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说课稿说课稿(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4 14:13:41 作者:文轩 评语寄语 小学音乐说课稿说课稿(通用19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云波老师的《哦,十分钟》一课,李老师独具特色的活动导入,轻松的课堂氛围,有的放矢的指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听课后的感受:

李老师运用拍手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在新歌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感受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等来体验歌曲中学生的心情。

通过师生对唱、生生对唱,先听再唱,结合听觉、视觉,联系歌曲内容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进而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把歌曲曲谱与音乐形象结合起来唱好歌曲。

李云波老师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小学音乐说课稿

我这堂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5单元——兽王。我将这个单元的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了歌曲《两只老虎》和欣赏《老虎磨牙》进行组合。由于这一课内容较长,所以就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教学内容。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制定的。

1、让学生在看看、听听、唱唱、动动等系列活动中,感悟音乐魅力,学习虎的知识,了解虎的文化,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聆听音乐作品《老虎磨牙》的片段,认识鼓、锣、镲三种打击乐器,在多次欣赏、感受打击乐器塑造的音乐形象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

本课的难点是歌曲《两只老虎》的两声部卡农练习,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做了许多的准备,从学生演唱一声部的歌曲开始,在不断层层深入的要求中训练学生从轻声唱到有强弱的演唱,再到有表情地演唱,既让学生熟悉歌曲,又让学生扎扎实实唱好歌曲,为两声部的演唱做好铺垫。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轮唱,我设计了虎宝宝跟虎妈妈学唱歌的环节,通俗易懂,通过聆听、观察,学生很快理解并学会了进行二部轮唱练习,解决了难点。

本课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欣赏《老虎磨牙》,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听辨主要的演奏乐器,再进行表演,使学生了解了用器乐的形式展现虎的形象。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所以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我没有给予错或者对的评价,而是鼓励、赞许。

创作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极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歌曲的教学中,我从画面引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老虎有的没鼻子、有的没嘴巴等,再请学生自己编一编、唱一唱,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欣赏中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伴奏也是一种创作。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最大的特色就是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就是综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也应该体现艺术性。我在本课中向学生展示了虎的剪纸、泥塑、国画,以及离我们生活贴近的虎鞋、虎帽、布虎等,让学生了解虎的文化。增加了欣赏儿童歌曲《小老虎》,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

小学音乐说课稿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认知目标)。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力目标)。

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能力目标)。

4、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打击的节奏性伴奏)。(能力目标)。

5、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情感目标)。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弹律动旋律,学生拍手进入教室。

二、寓教于乐。

1、听范唱带《种玉米》。(教师播放磁带)。

师: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要求:

(1)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

(2)说出歌曲演唱的特点以及与《劳动歌》相比较找出共同点。(有劲、有生气地、快乐地)。

3、读歌。

4、学唱。

(1)播放范唱带利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第一遍,教师播放磁带学生默唱;第二遍跟磁带轻声模唱)。

(2)教师放慢速度示范,明确每句的附点。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5、演唱。

学生掌握好歌曲后,全体学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三、创造表现。

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使用打击乐器。

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

木鱼或双响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节三次,其余都是每小节一次。

四、完美结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资料,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完美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境。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境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完美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境。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完美”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加,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到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所以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进取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经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完美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取、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资料。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我对故乡的爱。

2、经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本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简便的能够一笔带过的东西。

1、组织教学: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齐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进取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在一开始先用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加其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例如: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让学生经过拍手这一简单的动作,领会变拍子歌曲的特点。首先,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教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一样的卡代表不一样的拍子。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齐分享;最终,教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团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

根据教师弹奏的音乐节拍特点,做出不一样的规定动作。

而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变拍子节奏的把握做铺垫。经过以上的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这种教学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本事和条件。并且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

4、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一样。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经过教师范唱和教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资料,并利用节奏拍手传递游戏的形式,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另外,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分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最终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6、歌声中结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经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本事,提升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

第一页:优美的图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乐,听音乐做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第二页: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图示。做游戏时的节奏图谱。

第三页:变化音符的演奏乐谱。

第四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歌词,配合读词做游戏。

第五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图谱。

第六页:优美图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以及伴奏音乐,进行接唱、领唱、齐唱的练习。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多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含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音乐课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境里。接着我告诉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欣赏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电脑上,选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己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会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境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能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主题伴奏。

