带上的手链剪断扔到院子大门口的水道里,说是让它变成蛇爬走,直到此时她才是真的开始放心了,因为所谓的邪已经随蛇而去。这一年的我到此时才算是真的开始无病无灾也无邪气附身了。

如今,满街满街的香囊也在随风翻飞,做工细致而又价格不菲,可是当凑近时怎么也闻不到那种淡淡的香草味道。问其原因,回答却是:因为做香囊用的绸缎布料比较厚,再加上一层刺绣,封的太严了,香味就出不来了。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该做如何回应,再精美的香囊,没了香草的味道还能称之为香囊吗?倒开始怀念儿时奶奶用零碎的布头缝制的香囊了,淡淡的香草味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少年的时日。想起前年的端午曾早早的起床和友人约好一块下河,可最终也只是在河边的浅水里站立,脸还是在家里洗的,澡更是没洗。鱼儿没见到,浓浓的水草在河中缓缓浮动,河水已经不再清澈黑绿一片。

而今年端午又来时,我是连河堤也没看到,更不用说河水了。想起曾经的这一天河水能祛除百病的说法,我也只能为自己解脱说:现在不用去河里了,因为家中的自来水也是河水啊,而且还是净化过的呢。可是我们的习俗呢?那可是我们绵延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呢!

写到此处时朋友打过来电话,提起记忆中的端午一片晴朗,可朋友却说今天是人工降雨,我愕然了。

怀念儿时的诗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怀念儿时那般幼稚诗歌

(一)。

月色朦胧夜,呼朋老屋东。

步轻声悄悄,墙脚捉吟蛩。

(二)。

日午蝉嘶柳,乘凉伴石崖。

还嫌山蟹俗,充雅钓溪虾。

(三)。

雨霁月光明,敲窗约伴行。

后园偷笨枣,嬉戏扑流萤。

(四)。

山中敲石砟,近傍一穷翁。

与我教英语,谆谆兴味浓。

(五)。

大雪夜看书,驱寒生火炉。

痴心偎暖意,孰料裤烧糊。

(六)。

雨霁月光明,敲窗约伴行。

后园偷笨枣,嬉戏扑流萤。

(七)。

山中敲石砟,近傍一穷翁。

与我教英语,谆谆兴味浓。

怀念儿时的游戏周记

今天,我和王小丫、高欣悦、韩直昆一起玩游戏。高欣悦用手捂住韩直昆的眼睛,让他猜猜我们在做什么动作。而且不能出声音,要不然被捂得人就知道了。游戏开始了,王小丫吹着泡泡过来了,我办成小鸭子过去了。可是高欣悦却说:“有一个人扭着屁股过来了。”我气的火冒三丈,敢怒却不敢言。因为怕韩直昆知道。然后,高欣悦又说:“是谁吹着泡泡过来了?”韩直昆说:“王小丫!”高欣悦说:“恭喜你,答对了。”

然后,高欣悦捂着王小丫的眼睛,我蹦着跳着过去了,韩直昆拿着水枪过去了。高欣悦说:“小兔子过来了是谁呀?”王小丫说:“靳冰融。”我被猜中了,高欣悦悟着我的眼睛。新的一轮游戏又开始了,我们的笑声在小广场的上空回荡、我们玩的热火朝天。很是有趣!

怀念儿时那般幼稚诗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怀念儿时的游戏周记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如果你在场相信你也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游戏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但缺少了一个鼻子。老师说:“谁能把鼻子给他画上?”“我来!我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老师点到了郭庆峰同学。郭庆峰被手绢蒙上双眼,走上讲台。他东摸摸西摸摸,刚想画上去,却又收回来,磨蹭了半天才把鼻子画上去。他刚画完,同学们立刻大笑起来。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郭庆峰感觉有点不对劲,把手绢摘下来一看,鼻子画到脸外面去了,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游戏真有趣。

怀念儿时的游戏周记

幼儿园里,中班的老师在教小朋友认真的学习字宝宝。

在学到老鹰和小鸡字宝宝时,老师提出一个建议;“为了加深小朋友们对‘老鹰’和‘小鸡’的认识,大家出去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朋友们一听高兴的又蹦又跳,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来到了操场的草坪上。

班里小虎个儿高、身体结实又强壮,老鹰自然就是他了,老师当鸡妈妈,剩下同学当小鸡。

老师分工完毕、游戏开始,只见老鹰张牙舞爪来捉小鸡,聪明的鸡妈妈不停地扇动她那强而有力的翅膀,可爱的“小鸡”们在鸡妈妈的保护下左躲右闪,无论这只凶猛的.老鹰怎样抓就是抓不到。这时,老鹰想出了一个办法,装出很累的样子,小鸡们见老鹰累了就放松了警惕,想休息一会儿。突然,老鹰猛然出击,被高度警惕的鸡妈妈拦住,小鸡们吓得大叫,小鸡们想这次多亏了妈妈的及时保护,不然准被这只凶恶的老鹰吃掉。哎!这只凶恶的老鹰最后终于无计可施只好败下阵来。

一会儿,小朋友们都累了,老师宣布游戏结束,领着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教室,这天小朋友都对“老鹰”和“小鸡”字宝宝的记忆特别深刻!即玩了有趣的游戏又学习了知识,真是快乐呀!

