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团结感人故事(案例13篇)

时间:2023-10-25 11:47:29 作者:MJ笔神 条据书信 最新民族团结感人故事(案例13篇)

典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它具有庄重和隆重的特点,常常被用于庆祝和纪念特定的事件或场合。在典礼的邀请函中,要清晰地说明时间、地点、礼服要求等重要信息,以便参与者做好准备。接下来是一些典礼的成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真实感人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叫__,是乌鲁木齐九十二小学六年级4班的学生,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我们92小是一所民汉合校,主要有维吾尔族同学和汉族同学,还有回族、哈萨克族等,我们学习、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相处和睦、相亲相爱。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级时我们班有一名维吾尔族同学叫阿里普,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习惯,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

他不会说汉话,害怕老师不喜欢,怕同学欺负,但他的疑虑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地打消了。

作为同桌的我也经常帮他学拼音,教他写汉字、帮他说好汉语,做游戏时还当他的小翻译??后来,为了感谢同学们,班里的桌凳坏了,他总是让爸爸帮忙修好;班里谁摔倒了,他总是第一个前去扶起;每天早上他会第一个来到班里,擦门窗、洒水、浇花,每天下午放学,他总是帮助值日生把班级打扫的干干净净,关好门窗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在我们这个温暖的集体中,阿里普就像一棵努力汲取营养的小树茁壮成长着。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转学走了。

在和同学道别时,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写满了对老师、同学的不舍。

但从那以后,在阿利普和我们的心里就有了“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民族之间就要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之花。

我们学校每周二到周四的午读时间是经典诵读时间,周五是“学维语”栏目时间,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同年级年级民族班的娜菲莎同学,负责教我们朗诵维吾族诗歌,她非常亲切、有耐心,每次都一句一句地教我们读,甚至一个一个的帮助我们班的同学用维语朗诵,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热情的维吾尔姑娘,每次学完后都会热情地跟她再见。

前一阵子,我因为生病,维语诗歌朗诵的不太熟练,娜菲莎还利用午休时间专门来给我辅导,我现在已经可以流利地朗诵了,真感谢娜菲莎同学。

我们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和谐、温暖、互帮互助的大家庭,在这里,我幸福地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不由得又想起了这首歌——“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家国万事心,有你也有我;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它唱出了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声,我虽然年龄小,但是我下定决心,要为新疆的民族团结事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民族民族团结,我们新疆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演讲稿

我亲爱的宝宝:

如果你能逃过这场劫难,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宝贝,也许你长大了以后,你会很羡慕,那些有妈妈疼,有妈妈爱的孩子;也许,你会很难过,为什么妈妈不来陪我呢?没事的,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学会坚强,即使妈妈不在了,你也会忍住眼泪,照顾好自己,你不能像别的宝贝那样依赖父母了,但是你一定不能自暴自弃啊!妈妈在天堂里会默默的看着你,支持你的,你要记住啊,你的妈妈是爱你的。

宝贝,你长大了,千外不要因为没有妈妈的管教,叮嘱,就变成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妈妈不要你语文好,不要你数学好,也不要你干出一番大事业,只要你能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啊!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一时的泄气,就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来。妈妈会伤心的,你这样做可是让妈妈死的不安心啊!就算是为妈妈着想,你也要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声。

宝贝,这场地震来得太突然了。望着你熟睡的脸庞,妈妈做出了决定。你还年轻着呢,以后要走的路还多着呢,怎么能就这样放弃?妈妈也在这个是上活了这么久,也活够了啊!就让你的生命在妈妈的手里重新复燃,好好的活下去吧。

宝贝啊,你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永远爱着你啊!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从5月12号以来,我们的心情从未有过的沉重,过去的九周是中国人多年来流泪最多的九周,我们伟大的祖国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创伤,四川汶川地区遭受了最严重的地震灾害,震级高达里氏8.0级,地震波绕地球转了两圈,严重受灾区波及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超过1000万的人民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感到了人类的渺小,在生离死别面前,我们感到了灾害的残酷。生命如此脆弱!

