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大全(13篇)

时间:2024-01-10 17:34:21 作者:紫薇儿 口号大全

高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内容。高中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所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高中教案了吧。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美术教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工业设计与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设计的主要区别,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作用。难点是本课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将本课的内容减少,降低难度,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把自己审美的标准表现出来,并要求部分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设计。

导入新课。

吃和喝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当遇到无法用嘴或手接触到水源时,动物会跑开去寻觅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类会怎样?(动脑去创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饥,然而人类却没有满足生吞活剥的充饥行为,而能钻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渐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类有没有满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人类并没有满足加长手臂的工具获取现成的水源,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钻井工具,并将井设计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观和使用相结合。有的还被设计成满足特定的场合使用,如祭祀或礼仪。人类为满足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实验,在这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类是怎样去解决的?(机器化生产)。

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出现了大批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艺术效果,使当时的产品外观丑陋,用材不合理,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当然也就难以适应商品竞争。从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开始注意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因此,英国通过讲座或成立学校等办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受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成为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在为"大众而设计"的知道思想下,以现代生产、现代材料、现代生活为主题,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工业产品。如1928年马塞尔·布罗伊尔设计的钢管椅(学生欣赏讲出体会)。

教师小结:布罗伊尔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公认的家具设计大师。他从自行车的钢管得到启发,采用钢管、皮革和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的第一张钢管椅子是在1925年产生的,为了纪念他与老师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者瓦西里_康定斯基的友谊,他将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子"。这些产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些金属与帆布结合的椅子、金属与玻璃结合的灯具,便于机器加工的简洁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琐装饰的艺术手段,却为我们敲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大门。课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设计经过改造的钢管椅子,最大的特点是把椅子的四只脚换成两个s型的支架,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许多接头,同时,坐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弹性。造型简洁单纯。

对于工业设计,各国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工业设计是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门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产品设计;二是为产品竞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各国对工业设计的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产品设计则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实就是实用和美观两则的统一。比如,像电话,在开始造型和纹饰烦琐,拨号是转动的,反映当时的审美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的直接拨号的电话。(学生举例)所以工业设计人员和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是有区别的,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着眼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装饰等)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与产品功能的统一,而一般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审美要求,以及功能与审美能否统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对审美的追求界定了工业设计师与一般工程师的区别。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表面的美化装饰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的统一。为了做到这种统一,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及设计的独创性。凡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统一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产品,其设计就是优秀的工业设计。

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常见的各种轿车,其造型极为简洁、流畅,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灵活的性能和鲜明的时代感。而常见的载重汽车和大客车则表现出一种坚挺、浑厚的造型,给人以力量、雄劲之感。这种不同的造型效果,是产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轿车以高速度、机动性强为主要特征,在造型设计中要以流体力学为依据,减少外裸部件,外观光滑平顺,降低车身高度,增强稳定性,使车身呈流线型,以此尽量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表现出现代轿车共同的造型风格。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是重载运输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造型上表现出粗犷的气派,显示了力量感。

这说明工业设计所追求的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忽视产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就是因为脱离了产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例如我国城市街道上常见的一些小熊猫、青蛙、狮子等动物形象的废物箱造型,就是忽视功能单纯追求艺术效果的结果。它的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如城市街道设施的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结果造成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时又亵渎了可爱的动物,破坏了城市景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工业设计乃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新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荣久庵宪司先生在中国199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上演讲时谈到什么是设计时指出:"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将人们的某种需求、愿望、理想,通过创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体的实现。""这里所指的人们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与满足,不仅包括一般的物质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满足,同时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即产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是人类的不断的发明与创造。

学生练习:设计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其特点一定会比较熟悉,这当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现在同学们家的电视机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电视机架是用铝合金做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安装好,而起结构简洁美观,与现代的家具相结合,非常美观。现在我们就把他表现出来,来个异想天开大发明。