怀念儿时的游戏周记

我在这个游戏中是一位女警察,天天检查哪个同学不放凳子,一个星期可以拿到一百三十块钱的工资,不过,如果我不认真去做的话,就要被罚五十块钱。

实话实说,我觉得我一直做的还不错,不过,我也有一些不足,是:我说一位同学没放凳子,他却不服,和我吵,我便立刻变脸,又吵又闹,直到吵到老师的办公室。我觉得这样很不好,因为我去罚别人的钱,谁会高兴呢?我应该耐着性子给他好好讲一讲,让他明白自己不放凳子给别人带来的麻烦。而且老是去找老师也不好,因为老师要备课,不能老打扰她,如果老师备不好课我们就学不好,学不好了就不会写作业,不会写作业就会被家长骂,被家长骂家长就不高兴,家长不高兴就要和老师谈话,和老师谈话老师就没了备课时间,没了备课时间老师就备不了课,备不了课就……唉,真是恶性循环!

还有,我有两三次也被罚了钱,那是一种比刀刺还难受的感觉!不过,每次一奖能奖很多钱,一罚也罚很多,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那就是“爽”!

我一定要玩好这个游戏!

怀念儿时的游戏周记

儿童小的时候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愿望,就比如我,我小时的愿望也有很多:明星。艺术家。科学家。总之都是一些猜想而已,差不多几天就会忘了。可到了6。7岁时,你想要什么,都会千方百计的去得到,我也不例外。

大约6岁的时候,我不知怎么的`喜欢上了旅游,就天天缠着妈妈带我去玩,妈妈说:旅游要到放暑假放寒假时在去。我当时一口就答应了,过了三四天,我又问妈妈什么时候去旅游,妈妈万般无奈下带我去了一次青岛,记得刚到那的时候,我异常的兴奋,一下子便妈妈跑到大海边玩耍。

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次夏令营,一回到家,我赶紧跟我妈妈说了这件事。不行!她一下子拒绝了我,只感觉鼻子一酸,眼泪哗哗的往外流。四年级暑假也举行了夏令营,但我没有跟妈妈说,应为我猜她是不会给我报的,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夏令营的前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名已经给我报了,那时我简直不相信我的耳朵,接着心跳的越来越快,终于;我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现在我虽然长大了,但我对旅游的兴趣依然不变,我依然希望能去某某地方去游玩,就像猫永远想吃到鱼一样。

怀念儿时散文:儿时的热炕

今年的冬天依然寒冷,但没有下雪,连一场能看见的雪都没有,这不禁让人郁闷,甚至有些懊恼和气愤。这个世界怎么了?冬不像冬,我不像我。枯燥、焦虑、失落笼罩心头,让人无法释怀。

还是很怀念儿时的山村,怀念儿时山村的冬天,是那样恬静,那样厚重,像慈祥的母亲,伸出温暖的臂膀将她的子女拥抱,一个冬天就在舒缓温馨的摇篮曲中梦一样的沉睡度过,等醒来就到了嫩芽探头的春天了。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雪很大,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除了早晚升起的炊烟和时不时一两声的鸡鸣犬吠,外面很少有人活动的气息。但在大雪封盖的一间间黄土房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农村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一到冬天,土地封冻,大雪封山,就什么活都干不了了。只有在家暖热炕,缓解一年的疲劳,等待着过年。一个冬天也是最安逸,最舒服,最享受的幸福时光。

冬天天气短,白天没事干,晚上睡得迟,早上起的也迟。于是原来的一天三顿饭就变成了两顿。上午九点多吃一顿,叫“干粮”,下午五点多吃一顿,叫“晌午”,一天就这样结束了。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习惯,现在想想应该是那时候粮食少的缘故。九点多一般都是馓饭,几乎家家都一样。馓饭吃起来暖和,适宜冬天驱寒,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馓饭是用玉米面做的,这样搭配可以节省原本紧缺的白面。下午基本是面条,都是手擀面,不是长的就是短的,不是醋的便是浆水的,千篇一律。我们老家人都是面肚子,一天不吃面都不行,吃一大碗面才感觉踏实。

