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小故事读后感(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0 11:58:47 作者:字海 心得体会

读后感是对于书籍中所陈述观点的思考和回应,能够展示读者对书籍主题的理解和个人观点。如果你对读后感的写作还不够熟悉,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指导。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再伟大的人,有时也会犯错。及时纠正错误并将其丢弃是很重要的。只有摒弃错误,我们才能在一天之内走上成功之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第一天,管理员问他需要什么器皿,他回答说:“我想一张桌子或柜台,一把椅子,一些纸和笔就可以了。啊,是的,还有一个大废纸篓。”经理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爱因斯坦回答说:“这样我就可以把我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世界一直是这样的。每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只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能通过不断抛弃错误,看到一条向上的道路。

俗话说“人非圣贤,不能犯错误。”我们是一样的!

当我们选择在学习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时,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但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还是好学生。我们又犯了一个错误,借口生病没有出去上课。但只要我们不回避做练习,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当我们在小考中遇到一道难题,选择抄的时候,又犯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停止这种方法,用心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无辜的..

曾子曰:“吾居三省,居己身:求他人是否不忠?交朋友不相信?学不会吗?”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每天反思自己,及时发现和摒弃错误,总有一天会看到一条向上的道路。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身心还不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人,需要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摒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100个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多么勇敢,知难而进;多么好学,孜孜不倦;多么坚定,捍卫真理成为功勋卓著的科学家。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等一下杀我的头”—阿基米德和妙手神医—华佗。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学者,曾发现了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可惜的是在古罗马军队进犯叙拉古王国时被罗马士兵杀死,死前还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他这种忘我的精神,勤奋专心的钻研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华佗是汉末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名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手术,让患者减轻痛苦。他还编创了五禽操,强调锻炼身体。后因不服从曹操的征召被杀。华佗医术高明,心系百姓,热心助人,更可贵的是刚正不阿,不畏权势。这两篇故事告诉我做人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要热心助人。

这本书真的很值得大家去看看,它会让你了解每一位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让你明白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些科学家的身世,更加被他们的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而感动。

我们家里面那一些悬挂的电灯是谁发明的?用炸东西的火药是谁发明的?那么我们写字的纸是谁发明的?发明这一些东西的人们就是一生都为科学奋斗的人们―科学家!其中我最喜欢爱迪生。“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xx多种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电灯灯丝材料,废寝忘食地寻找,试验过1600多种材料,虽然有时会失败做实验不成功,但是爱迪生都不会放弃、不会灰心。但令人惊讶的'是,爱迪生一生只上过3个月学!他现后在火车上当报童,在车站当报务员,在电报公司当报务员。但这都因为他做实验引起爆炸而被开除。发明电灯时,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试验出适合做电灯灯芯的材料。最后,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爱迪生熄灭了吗?不,并没有,爱迪生这一种精神永不熄灭,他将照耀世界每一个角落!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科学不怕牺牲。为人民造福。那些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奋斗。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家们的种种优秀品质吧!让我们一起向科学的高峰进军吧!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科学家故事》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00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着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后来,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

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我应该向那些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们学习。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今年是20xx年了,记得我最后一次翻开时,正是20xx的2月,我又一次抠响了通往科学的大门,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翻开第一页,很普通,是一面目录,上面写了即将为我们讲故事的名人名字,而研究镭的居里夫人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不管是谁,只要有一颗真诚对待的心,我就会相信,我们也可以为社会作出伟大的贡献!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里有刻苦努力的鲁班、有医学高超的华佗、还有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们知难而进,好学谦逊,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我对每位科学家的成长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令我感处最深的要数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外国报刊这样评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正冲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但这么伟大的一个数学家,却自小家境贫寒。仅靠父亲的小杂货店维持生计。华罗庚从初中毕业后,由于交不起学费失学了,只得在小杂货店里帮助父亲料理店务。但在他的柜子上常常一边放着账册、算盘,一边却放着各类数学书籍。他遇到不解问题随时请教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师——书籍,坚持自学。华罗庚差不多每天花十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把它写下来。

想想华罗庚,再比比自己,我的内心十分惭愧。我也喜欢数学,但没有勤奋、认真地学习它、钻研它。学习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回家近解题步骤有些麻烦,想都不想就去问妈妈,妈妈批评我不动脑筋,我心不在焉的点点头。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的行为,是没有勤奋、自我刻苦努力的表现。

科学家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今天所用到的所学到的,都是他们用时间打磨,用心血换来的。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的学习向他们致敬!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我看了一本书——《科学家的故事》,我对其中有关科学家牛顿的故事,感触最深。

