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

时间:2023-07-07 10:46:25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一

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后,我想到了很多。

书中描写了好多人物形象:有调皮的猴子,温顺的老牛,也有善良的稻草人和_诈的飞蛾。我最喜欢稻草人了!因为他尽职尽责、乐于助人。

稻草人虽说是农民亲手造出来的,可他努力保卫庄稼的精神实在让我倍感佩服。他不吃饭,不睡觉,不管烈日怎样暴晒,无论狂风肆意吹打,他总是直挺挺的站在那里,手里轻轻摇动着扇子,赶走前来破坏庄稼的敌人,无怨无悔地守卫着田地。

有一次,稻草人看到一只小蛾子落到了稻叶上,他马上认出了那是稻子的天敌,他努力的挥动扇子,想把它赶走,但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最终还是由于距离远风小,没能将小蛾赶走。他痛苦极了,恨自己的没有能力。小蛾终于飞走了,但稻叶上却留下了小蛾的卵。主人来查看稻子的长势,但由于主人年迈眼花,没有看见致命的蛾卵。稻草人十分着急,他用力抖动着臂膀,想引领主人发现并铲除祸根,但主人并不知道发现他的苦衷。他彻底失望了。几天后,蛾子的幼虫将一大片稻子啃了个精光,稻草人难过得哭了。他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为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被葬送而心痛!

这一情节,使我颇受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稻草人的珍贵之处,他毕竟是一个不能走动的草扎人,可他已经尽力了,他的善良,他的忠于职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决心从现在起,学习稻草人的奉献精神,培养自己不求索取的品德,刻苦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二

第一次接触叶老的文章是在三年级,当时就被叶老细腻的文笔所吸引,假期我又买了一本叶老的《稻草人》这本书。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长篇的小说,可是当我打开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本由许多的精美的童话故事组成的。我最喜欢的是《稻草人》这篇文章。大家都知道稻草人是农家为了驱赶到地里乱啄乱吃的麻雀的,他是没有血肉的、不会走、不会说、不能动的那么一种东西。但是叶老笔下的稻草人却是一个有思想感情的那么一个人。他充满了爱心,一心为他人排忧解难。本文从三个故事中给我们描叙了稻草人的这种爱心。

第三个故事是他看到跳河的妇女,流尽了眼泪也没办法阻止,眼睁睁的看着她跳了河。

稻草人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四分五裂,稻草人倒下了,永远的倒下了。看到这我流泪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像稻草人一样,为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而默默无闻甚至牺牲了自己性命的人。要是我们都能像稻草人一样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三

《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童话集,细细读下来,很轻松、惬意,又让我意犹未尽,中国的童话故事很美妙,其中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曾经读过《古代英雄石像》,这次能完整地读到《稻草人》也是一个很巧合的原因。

在书中,叶老说过:“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现在的我不想像绿草一样,春而遍野,秋而枯死,没有思想,也不去思想。叶老的文章中,融化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

儿童文学家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等等,我也是一次听说那么多的作家。我心想着,这些作家的书,我要慢慢的去读。

在这本书中《小白船》(迷路)、《傻子》(功绩)、《一粒种子》(无人要)、《地球》(有山有海)、《芳儿的梦》(星星项链)、《新的表》(做事)、《梧桐子》(生命)、《旅行家》(外星人)、《富翁》(穷人变富人)、《鲤鱼的遇险》(逃生命)、《眼泪》(同情)、《画眉》(唱歌)、《花园外》(长儿进花园)、《祥哥的胡琴》(拉胡琴)、《瞎子和聋子》(换)、《克宜的经历》(镜子)、《快乐的人》(模糊快乐)、《小黄猫的恋爱故事》、《稻草人》(妇人)、《牧羊人》、《聪明的野牛》、《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书的夜话》、《含羞草》、《蚕和蚂蚁》、《熊猫夫人幼稚园》、《将来做什么》、《月姑娘的亲事》、《最有意义的生活》(小青石与小黑石)和《鸟言兽语》是叶老的童话作品。叶老的文字很美。

春风吹来了,细细的柳条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嫩黄色,甚至已经有点儿绿意。风轻轻吹过,把柳条下垂的梢头一顺地托了起来,一会儿又一齐垂了下来,仿佛梳得很齐的女孩子的头发。

一道小溪在两行柳树之间流过。不知谁把小溪斟得满满的,碧清的水几乎跟岸相平。游戏又细又匀的美丽波纹好像刻在水面上似的,看不出向前推移的痕迹。柳树的倒影因而显得格外清楚。水的气息泥土的气息,使人一嗅到就想起春天已经来了。温和的阳光笼罩在小溪上,好像使每一块石子、每一粒泥沙都有了欢乐的生命,更不用说那些小鱼小虾了。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四

这个暑假,妈妈在新华书店订了一本名叫《稻草人》的书让看。

这本书是著名的童话作家叶圣陶写的,这本书里讲着许多美好的故事,如:稻草人、聪明的野牛、小黄猫的恋爱故事和皇帝的新衣,等等。下面,就让我来给你大概的讲一讲稻草人这个故事吧!