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

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钢琴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能区分出乐曲有几个乐段,能够随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学会体验歌曲欢快情绪,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一、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我们的身边有什么变化吗·(草绿了,花红了)

三、欣赏歌曲第一主题

1、播放乐曲第一主题

问:是谁来到咱们教室了呢·(布谷鸟)

师:布谷鸟还有一个学名,叫杜鹃。让我们学一学布谷鸟的叫声。

2、再次欣赏歌曲第一主题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3、欣赏歌曲第一主题,请学生为主题取名字。

4、出示第一主题旋律,学生跟唱,并练习节奏。

5、分组巩固练习节奏并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主题伴奏。

四、欣赏歌曲第二主题

1、师:在第一主题里,杜鹃在欢快的唱歌,接下来我们欣赏的这段音乐看看杜鹃在干什么啊·(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杜鹃飞来飞去)

2、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3、随音乐律动,感受第二主题的旋律,并为第二主题取名。

五、欣赏歌曲第三主题

1、师:在第二主题里,杜鹃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听,它越飞越高了……

2、欣赏歌曲第三主题

请学生谈谈感受。

4、再次欣赏歌曲第三主题,为第三主题取名字。(杜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感觉像在森林中跳起华尔兹!)

六、完整欣赏《杜鹃圆舞曲》

师:咱们今天欣赏的这首《杜鹃圆舞曲》,它的作者是挪威的“约纳森”,让我们一起读一次。

(生能用不同的手势或肢体语言表达不同的主题)

七、介绍华尔兹圆舞曲,学跳华尔兹舞。

华尔兹是圆舞曲的英文名字,在欧洲,人们都非常热爱舞蹈,其中有一种舞蹈是转这圈跳的舞,这样的舞蹈就是圆舞曲。

八、跟随《杜鹃圆舞曲》跳华尔兹舞。

小学音乐说课稿

欣赏曲《可爱的家》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对故乡无尽的忧思,使人眷恋那份浓浓的、难以割舍的亲情。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浓浓情意,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为目标,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各种环节,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于是我以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围绕“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这首轻柔音乐的伴奏下从竹子宝宝的家谈起,到个别学生通过照片介绍自己所熟悉的小家,让全体学生引起共鸣,体会到家的温暖。当然班上也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为了让他们也体验到家的感觉,我便再由“姐妹兄弟”一词引伸到团结友爱的班级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可以得到更多地关怀。通过运用讨论、谈话式的教学方法,拓展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使他们从被家里长辈万分宠爱的小宝贝成长为班级中其他小伙伴的姐妹兄弟,更让他们懂得与他人相处要和气、友善,要学会照顾关爱他人。在随后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创造是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情趣和积极参加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在设计欣赏歌曲《可爱的家》时,通过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以情导创,以创拓情,把“情”作为一条主线。首先是以《可爱的家》作为背景音乐,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切入本课主题,引起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这是一种完全放松和无意识的听赏方法,以此来渲染一种柔美、恬静的氛围。接着是将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所体会到的对“家”的点滴感受融入到静听乐曲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进入回忆、联想或想象,这是一种联想想象式听赏,是学生自身感受与音乐情感的交融。然后,我在交流“家”和聆听关于“家”的音乐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音乐情景,通过即兴创作表演,以身体动作来对音乐做出反应,称为运动式听赏。第一步无意听赏是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第二步静听是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强烈的情感反应,第三步是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创设有关音乐中所体现的浓浓亲情与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他们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进一步升华,最后就是将先前学生体验到的音乐情绪,落实、内化到歌曲的演唱上,使他们在演唱中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得以抒发。在学生对歌曲《可爱的家》理解与创作时,我认为既要营造好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氛围,深化“进入情境”的心理诱导,也要尊重学生自己的创造,放手让他们根据创设的情境开展想象并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大胆地进行音乐创作的尝试。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中我将上学期学生非常喜爱演唱的歌曲《音乐是好朋友》作为进教室的音乐,让他们喜爱d、re、i,喜欢音乐,踏着这首熟悉的乐曲步入音乐课堂,从而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随后我再让学生用歌声来和可爱的竹子宝宝打个招呼,他们顿时觉得很新鲜,平时都是和小伙伴,和老师打招呼,这次却和拟人化的植物朋友问好,他们对演唱《竹子冒尖尖》这首歌曲的兴趣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而且不用老师多提要求,他们也会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亲切、活泼的歌声和竹子宝宝对话,和大自然交朋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容易产生亲切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美好感情的抒发。

