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21:32:04 作者:温柔雨 工作总结 2023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篇一

**县旅游事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旅游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结合本局的客观实际,认真开展了旅游资源调研、安全生产、旅游营销等一系列工作,现将上半年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

我局从4月16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以来,按照县作风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动员、找查问题、整改提高、建章立制等各个阶段环节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意见征求中,共征求到对局机关作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2条,梳理成4条。县局针对梳理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整改措施,制定了整改日程表,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并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

(二)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1、安全工作。一是在年初与各景点、旅游公司签订了旅游安全生产(包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景点、旅游公司在开展旅游工作中的安全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在“五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对全县旅游生产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排查,并在黄金周期间,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除了坚持正常上班外,还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在“五一”期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三是6月11日,在城南新天广场参加了“6月法制宣传月”活动,对旅游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知识作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四是加强了对清溪河漂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在5月中旬协助市、县相关部门完成了对清溪河漂流的安全评估。上半年,我县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2、培训工作。4月24日至5月10日,为规范我县服务行业的职业行为、提高全县服务质量,我局协助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局举办了为期17天的县城在职务工人员培训班。此次培训涉及客房、餐饮、家政、商品营业员、美容美发及保健按摩、汽车修理等六个行业八个专业,参训人员共450人。这是历史以来对服务行业培训中规模较大、质量最高、效果最明显的、短期培训中历时较长的一次,培训结束后,还对参考合格人员办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对我县旅游工作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3、调研工作。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我县的旅游资源,我局抽调了专门人员配合县政协,从3月20—4月20日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深入凤仪、桴焉、庙塘、碧丰、杨兴、新州等12个乡镇的景区景点进行实地踏看,调查了解、摄影录像,并对全县景点景观中具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制作成了光盘,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旅游资源的第一手资料,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多次邀请、陪同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樊村、白水、凉风洞、穿洞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景区景点进行了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察看,了解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

4、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一是对九道水国家级森林公园、清溪河漂流公司和各宾馆旅店加强了管理,对其现在工作人员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在“五.一”黄金周和“5.23”“一节一会”期间,每天对各景区景点、宾馆旅店的游客量、游客来源、客房出租率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通过“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问卷”的调查情况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加以完善。二是加强了对樊村度假、凉风洞、穿洞等景区景点的考察,完成了樊村生态旅游开发景区、芙蓉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申报了“”重点旅游项目材料。三是正在积极筹划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可望在10月底以前完成。上半年共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80余万元。

5、旅游营销、信息报送工作。在旅游促销和信息报送方面,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一是聘请中央电视台农业综合频道到我县白水景点、九道水森林公园、清溪河漂流、樊村进行报道、摄影采风,分别制作了光碟,在电视台播出,进行宣传。二是在《**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开辟了“旅游频道”,通过“风光美图”、“景点推荐”和“特色美食”三大板块,采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向外宣传和推介我县丰富的旅游业资源和美丽景色,引起了全人民的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高度的赞誉。三是及时上报信息。半年来,我们不仅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及时报送各段时间所要求填报的统计网络信息,还对开展的其它工作以简报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半年共编制《简报》五期,简讯一则,在《**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网上》发表了四期,信息一则,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县的旅游和旅游工作,关注我县旅游事业发展。四是与相邻绥阳合作,开发遵义—绥阳水晶温泉、双河溶洞—清溪河漂流—九道水森林公园旅游线路,取得初步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来,我市文化体育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三大目标”,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新水平、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文化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培育、全民健身运动、旅游品牌打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全市文化体育旅游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繁荣精品创作,实施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一)大力推进项目工程,文体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投资近千万元的市体育馆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五馆一中心”(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档案馆、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市图书馆新建项目纳入省级“两馆”建设补助范围,落实补助资金200万元;投资249万元的市博物馆《开拓—古代陶器与青铜的记忆》陈列展览提升项目顺利竣工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投资597万元的青山墓群安防工程正在抓紧实施;青山墓群保护规划编制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以上文化体育设施项目的先后实施和竣工,将极大改善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基础环境,更加有效地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全面实施精品工程,文艺创作形势喜人。

