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

时间:2023-07-07 08:07:59 作者:曹czj 口号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一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 卜碌碌直响。

香客们求财心虔,哪还管你扑面而来的五、六级大风呢!临近财神庙一里余,路旁遍设香烛表纸的摊子。入庙首要就是参拜财神。只见殿内香烟绦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磐悠扬之声。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北京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新福商品。

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还有长尺半、阔半尺的印有金鳞图案和“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的大红香客们在车前的灯叉上插着一只或大或小的风车,车把挂满了成串儿的金银元宝和红纸金鳞鱼;头戴毡帽缎带的隙缝中满插红绒花、金“福”“寿”字和孔雀翎——他们神采飞扬地“胜利”返航了。一路行来,只听风车卜碌碌乱响,纸鱼扑楞楞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各自抵家,绒花金宇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

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供奉的神祗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地狱阴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执掌地狱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善恶鬼魂给以奖惩的“执法官”。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他们有的勾锁亡魂,有的押着所谓阳世间的“恶人”在滥施非刑。什么上刀山,下油锅,大锯锯,上磨研以及敲牙割舌、过奈何桥等,真是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当初有个别小鬼行刑场面的塑像前还设有“机括”。只见小鬼们双手高擎铁链,正欲拘拿亡魂。其青脸红发,锯齿猿牙的凶恶相令人望而生畏。但因殿内光线阴暗,香客们好奇心胜,必欲走近以窥端倪,谁料刚一上前,恰好踩中消息,只听哗啦啦一响,小鬼猛抖手中锁链,不偏不倚,端端地套在了那倒霉香客的脖子上。

事出不防,香客们心中早已是恐惧不安的了,陡然经此一吓,竟有当场毙命者。以后,事出多起,在舆论的压力下,也就将这种灭绝人性的玩艺儿拆掉了。而“喜神祠”却是与它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了。男女青年,或单独,或成双地到月下老人的塑像前虔心祝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有父母来为子女祈福的。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最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 且设有各种新奇别致的玩艺儿,其中包括初八的“顺星”和十八的”会神仙”,虽属宗教仪式,但也新鲜有趣。

上午八时左右,这里早巳万头攒动了。门口遍布卖小吃的摊贩,所卖小吃也与其它庙会大同小异。但是终究太早,生意还比较清淡。而最热闹的一幕却是进山门时的“摸石猴儿”。观门呈拱形(共三门,中间大,两翼小),门的内圈系以一弧形石雕为饰。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当然这纯系无稽之谈,但游人则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儿”也就成为新正逛白云观的传统节目了。长期经人们的抚摸,山门上弯窿般的石雕,别处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独这个小猴儿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别逗人喜爱。

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溜溜”一天,也真够辛苦的了。

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金钱眼”的一对“活道具”。他们所坐的桥洞上端,东西各高悬一直径约为两尺、厚为三寸余的纸胎,上面糊以金纸的大金钱。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道士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

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这就是著名的“打金钱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二

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一直认为,言由心生,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带领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感受生命的魅力。

带着这种感悟,我设计了《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本课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过年”。旨在让孩子感受过年的喜庆,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阅读方法阅读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能够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小组间有效合作交流,探究评价,多层次地思读。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体现。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已经完成了字词的学习,理解了重点字词的含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第二课时则重点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这节课分为三个大环节。

课堂上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圈画的喜欢的句子,互相交流读句的感受,可以抓重点词语去分析也可整句感受。学生在交流时紧紧抓住“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我认为这个词语说明了…”小组交流结束后全班交流。通过生与生的交流,老师的适当参与和点拨,升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最终提升孩子感受文本的能力。

被称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段落教学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其含义为:在整体理解课文文意的前提下,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精彩段落中去,或进行精段的品读教学,或进行段式的仿写教学。在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环节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 、通过朗读感受除夕的热闹,层层剥茧,感受中心。 2 、在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心句”在一个段落中间的作用。在读中悟,从读中学,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这个环节其实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之下,进行推进,实现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看,从看到议,从议到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围绕中心句仿写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又积累了美好的语言,所谓既求美,又务实。

当然,无论是交流环节还是展示环节,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有限,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字的品味会缺乏深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就是需要老师的评价要准确,要能起到提升孩子所想、所言。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这节课,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大胆尝试,只出现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感受也是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帮助我完成教学设计的一个理念的支撑。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5.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熬腊八粥

腊 八 泡腊八蒜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详略得当

(真热闹)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深刻印象

元宵节: 观灯(总—分—总)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对象、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会本文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c、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络绎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呀)。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

5、作业

(1)默写生字

(2)说说你们家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3)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

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但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依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五

《北京的春节》一课,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期盼的节日,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一定很感兴趣。

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通过朗读,结合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春节期间人们的节日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激趣引入,回忆春节

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春节画面,并配有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春节,然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过春节时的活动,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结合起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走进春节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从整体上感知北京的春节。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有导向作用的问题,即:看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度边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体味,感受春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及详略的表达方法,便于学生快速的走进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第一印象“热闹”,结合作者详细的四个节日中的重点句段及自己过春节的感受来品读理解。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环节,所以,在学生谈出对文本的感悟后,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过春节的实际再次来谈,而且找准了练笔点,让学生进行练笔活动,如:在学生谈出除夕的热闹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并写出自己过除夕时的情景。这样便于学生把自己与文本、作者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然后再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达到读懂作者、读出自我的目的。