短文主要写的是:牛顿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艰苦的家庭中,他读小学时,除了数学还好外,其他几门功课都不太好。但是,牛顿却爱制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儿。有一次,他捧着一个用木头做的水车架在水中。只听见水车嘎嗒嘎嗒直响,不一会儿就转了起来。这时,有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向他走了过来,对牛顿说:“你知道为什么水车会转吗?”牛顿愣住了,脸涨得通红,不知说什么。那个男孩得意地说:“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从这以后,牛顿并没有气馁,反而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开始努力学习,成为了班级里的优秀学生,最后成为了历史的巨人。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认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还记得两年前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当时也没想多少,就报了名。老师很好,我也听地很认真。每节课我都很专心的听、讲、写、做。我从当初的楷书初级升为楷书高级,只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也就是第三节课左右);又从楷书高级到行书初级。这三个学期是漫长的,因为时间的长久:这三个学期又是快乐的,因为有朋友的相伴,老师的夸奖,家人的鼓励,把这些作为动力,像老牛拉车耕田一样,步步脚踏实地,不虚假。今年,季老师打电话来说把我的一份作品寄出去参加比赛了,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激动的一直问妈妈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呀。整个中午我怎么也睡不着,要知道,只有老师眼中的好作品才能交出去的。一年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同学能够拥有创作纸(有印刷的彩色图案在旁边的纸张),我在去年拿到创作纸后,练习了半个学期多,终于等到这次的机会了!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算再难的事都有可能成功!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前几天,我向姐姐借了一本名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几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民做出的贡献,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1879年出生在一座位于德国南部古老的乌尔姆小镇上,他一生活了69岁,于1948去世,他的一生对物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爱因斯坦从小就爱问为什为,有一次,爱因斯坦看见了一个指南针,立刻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朝着一个方向呢?指南针就这样让爱因斯坦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爱因斯坦最爱吃鱼子酱,在他过生日那天,他的朋友特意订了一盘鱼子酱。当宴会进入高潮的时候,就把鱼子酱端了出来,于是爱因斯坦就一边吃着鱼子酱,一边滔滔不绝得讲着“惯性”定律。当他讲完的时候,鱼子酱也吃完了,这时他的朋友故意问他:“你刚才吃的什么呀?”爱因斯坦满脸疑惑地问:“是什么呀?”“是鱼子酱。”他的朋友哈哈大笑。

就是凭着对科学的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让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所以我下定决心,长大也要向爱因斯坦一样做一个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里面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但我最喜欢的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全名叫玛丽·斯可罗夫斯卡,她从小母亲就去世了,一直跟随父亲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越是艰苦的生活就越铸成了她坚韧的的性格。并且在十六岁那年荣获了金质奖。她因为身为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力,她便在乡下当了五年的家庭教师,等到存够了足够的钱,来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理学院读书。而且她还比别人勤奋了十倍,还常常学习到深夜。

靠着这样的学习方式,她很快获取了两个硕士学位。

1895年,居里夫人先后发现了轴和钍的矿物,在居里夫人的不断努力下,她很快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

1904年4月,居里夫人的丈夫因为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忍着巨大的痛苦担任了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讲授了最新的一门科学———放射学。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坚持不懈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把一生献给科学的人。她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她是一个值得让我们去尊敬的人。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曾经很详细的观察了鸡蛋孵成小鸡时的发育过程:“心好像一块红血在蛋白中间。这一点红的在跳着,然后伸出两条充满血的血管,成漩涡的形状。还有一层布满血管的薄皮包围着蛋黄虽然后肢体才伸张出来,最初是很小的白色的。”这样详细如实的记录在2300年前是多么的难得可贵啊!

再说说鲁班吧:小时候鲁班雕刻一只凤凰,结果雕出来的却像鸡,一点也不好看,人们嘲笑他把凤凰变成鸡。后来,鲁班不断学习雕刻,手艺不断提高,终于雕出了一只美丽的凤凰,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做是要有耐心,不能总是半途而废,不应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天才出于勤奋啊!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从《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万婴之母林巧稚,目睹了母亲病故事痛苦的一幕,便发誓要努力学习,考上北京协和医院。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愿望,她为了自己的事业,终身未婚,接生了五万多个孩子。

钱学森是我国的火箭专家,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不惧威胁和各种阻挠,回到新中国,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长大以后,我也要想这些科学家一样,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科学实验意义非凡,但又充满危险性。可是,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却不因此退缩。李时珍则是我国古代研究草药的一颗巨星。

李时珍非常喜欢草药,可在那个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父亲希望李时珍走上仕途,做大官,光宗耀祖。李时表为了安慰父亲,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他又参加了三次考举人的乡试,但都落榜了。第三次乡试回来,李时珍恳切地对父亲说:“我再也不去考官了,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么能无动于衷,而整天去读那些没有用的入股文呢?您还是让我学医吧!”