要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如果有时间,选择优秀作业要求学生讲出构思。

高中美术教案

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法国近代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法国近代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是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的浮雕。它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整个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女神,她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是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加莱义民》,是一座表现爱国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纪念碑。它取材于十四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的六位市民为挽救全城人的生命勇于牺牲的历史事件。罗丹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以单独的一座人像和运用象征的手法的框框,采用了以写实的手法着重表现六位义民即将英勇赴难时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布朗库西的肖像雕塑《波嘉尼小姐》是西方现代主义雕塑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它的特点是形体的高度的单纯化,即形体的塑造只要能表现出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即可,不必再考虑其他的细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雕塑艺术的传统观念。所以,西方美术家称布朗库西为“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也是一件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雕刻。它被安置在苏格兰的丘陵地带的一个山坡上。作者不仅运用现代主义美术常用的夸张、变形的手法,而且从原始艺术中吸取灵感,把原始艺术的稚拙的风格与现代单纯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而又神秘的气息。

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纪念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重建被德国法西斯严重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大胆地运用了立体主义美术的手法,对形体作了夸张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处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的呼喊”,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使人久久难忘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与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情感有机的统一,成为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中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杰作。

里维拉的雕刻《无限大》是安置在美国纽约市国立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雕刻。作者利用现代流行的不锈钢材创造了一个似乎无始无终、一直处在运动状态的曲线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阳光照射下,不锈钢材的不同的曲面会反射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它与不断变幻着的曲线形态给人以种种奇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像《无限大》这样的抽象雕刻,虽不表现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但通过它的有意味的形式,仍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并使人感到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从西方传统的写实的雕塑演变到现代的各种形式的雕塑,无疑是雕塑艺术的重大发展。它生动地展示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复习思考题:

1.罗丹的《加莱义民》的思想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2.西方现代雕刻的发展趋势。

高中美术教案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

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

(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

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

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

(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

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

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

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3.司母戊鼎:学生查询到的资料很多,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展示。还可多叫些学生解说和介绍。

高中美术教案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

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教案[]

宜昌市三峡艺术高中:刘军兵。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惜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只有国家强盛,才能保持长久和平。作为中华儿女,理应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给学生准备相关作品资料、白纸、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拯救大兵瑞恩》电影片段导入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有何感触?

二、作品赏析,知识构建(共有三个板块的内容)板块一。

战争与美术(安排两次交流与思考)作品一。

建筑艺术杰作:《长城》。

提问。

1、这件浩大的建筑艺术杰作是怎样产生的?

雕刻艺术杰作:《秦始皇兵马俑》。

思考与交流:秦始皇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作品三。

绘画艺术作品:《布雷达的投降》思考与交流:

1、你能看出胜利者与失败者分别是谁吗?

2、你觉得国王对这件作品会很满意吗?

3、委拉斯贵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作品四。

工艺美术作品:《战国铜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战争情况。

板块一归纳: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造就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而这些美术作品又以自己的方式见证战争历史,并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更理性地认识战争。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历史的发展,有些作品还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审美价值。

板块二:反思战争(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出发,静心欣赏——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教师总结)深刻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体会作品中的战争控诉与反思,以及对和平的热烈呼吁。从反思的角度诠释美术作品对战争甚至人们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

作品。

《南京大屠杀》。

《原爆图》《内战的预言》。

作品。

《和平鸽》。

《和平大钟》。

两幅反战招贴画。

三、创作实践。

四、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造就了一些不同类型美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发展之中在反应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或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且我们还学习了从内容、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去欣赏融入了艺术家情感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带个广大民众的深重灾难,使我们自发的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但是和平仅靠呼吁是不够的,我们唯有建设起富强民主的国家,才能保持长久和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高中美术教案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美术教案

知道我国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质以及分类、初步掌握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组探讨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难点】。

能够简单评析云冈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敦煌壁画、佛像等)。(接下来看影片《飞天舞蹈》提升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直观感知。

1.佛教的'产生。(播放ppt诞生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2、佛教传入中国。

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人间众生的苦难是多种多样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佛能够看到并且帮助众多受苦受难的人,并且满足不同人的愿望。

(三)具体分析。

1、提问:中国四大佛教石窟?通过ppt分别播放四大石窟图片。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2、讨论佛像的一般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肉髻,螺发,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达宽博,造型平稳厚实。体现了当时高潮的雕塑技术。同时体现了当时佛教在人心目中的无上地位。

(影音欣赏佛像图片《金刚经》)。

3、云冈石窟大佛欣赏。(重点欣赏第20窟大佛)。

a、教师简介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凿窟,东西绵延一公里,创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达到高峰。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现存洞窟53个,窟龛约1100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有著名的二十石窟。

b、提问雕塑的分类?