通过此次上课,备课,也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唱游》教学应该面向全体,服务全体,是具有普及性的音乐教育。作为音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活动之中,并隐性成线,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逐步获得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发,忽略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永远只是有丰富表情但无实质内涵的人,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小学音乐评课稿

上周听了苏老师的音乐公开课。我认为整堂课是在“敲鼓小鼓,学唱小鼓手的歌,表现小鼓手”的教学环节下一一开展的。首先我来讲讲这节课中,黄老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这节课一开始黄老师就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接着让学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节奏,不仅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歌曲,而且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了歌曲结尾句演唱力度从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难点解决。

2、整个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清晰,并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整堂课中,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聆听歌曲的习惯。这堂课中苏老师一共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了4次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课中让学生多次完整地聆听歌曲,是学生快速学会歌曲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师的语言很亲切、生动。在本堂课中,苏老师表现出了一位音乐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那甜美、很纯的、象天籁一样的歌喉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和孩子们。

4、把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介绍换气记号时,苏老师运用了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儿歌来诠释,使学生很快地领会了换气记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当然,一节再完美的课总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一下几点不同的看法。

1、在导入环节,教师在拍打二分音符节奏时不够准确。“xx”应该这样拍。学生就不会出现结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况了。另外,这句节奏既然是从弱到强的要求去拍打了,黄老师也想到了用色块去区分了,何不用同种颜色但深浅由浅到深的色块去体现是不是会更明显?然后休止符用红颜色表现,告诉学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红灯要停下来。我本人认为这样可能会使学生看得更一目了然。

2、既然是歌唱课,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应该是一届教唱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核心。我认为处理本首歌情感关键是要表现出小鼓手的神气和自豪,所以要求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应该是圆润、明亮的。也许可能是第一节课上唱歌课,学生的喉咙不易打开。三五班的很多学生是“小银铃”合唱团的成员,好像在这节课中没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三五班学生的歌声不够明亮,嗓门有点紧,声音的位置偏低。学生的情绪也不够hi。我觉得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如引导学生要应该用形象的、浅显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导学生该用怎样的嘴形去唱歌。特别是演唱一首歌时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学生如何“起声”?要马上做好气息的准备,找到发音位置的高低了。这首歌应该是属于“软起声”的歌曲。歌曲的起声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激起声,软起声和舒起声。所谓的“软起声”就是指声带再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发出的声音比较舒展、平缓。正因为处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因为这首歌头尾的歌词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复之处,所以,最后老师再适时地处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说歌曲的起始部分声音比较轻快,情绪比较欢快。尾部力度要加强,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发挥地淋漓尽致。教师也不会出现教学时间有多余,而在那拖延教学的嫌疑了。

3、最后在拓展环节中,黄老师让学生进行声势节奏伴奏。在讲解要求时,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确,所以出现了学生没有马上明白。这个环节中,黄老师本意是想让小组敲打方式进行,但最后却是每组请四个学生上来敲打,四个人的声势显得太单薄,教学的效果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我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这么处理,就是让学生敲打音乐凳,然后让一小组两小节后逐渐加入敲打的队伍,这样声势显得会更强大。而以小组渐渐加入的过程也正好体现了力度的变化。

小学音乐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会编我会演》音乐创编课。下面,我就下列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6课中的《一个妈妈的女儿》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此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由于文化视野还不够开扩,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不熟悉,对本课的深入学习有一定困难。

本课设计为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发挥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深入教学。选择适当的视频资料,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模仿、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即兴创编舞蹈,更好地表演歌曲。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对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感受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浓郁的川藏民歌音乐风格,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初步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创编集体舞。

(三)在创编音乐和集体舞的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藏族歌舞特点,更好地表演歌曲。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我认为教学难点:学会“三步一变”、“后撤前踏”等舞蹈动律。

对于本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我预设了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展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为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理念,并为了更好表达歌曲,我通过观看舞蹈片段,引导学生自主去模仿学跳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并分析动作表达的情绪。达到本学段目标: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演出。再通过合作编舞,展示互评,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来创编舞蹈,提高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这个阶段达到的学段目标是: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三)形成阶段。