在悲伤流泪的同时,我们也被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所包围着,截止到5月19日,国内外各界捐赠款物共计108.6亿元。灾害无情人有情!灾难是一面镜子,一瞬间便照出了人的灵魂;灾难是对人性的最大检验,也是使人的情感和信念升华的“催化剂”。在这个大灾难中无数个可歌可泣的画面,感染和带动了无数的中国人。我们先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吧:截止到5月19日,我们郑外一校三部师生共捐款29.73万元。我们陇海路初中的一名学生,放弃暑期去澳大利亚夏令营的机会,捐款5010元;我们高一年级,捐款最多的是高一(14)班,一个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其他地市的外地生班级,周末不回家,过节不回家,省下车费,省吃俭用,却把关爱送给了他人;我们的生活老师收入很低,却也慷慨解囊,不少人捐了100元,包括我们的水工、电工、垃圾清运工都捐了款;还有我们的外教bill夫妇,他们将于6月份离开我校返回美国,我们曾多次在食堂看到,外教夫妇把吃饭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他们也捐了2000元。这是怎样的一种品质,于人慷慨,于己简朴,于人宽厚,于己严谨。

从我校一位身患绝症的吴文松老师的捐款,到抗洪救灾的捐款;从我校一位身患绝症的学生李锐的捐款,到抗震救灾的捐款,我每每被我们郑外学子的爱心、同情心、慈善之心打动着。人间有情,校园有爱,有大爱才有一流的学校。你们是民族的脊梁,你们是郑外的骄傲!

老师们、同学们,从这次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可战胜,从举国万众一心、抗灾抢险的救援战中,从举国哀悼、缅怀逝者、激励后人、化悲痛为力量的宣言中,我们也看到了过去一盘散沙、曾经内耗的中国人,而今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民族情结在深化,爱国之心在升华。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曾感叹韩国人的爱国情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严重影响到韩国,韩国人把变卖金银首饰的钱捐给国家,心平气和地接受被认为最稳定职业的公务员被裁掉三分之一的现实,与国家共渡难关。我们曾看到,在美国体育场,5万人声音嘹亮地共唱国歌——我们知道美国国歌是不容易唱的。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教堂门厅上刻着“责任、荣誉、国家”六个字校训,后来成为美国的国训,一直激励着美国人民。再如,日本几万人的体育场,比赛结束观众散去,无一张纸片,有人说这是个可怕的民族。但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13亿大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相信我们应该能够把13亿的巨大人力资源挖掘到极致。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每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把自己的责任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能否经受住任何严峻的考验,能否把爱国之心、民族精神、团结之力,同心同德地发挥到最大程度。

同学们,与灾区人民相比,我们是幸运儿,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伤痛,太多的孩子失去了在父母膝下撒娇的机会,失去了在蓝天白云下嬉戏打闹的机会,失去了在教室读书的机会,失去了在高考考场上展示自己公平竞争的机会。与他们相比,我们何其幸福,我们不应埋怨学业乏味、生活郁闷。从生命的脆弱中,我们应该看到珍惜生命的重要和积极进取的必要。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同学们,我们都不应该虚度光阴,每天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与脚踏实地的行动。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付出耕耘,付出汗水,承担责任,明确义务,拒绝无为;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付出关爱,付出真情,体味感动,拒绝冷漠。生命原本是脆弱的,但生命之花却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所释放的能量却是无限的。逝者安息,生者奋发,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有为,以我们的付出,以我们的无悔,去告慰死者的灵魂。死难的灵魂应该成为我们活着前行的动力。

最后我想以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所作的著名演讲《责任、荣誉、国家》的部分内容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责任、荣誉、国家,这些神圣的名词尊严地指出您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您振奋精神的起点;当您似乎丧失勇气时,由此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当信心快要失去的时候,由此产生希望。