小品《写证明》获得湖北省第八届“屈原文艺奖”优秀作品奖;组织参加湖北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金奖23件,银奖36件,铜奖59件,优秀奖68件;小品《赌鬼的家》入围“宜化地产杯”市电视小品大赛。

(三)广泛开展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三馆”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市民群众免费提供艺术培训辅导、书画美术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76场,先后组织举办了”迎新春文化惠民赠春联、送全家福”、“闹元宵”文艺晚会、“沐浴书香·放飞梦想”全民阅读、“快乐书旅”中小学生读书、“服务三农,美丽乡村”、“书画进基层”笔会、““文明花开”滨江之夜纳凉晚会、“九九重阳”专场慰问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稳步推进保护与传承工程,文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驾齐驱动。

一是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建设。市博物馆通过“国家三级博物馆”评审,古字画修复项目全面完成,启动了我市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举办了《历史的记忆与创造力》文物图片展、“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等展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

二是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先后完成了花牌、泥仓子申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手工布鞋申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命名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基地。

二、依法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繁荣有序

一是切实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突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后开展了“网吧专项治理整顿”,“全市文化新闻出版行业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市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等一系列综合执法行动,有效规范了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是大力引导培育产业发展。推进网吧连锁化经营,全市注册登记连锁网吧2家,推进娱乐、艺术品市场转型升级,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三是全面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树立诚信政府形象,集中采购了正版软件为市直55个党政机关和部门进行了安装。

三、倡导群众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是市四运会代表团实现既定目标并取得市五运会承办权。在今年5月-10月举行的市第四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参加了三大类21个单项赛事的角逐,共夺得奖牌113.5枚,其中金牌26.5枚、银牌42枚、铜牌45枚;获得成年人类团体总分第三、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四、青少年类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六、团体总分第七,实现了赛前既定目标。在四运会闭幕式上,副市长龚晓嵩同志作为下一届市运动会举办地的代表,从市副市长王应华同志手中接过市运会会旗。我市将在承办市第五届运动会。

二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先后组织承办了湖北省第四届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市第三届关庙山象棋挑战赛、万人迎新春长跑、“全民健身日”暨社区体育健身舞蹈大赛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全市掀起了广泛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热潮。

三是完善体教结合业训机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优势项目,组队参加了湖北省“新苗杯”青少年羽毛球赛,组织举办了第七届中小学生“步步升杯”羽毛球赛、第六届小学生乒乓球赛,“新华崇文杯”第四届中小学生毽球赛,使后备人才队伍在大赛中得到了锻炼。

四是规范群众性体育组织管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社会群众体育组织,今年以来,我们以体育总会为纽带,进一步拓展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对体育市场经营单位进行审核登记,以自行车协会、冬泳协会、钓鱼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为代表的体育协会使全市群众体育组织基本上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

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长足发展

一是以节庆活动为基础,扩大旅游对外宣传。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三峡桃花艺术节”,接待省内外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举办了“第三届关庙山乡土文化节”,来自省内外的近5万游客在文化节期间赏油菜花海、享田园风情、观民俗文化,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旅游发展支撑点。全面启动了金湖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完成了“金湖景区总体规划”的中期评审,对景区开发项目进行了整体策划、包装、对外宣传推介;组织开展了步步升布鞋文化村3a景区、市博物馆、沙浪奇观2a景点创建申报工作。

三是大力扶持“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争取省级“农家乐”扶持资金120万元对全市115户“农家乐”经营户进行了资金扶持。同时为引导全市“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与市人社局联合举行了“农家乐创业培训”,提高了“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推动“农家乐”旅游提档升级。

四是开展“平安旅游”创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了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管理,推动《旅游法》宣传,开展旅行行业诚信建设,规范全市旅行社市场经营行为,确保了旅游行业规范、平安、繁荣发展。

五、强化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培养打造干事创业奉献的干职工队伍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在全系统实施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和效能考核,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管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切实推动了全系统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转变,树立了干事创业奉献的文体旅游部门新形象。

六、工作安排

(一)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全力推动“五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在完成“五馆一中心”项目规划设计编制的基础上,力争启动项目建设。