先是完整表演,全体学生唱着歌,跳着舞表现优美抒情和欢快激动的情绪,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歌中有舞,舞中唱歌的形式,在载歌载舞中达到新课标分段目标: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然后在拓展阶段中启发学生用2356创编旋律,并加上动作表演,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个创编旋律其实是让学生玩一个游戏,通过这个玩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创编旋律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又开心的过程。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创造,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但区别与专业创作学习。

此环节达到新课标的分段目标是: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

2、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总结阶段。

我让学生自己谈谈收获,这种采访式小结让学生分享收获,并提醒学生课后多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三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接受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方式。在小组的分工当中,各个小组长也基本上能把握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而本节课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及进行舞蹈创作时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和审美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小组长对成员进行评价,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所创作作品的效果两方面来评价;

2、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协作的一些配合,作品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

3、对个性、创作性进行评价。这样能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能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亮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舞蹈创编和旋律创编,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大声说“我会编,还会演”。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表现艺术!

我还有个反思:通过课堂实施的效果让我得到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引导他们唱好,而且唱得更美!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版第册第课,题目是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应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当是:经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趣味,能用自我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一样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团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我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完美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欢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经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经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加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本事,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头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经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能够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能够经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忙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提高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理解和参加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资料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经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进取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构成创造思维。教师可依据本课的资料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资料和形式能够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取讨论共同参加,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本事,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的随堂评价,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和审美本事。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进取自信的参加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爱的家》。对于本科,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为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多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教材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接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唱歌课。本首歌曲是一首以“家庭”为主线,以亲切温暖的格调、抒情纯朴的音乐语汇,使人从音乐中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和谐温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弱起小节的知识,感受作品所表达对于家庭热爱的情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地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学生能够体会家庭的温暖与温馨,逐渐产生对自己家庭热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并配以聆听,模唱等方式,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能够掌握换气方法。

知识与技能:

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能准确地演唱弱起部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能够运用饱满的感情流畅的演唱整首歌曲。

难点是弱起节奏准确地把握以及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换气。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教师范唱法、提问法等。

学法:聆听法、模唱法等。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易受到环境情绪以及他人情感的影响从而产生共鸣。因此,上课伊始,我将播放《我爱我家》电视剧片段,并提问学生:从这个电视剧片段中你能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呢?学生自由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我们的家庭都是非常温馨幸福的,有爱我们的家人,又可口的饭菜。那在在外的游子眼中,家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顺势揭示课题《可爱的家》。

这样设计,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吸引到课上,并带着思考与好奇进入本节课堂当中。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版 第x册第x课,题目是xxxxx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小学音乐说课稿

交响音乐是音乐中的高级形式,也是人们难以接近的高雅音乐,小学生更是如此。可是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消除“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轻简便松地接近交响音乐,步入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正是本堂课的教学定位。

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述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理解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必须的音乐鉴赏本事,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并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可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本事目标: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本事。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可能出现的阻碍学生欣赏音乐的障碍:

(一)由于学生对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十分陌生,加上对西洋乐器也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所以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分别展示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辨打基础。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教学流程中详细说明。

(二)由于音乐主题在整个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十分多,并且每次出现的速度、力度、和情绪都不一样,甚至有时是主题的变化和展开,学生很难听辨准确,为此,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绍拎水的主题时,引导学生唱熟主题。二是结合视频、图片,我在影片中关键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帮忙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便于引导学生听辨各次主题。并且将每次出现的主题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每一次主题的不一样之处。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本事的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本事与鉴赏本事的构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同时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取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忙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为了落实和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本堂课我以孩子们讲自我喜欢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幻想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将高雅的交响音乐与神奇的童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近交响音乐,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个活泼趣味的心理氛围。

(二)介绍作品、作者、及时代背景。

主要让学生明白:《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音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

然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他们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姐姐讲的故事,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乐曲表现的意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欲望。

(三)了解结构、认识乐器。

听完了故事,接下来就该介绍乐曲的结构:全曲分成序奏部、谐谑曲、和结尾三个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分别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及声音,要求学生听辨它们的音色。

