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百年历程读后感 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读后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03:19:08 作者:薇儿 评语寄语 2023年百年历程读后感 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百年历程读后感篇一

当我把《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完时,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看,这几年我们的家园变得也越来越美丽了!无论走在哪儿都看不到垃圾、小广告,小商小贩都自觉地找到规定的地方买卖了,县城乃至乡村增设不少公共设施;许多乡村的道路不仅硬化了,村里还设有垃圾池、垃圾焚烧地了,外乡人来到都感慨“乡镇和城市没啥区别啦!”作为乡镇的小主人,我感到非常高兴!可最近,我们的校门口发宣传广告的叔叔阿姨多了起来,我们当中有些同学得到传单后发觉无用,随手扔在马路沿上,当同学们开开心心地回家后,校园外面却多了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马路也顿时变得干净整洁了。试想如果没有我们同学的随手一扔,清洁工人就能像我们一样按时回家了,他们的孩子就能立刻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我们的家园也不会一次次遭受迫害了。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家变得美好,那我们的每个人都应有责任感:当看见垃圾时,随手捡起来;当看见不文明的现象时,立刻制止;当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时,马上伸出援助的手……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才会变得美好、和谐呀!

我们的家在全面建设小康,她的伟大复兴终将在我们少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让我们的责任托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吧!

百年历程读后感篇二

中国梦,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读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一书之后,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梦,不是某些人某个团体某个组织的梦,而是我们祖国我们民族共同的梦!在这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但我们无数先烈无数英雄们砥砺前行,决不放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为践行中国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而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它就是当一名平凡的教师,教书育人,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它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了班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还有两位同学幼年时父母因病早逝。这样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爱意的班级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班级改变的呢?是她――我的老师。她的爱似和煦的春风吹过我们的脸庞;她的爱如冬日的暖阳温暖我们的心灵;她的爱如甘甜的清泉让我们甘之如饴。她用语言播种着,用行动耕耘着,用汗水浇灌着,用心血滋润着,用爱收获着。

每当我走过她窗前,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当教师的愿望。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可怜的孩子,让爱的火苗继续延续。

也许我的梦想微不足道,也许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是作为当今社会的中小学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会挨饿挨冻,衣食无忧;没有战争,生活安定;能够安心读书,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我们为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为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而骄傲。但我们更应该时刻明白,并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将来要从父辈手里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我们将有责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想到这些,我们也会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必须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插上梦想的翅膀,以梦为马,跨步前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百年历程读后感篇三

读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一书,我为书中众多的榜样而感动。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和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紧密相联的:到20xx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样伟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一个核心概念来阐述它,也需要有一面精神旗帜来激励人民的斗志,激发社会正能量;而中国梦的提出,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召力,中国梦昭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血气、一种骨气、一种志气!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中国梦引发“世界回响”——成为许多国家政要、学者和媒体谈论的焦点。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说:中国梦不是政治口号,它勾画出了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学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力山大·拉林说,中国梦准确地阐释了当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具有普遍性。

德国汉学家、民族学家南因果博士认为:无论是中国领导人还是民众,都对中国梦充满期待。中国梦是属于世界的,也是由亿万个普通中国人的个人梦想汇集而成的。

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

百年历程读后感篇四

什么是爱国?用爸爸妈妈的话说,就是把国家放在心里,能为祖国贡献力量。但是,自从我读了《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这本书,我就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其实爱国并不是简单的“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就是爱国。这让我想到了书中讲述的“含山商会”的故事,“含山商会”是含山各行各业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士自发兴起组建的,它的事迹可多着呢!例如,修筑大桥他们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在老桥的底下有群人在那儿修筑桥梁。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早上还没到六点就起来工作。晚上直到天完全黑下来也会在那儿工作头戴头灯,不管是下雨还是降温,他们仍然在那儿工作。一次,天黑了,天上的月亮已被乌云包裹着,眼看着就要下雨了。

不一会儿,雨下得很大。第二天,含山人士所搭建的桥梁都被昨晚下得雨给淹没了,这下桥梁被淹没了,那怎么办呢?只见一名指挥员大声叫着:“大家不要慌,桥梁没了可以再建,但是如果我们偷懒一下,那在这座桥上的人民就要危险一点!你们也知道这座桥很不牢固,迟早会塌的!"含山人士一听,动力立马就来了,又重新修筑桥梁。含山人士的那种舍己为人,为人民利益的品质,值得被我们尊敬。

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穿上工作服,那工作服脱下来便全是汗水;每天中午仅有的十分钟可以用来吃饭,但他们创造了新的希望。我们要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我生在和平年代,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过苦难的我,只能从爷爷奶奶和电视电影中知道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如今,我们住的是高楼,学校美如公园,上课用的是多媒体设备,穿的是各式各样时尚漂亮的衣服。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好。

百年历程读后感篇五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以前的人们没有鞋子,就用草绳来编成草鞋;他们上学的书包也是自己做的,用布来缝制的;房子也很简陋;他们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吃的菜也是野菜……这本书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背残疾同学上学: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河北巨鹿4名小学生4年背残疾同学上学的故事,感动着许多的人。乔良川因患先天性脊柱开裂从小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靠四肢爬着前行。到了上学的年龄,小良川哭着对爹娘说:“我也要上学!”娘说:“路都走不了,怎么上学啊?”“爬着我也要去!”良川擦干泪水说。上学不久,良川所在的学校离他家有2公里,这段路使良川“求学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得已,良川放下书包,天天看着其他小伙伴去上学。就在这时,四双温暖的小手圆了良川的求学梦。年仅10岁的胡晓威、靳秋业、薄愠腾、张浩宇同学和往常一样用熟练的动作,背着比他们重近10公斤的同学乔良川去厕所、去课外活动。日复一日,坚持了4年。一天在学校,拄着拐杖挪动的良川摔在教师的走廊,疼得直咬牙。帮助他的4名同学看见良川摔倒,把他扶人起来,把他背进了厕所。第一次背良川后,他们就商量着天天背良川上学,就这样,4个6岁的孩子背一个12岁同学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教室、走廊、操场、厕所的路上……冬天下了大学,教室到厕所有100多米,由于路滑5个人一起摔倒在雪地上,摔了就爬起来继续走,4年来,雪里雨里摔了多少次多的已无法计数。升入四年级后,教室由原来的一楼搬到了二楼,每天上下许多次,这也给那4名同学出了又一道难题。但靳秋业说:“为了帮大哥哥良川上学,再苦再累也不怕。”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而且一坚持就是一年多,再过不久就要升初中了,他们不约而同的决定,初中还要一起上同一所,继续照顾良川,一起背着他走更远。在4名同学的带动下,在良川上下楼梯时有更多地同学愿意帮上一把,争着背一程,至此这成了学校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那4名同学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深深的触动。助人是快乐之本,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给予帮助,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这是一个人的高尚行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