(四)、整理回顾,升华情感

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北京的春节后,也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我接下来引导学生做了一个理性的思考和回顾。也就是写作方法的探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总结、练笔,延伸情感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仿作者的写法来写写家乡的春节。

板书设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六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七

每个地方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北京过春节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春节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身为南宁人的我,深知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里会摆上小酒宴,亲友往来拜访叫“别岁”。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我们在春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们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除夕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宁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八点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长辈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之后长辈就会给晚辈利市。九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汤圆等。

正月初二是南宁人窜门拜年的日子。所谓窜门拜年,是指去亲戚好友家拜访、贺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三,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回外公外婆家。我们一家人必须在晚饭前赶到,否则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个热闹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我们也不例外。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汤煮、油炸、蒸食,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象征着团圆美满之意。晚饭过后,便可以到各个地方赏灯。赏灯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灯、活泼可爱的小猪灯、又圆又大的西瓜灯、凌空欲飞的嫦娥奔月灯、顽皮有趣的老鼠灯……但最惹人喜爱的还数憨厚可爱的小牛灯了。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灯,有纸糊的、金属的、纱纺的、塑料的,各式各样,设计新颖。

照农村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

到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就要开始酿米酒,准备过年的时候喝。米酒也分很多种,辛辣的米酒,喝起来却一点也不呛;甜甜的米酒就像甜酒酿一样;更有微辣的红色米酒和令人略带醉意的白色米酒。

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

一转眼,就腊月二十三了,这时候便开始了新年的彩排,孩子在村子里面放鞭炮,跳呀,叫呀,好不快活。小孩子们还可以吃各式各样的糖。大人们要在家里打扫卫生,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让人有新年新气象的感觉。

除夕喽!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走到哪里,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新的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子里头有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家家灯火辉煌,放鞭炮、包饺子、看联欢晚会,可热闹了,有的人半夜12点就去庙里烧香,准备好亮哥年头之间的接岁。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吃团圆饭。

过了除夕,迎来了正月初一。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回来时往往是满载着压岁钱、红鸡蛋、糖果以及许多的水果。大人们也在村子里互相串门,村子里面充满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

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是也十分的开心。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对于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饭,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

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并用《恭喜恭喜》为其伴奏,学生对有声有色的文化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感受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读通读畅

三、指导读难读段。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画出老舍先生写的春节的日子及这些日子里的风俗习惯。明白写作顺序,分清详略。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五、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文。

六、同桌互相交流初读感悟。

第二课时的环节:

一、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

2023年北京的春节大全篇九

下午好!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笔触,走进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北京的春节画吧!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幻灯片)

说教学分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唯一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课文内,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观察画面,欣赏视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为有效达成三维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新的融合。利用电子白板提供的即时书写和绘制图形的功能,根据讲课需求自由板书;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把从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央电教馆资源网等网站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庆的歌曲并配以图片,渲染春节的气氛。人们喜气洋洋购买年货、孩子们高高兴兴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家家贴上红红的春联——春节来啦!让孩子们继续跟随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我向学生提问,老舍先生可是个老北京,那么他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师随机板书:时间顺序

(三)默读课文,分清详略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且在详写的部分做上批注。(请学生来讲台做勾画)

这时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批注、交流,谈自己的感悟。

比如有学生批注到“除夕真热闹,家家,到处,男女老少”等词语看出对除夕的描写最详细。还有的说元宵节描写最详细,因为从“又一个高潮,处处,整条”等词语,以及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体会出浓浓的年味。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了学生。

在学生明确了详写的四个节日后,教师相应的写出板书:详略得当

(四)精读体味,小组合作

叶老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个节日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进行自由结组,从而形成四个方队:腊八队,除夕队,初一队,元宵节队。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接着我出示了第二个问题:这一天人们都做了什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学生开始深入地读课文,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当除夕队指出 “热闹”一词时,我适时的播了几张图片,放鞭炮、燃礼花、除夕守岁、开门迎福、财神恭喜发财,给孩子们营造了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 当元宵队在汇报总结了元宵花灯不仅数量多,颜色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灯展视频。给孩子们创设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浓浓的年味。 当腊八队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笔下的腊八粥的浓香和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顺势展出了几张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图片。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在观察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对图片进行放大,从而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

看着孩子们垂涎欲滴的样子,我趁机调了一下他们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现场品尝一下腊八蒜!”“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我端出事先准备好的腊八蒜请同学们品尝。以下是我上课时的几张图片,与大家共享。

当又酸又辣的腊八蒜滋润着孩子们的味蕾时,他们切身体会到老舍笔下的腊八蒜的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此时此刻,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到这里一幅幅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画卷让学生眼界大开,回味无穷。

(五) 走进生活,走近民俗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本课的作业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走进生活,走近民俗。联系生活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节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注意详略得当。

最后我来说一下教学评价

1、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课文,在“读、思、议、话、写”中感悟文本,突破难点。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3、利用电子白板多功能的特点,针对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随时进行相应的板书, “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批注、交流,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了学生;还可以适当运用放大镜对图片进行特殊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同时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之感,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