2、谐谑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图片及声音。之后出示拎水的主题(演奏)。这个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取水的情景。由于音乐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学生不好把握。那里,我引导学生唱熟音乐的主题,然后经过聆听,在音乐中找出主题,使学生有重点地聆听音乐。

3、结尾:铜管乐演奏,出示铜管乐家族成员。听辨它们的音色。

(四)运用媒体、视听结合。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不分国界,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又是是听觉的艺术,再复杂多变的花样,到头来,聆听才是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和方法。那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做到视听结合,既欣赏了音乐,又了解了交响乐队的一些基本知识。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资料,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本事和审美本事的重要途径。在那里,我要求同学们听到每一次出现主题时,能否模仿一下扫帚拎水的动作?或者用其他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便将音乐语言和同学们的形体语言结合起来,更加便于理解音乐。

(五)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在突破本课的难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经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头的问题:

(1)、拎水的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2)、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从而得出答案: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拎水的主题力度一次比一次强,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乐情绪越来越紧张,象征着情景越来越危急!

(六)课堂小结。

在那里,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欣赏了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经过这个思考题,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到达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格陶冶。

(一)充分利用视频、字幕和图片,结合故事情节将严肃、高雅、难以接近的交响音乐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二)充分利用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与进取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我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交响音乐变成易于接近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热情向往,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强烈追求。

我相信:这将是一堂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享受的课,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感受音乐的活力;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一段幸福欢乐的时光!

小学音乐说课稿

2、学会吹奏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伴奏谱。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2、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难点: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多媒体课件、竖笛、打击乐器、谱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入教室。

2、师导入:看,老师今天像一位……(厨师)。

3、节奏训练:模拟厨房间的音响效果。

4、复习三种常用音符:

5、分小组学习,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伴奏谱。

三、学习歌曲,层层深入。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

问题:歌曲中描写到了谁?

2、出示课题。

3、学唱歌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中勤快人和懒人在干什么?

5、朗读歌词。

6、师生对唱。

7、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

(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9、综合表演。

四、创编歌词,主题拓展。

1、出示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里一起劳动的场面。

2、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加上简单的劳动动作。

3、演唱新创编的勤快人之歌。

4、师生交流劳动的快乐。

我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劳动”。在本节课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复习三个常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一首风趣的美国童谣。歌词形象的描写了勤劳人和懒人这两个人物。借助音乐中的重要要素:速度,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表演歌曲,使这两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歌声中树立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的思想。

我教学的班级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器乐教学的,经过一年的竖笛训练,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但基于本校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音乐学习条件的限制,在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3、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趣味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进行训练呢?所以,在激趣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及本单元的主题“劳动”想吻合的情境——“厨房劳动”。先通过老师角色的扮演(老师化妆成一位厨师)和媒体的出示(一个厨房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厨房”这个情境中来。再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在厨房劳动的场面,并问学生在厨房劳动时会有哪些声音呢?鼓励他们用声音和动作来模仿这些劳动。我从他们创编的这些厨房劳动的音响中选择其中三个,例如:切菜——哒哒,炒菜——嚓嚓,淘米时的水声——哗哗。请学生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常用音符的节奏来模拟厨房中的这些音响。真正的做到把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与学生学习的情趣有机的结合了起来。随后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请他们寻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用品来模拟厨房中的各种音响,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降低难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乐器。

结合二起课改的新理念,转变器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器乐教学中,我们可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一味的在追求器乐演奏技巧的操作和训练。在这节课中,我的竖笛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学的作用,这样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第一次备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竖笛完整的吹奏歌曲旋律,经过试教我发现这个要求只能对于个别能力极强的优秀学生才能达成的目标,大多数学生是不行的。他们在吹奏时不是这里节奏错了,就是那里的音吹错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再次研究教材,我发现虽然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虽然都不是很难,但歌曲中却出现了d到d’八个唱名,对刚学吹奏c大调的他们来说,这个教学要求难度可能太大了。从学生目前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正好结合这个单元要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常用音符,选择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节奏来为歌曲旋律作伴奏的基本音型。以一种吹奏伴奏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一种乐器,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三、歌词创编——主题性的拓展。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歌词创编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进行了一个主题性的拓展,把“厨房劳动”这个情境引深到了“校园劳动”,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真实的劳动经验和体验,创编了一些校园劳动的动作,在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音乐伴奏下创编新的歌词,并进行了简单的歌曲表演。从学生热情的歌声和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劳动的快乐。通过收集、模仿、表演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模仿、合作、创新的综合能力。