晚上,人们都睡着了,有谁能清楚夜里稻田的情景?有,那就是稻草人。稻草人是农民亲的,他们的骨架是一条长长的木头,他的皮肤和肌肉都是隔年的黄稻草,帽子下面平平的,分不清那里是眼睛那里是嘴巴,它的手上都捆着一把破扇子。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稻草人今年非常负责,所以今年的稻子非常的好,老奶奶看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过了几天,稻田里闹了黄灾,蝗虫在这片田里产了卵,然后,卵变成了肉虫吃光了所有的蔬菜,稻草人的心碎了。然后,稻草人又发现了一位渔夫,她的孩子喊着要喝茶,于是他妈妈就拿了一个碗,从河里舀了一碗水拿给他喝。这个渔夫好不容易才得了一条鱼。她把鱼放入水桶里,鱼想跳出来,可是这个水桶太高,可每次都失败了。稻草人最后还是到下了。

稻草人这本书,语言优美文字浅明,他不愧为一部优秀的童话著作,他在描写儿童的口吻与人物的个性方面非常成功。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曾说人生是最美丽的童话,童话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儿童可以阅读,成人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蚕和蚂蚁,我们要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工作赞美工作;聪明的野牛,野牛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保护了自己,还救出了自己的同伴等等。

通过阅读《稻草人》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稻草人》真是一本好书。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五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是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自叶圣陶研究会成立以来,十多年间对此有专家论及。普遍认为叶圣陶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的著名论断——“一切的知识的根源就是道德”,教育是学习科学的“必要的和正当的动力”,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作一个合格人”,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那就是“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为了不教而教,这表面上似乎看来相互背离,但仔细研究就会觉得并不矛盾。叶圣陶认为:“教师当然必须,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

二 、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想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到学生今后的不需要教也能终身学习这个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可能时时处处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堂课,都将使学生获得一辈子的能力,每一次的教都将使学生获得“自求得之”的具体方法。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

第三、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强求整齐划一,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能用 “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塑造人的个性。

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重心,以教学的对象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教师的导,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心中有了学生,想到了学生的未来,就能自然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有了主体地位,就能关注学生的个性,而一旦关注了充满个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程教学中。一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适时地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传授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就是说,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教师要有同理心,时刻想着如果我处在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反应,不然就可能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在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巨大反差。

除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以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呵护,去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疱”。学生发展过程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而“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因为是真实的,所以才是可贵的。因为是残缺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关心,才需要我们去引导,才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完善。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认知过程,成长的需求。我们经过努力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三 、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所谓教学相长,教与学互为前提而存在,一个理想的课堂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在这一个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叶圣陶所强调的“导”。

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确立,教师的主导并不是可有可无,即使有了导也不是放羊式的消极的形同虚设的导,而是应该像叶圣陶所提出的“致力于导”。

能致力于导的教师,才是我们新课程所大量需求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提出,实现不教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从需要老师到逐步不需要老师的过程中,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学生最终走上不需要教的道路是不可通达的。“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论断,闪现出人性的光芒,人类的睿智,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的方向。

21世纪中国的教育,必将从因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而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全面发展,放松德育教育的误区中走出,重新回归到全面发展的健康道路上来。而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也必将为呼唤教育回归产生积极作用。如此说来,21世纪的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将逐步进入极富使命意义的新阶段,这应是不久将来的事情。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六

生活是一座大围城,人一出生就困顿其中,小时候也许我们不知道,因为围城够大,城墙都离你太远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遇到三座城,它们叫做家庭、事业和婚姻,然后一生便过完了。

有的人在围城中终日无趣,一辈子都只想着怎样才能逃出来,最后蹉跎了一生,因为,其实根本没有人能逃出最大的那座城,如果你出来了,要么成仙了,要么轮回了。但有的人在城里活得风生水起,生命之花灿烂无比。

说说《围城》里的方鸿渐吧,很显然的一点,他是典型蹉跎了一生,疯狂从几座城逃来逃去的人,懦弱无比,遇到困难只知道换个环境重新开始,可是这样只能一直走下坡路,只能让心越来越暗淡。遇到困难又怎么样,为什么总要逃避,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就算碰钉子又怎么样,没有碰钉子的人生还叫什么人生!