二是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阵地建设。重点实施社区文化活动室、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广场健身器材、“雪炭工程”等项目,改善我市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是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功能,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务。

(二)实施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篇三

201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和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的决战之年,我市旅游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亿万产业的实施意见》和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握机遇,改革创新,深化实施嘉兴旅游业改革发展和建设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嘉兴旅游产品转型、管理升级、产业增效,力争全市海内外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全面完成xx市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嘉兴“两美”建设和打造江南水乡典范城市的重要产业。

一、创新实施旅游改革政策举措,把握机遇优化发展环境

1.改革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要求,优化市级旅游管理职能,统筹加强对全市旅游业的整体谋划和协调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进一步优化行业内部管理体制,加快由传统的行业管理向政策统筹、综合协调、产业促进、市场监管、行业服务转变。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重点镇、重点旅游景区等旅游功能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区镇合一”等统筹协调、运行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快发展旅游中介组织。二是加快旅游企业市场化改革。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推进旅游优势企业业内整合兼并,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旅游企业上市。加快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配套等项目。鼓励发展专业旅游机构,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三是深化旅游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国家、省改革试点,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着力提升嘉兴旅游综合实力。xx市把握好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建设契机,在旅游管理、规划、建设、营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各县(市、区)主动借鉴桐乡在旅游领导体制、管理机制、投融资体制及产业融合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协调推进全市旅游改革创新发展。嘉善把握好国务院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契机,着力推进嘉善西塘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管理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和大云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资源的整合创新。全市旅游行业主动参与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审批制度改革、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借力上海自贸区深化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旅游行业行政审批制度和管理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完善旅游统计体系。根据省统计局和省旅游局统一部署,201x年计划全面调整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对旅游增加值等指标进行测算,使旅游统计数据更准确地反映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2.调整完善运河国际旅游休闲产品体系。一是强化“一体两翼”中心城市旅游产品建设。借力城市有机更新、“两美”建设和“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深入挖掘嘉兴运河沿线历史、文化、生态、商贸、旅游等资源,以运河古城(即“月芦文杉”板块)和南湖为中心,扮靓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客厅”板块;以湘家荡、梅花洲和世合小镇为亮点,做精东南翼江南禅意休闲度假板块;以运河温泉和北部湿地为重点,打造西北翼温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板块,全面推进城市旅游化、旅游全域化发展,彰显江南水乡城市旅游休闲文化特色。二是加快运河沿线旅游产品整合开发。按照“彰显特色、优势互补、打造精品”的要求,着力打造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以滨海观潮、运动休闲体验为特色的杭州湾北岸滨海旅游带和以乌镇、西塘、濮院、新塍等古镇为特色的北部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带。全力打造红色经典旅游、运河文化旅游、古镇休闲旅游、滨海观潮旅游、温泉养生旅游五大“核心吸引物”精品品牌,重点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特色购物旅游、运动健身旅游、创意体验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等五大“旅游+x”特色产品。201x年,计划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及一批文化影视、运动休闲、养生养老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三是开发引导游客停留消费的文化旅游休闲产品。合理调整全市高星级饭店、中低星级饭店、特色住宿设施和休闲娱乐项目布局,融合运河文化、水乡建筑、乡村民俗,开发城市文化精品酒店、时尚主题酒店、古建民宿旅舍、分时度假别墅、乡村农家小居、自驾露营基地等多类型旅居服务产品。整合包装一批时尚型古城、老街、旧巷主题文化城市“微旅游”线路产品和文化主题酒吧、茶艺、创意工作室,完善“船游嘉兴”运河古城水上游项目,设计策划一批体验型特色工厂、美食作坊、农家菜地、精品果园等自助式休闲服务产品,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嘉兴文化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适应国际化、大众化、多元化的休闲旅居需求,为不同顾客提供不一样的“嘉兴印象”休闲产品。