在这堂课中,无论从厨房声音的模拟,分组为歌曲吹伴奏旋律,还是学唱歌曲,歌词创编,学生始终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师生、生生在交流、合作、反馈中共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小学音乐说课稿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根据教材内容,体会歌中充满生气,洋溢着欢悦、真切的动人情感。以课堂练习为铺垫,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学唱歌曲,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兴趣。

: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突破唱名音高、音准难点。

:视唱、听唱法。

: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发声训练、课堂练习、歌曲教学。

第二课时:两声部发声训练、节奏填空、欣赏。

课题《小牧笛》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用纯朴、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民歌风味,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2.通过节奏练习,掌握变拍子节奏;听唱大跳音程,解决唱名音高、音准的难点。

3.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的兴趣,增强听辩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三、发声训练:注意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声音竖起来唱“嗒”

四、课堂练习:

1.节奏练习:用“da”拍读节奏并注意节奏、节拍的变化。

2.唱名发声练习:唱准resollare1的音高。

3.重、难点乐句练唱:读节奏、按节奏拍读歌词、注意下滑音的唱法,用赞美的情绪来唱。

五、歌曲教学:

1.释题:本课是一首采用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

2.分析:拍号采用2/4、3/4拍交替变换,是一段体结构,三个乐句构成的歌曲。

3.学唱歌谱:听录音、拍读节奏、视唱、听唱旋律;强调变拍子节奏、下滑音、休止符唱法。

4.学唱歌曲:听录音、拍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重、难点乐句节拍的变化。

5.歌曲处理:用活泼轻快、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课后作业:

1.简介: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具有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2.释题:《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京调》是用传统京剧的唱腔音调为素材写成的器乐曲。

3.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4.小结: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既有优美流畅的歌唱特点,又有京剧音乐独特风格的《红灯记》选段;《京调》全曲构思别具一格,情绪活泼新颖。充分表现出戏曲音乐的诱人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5.作业:请学生在网上或音乐磁带中找出有关资料听赏和预习。

备注:

一、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以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多媒体教学为动力;创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微格教学《音乐中的力度记号—音的强弱》,我将从内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1、课标解读。

内容以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音乐技能为目的。设计不同歌曲的对比欣赏,通过听、辨容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巩固力度记号的的知识,凸显力度记号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有个性化的见解。

2、知识点分析。

音乐的特性包括音的长与短、高与低、音的强弱、音色,音乐教学中将音乐要素糅合其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感受强弱差异差异、强弱要素的变化,帮助学生领略到音乐情绪对于音乐要素变化的影响,把学生的“耳朵”“心”唤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力度变化的赏析,感受强弱变化对音乐情感的作用于意义,间接地也提升对音乐的鉴赏品位。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较强的认知度,能感受音乐的特质及变化,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同时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单一式,对音乐的感受力缺乏系统的表达,对音乐的情感缺乏体验或表述。

1、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创设恰如其分、生动的情境,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中。

(2)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合作中感受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

(3)自主探究法。结合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作到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上,在鼓励对音乐有准确的反应并有创造力的同时,容纳较为粗糙的初始的反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力。

2、说学法。

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融入了美术、自然、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采取了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辨析音的强弱,感知音乐的力度,认识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辨听、训练,增强学生对音的强、弱音感受及辨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的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和认识力度记号,强弱在音乐中的表现。教学难点是:根据强弱变化感受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知识与能力。

1、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

通过谈话创设猫、虎情景小故事,课件依次出示音乐形象及辨听动物叫声,认识声音的强、弱。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形象,聆听动物叫声,直观感受声音的强弱,通过动物形象和聆听不同力度的动物叫声,表现声音强弱对比,学生感受声响变化和行为变化。

2、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

课件出示强弱符号,学生认识,然后动态展现说话时声音传播的形态,结合生活中的回音现象,组织学生做回音小游戏。认知强弱记号,通过形象的方式记忆,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强弱的运用和表现。