先说说在家庭这座城里吧,方鸿渐实在太听从家里人安排了,老家沦陷后,失了身份和地位,连钱财也没了,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去成不了婚的岳丈家里做事,虽然在战争年代有事做是还不错的,不用计较什么人给的,但是住在人家家里就显得憋屈了,更何况还有一个丈母娘挤兑,他却懦弱的很,什么都没做,只知道逃。后来方鸿渐娶了孙柔嘉,一心只想着自己家里人,只知道回去小房子时哄哄孙柔嘉,不知道帮她在家里人面前说上一辆句话。若不是孙柔嘉这样做事情计后果打算盘的女人,估计妯娌之争、婆媳之争早闹得不可开交,连婚也结不成。在家庭这座城里他活得并不痛快,于是他逃走了,逃去了三闾大学。

战争时期的大学里,各老师都不计较学生的好坏,只计较有得教没得教,成日里勾心斗角的事情少不了。方鸿渐呢,斗得累,以至于顿生一股清高,觉得来三闾大学就是一个错误,连最后的垂死挣扎都不愿做,犯了一个错误被校长挤兑了就带着所谓的志气和孙柔嘉走了。你看,他又走了,他又从事业这座城里逃走了,没有一丝成就。

再说说婚姻的城,方鸿渐起初在船上和鲍小姐胡闹,让我都觉得方鸿渐品质甚为低下。再和苏小姐搞暧昧,只因他自己的懦弱不敢拒绝,明明已经心有所属,却总是拖着不与她说自己其实并不爱他,就这样忍心看着孙小姐浪费年华。后来又和真心相爱的唐小姐擦身而过,却也不去问个仔细,一伤心之下去了三闾大学,哪知道这是一个过错啊,明明原本能成就一段好姻缘的。最后与孙小姐草率了事,草率到让我怀疑是不是这段印刷不全呢,我想他也只想寻个了结,因此在婚姻这座城,也活得完全没有滋味。

书的末尾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大吵之后离家出走去投靠好兄弟赵辛楣。你看,他又从婚姻这座城里逃出来又去追求事业了。我想他一定会再逃的。我们如果像方鸿渐一样逃来逃去,无疑走到最后,我们什么事也没做成,我们谁也不是,我们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只想逃避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试一试,那只有下坡路能走。像在打仗的时候,一场战争开始了,如果你想办法去打了,你有可能会输,有可能会赢,有可能会得到,有可能会失去,但是如果你永远只知道和解、赔地、割款,那你永远只能失去。我们要在自己的城里活得风生水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意义。

叶圣陶的读书心得通用篇七

我读过很多书,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文学大师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了。

《稻草人》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老太太在稻田里摆放了一个稻草人,是帮助驱赶鸟雀的。之前听奶奶说过农村的稻草人,但是一直没有见过,奶奶说只有在乡村里才能见得到。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奇美,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还有谁能把田野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那就是《稻草人》这本书了。

书中的稻草人非常尽责,拿狗跟他比,狗只会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寻找。而稻草人他从来不会像狗那样到处乱跑,只会安安静静地站在田野里看着田地,手里不停的摇动扇子赶走那些飞来飞去的想吃庄稼的鸟雀。稻草人不吃饭,也不睡觉,就连坐下来也不肯,总是时时刻刻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守着田地,不停地煽动手里的扇子,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星光照在稻穗上,闪闪发亮,像是水珠一样,点点微风,就能听见“沙啦沙啦”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非常的高兴,他想,这下主人一定也和我一样高兴了。

一次稻草人看到看见一只小飞蛾落在一片稻叶上,心里非常的着急。可是他的身体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都不行,尽管手中的扇子来回的摇动,可是那只小飞蛾却依旧稳稳地停在稻叶上。他想到稻穗成熟丰收的情形,想到老奶奶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他看见那片稻叶上留着好些小飞蛾下的子,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扇子摇得更勤了,想发出“啪啪”的响声告诉主人,有些稻叶上被小飞蛾下了子。主人看了看稻田、看了看稻草人,依旧和往常一样,转身就走了。

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这样走了,很是着急,连忙煽动手中的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下。这声音仿佛在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就这么走了,不要以为稻田里一切平静,一旦发作起来,就不可收拾了啊!

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了,稻草人虽然不能动,却很负责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稻草人和人一样,心地善良,也非常的同情心,他一心为主人驱赶鸟雀和害虫。我也要像稻草人一样,做个善良、负责、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