3.整合优化国际旅游休闲公共服务配套。一是完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配套。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和周边环境建设,重点解决通向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旅游交通换乘系统,增设城市旅游公交专线,重点连接主要交通节点、旅游景点、旅游接待设施。鼓励重点旅游目的地景区开通至周边城市、机场的班车,鼓励组建旅游巴士公司。调整设置全市各高速公路出口、城区主要干道各类旅游交通标识指示牌。市区各星级饭店、旅行社门市增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游客租用服务点,为外来自助游客和商务会展客人提供城市观光交通便捷服务。二是完善旅游公共环境服务配套。加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内外部综合环境整治,新建一批自驾车营地、三星级以上厕所、旅游景区停车场,推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实现无线互联网免费全覆盖,综合利用水路客运码头和绿道建设成果,整治沿岸景观,开发绿道骑游线、水上游线和徒步游线。拓展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咨询和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服务网络。三是完善旅游公共咨询服务配套。完善移动app的综合运用功能,加强与新媒体、旅游热网的合作,策划并合作推进信息的快速准确传播。进一步增强“嘉兴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12301”旅游咨询热线、“jx12301”网的服务功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便利服务。着力于整合全市力量,加大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市、县、景区三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二、科学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1.因地制宜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对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旅游业未来发展需求和全面渗透及提升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功能性特点,科学编制市、县(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要素保障体系。围绕“运河国际旅游休闲”主题,做好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优化“大嘉兴”旅游发展格局,制定具有嘉兴特色、多规融合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形成全市旅游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全面推进“旅游投资千亿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吸引浙商等资本投资旅游大项目,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201x年,计划全市旅游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继续完善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重点推进乌镇雅达、运河温泉等15个左右投资超过50亿的旅游大项目建设,盐官古城、南湖湖滨等45个左右投资10-50亿的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动态管理,确保每年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一批重点项目,争取更多旅游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举办专题推介会、招商洽谈会、银企对接会,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桥梁,积极引进一批世界知名旅游企业、央企、国内500强民企投资嘉兴旅游。

3.高标准搭建旅游综合发展大平台。把旅游功能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景区作为主平台,全面推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休闲度假功能完善、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旅游服务提升发展。重点加快以江南水乡、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湘家荡旅游度假区;以温泉度假、四季花香为特色的大云旅游度假区;以高端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以潮文化为特色的盐官旅游度假区;以水乡古镇、运河文化为特色的乌镇-石门旅游度假区5大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支持以温泉度假、康体养生为特色的运河温泉小镇和融山、海、湖为一体的南北湖风景名胜区2大平台建设。

三、创新构建旅游营销服务体系,区域联动深化智慧平台

1.构建城市旅游形象营销体系。开展全市整体旅游形象宣传,联合县(市、区)资源,进行嘉兴旅游形象的再策划、再塑造、再宣传,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推广嘉兴旅游形象。通过征集和专题策划方式,策划具有嘉兴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形象口号,形成嘉兴旅游形象体系。加强公益广告的宣传,通过户外大型广告牌、灯箱等宣传嘉兴旅游形象和公益广告,加强在市级媒体和行业媒体的.城市形象推广,推介嘉兴旅游资源。

2.搭建三大旅游基础服务平台。一是为企业搭建专业化市场平台。鼓励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展会、交易会,借助国际旅交会、省旅交会、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大平台和大载体,宣传推广嘉兴旅游产品,展示嘉兴旅游形象。鼓励全市旅游企业借助专业化的市场平台,把优势产品推向市场,争取更多订单。二是为游客搭建散客化服务平台。积极为旅游企业牵线搭桥,为散客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针对自驾自助游、学生游、社区老年游等群体,主动走进目标客源城市、学校和社区,加强针对性的营销宣传,使更多的散客能够通过便捷的渠道获取嘉兴旅游信息。三是为电商搭建网络化服务平台。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引导企业拓展电商市场。推动嘉兴商务旅游建设,建立嘉兴旅游商务电子平台,整合旅游企业、旅游产品与服务等资源,推出嘉兴旅游线路“个性化产品”定制和应用,为游客和电商企业搭建全新服务平台。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节庆会展、专业论坛、行业评比等载体,为旅游企业发布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引导旅游企业对接市场。

