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模板6篇)

时间:2023-10-02 04:21:48 作者:雅蕊 评语寄语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模板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狗熊大叔的宽容和小老鼠的聪明机灵。

2.通过对故事部分情节的猜想,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大胆表述观点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碗一个,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二、播放课件,分段讲故事《碗屋》

1.故事开头--急得四只老鼠围着大碗团团转)

(1)教师:谁愿意来给小老鼠们出出主意?幼儿自由讨论。

2.鼠阿三找到四根树枝--这只碗就送给你们了啦!

(1)狗熊大叔看到自己碗里的蜂蜜被别人吃掉后,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小老鼠得到碗后,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老鼠应该怎样把碗搬回家呢?幼儿开动脑筋,大胆说说。

3.小老鼠太高兴了--顶不动

(1)呀!四只小老鼠全被扣在碗里了,怎么办?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幼儿自由说说

(2)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小老鼠有没有用到我们的办法呢,我们去看看吧。

4.兄弟们,钻地洞--结束)

(1)刚才余老师讲的故事叫《碗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幼儿讲述

(2)结束语:能宽容别人的人,你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让我们都做一个愿意宽容别人的好孩子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制作小碗;

2.幼儿拿着小碗带上头饰,表演大狗熊与小老鼠的对话。

活动建议:

1.我用实物碗来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对碗的认识,以及对这个特别的碗带来的精彩故事的期待。在这个故事中,让幼儿重点学说形容词,如:甜腻腻、光溜溜等。我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碗里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情绪非常高涨,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对蜂蜜做了生动形象的'解释,让幼儿对蜂蜜的味道非常期待。我请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碗除了可以用作房子外,还能有其它什么用途。

2.这个故事有点长,有部分内容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精简故事篇幅,提炼有效性语言。对故事内容的提问也要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3.在活动后面,分段欣赏完故事就进行小结了,建议下次活动可以给小朋友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这样就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以达到预设目标。

”四只小老鼠出门去玩,来到了一个好美好美的地方,这里的天湛蓝湛蓝的,这里的草地是碧绿碧绿的。“真香啊!”鼠啊大闻到了一股香味。是花香?不象,是饼香?也不是。那是一种甜腻腻的叫人闻了就会流口水的味儿。“碗!那边有只大碗!”鼠啊二眼尖。四只小老鼠赶紧跑过去,嗬,好大的碗呦!这香味就是从碗里飘出来的,可是,这碗光溜溜的,爬不上去,急得四只老鼠团团转。鼠啊三找到四根树枝,往碗的四边上一搁,“哧溜”一下,四只老鼠全爬上了碗。“蜂蜜!”四只老鼠“哧溜”一下,全滑到了碗底,又是吸允又是舔,把半碗蜂蜜吃个精光,躺在碗底动不了了。“哇!我的蜂蜜呢?”这像大雷一样的声音把四只小老鼠吓得跳了起来,一只大狗熊站在它们的面前。

四肢小老鼠想爬出大碗,可是爬上去有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就像滑滑梯,真逗!大狗熊看见了,哈哈大笑:“小家伙,想逃走吧?”看见大狗熊笑呵呵的样子,小老鼠们不那么害怕了:“狗熊大叔,真不好意思,我们把你的蜂蜜给吃光了!”“吃了就吃了,咱们交个朋友吧!”大狗熊挺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老鼠。“狗熊大叔,让我们出来吧,我们把大碗还给您!”“这碗就送给你们啦!”小老鼠们太高兴了,他们像杂技演员踩滚筒那样,两脚不听地在碗边踩着,大碗像轮子一样飞快地向前滚去。

忽然,“扑”的一下,大家撞在大树上,倒扣在地上,把四只小老鼠全扣在碗里了。碗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用力顶,顶不动。“兄弟们,钻地洞!”鼠啊大指挥着。四只老鼠四个洞,哈哈,钻出来了!