大山深处的冬季,白天是悠闲的,女人在家做针线,拉鞋底、做新鞋、织毛衣。男人则无所事事,东家串西家,西家串东家。打扑克、掀牛九、打麻将、下象棋、吹牛拉家常,总之生活很充实。每家的土房子里都是暖乎乎的,仿佛和外面的寒冷没有一丝关联。

奶奶一辈子人缘好,串门聊天的乡亲络绎不绝。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几乎大半个村子的人每天都要到奶奶家转一圈。有些坐一会就走,有些走了一会又来,还有些干脆脱鞋上炕,暖着一天不回去。

奶奶的炕热,填的干驴粪,经常烧的满炕通红。奶奶的炕大,能坐十几个人,大雪封山的冬天经常坐满满一炕人。奶奶的炕头放一个铁火盆,烧着红彤彤的木炭,上面架着个大砂锅,里面经常煮着东西,不是玉米就是土豆,或者甜菜根,总会冒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火盆下面放一个曲曲罐,小巧玲珑,是用来煮茶的,一天要煮十几次,因为炕上坐的人多,没事干就是喝茶聊天。火盆后面那一块地方是奶奶的专坐位置,任何人不敢抢占,奶奶稳稳的坐在火盆前,不厌其烦的给大家一杯杯煮好香茶。奶奶在村里很正义,有威望,骂人的时候谁都会害怕。

大炕上总会有几个能说会道的大爷,天文地理,博古论今,无所不知。讲他们人生的精彩阅历;什么陕西赶麦场的故事,临洮修洮河的故事,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故事,最精彩的还有白狼、土匪攻打我们村子,村里人躲到堡子里抵抗的故事。讲到精彩的地方大家鸦雀无声,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这时候人群中总有一个戴皮暖帽的小脑袋,巴眨着眼睛聚精会神的聆听,那就是小凌峰。

小时候的冬天经常下雪,半夜惊醒就看见窗户纸上透进来的亮气,还以为天亮了,爬起身隔着小窗格唯一的小玻璃往外看,原来是下雪了。洁白的雪花在夜晚映出白光,隔着窗户就能感觉到透心的寒气,连忙钻进热被窝,闭上眼睛再睡一觉,享受这雪夜童话般的安逸。

早上起来,院子里的雪厚厚一层,拿上扫帚扫雪,是大人孩子所有人的事情。满村都能听见‘沙沙’的扫雪声。院子里的雪被扫成一大堆,院外走路的地方要扫出一条路来。东家扫到西家,西家扫到东家,户户想通,家家相连,仿佛一条条血脉,连着大家伙深深的乡情。雪还在下,早上下的小雪,像白糖,又像化肥 ,小小颗粒落到扫过的地上滚动不已,一会功夫就掩盖了大地。下雪的时候感觉不到冷,当你静静矗立雪中,听雪落在地上细微的响动,那种安静中最小分贝的声音,才是这童话世界中最美妙的音符。

小时候不怕冷,大清早就出门找小伙伴玩耍。孩子的世界永远是纯洁的,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在雪中嬉戏,打雪仗、堆雪人、溜滑滑,热火朝天。还记得奶奶家门口停放着叔叔的拖拉机,也是经常玩耍的地方。不知谁出的.点子,让舌头舔拖拉机上的铁皮。一舔上去就粘住了,吓得哇哇大哭,然后使劲往回拉,“滋”的一声,舌头上的皮好像被撕下来一般,钻心的疼。经过几次疼痛,聪明的孩子终于悟出其中的奥妙,舔在上面不要动,等一会温度上去自然就脱离了,这也是我们几个男孩子引以为豪的绝招,女孩子是不敢尝试的。

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不去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戏。除了在家写作业、看书。就是等待村里几个比自己大的哥哥们回家,他们都是去外地打工的。从过完春节出去,到大雪封山回家,每年都是如此。他们一回家,我就天天守在他们一起,村里总有一个聚集点,一般都是父母脾气好,孩子人缘好的家庭,而且还要有一个单独的大炕,一般都在偏房子,便成了大家的活动中心,我们叫它“光棍场”,因为都是没成家的小光棍,不过偶尔也有几个童心未泯的老光棍参加。

哥哥们刚回来的几天是最开心的,一年没见面,回来格外亲切。傍晚吃完饭早早跑到“光棍场”,在大炕上抢一块地方坐下,一会功夫大家就不约而同都到了。大炕上挤的满满的,坐不下的就坐在炕沿上,开始讲外面的故事。阿祥阿贵讲拉萨建筑工地上的经历、讲藏族人随地大小便的事情;阿云阿水讲乌鲁木齐下煤窑的场景、讲煤矿塌方后惊心动魄的瞬间;阿虎阿龙讲铁路大修队换枕木的激烈场面、讲晚上偷火车上的白糖,吃到嘴里却是化肥的情景,讲到搞笑时总会让人哈哈大笑。