他们建立您的基本特性,使你软弱时能够坚强起来,畏惧时有勇气面对自己。在真正失败时要自尊,要不屈不挠;成功时要谦和,要身体力行不崇尚空谈;要面对重压以及困难和挑战的刺激;要学会巍然屹立风浪之中,但是对遇难者要寄予同情;要律人也律己;心灵要纯洁,目标要崇高;要学会笑,但不要忘记怎么哭;要长驱直入未来,可不该忽略过去;要为人持重,便不可过于严肃;要谦逊,这样您就会记住真正伟大的纯朴,智慧的虚心,强大的温驯。它们赋予你意志的坚韧,想象的质量,感情的活力,从生命深处所焕发的精神,以勇敢的优势克服胆怯,甘于冒险胜过贪图安逸。它们在你们心中创造奇境,永不熄灭的进取精神,以及生命的灵感与欢乐。

这几个名词的准则贯穿着最高的道德准则,并将经受任何为提高人类文明而奋斗的伦理或哲学的检验。它所要求的是正确的事物,它所制止的是谬误的东西。

“责任、荣誉、国家”这三个词对中国学子同样具有非凡的教育和激励意义。在如今这个社会,只有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有用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

谢谢大家!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20xx年5月12日,十四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xx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九生去铭记。

浩荡宇宙,悠悠华夏。然而汶川地底的九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无数的同胞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十四年过去了,我们希望逝者已达天国,更希望生者业已新生。回首看看这十四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眼泪可以重流,悲伤可以再述,震后这十四年我们共同祭奠。

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九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九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九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

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淬炼,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九个又九个感人的图画。

然而,还是有很多同胞离我们远去,他们走得毫无声息,他们的离去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逝者已逝,生者更应承逝者之遗志,奋然而前行!所以伟大的中国人民抖去了满身的尘土,揩干伤口的血迹,鼓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踏上了恢复生产的艰辛征程。

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九次动容,九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九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在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焚起九柱心香,深深地为遇难同胞祈祷。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

最后用柳烟碧的《满江红•汶川大地震感怀》结束我的演讲:。

生死边缘,朝复暮、谁人言歇。

千里路,残垣颓壁,救援激烈。

四海同悲忧蜀地,九州共震哀秦月。

但魂牵,众志已成城,犹心切。

贤,丝已雪,韧百姓,心难灭。

看人间大爱,国魂无缺。

赤县渐收民族泪,苍生犹献英雄血。

待他朝,重整旧亭台,新楼阙。

真实感人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200米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在局属701队,一提起地勘院的“助学帮困”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自2015年起,701队地勘院发起了一项由职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民族职工“助学帮困”的活动。几年来,“助学帮困”活动已捐助少数民族学生36人次,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2015年,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是啊!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阿拉善,五彩斑斓的地方,贺兰山下的广袤沃野。这里曾奏响一曲生命至上的赞歌,这里传唱着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这里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这里有一份刻骨铭心的恩情......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使得连一向富庶的江南地区也出现了大批弃婴,上海地区的儿童福利院收满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刚刚咿呀学语的幼儿面黄肌瘦,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时任全国妇联主席、主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焦急万分,找到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希望他能从牧区调拨一些奶粉。乌兰夫请示周恩来总理后,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把一部分孤儿从上海接到内蒙古,由草原人民来抚养他们。于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敞开她宽广的胸怀,3年中接纳了3000多名上海孤儿,分批移入内蒙古11个盟市、37个旗县的千余个家庭收养,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一部分“国家的孩子”来到了阿拉善盟,娜仁其其格就是其中一位。