“鼠哥哥,你们瞧,碗屋!”鼠啊四指着闪着光的倒扣着的大碗,那漂亮的花边就想种在屋前的花朵。

“对,这就是我们的新家!”鼠兄弟们在大碗挖门,挖窗,在外面装上楼梯,这边爬上去,那边滑下去,下雨的时候,那碗底还是一个挺不错的游泳池。嗨,真棒!四只小老鼠住在这最新式的漂亮又舒服的碗屋里,心里就想起那和蔼可亲的狗熊大叔,和那又香又甜的蜂蜜。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二

春天来了,小朋友身边和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幼儿对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纲要》精神指出“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创设了活动《春天的秘密》,通过欣赏诗歌,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春天动、植物的不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朗诵诗歌,了解周围环境在春天的变化。

2、感受诗歌循环反复句式的节奏美。

3、尝试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中的简单句子。

1、音乐、ppt

2、幼儿对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周围环境在春天的变化。

难点: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一、谈话方式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秘密”吗?你有自己的小秘密吗?

如果你想给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秘密你会怎么做?(幼儿回答)

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春天的秘密也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熟悉诗歌

1、完整欣赏诗歌

师: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你们发现了春天这么多的秘密,这些秘密都躲在哪里呢?让我们在来一起听一听、看一看。

2、第二次完整欣赏,并分段介绍

师:春天的秘密都躲在哪里?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1)理解第一段

师:春天来了,小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河里冰融化了)诗歌里出现了一个好听的词“淅沥淅沥”就像小声地说悄悄话,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河水是不是在淅沥淅沥的小声说话(教师放音乐)

师:小河为什么要小声说呢?(因为这是秘密)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春天的第一个秘密吧!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第一段

2)欣赏第二段

师:春天来了垂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说是“嫩绿”?还有什么是嫩绿的呢?

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微风吹来会怎样?(轻轻飘荡)来,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3)欣赏第三段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还有谁在说话?(桃花)它是怎样说的?(红着脸抿着嘴)

它为什么会脸红?谁能学学桃花说话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害羞的桃花?(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说)

4)欣赏第四段

师: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的秘密?

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干什么?(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叽哩哩小声地说)(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

5)欣赏第五段

师:春天来了,麦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绿了,绿油油的麦田使劲往上钻)谁来学一下麦田是怎样从土里钻出来的?(幼儿表演)

6)欣赏第六段

师: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播种)

哦!春天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那这次是谁告诉我们的春天的秘密?它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拖拉机很高兴,它想大声地把这个秘密告诉所有人)

我们也一起大声地说出春天的这个秘密吧!

师总结:原来小河、垂柳、桃花、燕子、麦田、农民伯伯都告诉了我们春天的秘密,我们把这些秘密汇集成一首优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完整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是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开头都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循环反复句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那我们在朗诵这首诗歌时一定要注意什么时候要小声什么时候要大声。

好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念念这首诗歌吧!

四、创编诗歌,教师帮助幼儿梳理仿编内容加到诗歌里

五、活动延伸

师:你们讲得真好!其实春天还有很多很多的秘密,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去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到户外寻找春天更多的秘密吧!

在今天的区角活动中小朋友将你们的发现画出来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教师在区域活动美术区设主题《春天的秘密》让幼儿将发现的秘密画出来!)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三

卡片屋(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懂得赠送卡片是向别人表达感情的一种好的方式。

2、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理解康复纪念意义惊喜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卡片,举办卡片展,增加幼儿对卡片的感性认识。卡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卡片。师:大森林里的动物都收到了这样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卡片屋》。

2、教师用亲切的语调完整的讲述故事。

3、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康复惊喜纪念意义等词语的含义。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以边讲述边议论的方式让幼儿谈谈:小动物们需要卡片吗?为什么需要?重点让幼儿了解想别人赠送卡片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好的方式。