----圆雕、浮雕。

c、雕塑的材质?

-----石、陶、木、铜。

d、欣赏云冈石窟佛像后讨论艺术特色·。

-----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四)情感升华。

讨论:在你旅游时应该怎样自觉保护历史文物?

(五)小结拓展。

1、本课总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唯一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唯一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强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无论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宗教美术作品,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宗教的神圣与威严,宗教到现在仍然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产物。

1、拓展:播放ppt配乐欣赏敦煌飞天壁画图片。

提问:为什么云冈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称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画闻名于世?

六、板书设计。

净化心灵的文化产物----云冈石窟。

一我国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类,材质。

三云冈石窟佛像艺术特色-----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高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1、欣赏创意视频。

ppt播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思妙想的世界。

(板书:奇思妙想)。

二、新授。

1、欣赏作品,开启思路。

师:奇思妙想的创意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我们一同欣赏一下。(ppt播放图片:生活用品,建筑,广告)。

师小结:奇思妙想的生活用品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2、观察讨论,尝试想象。

ppt出示《大象与乐器》。

1画面是由几个物象组成?他们的组合巧妙在哪里?

2比较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在哪里?

3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用自然、生动、有创意、新奇、合理性、和谐等美术语言进行描绘。

(1)出示“杯子”

这是一朵普通的杯子,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学生讨论)。

(2)出示“鸟”

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物体能想出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想象的奇妙之处。

3、尝试表现,快乐创作。

教师示范:

出示一个杯子,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步:联想。

对杯子的外形进行奇思妙想。

对杯子的功能进行奇思妙想。

把杯子想象成另外一种东西。

第二步:添加。

绘画元素:(点,线,面,色彩)。

第三步:给你的奇思妙想给个名字。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对“房子”行进奇思妙想。

2、画完之后,加上文字说明或起个名字。

师:相信同学们也已经跃跃欲试,开启想象的大门了,把你心中的想法画成小草图。再和同学讨论,选一张最满意的认真描绘,涂色,还可以写上文字说明。

5、评析学生作品。

同学们在一起观摩、欣赏和评论各自的作品,看谁的想象力更奇妙,谁的作品更有趣,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与孩子们交流,相互熟悉。

2、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孩子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在面具上进行手绘,结合卡纸粘贴,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教学用具:白色面具、水粉颜料、水粉笔、油性彩笔、黑色勾线笔、成型面具(南瓜灯、面。

具,共3个及以上)、糖果。

教学时间:2小课时。

教学年龄:4~12岁。

教学过程:

一、入场: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小朋友们,我们先来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不好?我是曾老师,小朋们叫什么呢?(按顺序介绍)。

好的,小朋友们都介绍了自己,做得很棒哦!那我们开始上课了好不好?

二、引入:

三、示范:

四、课堂作业:

发给学生面具,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五、课堂小活动并总结: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自己的面具,有的面具色彩很漂亮,有的小朋友的面具非常的独特有趣,每个小朋友的面具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喜欢自己做的面具吗?我们戴上自己做的面具扮作小精灵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问外面的叔叔阿姨们要糖果了,要糖果之前我们要说什么啊?(是的,“不给糖我们就捣乱”)最后我们要看谁的糖果最多。

要完糖果,我们要回到教室哦!

好啦,我们来数一熟,看哪个小朋友的糖果最多。小朋友们数一数自己的糖果有多少,告诉老师好不好。(小黑板上做记录)。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一节课,我们上课的内容是用纸粘贴做机器人,同学们记得来上课哦!

现在,老师来给你们拍照片好吗?(拍照)最后,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们看好不好?