1960年的夏天,时任阿左旗锡林高勒苏木书记的胡巴图巴雅尔到巴彦淖尔盟磴口育儿园领回来7个孩子,并将她们寄托给了当时无子女的七户人家,而年龄最大的娜仁其其格被领养到了特古勒德尔家。胡书记把抱养上海孤儿的七户人家召集起来开会,对大家说:“这些娃娃都是国家的孩子,你们不能骂孩子,更不能打孩子,不能对孩子们说你们是没有爹妈的孩子,不能让饿着,也不能让冻着。谁家如果有这种现象,我就把孩子要回来。”送走孩子的当天,胡书记给她取名娜仁其其格,汉语意为“向阳花”。“向阳花”虽不胜牡丹那样鲜艳娇丽,但它生命力旺盛,坚韧顽强,胡书记为她取这个名字的寓意,就是希望这位来自大都市的孤儿,能够在祖国的边疆大漠中不畏风雨、排除万难、茁壮成长。就这样,一个新的名字,一个温暖的家庭,蒙古语里“额吉”的称谓也将从此铭刻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与草原母亲一生的缘分就从此开始。

娜仁其其格在上海孤儿院时,得到了阿姨们母亲般的呵护照顾,3岁的娜仁其其格早已把上海孤儿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把那里的阿姨当成了自己的妈妈,突然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人,来到了草原上的毡房里,不适应的她哭着吵着要回家。爸爸给她熬的羊奶,说啥都不喝,煮的肉饭也不吃,妈妈一直抱着哄她,没有生过孩子的妈妈愁得没办法就跑去生育孩子的人家问办法,讨了人家的发面馍馍泡软了喂她。慢慢的,草原额吉慈祥的笑容和关怀的话语让她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来到毡房的第六天,娜仁其其格开始慢慢尝试喝妈妈端来的奶茶,吃妈妈亲手烙的饼,也慢慢熟悉了爸爸那爽朗的笑声。

娜仁其其格是幸运的,离开故土之时,却又沐浴了人间的无限温暖。那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特别紧缺,虽然每次爸爸从大队打粮只能打回来些山药、黄萝卜干这类的替代品,但是爸爸妈妈从未让娜仁其其格受一点委屈,他们吃粗粮,给娜仁其其格吃的是细粮。有一次,晚上蚊子多,羊群在羊圈里待不住,钻出来跑了,妈妈做好饭,安顿好她一个人在帐篷里好好吃饭,之后就出去撵羊了。好奇的娜仁其其格哪能待得住,妈妈一走她就从帐篷底下钻出去,偷偷跟在妈妈后面出门了,等妈妈赶着羊群回来,看不见她,急得哭着喊着满沙漠地找她,听到妈妈声音后的娜仁其其格答应了一声,找到她后,妈妈紧紧把她抱在怀里,后来,妈妈不论干什么都把她背上,就这样,背着背着她就长大了......

1976年,阿拉善大旱,锡林高勒公社的畜群大多数通场到伊克昭盟去了,这时候旗上一位分管牧业的领导来她们公社指导工作,说要多培养年轻干部。于是,18岁的娜仁其其格就被选上当了大队生产主任、妇联主任。她当了生产主任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织全队的牲畜通场去伊克昭盟,负责11户人家30多口子人,共有160峰骆驼、60多匹马、3000多只羊。一路上,娜仁其其格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由于草场太旱,越来越多的羊跟不上队伍,于是她积极联系宗别立驻扎部队,将羊便宜卖给部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途中母亲身体不支,病倒在路上,娜仁其其格就把她背在身上,一路从黄河渡口背到黄河边。当抗旱物资由于渡口船坏而过不了河时,她把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决定每户人家挑选一只最肥的羊宰了,把肉煮熟,让除青壮年外的`人带上煮熟的肉回家,并说到“公社怪罪下来她一个人顶着,先让人回去再说,毕竟人活命重要”。就这样,娜仁其其格领着留下来的人在那边住了一年,第二年秋天带着大家和抓肥了膘的畜群回来了,圆满完成了大队布置给她的任务。绕指流年,从天真懵懂的孩童到踌躇满志的青壮年,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娜仁其其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在阿拉善这片土地上扎根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得知娜仁其其格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亲自去到位于呼和浩特的乌兰夫纪念馆,向这位恩人献上她心目中最圣洁的哈达,阿左旗组织部干部罗巴格主动为她开了介绍信,考虑到她的腿脚不太方便,便让她的女儿陪着去。听说她要去乌兰夫纪念馆,阿左旗和她有联系的那些上海孤儿们都很羡慕。

