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 石榴教案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03:52:06 作者:文轩 讲话稿 2023年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 石榴教案设计(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根据教育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下面是一份精心编写的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使用。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4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四、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五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对《石榴》一文的教学校思路进行进行总结,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by: 濮一菁

《石榴》一文,通过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用艺术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教参中也提及,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应该围绕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感情朗读来了解石榴的生长特点,感受与领悟作者语言的精妙。

因此,针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部分的问题设置就脱离了这个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出现了偏差。在复习回忆引出石榴的叶、花、果三部分后,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枣庄,去细细地欣赏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你觉得石榴的哪个部分最美?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感受深的词、句圈一圈,划一划。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问题的提出,势必会产生很多自主选择的结果,事实上上过课文后,就不难发现,学生大多喜欢花、果,可怜的叶子几乎没有人提及,老师只能在台上干着急。而且这样的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按生长顺序讲述课文,而是完全出于学生的喜好来讲了,这样也会打乱了原本的教学思路,如学习完第四自然段后进行仿写练习。如果学生跑上来就提出喜欢石榴的子儿,那等全文学完后,还得再重炒冷饭,再试着仿写。那教学过程就混乱了。

因此,这种看似自由民主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课里统领全文的教学就不恰当了。如果把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来学习的方法放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引出石榴果以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你喜欢石榴果吗?你喜欢它的什么呢?为什么喜欢它呢?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语句来体会交流,把握关键词句,体会成熟石榴果的可爱。这样的处理针对性更强,效果也肯定更好。

那第二自然段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的部分该怎么教学呢?在名师陈教导的指导下,豁然开朗。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问问学生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从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这个场面怎么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词语可以概括这个场面?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把书读薄,找出“热闹”一词来概括这一场景。接着把文本读厚,回到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一热闹。从而进一步细致地体会语言,把握文本,并相机做好感情朗读的指导。

教学设计这样一变后,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理解了,掌握了,文本的写作顺序也清晰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从本文的教学中,我再一次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机制需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教学要因文而异,更要因人而异。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介绍自己对石榴的了解。

2、简介作者: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等,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等,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划出自己认为不理解的字词。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交流。

1、字词

奇崛(ju ) 枯瘠(j ) 犀(x )利 皓(h o)齿 束缚(f )

唾(tu )津 匀称(ch n) 柔媚(m i) 争妍(y n)斗艳

盎( ng)然 忍俊不禁(j n) 丰腴(y )

2、明确本文的思路:

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构思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三、学生朗读课文。

每一位同学读一部分。

四、阅读第一部分。

找出表现了作者喜欢石榴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最可爱”。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表明作者对石榴的态度。炎热的夏天,面对火热的阳光而“开起了花”,在少数开花的树木中又属于“最可爱的一种”,由此可见石榴的不平凡。

那么,石榴的最可爱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画石榴的。

1、画石榴的时候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

2、分三个层次。

(1)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

(2)描写石榴花的特征。(石榴花、石榴花骨朵、单瓣花)

(3)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字词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阅读分析第二部分(画石榴)

1、描写石榴枝叶的特征。(第2段)

文章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叶分别同梅树和杨柳树相比。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重点描写石榴花的特征。(3到5段)

第三段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离”以色彩缤纷可以,双瓣的“华贵”以华丽珍贵悦人,这就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于是作者禁不住发出一句反问“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用“奇迹”一词来赞美。

第五段,运用种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石榴花“一段妙幻的演艺”。

3、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6段)

先用幽默的反问扣住读者,然后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和作者的欣赏之情。

三、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的。

1、先说自己喜欢夏天,因为它象征旺盛的斗志,火一样的热情,进而倾吐“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之情。喜欢夏天是一种衬笔,用来衬托“更喜欢”,这就是夏天的心脏——石榴。

2、写自己挡不住石榴的诱惑。其实,作者明写抵挡不住诱惑,真想尝个鲜,暗写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四、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

拟人,反问(略)

对偶——描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六、布置作业。

为下列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例句)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

信鸽: 。

松柏: 。

螺丝钉: 。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石榴》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石榴》一文语言清晰,颇有美感。课文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产过程。第一节用简练的语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节写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第三节写石榴结果,渐渐成熟。第四节写石榴内部的状况,以及子儿的滋味。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写水果特点的方法。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导入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课题——学生读课题《石榴》

(二)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跟随作者,去山东枣庄,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一)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喜欢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 叶绿;夏  花美;秋 果趣(如果学生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就打个?说:待会儿,我们学习这一段课文的时候再来想这个词)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二)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课件图片欣赏)

1.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美了)

3.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4.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

5.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6.师:看一看,这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

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

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请你把书上的

这一句读一读。

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再指名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说。)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

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全班吹喇叭)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生自由轻声朗读。)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板书: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图片),听——[播放笑声](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生过来表演。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 逐渐 最后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 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 声名远扬 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这里有一个词:挂。我换一个词,开,可以吗?为什么?