高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任务的五官的能力。

2、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魔法盒,魔术棒。

2、苹果脸型,3张范画。

3、钢琴曲磁带、录音机、彩色卡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配乐散文《给老师画像》,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你在散文中听到小朋友怎样来给老师画像的?(出示苹果脸型)。

是不是这样吗?这张像和老师一样吗?哪里不像?为什么要把眼睛画成太阳,嘴画成水果糖呢?这种用相似物体替换的方法叫替换想象法”。

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自己想象。

(出示魔法盒,盒中按步骤放入三张范画,魔法棒)。

老师:“看,这是什么?我的魔法盒中藏着许多的宝贝,只要我用魔术棒轻轻一挥,就能把宝贝变出来,现在让我来变一变,看看能变出什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抽出第一张范画,基本的怪脸)老师变出什么?”(变出一张奇怪的大脸)“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变出什么”?(请一幼儿来抽出第二张范画,加上五官)“这回又变出什么了?”(变出眼睛、鼻子、嘴巴了)“这张脸上的五官分别是用什么代替的?如果让你来变,你会用什么来替代这些五官呢?”(幼儿讨论回答),“现在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变变看,还能变出什么?”(请一幼儿抽出第三张范画:对五官进行了装饰)“这次又变出了什么?(在原来的脸上进行了装饰)对了,装饰的时候注意了黑白、疏密之分。瞧这张脸多奇怪、多有趣,这就是运用了我们刚才说的用相似物体替换的画法”。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小朋友,你们想来变一个奇怪的怪脸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来代替怪脸上的五官呢?请你们把想到的怪脸画下来。(放优美的钢琴曲)。

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作画时首先要将基本发脸型画大,五官画在中间要突出,装饰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和黑白之分。

四、展示体验。

将幼儿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与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中,在通过孩子的欣赏和自由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极了,孩子的创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说全班的小朋友的作品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始终是积极的。

高中美术教案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黏土的特点,陶器的加工方式及欣赏博物馆中的陶器三个部分。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新石器时代初期较为粗糙的古陶器图片,猜测人类最初制作陶器的原料——泥土,进而通过交流课前用泥土制作土碗的感受,得出泥土制陶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引出制陶的主要原料——黏土;接着,通过比较校园中采集的土壤和黏土,发现黏土的特性:颗粒小,黏性强;然后,用烧制的方式进一步探究黏土变得坚固且不可逆的特点,同时观看视频,初步了解陶器的加工方式及生产过程;最后,通过欣赏、了解博物馆中的福泉山陶器,感受家乡福泉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引发课后到青浦博物馆实地考查进一步了解福泉山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了解黏土的特性。方法是:首先通过观察比较校园土壤和黏土的区别,知道黏土颗粒小、黏性强的特点;再通过观察加热后的黏土,知道黏土加热后会变色、变硬且这个变化不可逆的特点。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知道陶器的加工方式和发展历程。方法是:首先,通过制作泥碗、思考如何改进材料等活动,初步知道陶器原料选择上的演变过程;通过比较烧制的黏土球和阴干的黏土球,知道陶器的加工由晾干到简单烧制,再到烧窑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陶器完整的加工方式和生产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以家乡福泉山古陶器发展史为线索,以陶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陶器的主要原料黏土的特性,并在此过程中,了解陶器的加工、生产及其演变的过程。此外,本课结合青浦小学自然的“爱实验”公众号发布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后到青浦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福泉山文物。

高中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导入。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4、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教学难点,对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5、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在现实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现象,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师还熟悉的感觉;也有一些学生就不行了,老师讲得非常辛苦,可学生却似乎没什么反应,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老师对自己授课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他们在美术方面的知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分类教学的必要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上,而美术鉴赏课教学只有适应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教学对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学校毕业的学生,其美术的基础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面对着不同学校的毕业生,采用分类教学,将极大地增进授课的针对性。

我们老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老师要利用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各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引学生学习。分类分层次教学应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差异,不同的地区设定不同的目标。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分类教学能否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能否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抓好师资培训工作,稳定和扩大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学生资源,如请优秀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另外,集体备课的普及,也将大大缓解师资紧张这一矛盾。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面对同一班级教学对象的压力大大缓解了,但不同区域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出现也要求老师改变过去那种同教学目的、同一重点难点、同一评判标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导学要做到精讲、对路、有启发、尽量把“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高中美术教材是根据不同线索编写的,它不可能体现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却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只有经过我们教师的结合自己所处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加工,才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做到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美术教师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大量具体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调查当地学生美术课是否正常授课等现状,建立各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调查档案,编写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术鉴赏校本教材,这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秘共性、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宗旨。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高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

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食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介绍《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各地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3、几大名窑的产品特征。

4、珍爱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及纹饰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或录像(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回答:不是。是瓷器。

三、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讲瓷器。

(一)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与瓷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