(2)讨论:真么时候赠送卡片合适?假如你有一张卡片,你们会送给谁,为什么?(可先让幼儿自由结伴讨论,在请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发言。)

4、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从卡片中得到了快乐,因为卡片会帮助它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别人感受他们的爱心,而它们自己也会从中感到快乐,这就是它们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友爱的原因。如果你们想让自己快乐,就学森林里的小动物,把爱心代给别人。

活动延伸

幼儿制作卡片,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写上祝福的.话。在新年联欢会上组织幼儿互赠卡片。

卡片屋

森林里的小动动物们今天都收到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欢迎你们光临我得卡片屋,地址:大榕树下。你的朋友红红。”

大家拿着卡片来到大榕树下。哇,好漂亮的小木屋!周围盛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大榕树绿色的叶子遮住了屋顶。“卡片屋”三个字还一闪一闪的发亮呢!

卡片屋”。可是大家不明白:谁会要卡片呢?

再过几天就是熊妈妈的生日了。“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才有意义呢?”小熊贝贝边走边想,来到卡片屋前。它给妈妈挑了张音乐卡片。

生日那天,熊妈妈收到了小熊贝贝的礼物,甭提多高兴了。

小兔雪雪和小羊兰兰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了谁也不里谁。两人心里都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可谁也不好意思开口。雪雪和兰兰分别来到了卡片屋。雪雪和兰兰也分别收到了对方寄来的贺卡,两个好朋友的手又拉到了一起。

现在小动物更加团结友爱啦。小狗汪汪生病了,收到了小猴灵灵祝它早日康复的卡片。鹿妈妈寄给小猪噜噜一张卡片,谢谢噜噜上次帮他照看孩子。新年快到了,大家又收到了红红寄来的新年贺卡。这次大家约好了要在卡片屋前开个新年晚会。

这个新年晚会一定会很热脑、很精彩。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四

1.欣赏诗歌,尝试用泥塑的方式表现春天的景象。

2.能用多种方式、技能表现出诗歌中的小动物。

3.愿意与同伴一起协商、制作。

1.熟悉诗歌《春天的秘密》。

2.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1.复习诗歌《春天的秘密》,引导幼儿想象春天的景象。

(l)教师:请你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诗歌中都说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是春天的秘密?

通过对诗歌的回忆,使幼儿对春天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幼儿创作做好铺垫。

2.分组讨论:创作内容,分工事项。

(1)分组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泥来表现春天的秘密。你们想制作什么?和小组里的同伴共同商量一下准备怎么做。

(2)请小组代表介绍设计思路。

3.幼儿合作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对各组内容保密。要求每组的内容要有不同的特点,为避免重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2)提醒幼儿不要泄露自己的创作内容。

4.作品展示、评价。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将做好的陶艺作品编成诗歌,进行故事表演。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讯息,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屋顶的不同以及对我们生活关系。

2、尝试在问题情景中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目的:是在交流中发展语言,关注孩子语言的表达,丰富他们的经验。)

1、出示文字“秘密”、“屋顶上”,引出话题。

2、幼儿提问,解决几个问题

小结:屋顶上一些设施的不同用处(根据孩子的介绍)。

二、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目的:感受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发展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

1、出示一组照片猜猜我去了哪里,结合经验说出理由。

2、了解空中百鸟园在何处,猜猜为何屋顶上有百鸟园?

3、幼儿看录像,了解屋顶百鸟园的意义。

4、再猜一张照片,判断这是什么地方?上面会有什么?

5、了解屋顶停机坪上直升飞机救人的事情。

小结:屋顶的设计和这幢房子里的人和事是有关系的。

6、交流其他的`屋顶

三、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目的:重点通过设计、分析,发展想象、创造能力。)

1、猜测幼儿园屋顶及栏杆的作用。

小结:屋顶是不可以随便攀爬的,我们要注意安全。

2、幼儿园的屋顶平台上还缺什么?