讲着讲着就觉得有点单调了,开始提议干点啥活动。要不就是打扑克赢香烟,要不就是喝酒。外面刚回来的哥哥们都有钱,一年挣的积蓄大部分上交了父母,但也不忘给自己留一点过年钱,总之比村里呆着的人要富裕多了,穿着也都时髦。我们年纪小,就是跑腿的,哥哥们一给钱,一溜风就从村口的小卖部买回烟酒,然后看着他们抽烟喝酒,感觉是那么潇洒。

哥哥们有钱,主意也多,有时嘴馋了,就想吃肉,于是就央求老燕叔去打兔子,老燕叔的枪法是我们村猎手中的第一,百发百中。老燕叔也喜欢和年轻人一起混,感觉开心,只要大家一央求,吹捧他的枪法一流。他就会开心的笑了,背上猎枪,带上我们几个小兔崽子出发了。

冬天的夜晚是宁静的,只听见脚下“咯吱咯吱”的踏雪声。老燕叔头上戴个矿灯,这是阿云专门从新疆煤矿上给老燕叔带回来的,能照一公里远。

老燕叔在前面走,我们跟在后面好奇地问:“老燕叔,这大晚上怎么才能看见兔子啊?”

老燕叔笑着说:“这可是一门学问,你们可要记好了,晚上兔子在睡觉,一般在靠崖的干草堆里,一定要注意分辨,晚上矿灯照到兔子的眼睛,眼睛会发出绿光,被灯光照耀的兔子不敢跑,只要枪法好,一枪一个。”

听着老燕叔胸有成竹的话语,感觉是那么的神奇。每经过一台梯田,老燕叔都要用矿灯逐一扫描崖边的干草堆。他身体好,走路快,我们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追赶。刚上一台梯田,“砰”一声,枪响了,吓了我们一大跳。

“打着了没?”我们兴奋的叫着。“去拎回来,就在那里”,老燕叔矿灯照着六七十米远的地方,小虎迅速的跑去又折返回来,手里拎着一只灰色的兔子,又大又肥。那一刻的我们的兴奋地难以言表,真佩服他的枪法和眼力。

“砰”,又响了,“去提去”,老燕叔喊着,我跑过去一看,果然又是一只。太快了,前后不到两分钟就打了两只。“回吧,今晚运气好,够吃了”。

我们拎着兔子,跟着老燕叔,高高兴兴的回到“光棍场”。看着两只又大又肥的兔子,大家伙高兴的不得了。赶紧把老燕叔请到大炕靠窗户最热的地方坐下抽烟。阿祥阿云几个大哥哥下炕开始去厨房忙活。剥兔子的,烧火的,烹煮的。不到一个小时,两大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兔子肉上来了。大家你一块我一块,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仿佛这才是人间最好的美味。吃肉当然离不了喝酒,在“六六六、八八八”的吆喝声中将“光棍场”的夜生活推向了高潮。

吃肉的夜晚毕竟是少数,“光棍场”的大部分夜晚都是在聊天闲扯中度过的,在这片小天地里,大家无话不谈。谁家的姑娘长得漂亮水灵,谁家的小媳妇和谁好上了,谁的酒量好,谁在外面打架厉害等等。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的热火劲到腊月二十左右就结束了,因为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大年;杀猪、煮黄酒、压粉条、蒸馒头、煎油饼等等筹备过年的食物。就没有时间去“光棍场”聚了,但“光棍场”每天晚上还是有人的,总有几个死党夜夜在一起死磕。

“烟歌会”的排练也开始了,每天晚上在会长家里排练,热火朝天,新年的味道已经非常浓郁了。

不知不觉就迈进了大年三十,贴对联,贴窗花,写神位,一晃就到了傍晚时分,一村的男女老少齐聚村子南边山下,爆竹长鸣,焚香磕头,迎接老祖先灵魂回家过年。

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人生在这年复一年中慢慢变老,可这种儿时的回忆却像一部老旧的电影反复上演,成为我一生最惬意的时光。

作者简介

凌峰,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拾穗文刊》主编,业余时间写作,新作有短篇小说《生死梁》、《春梅》、《麦积牧歌之黄昏畸恋》、《哭泣的白龙江》等。人生信条“一个人的朝圣,心无杂念,一路向前”。


【本文作者:凌峰。(公众号:拾穗cornfield)】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