11月11号,娜仁其其格和女儿坐着火车去了呼和浩特,终于站在乌兰夫纪念馆前时,她忍不住留下了泪水。她思念乌兰夫,是他给了娜仁其其格第二次生命,给了“上海孤儿”温暖,给了她们幸福的生活。娜仁其其格是流着泪参观完乌兰夫纪念馆的,那些照片里,乌兰夫慈爱的目光让她终生难忘,她向纪念馆工作人员要了一张门票留作纪念。从呼和浩特回来,她就买了一个相框,把那张门票和罗巴格那送她的乌兰夫主席的照片一起镶在相框里,摆在柜子上,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他老人家。

经常有人问她,想不想回上海看看,她说:“60年前,国家给我第二次生命,阿拉善抚育我成长。上海是个啥样子我一点记忆都没有,我就记着我是阿拉善人,在这里我有父母,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关爱和呵护。”

56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怀,花园里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铭记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学校领导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在全校广泛开展“五观”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四个高度认同”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主旋律,做到了个个通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民族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组织专题培训,通过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电子屏幕、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主题活动,提高民族意识。

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为契机,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和唱红歌比赛,尊重民族、团结民族的意识在学生的心底萌发。

2、学校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升旗仪式,利用升旗和广播进行民族团结宣传,引导孩子们做一个爱祖国、讲团结、讲文明好少年,以此厚植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的情怀,使学校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3、各班上了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同学们进一步知道了56个民族心连心、手拉手,课上学习各民族语言,了解各民族习俗等,加深了汉、少民族间的情感。

4、学校以民族团结内容为主题,办了一期展报。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同学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各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团结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兴趣,更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不懈,经常抓、抓经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此项工作抓实作细。

民族团结故事课件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1.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动手收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开展一个民族知识竞赛。

2.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请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今年9月,和往常一样,我和小伙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然而,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告诉我,本学期的汉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位新来的汉族老师——滕钰萍。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开始猜想新的汉族老师会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终于,在星期一的汉语课上,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她,和印象中老师的样子一模一样:表情严肃,很少笑。唯一让我喜欢的是,她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但是这都不会对我们形成多大的影响,大多老师都不喜欢我们这个班,更别说一个不会维语的汉族老师了,因为我们班里有一个男孩子,叫艾克拜尔,比起其他孩子来说,他显得格外调皮,总是在课堂上捣乱,尤其在汉语课上,用维语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常常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以前的每一个汉语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我们大家都习惯了。

要是在汉语文自习课上,都由他来维持班里的纪律,每周汉语晚自习后的整队回宿舍也由他来负责。我们慢慢地发现艾克拜尔在发生着变化:汉语课上表现的非常积极,自习课上也不再是讲话捣乱,而是早早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以后,监督其他孩子做汉语作业,并向老师及时汇报情况,他的汉语也越说越好了,滕老师也总是表扬他,就连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说他进步很大。感受到他的变化以后,同学们都开始向他学习,并且服从他的管教。我们的汉语课也越上越顺利,滕老师也没有以前那么严肃了,但她对我们学习汉语的要求还是很高,她会利用课余时间帮我们学习汉语,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同时,她也让我们教她学习维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们的汉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我们都很喜欢汉语老师,她就向我们的一个大姐姐一样,虽然她不懂维语,但是听着我们不流畅的汉语,她总是那么有耐心,也总是能明白我们想要说什么,这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吧。虽然我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的演讲已接近尾声,虽然我的故事并不是多么的感人,但是,从这些小事中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不同民族之间那份真挚的感情。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做不出像大人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会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出一份力。我的演讲到此为止,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

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我们家是民族团结示范的大家庭。父亲是哈萨克族,母亲是回族,还有俄罗斯族混血的奶奶,汉族的姑父,维吾尔族、蒙古族的嫂子,家里的人相亲相爱,慢慢地语言相通,歌舞相融。

还记得,父亲突发脑溢血,当时可把妈妈和我吓坏了,家里亲戚赶忙过来抢着看护、送饭、安慰我的妈妈,妈妈经常躲在门后面偷偷地流下感激的眼泪。如今,爸爸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康复了,虽然腿脚不是很灵活,但有时候和爸爸妈妈走在街上,爸爸还会快走几步转身笑我和妈妈磨蹭了!