3、引发在幼儿园屋顶上做游戏的规则。

点评:《屋顶上的秘密》

一、选材好、选点妙、选角度巧,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的智慧和预设的精彩。

首先,选材好。幼儿前期对屋顶的形状、屋顶上的瓦片和老虎窗进行了充分的观察,并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引出了一个探索的兴趣点——屋顶。教师选中这一切入点,适时地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使这一“教材”,既有效唤起了幼儿的经验储备,又充分激活了幼儿在教学现场的思维。

其次,选点妙。教师独辟蹊径,选择了“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符合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水平的教学点,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愿望,使教学过程不断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再者,选角度巧。在呈现“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有趣的屋顶时,教师采用了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观察、推理、判断中,不断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来“猜测”:“猜一猜吴老师最近去过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空中百鸟园)”“再猜一猜这是在哪儿(屋顶停机坪)”。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猜一猜”过程中,整合了所有的认知经验,激活了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乐园,发展的摇篮。

二、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师幼互动游刃有余,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余的师幼互动能力。比如,当幼儿介绍:“这是我搜集的资料,是冷却塔……”,教师:“那是什么?冷的反义词——”幼儿:“是热。”老师:“对,是散热器。”又如,当幼儿表示听不懂永乐公司经理介绍“空中百鸟园”的话时,老师有点出乎意料,但立刻机智的回应:“哦,我知道了,经理说的普通话没有幼儿园老师标准,所以你们听不太懂。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经理说的话是很有条理的,第一点……第二点……他一共说了三点理由。这样,我们再仔细听一遍,你能记住、听明白一点也可以。”吴老师有效地回应了来自幼儿的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充分反映了教师的现场互动能力。由此,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更有意义的经验。

三、目标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评量其价值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是看它对幼儿发展与成长的作用与意义。本活动,目标清晰,价值取向合理;层次分明,重点问题突出,使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比如,第一环节“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重在交流,在生生之间分享、互动中,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彼此探索发现的经验。第二环节“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重在理解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借此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三环节“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重在设计,在设计中刺激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自主、思维活跃、表达大胆,充分体现了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大班语言秘密教学反思篇六

设计意图:

传承文化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中国的民谣的历史悠远,内容丰富,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常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谣众多。作为幼儿教育者,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常熟文化的美,因此选择合适的民谣让幼儿欣赏有着较重要的教育价值,而“常熟好地方”是当代人们喜欢和脍炙人口的歌谣,其歌颂的常熟风景名胜和特产又是大班幼儿较熟悉的,应该说让孩子通过这个民谣来体验常熟优秀的民俗文化,并尝试展开语言仿编,有助于激发孩子对常熟文化多样化内涵的兴趣,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贯彻《纲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个活动准备中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调查和记录家乡文化,有效培养了家长和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关注家乡文化的习惯,可以说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另外,该活动是一个语言活动,但在活动的前后皆渗透了《纲要》的整合理念,有社会的调查,有科学的认识,有艺术的表现,当然更有语言的熏陶。应该说,我们试图让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语言得到充分发展,其他能力也能有效提升。

建构学习建构主义理念告诉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巧妙拓展经验,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如幼儿自主绘画常熟好地方和特产,并使之成为诠释民谣的图片,即教具和学具;再如鼓励孩子以多种方法演绎民谣;帮助孩子借助图片大胆创编民谣;幼儿相互帮助学习新民谣等等。应该说,给孩子以空间,鼓励孩子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发展”是本次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

活动目标:

1、欣赏民谣“常熟好地方”,感受民谣特点。

2、能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大胆交流并尝试仿编民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常熟好地方”调查表。

2、物质准备:“常熟好地方”视频、歌词音乐等;幼儿自制乐器(用旧的橡皮泥罐加工制成)人手一个;“常熟好地方”背景文字一幅。

活动过程:

一、依托经验,初步感知指导语: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和爸爸妈妈画了常熟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食物。现在我们来把和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的和小朋友介绍一下。

2、师生交流――教师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曾园、赵园、采衣堂的图片)指导语:老师也发现了几个好玩的地方,瞧。

3、师生小结――共同整理经验,形成简单的语句在家长的协同配合下,借助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亲子调查记录活动以及教师的资料收集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又成为了孩子们本次学习活动的自制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说,孩子的学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们和家长的经验,再加上活动中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环节,这些都有效调动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理念之一:主动建构。

二、整理经验,深入理解

1、借助视频,完整感知指导语:常熟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东西,真是个好地方,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讲的就是我们常熟这个好地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民谣“常熟好地方”(放视频“常熟好地方”)在孩子经验准备的基础上巧妙出示民谣视频,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熟悉的常熟方言民谣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唤起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意识。

2、自制图文,深入理解指导语: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同时请幼儿将自制图片送到儿歌里,帮助幼儿记忆民谣。

听儿歌,完成图文配对。(放无视频民谣“常熟好地方”)指导语:有的`小朋友真棒把自己的图片已送到儿歌里,那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来送呀?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民谣“常熟好地方”,可得听仔细了!

师生完整看图念民谣指导语:好,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儿歌完整地念一遍。

看完视频民谣后,再将孩子前面呈现的资料鼓励幼儿放到相应的儿歌文字上,巧妙达成了图文并茂的民谣呈现,为幼儿理解并记忆民谣打好了基础。因为是孩子收集制成的图片,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学习很主动,充分表现了该活动的教育理念――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三、丰富经验,大胆表现

民间流传的歌谣,许多人非常喜欢。用方言表述的。听起来很有节奏。

指导语:这首儿歌是用我们常熟话说的,念起来很有节奏,很好听,是我们常熟的一首民谣。我们常熟的民谣有很多,而这一首是我们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呀,这么好听的民谣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这首民谣想个好听的名字吧!

2、表现特色,体验情感配上拍手演绎“常熟好地方”(放无视频民谣“常熟好地方”)指导语:民谣很有节奏,怎样让我们念得更好听呢?(跟着电视演绎民谣)在孩子熟悉民谣的基础上引出民谣概念,有效和幼儿认识了一种传统的语言文化形式。而和幼儿分析民谣的特点,再巧妙和幼儿有节奏地念民谣,既让幼儿巩固了对民谣特点的认知,也为下面的仿编民谣作了铺垫。)

四、迁移经验,创意仿编

1、小组合作,仿编民谣指导语:真棒!可以在电视里播了!呀,还有小朋友发现了常熟许多新的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食物。那我们尝试着来编一首新的“常熟好地方”民谣,好吗?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

请个别幼儿将自己发现的景点和食物图片放到儿歌里,并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仿编民谣。先编好的小组可先送上来。好玩的地方在上面,好吃的食物在下面。(放无视频民谣“常熟好地方”)小组代表介绍新编歌谣。

指导语:好,请一个代表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完整朗诵新编歌谣。合作仿编充分达成了我们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而且从集体学习形式转变成小组学习,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配乐演绎,创新民谣师生合作,熟练认读新民谣。

指导语:呀,我发现在你们编的民谣中这一句我还不会说,能帮帮我吗?(请编图片的小组起来说)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会说的地方呀?(请编图片的小组起来说)幼儿完整演绎新的“常熟好地方”民谣。

指导语:小朋友真棒,会编好听的民谣了,那我们去把这首新的民谣来教给中班的弟弟妹妹吧!

(放视频“常熟好地方”)配上幼儿自制乐器演绎新的“常熟好地方”民谣,充分让幼儿感受了家乡文化的魅力,而有节奏地加乐器的演绎,让孩子徜徉在语言和音乐综合艺术的海洋里,享受着自创民谣的乐趣,将整个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应该说,文化传承的种子逐步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