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著阅读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9-21 20:48:11 作者:薇儿 心得体会 最新名著阅读心得体会(实用6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中考的临近,我开始加大对中考名著的阅读力度。这段期间,我读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多部名著,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阅读名著,我不仅拓宽了阅读面,还收获了思想和情感上的成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名著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阅读《红楼梦》时,我对其中的众多细节特别着迷。例如,作者曹雪芹通过精致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贾府的奢华和纨绔子弟的放荡生活,同时又流露出一丝令人心酸的忧琼剑。这让我感觉到中国古代的家族观念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西游记》中,我领略到了我国文化中的英雄和侠义精神。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机智和勇敢,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通过阅读名著,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水浒传》中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描述了一批山贼义士抗金救难的壮举。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宋朝时的社会风貌和传统文化,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红楼梦》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固化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阅读中,我对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并由此反思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次,对名著的阅读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读《红楼梦》时,我被作者通过对宝黛爱情故事的描写,传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而在《西游记》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施耐庵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善恶的界定。这些作品中的描写和角色都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生活态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最后,通过阅读名著,我获得了一种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与书中的角色产生了共鸣,共同经历了欢笑和泪水。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与贾宝玉的心情产生了共鸣,因为我们都对纷扰的尘世感到厌倦,都渴望拥有一份真实而纯洁的情感。这使我更加理解自己的情感,并更加善于理解和感受他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收益匪浅。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接触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通过阅读提高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这段阅读的经历对我中考备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让我从中受益终生。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而作为中学生,我们更是在中考前阅读了许多经典的名著。这些名著不仅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我们的情感,锻炼思维。通过阅读名著,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名著是人类文学宝库里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对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人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通过这部作品,我了解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品味到了古人们对于友情、爱情的理解。而《西游记》则让我领略到了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认识了许多绚丽多彩的神仙和妖怪。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开拓视野。名著往往有着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读完《倚天屠龙记》后,我意识到了江湖恩怨与江湖规则的复杂性;在读完《格列佛游记》后,我才明白原来有这么一个奇幻的岛屿。这些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精神的提升,还丰富了我的阅读经验。

再次,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培养情感。名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与书中人物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体味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例如,在读完《红与黑》后,我深受瑞尔的坚韧和毅力所感动,明白了成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所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读完《追风筝的人》后,我体验到了友情和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真正的勇气是面对内心最深的恐惧。这些情感的沟通和体验使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智慧、坚强的人。

最后,通过阅读名著可以锻炼思维。名著往往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迪,通过与书中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独立思考,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读完《1984》后,我对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个人权利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读完《小王子》后,我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关系以及我们在社会中的责任。这些问题的思考着实使我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情感,锻炼了思维,还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这些名著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也为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名著,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有思想、有情感、有品位的人。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三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读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说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但这些标签被无情的贴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了。

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定信心,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成功。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四

这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潜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务必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忙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但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必须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一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之后,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相互提高。学会帮忙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先,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代替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以上就是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相信可以帮到您哦!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中学生活中必须阅读一些名著。这些名著不仅提供了我们的阅读材料,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拓宽我们的视野。在读过多部名著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受益、感悟、人物形象、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谈谈我对中考名著阅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获得了知识上的受益。这些名著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比如《红楼梦》中揭示的贵族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道德沦丧,使我明白了个人的志向追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水浒传》中英雄豪杰的义气和忠诚,则让我领悟到了友情和爱国情怀的崇高。这些名著不仅让我从中学到了历史、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从中受到了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

其次,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获得了情感上的提升。作为青少年,我们易于被情感所触动,这些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给了我们很多共鸣。譬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异常的勇气,他顽强、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了在困境中要坚持不懈。杨乃武和小白菜在《故事新编》中的纯真和真诚的爱情,使我体会到爱情的伟大和纯洁。这些情感的交流让我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忧愁和喜悦,在情感的启迪下,我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思想。

再次,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根深蒂固地深入人心。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等形象的设定及其与故事情节的相互关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的塑造则给人留下了巨大的印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让我懂得了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使其更具有真实感。