3、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

课件出示力度记号的概念,利用回音现象,延续情景故事,山谷回音(小兔问号的说话声),结合概念及图示,感受不同的力度记号表现。把概念及乐理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学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立体感受声音的变化,同时加强力度记号的表现。

4、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

课件依次出示力度记号标示,教师强调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中力度记号是演唱、演奏中的一种情绪体现。

5、知识与能力。

这个环节分交响乐曲和歌曲对比赏析强弱变化,首先课件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片段学生感受强弱变化,教师对比及介绍。接下来课件播放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片段,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辨听。通过代表性极强的乐曲与歌曲聆听,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把知识转换为能力,凸显声音与音乐的联系和变化,进一步懂得力度在音乐中表现作用,从中获得情感收获。

小学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除了对音乐的聆听、感受外,最为重要的是对歌曲情感的领悟,音乐通过力度记号对力度进行表示,从而表达了作品所需的感情基调乃至音乐主题、音乐意境、音乐作用。我衷心的希望,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下)午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程序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想对这教材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本课的作用与地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兴趣点等)。

本课是xx年级的xxx内容,它属于xxx的范畴,为后面xxx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此之前学员已经掌握了xxx乐理知识,会唱x节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xxxx,对某某内容并不陌生。学习这节课可以提升学生xx方面的音乐素养,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模板一: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模板二: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三维目标中,音乐学科的首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最后,所以学员在撰写目标的时候需要注意前后顺序,以下教学目标的写法给出了众多参考内容,学员在撰写时仅需选取一条即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5、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1、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4、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5、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3、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4、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员任选一条即可)。

重点:把握情感目标。

难点:某一音乐的表现形式。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xxx、xxx。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

首先,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兴趣。我会xx作为课题导入。

当x我会xxx.

(二)学唱歌曲。

在学习之后,我会播放歌曲《》两遍,在学生学习之后,无论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是如何,我都会给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和简单的点评。这个地方是我的教学难点,但并不是教学重点,因此占用的时间并不长。

结束第二环节,开始我的`第三环节,再这一环节当中,我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够基本会唱歌曲《》,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演唱。由于先前已经有过两遍的接触了,我会告诉他们xxxxxx,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再借用电子琴、音响等教具,在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声当中,对歌曲从陌生到熟悉,从而主动的把歌曲变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如果我发现学生有哪句不会唱,我会单独挑出来讲授一些技巧,并且让同位两人为一小组,互相学习演唱。

(三)歌曲处理。

2、在学生说出是xxx的心情之后,我会马上抓住他们的思维,告诉他们,老师认为这样唱会使音乐更好听,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再把歌曲演唱一遍好不好,并且我还会采用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表演,让学生互相评价,。

(四)表演编创。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在通过xxxx的引导,将学生的创造和表演能力发挥的本堂课的一个最高点,让他们根据歌词会编创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比如:在这一环节可以分为7组分任务完成,在经过3-5分钟的思考讨论之后,然后分组表演。最后再找出7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和着音乐共同演出,而下面的同学可以一边手边打拍子,边和着音乐轻声演唱。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这样,在音乐声当中,将xxxxx完毕之后,我的音乐课便轻松的完成了。

(五)拓展延伸。

新课标要求,音乐课堂应该是综合的课堂,“综合”指的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所以我会根据这一理念设计我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加入到不同学科和教学元素,让学生体验音乐教学的延展性。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多么幸福》,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多么幸福》是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降b大调,3/4拍,情绪活泼,旋律优美,描绘了少年儿童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他们为美好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3/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感受作品表达的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音乐欣赏及演唱技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我们多么幸福》,感受歌曲传达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们多么幸福》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活动或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3/4拍的强弱节奏,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是掌握3/4拍的强弱节奏。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模唱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展示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展示人们幸福生活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开心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开心快乐的事,这就是幸福,幸福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这样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并提问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欢快活泼,描绘了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场面。其次,我会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会回答歌曲的速度是稍快。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进行发声练习;其次,我会播放音频,学生进行跟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然后,我会为学生讲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在学生对旋律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有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并讲解: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他们为美好生活、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将学生分小组用编创舞蹈的方式表现作品。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美好生活的歌曲,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环节,着重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情绪、情感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板书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此刻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忙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情绪,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能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期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潜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资料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比较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比较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潜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用心地学习,选取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资料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潜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取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潜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能够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忙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五、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能够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