李言闻被儿子的诚恳打动了,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因此,他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

在古时候,人们把专门讲述药物知识的书叫做“本草”,医生开药和药铺里配药都以它为依据的。从汉代的第一本草本《神农本草经》到唐朝官府派人编修的《唐新修本草》,历时1000多年,经过历代人的修订,记载的药物也从360多种发展到1500多种。可到了明朝的时候,本草书又有几百年没有修订了。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错误的配方。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李时珍,他想:用错药关系到生命,旧本草里有那么多错误,应该重新修订了,否则,不知道以后还会危害多少人呢!

一天,李时珍突然对父亲说:“旧草本书里有那么多的错误,我想整理整理,把该收进去的新药收进,把通过验证后证实是错误或混乱不清的地方修正过来,您看行吗?”

李言闻不禁大吃一惊:“旧本草是该修了,可是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靠官府找许多名医才能办成,你一个人怎么行呢?”

“我的决心已定,有机会我就上书朝廷,让朝廷派人重修本草。”李时珍坚定地说。

从那以后,李时珍除了给病人治病以外,还用闲余的时间读医书,为修订本草做准备。十年过去了,他读了800多本医书,摘抄了好几柜笔记。

有一年,朝廷要各地推荐名医到京城的太医院,李时珍也被选上了。太医院是专门给皇帝家人看病的,是天下云集的名医。李时珍怀着施展自己才学的希望来到这里,可是没想到,当时的嘉靖皇帝是迷信一些道士的说法,妄想服用仙丹长生不老,还让道士把持太医院,像李时珍真才实学的医生却得不到重用。

李时珍好几次向太医院提出修本草的建议,可是,有那些道士把持太医院,谁能听进他的建议呢?甚至有人骂他“草包医”,修本草是妄想。李时珍听后非常失望,在太医院待上没有一年的时间,就假托有病,辞职回到了家乡。李时珍回到家乡,继续修订本草。他发现,要想验证旧本草的内容,光靠收集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出远门,于是带着学生庞宪,儿子李建元一起出外考察。

一路上,李时珍不断地向农民、猎人、药农等请教。

有一次,李时珍在《刘郁西使记》的书里发现了奇特的“撒八儿”。它起初是由一种叫玳瑁的动物吐出来的东西,后来又被大鲛鱼吞了下去,经过了很多年,才变成“撒八儿”。

李时珍没有见过“撒八儿”,问过许多人,也都不知道,就连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都不知道。

从1552年李时珍写这部书算起,已经整整经历37个年头了,他也从3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60岁的老人,他给这部书取名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了他的愿望。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本草纲目》永远流传在世间。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书中写了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伟大,很厉害,个性是李时珍,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我们都就应向他学习。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观察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发现,旧本草术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定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去,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采集药物,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做了下去。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尝试各种草药上千种。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最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草。

从李时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就应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啊。

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还亲自实验,不怕困难,不怕死亡,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在学习上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要多向其他的同学学习,要有细心,要有信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人们一提起奥林匹克,就会十分自然地联想起一幅幅充满希望、活力四射的图景:圣火熊熊燃烧,五环旗迎风招展,和平鸽腾空而起,健儿们龙腾虎跃。奥林匹克意味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敢于行动,勇夺胜利;奥林匹克是变化而不是停滞,是运动而不是静止。奥林匹克象征着生命、青春和美丽。奥林匹克运动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宝库,从古代神话到现代科技,从体育运动到社会发展,它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奥运英雄,用自己活生生的榜样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在逆境中奋起,怎样光明磊落地拼搏,怎样善待他人,怎样健康愉快地生活。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热血沸腾的迎接每一局奥运会。xx年,是令所有中国人最激动的一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奥运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想干点儿什么事,表示我心中的喜悦。大事干不了,那,我就锻炼锻炼身体吧!于是,我和妈妈,妹妹约定好了,从峨眉骑车到乐山,看谁能坚持下来。

似乎是刹那间,骑车的日子已经到了,我们准备了一些面包,上路咯!刚开始,我们都很带劲,精神焕发,神采高扬,边唱歌边悠闲的看着两旁的景物。可是我们没想到,困难在后头等着呢。渐渐的,我们已经过了符溪镇,收费站仿佛触手可及。只要过了收费站,离乐山感觉近多了。我不觉得意起来,心想:真是小样,有什么好骑的呀!便像离弦的箭似的,迅速的向前卖力的骑去。