(开,是可以的。但“挂”更形象,更生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

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点击光盘,欣赏石榴成熟后的姿态)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满怀着深情来写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前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这可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啊!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点击光盘,让学生感性认识石榴。

三、回顾全文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点击光盘,玩“神奇小果树”)

2.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个水果,你准备从这篇文章里学些什么方法来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让你们收获了写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六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听读、勾画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文档为doc格式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七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

生:石榴。

师:猜对了,就是石榴,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同写。

师: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留点什么呢?这个点不能丢,真有趣,留下的竟然是刀和田。这个字记住了吗?一边说,一边自己写一写。

生边说边写。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很准确,榴,单独读二声,当他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

1.学习词语,扫清障碍。

师:生字读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师出示:酸溜溜 甜津津

生读

师: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叠词。

师: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胖乎乎

生:懒洋洋

生:红通通

师:读了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词都是写颜色的。

师:还能说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生:金黄

生:紫盈盈

生:五颜六色

师:看,这样分类积累,就会积累更多的词语。大家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

2.整体感知,再识石榴。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石榴?

生: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叶、花、果。

三、细读品赏,悟情体验

1.以画促读,深入文本。

师:同学们已初步感悟了文章内容。先来赏赏叶和花吧!谁来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师:结合这段话,老师特意做了一幅画。师出示石榴花的图画(花的数量不多)。

师:你们认为我画得好不好啊?

生:我觉得老师画得挺好的,花的形状真得很像喇叭的样子。

生:我觉得老师的颜色用的好,石榴花火红火红的。

师:感谢同学们的表扬,不过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再来读读这一段,仔细读,结合着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再做判定。

生默读第2自然段

师:现在说说看,我画的好不好?

生:老师画的有问题,石榴花的数量应该很多,你才画了几朵。

师: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石榴花的数量多了?

生:我从“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这句话中的“满”字能看出石榴花很多,“满”字说明枝头上花很密、很多,不留缝隙,那得多少花呀。

生:我从“密”和“盛”感受到花多,只有花长得茂盛,长得多才会一朵挨着一朵,密密麻麻。

师:一个密、一个盛,一个满让我认识到了这石榴花的数量的确应该画得再多些。

师出示画面,轻快活泼的音乐声中,画面中的石榴花越来越多,越来越盛。

师:这么多的石榴花,这么热闹的情景,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生读第2自然段

2.创境想象,体验情感。

师: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正鼓着劲地吹呢,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呀?自己试着表演一下。

生各自表演。

生:我吹的是《运动员进行曲》。

师:石榴家族的运动会,一定很热闹。

生:我吹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石榴也想参加郊游,畅游北海,真有趣!想象着画面,再来读这段话。

生再读第2自然段

生:热闹

生:生机勃勃

生:争奇斗艳

师:的的确确是热闹呀,咱们一起来读,感受石榴园里的热闹。

生齐读第2自然

石榴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自制的石榴花、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生:石榴)谁能介绍一下石榴的样子或者是味道呢?(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这节课我们就去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检查生字词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生词会读了吗?(生:会读了)[出示课件]

石榴、剥开、活泼、急切、咧开嘴

喜讯、甚至、扒开、张望、甜津津

师:先自已读一读试试。

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对了学生跟读一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生: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把书捧好,认真听,听完别忘了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读书结果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自已读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同学们你们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小鸟在枝头歌唱,石榴树也被春姑娘唤醒了,春天的石榴树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播放音乐)

生汇报交流结果

(长叶、抽枝、发芽)

师:枣庄的石榴也这样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佛、讯、甚、甜

2、师范写、生书空

3、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什么叫“驰名中外”?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开满了花的石榴树.请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读好“火红的石榴花”)

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谁能读好这句话?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这叶儿长得怎么样?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词语“郁郁葱葱”。(读好词语)。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叶子有变化,还有同学发现了石榴花,谁来读一读描写花的部分?

学生读描写花的部分(教师贴两三朵石榴花)

师:行了吗?(不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一朵朵、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了

师:你真细心,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自已读一读

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不错,同学们想象到石榴树开满石榴花的情景了吗?感觉怎样?

生:很美

师:假如你就是一朵火红的石榴花,你会怎样把自已的美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呢?同桌再读一读试试,看谁读得更好.

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把自已的美丽展现出来呢?

指名读(放音乐)

生: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石榴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生:应该是热闹而不是开

师:这个词不改行吗?为什么?

生:热闹说明花开的很多、很旺盛、把它当来写的。

师:把改后的这段话读一读好吗?(学生读)

师:老师发现你读一天天,突然慢了下来,能告诉老师原因吗?

生:因为石榴不是一天长大的,而是慢慢儿长大,所以应该慢一点儿读。

师:你理解的真好。同学们,石榴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会逐渐长大,

还有其它的变化吗?你们看老师的这两只石榴哪只是正在成长的,哪只是熟透了的?(出示石榴)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听听?老师觉得绿黄色中的绿黄都是表示颜色,把黄字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已经到了秋天,叶子应该发黄了。

师:你们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怎么样?可爱吗?那就赶紧读一读,读出它的可爱来。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再读一读试试,最后一句还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自由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比比赛读好吗?

男女生分组读

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生:我想吃.....

师:那就赶紧摘一个尝一尝,(教师可以分石榴给学生尝一尝。)

说说尝后的感觉

师: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自已读一读,指名读

教师小结:真好吃,有机会老师一定请你们品尝一下枣庄的石榴好吗?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介绍枣庄的石榴。

2、比比谁的本事大,为石榴设计一句广告语,让所有的人听了都流口水。

3、仿照第四段写一种植物的成熟过程。

板书设计:

颜色

石榴 形状 特点(可爱)

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