3.创新区域旅游合作营销方式。把握上海迪士尼开园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承接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延伸产品和延伸产业,积极与上海旅游局、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迪士尼方面开展工作对接,及早了解需求,及早争取嘉兴项目融入,及早争取迪士尼绿色通道,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开通迪士尼旅游专线,努力提升合作层次,形成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局面。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交流圈、杭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东经济圈城市间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江南绝色,吴越经典”品牌的联合推广,主动对接京杭大运河旅游推广联盟“十个一”工程,积极融入运河旅游宣传,提升嘉兴大运河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推进长三角“岁月余味”体验之旅试点工作,加强系列体验之旅宣传推广。积极与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委员会和“万车游”网等合作,推出多元的自驾自助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大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重点拓展长三角自驾游、自助游客源市场。

4.扩展智慧旅游管理服务领域。一是加快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构建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推广、旅游行业监管、旅游安全执法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网络服务体系。在全市统一建立数据中心基础上,建立旅游大数据分析与运用系统,逐步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气象、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应用。大力推进旅游“电商换市”。二是延伸“itravels嘉兴”智慧旅游产品链。以“itravels嘉兴”app一期、“嘉兴旅游官方资讯”微博和“itravel@嘉兴”电子杂志等为基础,进一步加大“itravels嘉兴”系列智慧旅游服务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嘉兴旅游”微信公众号开发、运用与管理,做好“旅游微体验”,完善“itravels嘉兴”智能手机导游软件项目建设,优化智慧旅游交通、导览、导购、查询等相关服务,及时更新充实国内外旅游相关信息数据,增加旅游商务网和手机移动客户端活动的策划,提升“itravels嘉兴”系列产品的便捷度、受众度,扩大手机移动旅游服务功能运用的覆盖面。三是全方位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广泛开展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等试点,以及网络红色旅游体验。加快建设全市旅游在线咨询投诉系统、高等级景区游客流量监测系统、旅行团队管理服务系统、旅游安全监管指挥系统和导游管理系统,逐步构建起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嘉兴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五、认真落实旅游行业监管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建效能

1.强化服务品质整体提升,切实增强旅游行业软实力。一是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旅游业转型升级人才提升工程、旅游饭店“骨干队伍培育工程”、旅行社管理人员“带头人培育工程”,组织全市旅游行业管理人员、饭店管理人员、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旅游局、省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及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培训,认真落实旅游行业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年审制度、培训制度、考试制度,组织开展全市初、中、高级导游员岗位培训和升级资格考试;加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服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201x年,计划举办一期旅游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分类举办全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举办8期旅行社计调人员和饭店营销业务骨干人员培训班。二是加快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营造有利于“景区升级、饭店转型、旅行社提质”的政策环境。加快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管理和服务市场化转型,创新产品设计研发,完善智能管理系统,对接“线上”“线下”营销,优化景区内外环境,引导旅游景区做“受大众市场欢迎的景区”。积极引导饭店行业重整旗鼓,以个性化、诚信化、精致化的服务培育饭店顾客忠诚度,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饭店产品查询、预订、结算、支付服务便捷度,联合养生养老、康体保健、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专业机构走专业化酒店之路,做好顾客真正的“家外之家”。发挥传统旅行社优势,引导旅行社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做优人对人的服务,研究出台助推旅行社行业体制机制转型或旅行社企业间专业化优势合作的政策举措,推动旅行社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三是深化“生态、文明、平安”旅游创建。进一步推进“三清二绿”、旅游饭店节能减排和旅游景区生态管理工作,力争201x年全市新增绿色旅游饭店3家、省级生态旅游区1家。认真落实“五个强化”,开展旅游行业“文明餐桌”、“文明出游行为公约”宣传专项活动,发挥旅游行业“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引领作用,营造文明旅游宣传服务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平安景区”、“平安星级饭店”、“平安旅行社”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工作责任制,巩固扩大与我市出游目的地城市间安全应急救援互动机制,完善xx市民出游与外来游客安全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旅游行业消防业务竞赛活动和旅游安全紧急救护培训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处理旅游突发应急事件能力,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安全有序的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环境。