民族团结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会有社会的稳定,才会有国家的.进步,才能实现中国梦。

我们是多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是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请您环顾四周吧!因为民族团结就在你我身边!

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我叫,来自新疆有色地勘局;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20xx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200米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故事。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在局属701队,一提起地勘院的“助学帮困”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自20xxx年起,701队地勘院发起了一项由职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民族职工“助学帮困”的活动。几年来,“助学帮困”活动已捐助少数民族学生36人次,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20xxx年,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是啊!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年纪xx班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

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爱浓与血,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大爱无处不在。

24岁的陶辉是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的副连职排长。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他的命运与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陶辉的生父从安徽老家来疆打工,结了婚并生了陶辉,但是陶辉一岁半时母亲患病去世了,陶辉两岁那年父亲带着 陶辉四处打工,来到托克逊县夏乡巴扎村,租住在村民哈里克.买买提家。

哈力克·买买提是一名复员老兵。回乡后靠卖羊肉为生。他与妻子再乃提汗.艾买提养育了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帮助陶辉父子,也从未催要过拖欠很久的房租。

那时,陶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渐渐长大的陶辉自己用开水泡着吃。又是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

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上万,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

2015年11月,陶辉你的父亲又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陶辉开始变得沉默寡言。2015年寒假,所有同学都回家了,陶辉无处可去,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流泪。

正在陶辉孤单无助的时候,哈利克.买买提来到了他的宿舍:“傻孩子,放假了干嘛不回家?”一句话瞬间温暖了陶辉冰冷的心。从此,哈利克买买提一家正式收养了陶辉,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名字“托和塔洪”,汉语是“留下来”的意思。

陶辉在这个新家里排行老二,哥哥,弟弟妹妹跟他情同手足,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再乃提汗妈妈往往你给陶辉多留一点儿。2015年,陶辉参加高考,哈利克买买提放下手里的活儿,整整两天站在考场外等候,她想给这个儿子更多地爱和鼓励。

陶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不就就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另人羡慕的国防生。那一天,哈利克买买提家非常热闹,邻居们都提前来祝贺。

2015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费裴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任副连职排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全部寄给了买买提爸爸。从那以后他每个月都回给家里寄钱寄物。他还注定承担妹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2015年的冬天,陶辉又一段时间没回来探家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妈妈想儿子了,决定去部队看看。她早上9点出门,一路打听,几经转车,下午4点才终于找到陶辉部队的驻地。见到陶辉时,妈妈一下子抱住儿子,冰天雪地里母子相拥。陶辉大声喊道:“阿帕(妈妈)!”母子俩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小经历磨难的陶辉懂得知恩图报,不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5年探亲期间,他得知贫困学生巴合迪力和夏提古利米吉提面临辍学,当即资助美人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部队,陶辉用自己熟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的优势主动帮助战友辅导功课,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少数民族战友终于圆了“军校梦”。

陶辉乐于助人事情很多,质朴的感情在陶辉的生父和养父买买提之间产生,并在陶辉身上延续。陶辉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大爱温暖人间,让团结之花永驻人间。

再来想想,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给我们上地理课的维吾尔族老师,英俊高大,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今年九月底,我县举办了首届自治区赛马锦标赛和第十八届阿肯阿伊特斯盛会。赛马场上,哈萨克族骑手以他们娴熟的驾驭技术征服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广场上悠扬朴素的冬不拉弹唱,似乎把人们带回到辽远的牧场,那里有青青的草坡,淙淙的泉水。他们歌唱着自己幸福的生活,歌唱着党和政府民族团结的好政策。花团锦簇的哈萨克族刺绣品,又好像让人置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

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