这时,我突然刹住了车,原来,一条望不到边际的斜坡展示在我们面前。它好似一条龙向空中飞翔。我眼睛要看花了,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真想放弃了,妈妈赶上来,她面对这个斜坡,没有露出躲避困难的思想。她对我说:“双双,你要克服这个困难,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面对困难,不要去逃避它,要勇敢的`去战胜它,也不能气馁,不然,这次来骑车,有什么意义呢,对不对?假如你是一个奥运选手,正在参加马拉松,你是放弃还是坚持?”妈妈说完了。这时,我脑海里有一个轻而有力的声音说:“真的要放弃吗?那么,奥运选手们面对比这大得多的困难,他们又是怎么克服的呢,加油吧!战胜这个小小的困难!”我又突然想到我们国家的女子排球队,她们不也是经历一次次失败,克服种种困难,但从不气垒,仍奋斗不息,才有了今日的光辉吗?我现在面对这样一件小事却退缩了,真是不应该!于是,我奋力向前骑去。将妈妈与妹妹远远的甩在后面。不一会儿,我的脚渐渐酸痛起来,车轮也转动得越来越慢,双脚好象不听我使唤似的,沉重得抬不起来。呼吸变得急促,眼看车就要停下,我几乎要崩溃了。但我心中,一个坚定信念站了出来,那就是—战胜困难很不容易,但如果没有困难,就没有明日的光辉!事情仿佛明朗了许多,我在心中不停的鼓励着,奥运精神是我唯一的支撑点。每一想到它,我就不会在累了。渐渐的,我的速度又快起来,几次想休息都忍住了。只顾着向前冲。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

突然,我看到收费站了!整个世界的阳光仿佛都照耀在我的心头,脚充满了活力,急于发出下一次的进攻。这就是奥运魅力所在吧!经过三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乐山了!享受着柔和的春风,我深切感受到奥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它仿佛是一种精神,支撑着人们克服困难。现在,我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奥运,在我心燃烧!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犹如穿过古今中外,划过历史的长河,可谓群星璀璨:蔡伦造纸,张衡发明地动仪,“让土地永葆青春”的`侯光炯,揭开雷电之谜的富兰克林,实现飞翔梦想的莱特兄弟……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最深的的还是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经常站在窗前,看着被黑暗笼罩的城市,对自我说,要是能让人们都用上电灯,夜晚像白天一样明亮该多好啊!

爱迪生下定决心发明电灯,让电灯走入寻常百姓家。爱迪生说干就干,广泛查找资料,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他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哪一种材料做灯丝才能延长灯泡的寿命呢?为此,他用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失败,使得投资老板抽走了资金;社会上的人一时间议论纷纷,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能否实现电灯的突破?……爱迪生还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工作。

当然,在困难面前爱迪生没有退缩,在他发明的字典里没有退缩这个词。

今日我们都明白,电灯问世了。可是每一项发明的背后有多少辛苦,仅有爱迪生自我明白,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为大众服务的发明。

爱迪生的精神、他的毅力和耐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让我们记住他的话吧:成功的秘诀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寒假初,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为《科学家的故事》的书,我立即打开阅读,收获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

书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家获发明家的故事,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发明感受和成功经验,让我们加深对每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我们小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重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其中就有一个故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就是炸药大王——诺贝尔。听到诺贝尔,我们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诺贝尔奖”,而“诺贝尔奖”就是诺贝尔创立的。诺贝尔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狭小的屋子里。诺贝尔的父亲在诺贝尔童年时代,就一直对孩子们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使得诺贝尔也对实验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长大后,诺贝尔父子有渴望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便和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开始了实验之旅。然而,就在1864年9月3日,实验间发生了意外爆炸,而面对失去聘任了痛苦,实验设备的受损以及所用资金的缺乏,诺贝尔全然没有退缩,终于又重新获得了社会的信任。

诺贝尔的故事传诵一时,全世界每家每户皆知晓,而也有许多能人奇人去争夺那宝贵而又伟大的诺贝尔奖,但是我看中的,不是诺贝尔一生共获得了255项专利权,也不是闻名世界的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但又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没有钱,没有设备,更没有亲人对他的支持和社会对他的认可,但诺贝尔却坚持了下来,最终,创造了奇迹!

这本书所讲的科学家远远没有讲完,还有许多科学家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这是一些多么伟大、多么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们呀!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我们作为下一辈,更要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做出贡献,让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永远有着我们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