此外,通过中考名著的阅读,我也得以领略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不同名著代表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对于我来说,就是打开了了解不同文化的大门。比如《红楼梦》中的宴会文化和贵族生活,给我了解了古代的礼仪文化。而《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和英雄豪杰的精神风貌,则使我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这些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使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豪感,并对其他文化保持了开放的态度。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中考名著,我在知识、情感、人物形象、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都得到了收获。中考名著阅读不仅是给我们提供了阅读材料,更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机会,多读名著,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篇六

伟大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惊险刺激;更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实,它反映出的人性,给人的巨大震撼。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的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样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是的,这就是她——爱斯梅拉达。

可是,命运之神却在这个时候把一切都定格了。在众多的观众中,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后面,也在偷看爱斯梅拉达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炼金术士弗罗洛。当他看到色艺双全的吉卜赛女郎边唱边跳,她那轻快的舞步,绝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欲念突然唤醒了。他无法自控,无法把俘虏了他的灵魂的魔鬼赶走。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他到广场上驱赶正在叫卖的摊贩,声言不准在教堂前面胡闹。而这一切只为了他那无私的心理……。这些小贩哪里把他放在眼里,群起而攻之。正在这时,从教堂内冲出来一个相貌奇丑、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男子,他推开众人,救回了神甫。他就是卡西莫多。原先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弗罗洛出于怜悯把他抚养成人,因终日敲钟而震聋了耳朵。为了(奉献),这不是他的错。欢乐的人们正在物色“愚人教皇”,爱斯梅拉达一眼看中了又聋又丑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卡西莫多正高兴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见脸色阴沉的弗罗洛站在轿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圣母院。为什么?也许只为了那无法忍受的卑微吧!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构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卡西莫多也是不幸的。自卑,把他的爱造就成只会奉献不会索取的爱——这种爱,完全享受不到爱的欢乐,是痛苦的爱。爱斯梅拉达的水壶,滴水之恩,卡西莫多干枯了的心灵便刹那间绿芽遍生。然而他是个……是个,除了心灵,其它都不属于人的人。极度畸形,形状,就像魔兽争霸中低多边形造型的人物般粗糙。所以他自卑,只能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那儿掉下去,你甚至不须讲一个字,只要一眨眼就够了。”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最终只能经过死亡的方式跨越了这条鸿沟,有人说这是一对最美的情侣,我想那可能就是唯一的方法了。感动于这一幕,不禁想到巴金家中投湖殉情的丫头鸣凤,难到感情的终极奥义是为爱殉情?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齐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然而也有两个真实的人物,甘果瓦和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没有爱的两个人。

然而弗比斯是个混蛋。多亏雨果把他描述成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模样——年轻、英俊、漂亮,定了婚还在外面找女人,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他和爱斯梅拉达幽会,完全不是因为爱上了爱斯梅拉达,而是为了,泡,爱斯梅拉达。一个玩弄女人的老手在此可窥一斑。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理解。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弗比斯,不是法律所能约束的——因为法律不能对人的感情进行约束。唯有道德的力量。然而,弗比斯,哪怕完全没有道德,又能把他怎样样呢——他毕竟的确只是例行公事,执行任务而已。戴了这么一顶帽子,弗比斯逍遥到今日。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表达了对在教会压榨下苦苦挣扎的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的悲天悯人,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弗比斯队长的嘲讽,对苟且偷生的潦倒诗人甘果瓦的鄙夷,对虚伪狡猾又残酷的路易十一的憎恶,和对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这一对外表有天壤之别,内心却如一善良纯洁的杯具人物的褒扬与惋惜,把美与丑的比较推倒了及至。让我们重新审视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心。所以,人不必为了自我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更不要过分地追求外表美,拥有一颗善待他人、无私奉献、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充满职责的心灵才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感情……尊重身边每个人,不要等这些让生命精彩的亮点逝去后才后悔不已。

河水永恒的呜咽,清风无休止的叹息,杯具曾留的记录——《巴黎圣母院》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佼佼者,雨果不愧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