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中华文明史有感 读中华文明发展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09-10 14:36:07 作者:GZ才子 心得体会 2023年读中华文明史有感 读中华文明发展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中华文明史有感篇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华文明发展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的高度重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秦汉时期的儒、道、法三家并举,中国人民一直将文化奉为精神的支柱。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次,中华文明发展史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制度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从封建时代的农耕社会到商鞅变法、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再到唐朝的科举制度和宋朝的开放政策,中国人民对社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制度得以成为全球的典范,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启示和借鉴。

第三,中华文明发展史呈现出了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贡献。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技术成果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我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中华文明发展史清晰地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善于崇尚和追求和平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平为主题,儒家追求的和谐相处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的动荡战乱都无法掩盖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更加坚信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真正的发展,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最后,中华文明发展史给我带来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和风雨,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通过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同时,我也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和平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和敬意,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努力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和世界。

读中华文明史有感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一个人的道德也是一样,也要不断的积累,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厚德,一个人才能不断的发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那些听起来华丽无比的词语真的让你过得好吗。很多人在寻求人生的归宿,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命状态。可是却有太多人在追寻中迷失自己出发的目的,最后偏离得面目全非。

别说物欲太多,诱惑太美,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黑夜找到灵魂的归属,只会在阴森的坟场游荡。根源在于你舍不舍得放掉手里抓着的堕落之绳,试着找到星点的光。前卫的东西未必就是绝对的好,很多时候传统的东西也许能指引你找到灵魂的归宿。

读中华文明史有感篇三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之一。从古代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逐渐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在古代中国,诸多思想流派和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非凡魅力。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中华文明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中华文明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强调孝道、仁爱和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思想则追求自然和谐和内心宁静。这些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文明的发展不仅在文化思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太阳历和月亮历的使用始于数千年前。中华文明对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而闻名于世。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而享誉世界。中国的书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每个字都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中国的绘画也非常独特,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给人以深深的内心触动。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充满情感的演唱方式而远播海内外。这些艺术成就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艺术美感。

五、中华文明的发展对今天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经千年,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成就,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源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无论在经济、科技还是文化领域,中国都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艺术成就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欣赏。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和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科学技术成就和艺术成就都是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我们应当珍惜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不懈努力。

读中华文明史有感篇四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1、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处事修养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新同事学习新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表面,还要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所以我们现在仍有必要系统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当将其应用在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上,努力做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这项工作。

读中华文明史有感篇五

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其深厚的底蕴传承至今。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关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系列著作,通过这些书籍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本文将分为五个段落,来表达我在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所震撼。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创新,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无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伟大发明也使中国文明独树一帜。读这些史书,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感到无比敬畏。

其次,中华文明的继承和传承让我感到自豪。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灾难,中华文明仍然得以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大地,使得中国人民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钦佩。而且,中华文明通过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也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遗产,更是一个责任。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华,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我对中国的历史回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的全新认识。在过去,我对历史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如今,我开始明白历史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社会的。还有,历史的命运往往是变幻莫测的,经历了兴衰荣辱,而中华文明以其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一次次扭转命运。从儒家的六艺,到唐朝的盛世,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经验。

接着,我也发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科举选拔制度,使得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农耕文化也产生了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些独特之处让中国的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异彩纷呈。

最后,读完这些书籍,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将其珍视和传承下去。通过这些史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仅仅依靠他人的传承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亲身去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继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读中华文明发展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的责任,努力发扬中华文明的精华,并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