2.坚持依法治旅规范市场,积极推进行业监管法治化。一是完善行业治理结构。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旅游法》紧密结合,明确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责,自觉遵守“法无授权即不可为”的权力清单,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全面调动旅游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好“放管”结合,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二是加强行业动态监管。进一步贯彻实施和深入宣传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增强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旅游企业经营者诚信经营、旅游从业人员规范服务意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启用省政务服务网,实现旅游行业管理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制定和实施好《xx市旅游局关于加强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细则》,加强对审批(核)事项实施动态管理,全面强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协调完善旅游市场监管联合执法机制,继续开展重大节假日旅游市场全面检查和双休日小长假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联合查处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旅游企业、涉旅经营单位和个人规范经营的常态化管理,落实24小时旅游投诉受理监管制度,一以贯之,抓好依法治旅工作。

3.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努力提升旅游行业满意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的诞生地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三型五强”领导班子和五星级基层组织创建为重点,强化旅游行业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建立健全百姓事“马上办”、“公开办”、“网上办”制度。全面推广旅游行业标准化、精细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认真开展旅游惠民服务系列活动,按照“群众点题、组织解题”的要求,着力办好旅游行业关爱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的民生实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和旅游行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切实抓好每季度旅游市场满意度测评工作,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确保我市旅游满意度测评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篇四

20**年,全市旅游业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大跃升。

一、20**年主要工作

(一)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发展。完善《济南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战略规划》。推动《南部山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力争年内完成。推进《环城游憩带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各县(市)区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平阴县已完成规划初稿。推进编制槐荫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

整合提升旅游资源,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推进“天下第一泉”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推进绣源河风景区、百花洲片区整治、澄波湖风景区、商河温泉国际、济西湿地、平阴龙冈梦幻星空、柳埠镇生态文化特色旅游镇等12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额669.1亿元,前三季度完成72.18亿元。

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泉城特色标志区资源,打造“船游泉城”、“步游泉城”、“夜游泉城”、“泉水宴”核心一日游产品。“步游泉城”成为很多旅行社的地接拳头产品。泉水宴品牌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强力营销拓展重点客源市场。

以推广“泉城济南”旅游品牌标识系统为核心,持续推进“泉城济南”品牌战略。

依托交通加强旅游营销。与长荣航空、山东航空等在台湾联合启动了为期100天的“前进济南”第二季旅游营销活动,推动了台湾来济过夜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指标的双提升。推动嘉华国旅与韩国易思达航空公司洽谈,开通济南—韩国仁川旅游包机。

打造立体式宣传平台。加强境内外优势媒体宣传报道,在香港、台湾、北京等境内外重点客源地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户外宣传载体以及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投放旅游广告。加大网络营销投入,出台网络营销奖励政策,400多家旅游企业入驻ota旗舰店。

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牵头淄博、济宁、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七城市在济南召开“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成立大会”。8城市共同签署《济南宣言》,合力打造省会城市群旅游营销统一平台。

(三)创意举办旅游节事活动。

策划、推动举办首届济南泉水节。泉水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推出39项泉水主题活动,打造了全民性的狂欢节日。其中我局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成功打造了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旅游产品特卖会。济南畅游72名泉暨首届定向寻泉挑战基尼斯活动,将泉水资源与定向运动有机结合,成功挑战定向运动参与人数最多的基尼斯世界记录。

举办了国际泉水冬泳节、泉城新年祈福会、休闲汇等活动。冬泳节成为国内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冬泳节事活动,为我市破解冬季泉水旅游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四)加强智慧旅游建设。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启动了济南市智慧旅游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包括济南市旅游政务网、资讯网、人才网、协同办公平台、旅游掌中宝等多个项目的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开发了济南旅游手机智能软件。推动智慧酒店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在线互动平台。加强官方微博的推广建设。充分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加强网络宣传。新浪、腾讯微博粉丝数超过28万人。

(五)推行服务式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将济南长途汽车南站改建成济南旅游集散中心南区,为游客提供功能复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城市集散辐射功能。推进西客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新建西客站和万达广场两处咨询中心。推进在我市建设50处旅游咨询中心信息亭。推进“一日游”旅游公交线路开发,开通至平阴等旅游直通车。更新安装南部山区路标指示标识。

