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09:32 作者:储xy 党团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唐僧读后感篇一

我家有一位“唐僧老妈”,整天在我身旁念经,给我戴紧箍咒。

妈妈的眉毛弯弯的,眼睛总是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总是闲不住。

每天早上,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喊起来了。我一看表才六点多,真不想起床啊。请求妈妈:‘’让我再睡一会儿行吗?””不行,你别废话,再不起来就迟到了。”妈妈吼道。

现在我明白了,妈妈的唠叨都是在为我操心,是对我深深的爱。我今后一定要乖乖听话,做妈妈的好孩子。

唐僧读后感篇二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过着安逸的生活,花开花落,转眼到了21世纪,没有知识怎么呢,他们四个人只能从一年级学起。

先说师傅唐僧,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边背三字经边敲木鱼,铅笔做木棒,铅笔盒当木鱼文具盒铅笔被老师没收了。他还不罢休,他又用手敲桌子,老师上课上得起劲。,唐僧在下面敲得也起劲,老师罚他站在门后面,他干脆打起盘腿,拿起门后的扫把来敲门。弄得课堂不得安宁,他差点没把老师拿来敲。

再说野猴子孙悟空,一进教室见那么多人,触景生情想起了花果山,便一下子跳到了门上。老师来了,被他这个样子下得往后退了好几步,见他是新来的同学,就让他回座位。他刚坐下,见头顶的三片东西挺好玩的,就一下子蹿到了电风扇上,结果可想而知,风扇掉下来了,同学们被吓得满教室乱跑,有些胆小的女生,被吓得哭了起来。

老二猪八戒,他书包满满的,就是没有书,全都是巧克力、蛋糕、棒棒糖……衣服口袋里塞满了东西,左边是装香肠,右边装鸡蛋,老师讲什么他都不听。问他1+2等于几?他说等于鸡蛋卷。老师想:让他读出来应该没问题吧?把1-1=0读出来,没想到他读成:香肠减火腿等于西瓜。老师说他是傻瓜,他说:“傻瓜是啥瓜?我还没吃过嘞!”他成了大家的“开心果”了。

老三沙和尚还是不开窍。下课时,同学们把他当马骑,他居然笑得很开心。考试更不用说,他名字都还没写好,就到交卷的时间了。

师徒四人来到课堂还是不改当年的本性,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现在到了信息时代,不管他们以前有多大的本事,不学习是不行的。

唐僧读后感篇三

有一本书,当我翻开他的扉页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让我舍不得放下它。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情节波澜起伏,内容丰富而精彩,描写生动细致,像我们展示了唐僧师徒不畏路途遥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一会儿,恢复些体力。我试图说服我自己:没事,凡事不要硬撑着,而且老师说过跑不动的可以走一走。我的想坚持下去的决心有些动摇。但看见有些同学也在走时,我想停下来走一走的决心便更大了。可是,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表现,我有些惭愧。我心想:我一个堂堂男子汉,800米跑步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我要有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立刻重新抖擞精神,咬咬牙,终于坚持跑完了全程。此刻,坚持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萌发,我要将坚持付诸行动,让这颗种子沐浴实践的阳光,最终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

同学们,成功的秘诀不仅是勤奋,不仅是勇敢,而在于坚持坚持!读了《西游记》,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坚持。坚持就是永不言弃;坚持就是勇往直前;坚持就是面对任何困难都不退缩并努力去克服它。请设想一下,当坚持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中,并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大树时,整个世界将是一个崭新的面貌。这,会多美好啊!

唐僧读后感篇四

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记得第一次接触她是上小学三年级时,那时家里刚刚买彩电回来,那段时间刚好在播放西游记。那时候对她,我可谓如醉如痴。放学后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托到比较晚回家的我,一放学就飞快都往家里赶,只为观看几集。当时最喜欢的角色是极富正义感的孙悟空,羡慕他拥有七十二变的法术,敬佩他不畏妖魔鬼怪,总能在关键时候排除万难。于是便暗暗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下种下了一个梦——如果我也有七十二变的法力,我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把老师给变没了,等下课的时候又把老师变回来;考试的时候,我就把正确答案变到大家的卷子上,这样大家就能都考得100分了……最讨厌的是猪八戒,因为感觉他是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相貌很丑的讨厌鬼。

读经典名着,品百味人生。希望生活不要将曾经所谓的“坏孩子”,毫不犹豫地同化成一个模板!

唐僧读后感篇五

我的家真可谓是一个“西游之家”呀!我,当然是孙悟空啦,沙和尚自然是我家那条大黄狗——阿黄。这还都不足为奇,最奇的还是我那唐僧老妈。

把“唐僧”这个称号安在老妈头上真是当之无愧。

不信,请听:“涵雅,快过来跟我一起去公园逛逛。”唉!一个清闲的下午,原本可以窝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书,结果被我的唐僧老妈扰得不得安宁。我整个人都“浸”在书里,随口答道:“来啦,来啦。”可人却纹丝不动。过了一会儿,老妈见我还没有出来,便走进了我的房间,见我还在看书,便勃然大怒,向我发出了一连串的“连环炮”,“你怎么还在看书,我叫你,你都不过来。你不是背过《弟子规》吗?里面不是有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知道了,知道了。“我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书,无可奈何地跟着老妈去逛公园。

这就是我的唐僧老妈。

唐僧读后感篇六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多少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必读的经典书目。那么,这样的经典也肯定有着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是《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不畏艰辛。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小时候的我,对《西游记》的认识还是很浅显的,只觉得故事中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罢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领悟到了《西游记》作者的另一份用意。例如,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艺术形象,不仅生动地体现了古代人民摆脱压迫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反映了人民为战胜邪恶、争得自由而不怕天,不怕地,敢于蔑视一切传统和权威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或许,你看到了唐僧冤枉悟空,悟空回花果山的一幕;或许,你看到了猪八戒常常抱怨,说要回高老庄的一幕,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师傅只身一人,他们是有情有义的。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依旧执着,锲而不舍,不言放弃。还记得六十一回合,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吗?为了扇灭火焰山之火,帮助老百姓,孙悟空又是变虫子,又是变牛魔王,足以可见孙悟空的机智。正是在取经途中遭遇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狮驼岭斗三魔等等的八十一“难”,方显坚持的可贵,方显师徒四人不畏艰辛的难得!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身上的品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让我惭愧我做事时的虎头蛇尾;他们的团结一心,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不畏艰辛,让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捧起这本经典名著,在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里畅游,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唐僧读后感篇七

有人分析《西游记》人物,认为该书塑造的唐僧,性格懦弱,处事是非不分。但在我眼中的唐僧却是一个非常完美非常了不起的人。

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追求。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及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念,使他终成正果。

我眼中的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