推行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提升绩效。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10家单位通过省级标准示范单位验收。推进银企业合作,推进中信银行针对旅行社业务提出了系列金融解决方案,签约旅行社达几十家。开展“旅游爱心工程”,组织69名近郊山区困难家庭孩子在市区景点游览。

加强旅游行业监管,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开展“建设美丽泉城、旅游质量提升工程”活动,招募了50名旅游行风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在全市310余家旅游企业设立了质监部或质监员,与舜网合作实施旅游网络舆情监控,促进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

加强依法治旅,完善执法、投诉机制。加强《旅游法》宣传贯彻。加强旅游横纵联合检查。建立了省会都市群旅游质监执法协作机制,搭建异地投诉、突发事件、旅游企业监管互动平台。完善市、县(市)区、企业三级旅游投诉网络体系,形成了旅游投诉全方位受处理联动机制。

二、20xx年工作重点

(一)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整合提升旅游资源。

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指导周边六县(市、区)制定乡村旅游规划。推进《南部山区旅游发展规划》、《长清山区旅游规划》、《槐荫旅游度假区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济西湿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黄河古镇、龙冈梦幻星空、鹊山龙湖、商河温泉国际、济阳海棠湾国际温泉度假村、绣源河风景区、玫瑰湖湿地、澄波湖、百花洲片区整治、济南市农高区(泉城农业公园)、鹊华烟雨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整合提升现有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省城近郊环城游憩带。整合南部山区乡村休闲资源,打造南部山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加快推动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天下第一泉”景区产业链提升、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改扩建以及明府城和商埠区资源整合,打造城市中央游憩区。推广步游泉城、船游泉城、夜游泉城、泉水宴等主题旅游产品。加强泉水宴菜品研发,推进制定泉水宴菜品地方标准和泉水宴文化主题酒店地方标准。促进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西客站游客集散中心的高标准建设。健全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推进全市50处公交旅游咨询亭建设。

健全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完成济南市智慧旅游城市规划。健全完善由三网、一库、一屏构成的旅游便民服务系统。加强旅游在线互动服务。健全旅游信息采集工作机制。

(三)加强城市营销,提升城市品牌。

发挥媒体传播优势,打造“泉城济南”旅游品牌。加强捆绑营销”。在香港地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京沪高铁列车、山东航空航班等交通载体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重点客源城市上的媒体投放广告,实现对目标客户群的精准宣传。

依托交通开发入境市场。加强与口岸办、机场公司、航空公司的联合,以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已经通航或越南等有通航意向的客源地为重点,积极开发入境市场。

强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济莱旅游一体化,深化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联盟、京沪高铁旅游联盟间的合作。组织旅行社设计开发省会城市群双城或多城主题旅游产品,依托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旅行社连锁店、商业连锁店等载体,逐步建立省会城市群旅游产品开发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和产品营销平台。

提高旅游节会活动吸引力。策划第二届济南泉水节,推动泉水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实现由市民参与向市民和广大游客参与转变。继续举办畅游72名泉、国际泉水冬泳节、国际旅游交易会、泉城新年祈福会等活动,打造优秀旅游节事品牌。

(四)加强行业监管,提升游客满意度。

强化服务式管理,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修订济南地接旅游奖励办法,鼓励旅行社设计开发济南深度游产品,吸引境内外过夜游客,拉动旅游增量消费。推进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加强旅游质量分析,促进提升游客满意度。

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投诉机制。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省会城市群及国内热点旅游城市质监协作机制。完善旅游法律服务机制和综合投诉机制,建立旅游调解机构,实现投诉受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加大旅游服务监督,推动行业诚信旅游建设。

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篇五

201x年上半年,我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局坚持“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和旅游业灾后重建振兴的思路,以突出抓好旅游业科学重建为出发点,重点抓好旅游市场恢复和旅游重建项目,同时,还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市旅游局自真学习廉政准则

我局按照省委要求,在今年上半年,认真结合我局自身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市旅游局积极推进《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并组织召开全局科级党员干部会议,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学习《廉政准则》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廉政准则》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要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贯彻执行好《廉政准则》的“8个禁止、52个不准”。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按照准则要求,保持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环境,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把此次学习贯彻落实好。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学习提升素质,进一步加强旅游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