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信息技术评课总结(案例18篇)

时间:2023-10-31 23:05:08 作者:文轩 工作总结 优秀信息技术评课总结(案例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里我们收集了一些热门话题的总结样例,希望对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有所助益。

信息技术评课稿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信息技术评课稿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屈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屈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屈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屈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屈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屈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在本节课上,屈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屈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屈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不足和建议】。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

10月21日第四节课,我前往多媒体教室听了王老师的信息公开课----获取网上信息。这次的公开课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环节设置清晰。分为复习导入、进入新课、保存网页、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素材、分组探究、练习7反思。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本课堂的观念。在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自己翻书寻找答案。还有分组探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

再次,语言清晰简练。王为老师不愧是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清晰简练,用词恰当,这是我们很多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环节设置新颖。在练习的环节,王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本学校的网页,点击教师的介绍,选择自己并感兴趣的教师资料,保存在文档。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显得更加的热闹,也通过浏览教师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

通过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今后能够多听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的公开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

5月17日,我们在温州龙湾实验中学听了两堂展示课,这是新教材七下的内容,也是我第一次听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大,很深。

本课以一个多媒体案例的界面设计为主题。整个学习界面制作的过程以出示案例激发兴。

趣――分析作品――师生讲练――作品展示的流程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后再自己操作。总体上显得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是合适的。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photoshop,对其操作显得很生疏。本课相对整个章节来讲是让学生体验制作多媒体设计的一个流程,更注重整个作品的制作思想。所以本节在注重技术操作的基础上不能与前几节脱离,也不能讲成纯技术或纯理论的操作课。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工具软件的功能、美学及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引导,但渗透得还要再多些。这样才能让学生脱离纯技术的操作,避免产生对信息技术就是纯操作的误解,使学生作品中多一些创意和美的元素。

下面有几个观点在本课体现明显。

1.统一与个性教师严格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统一,也会造成个性的压制。教学中,教师能在配色、滤镜等方面提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看到了统一广播教学之下全班学生作品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2.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本课中有一段小插曲:一学生向全班演示添加图层做选区的方法。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紧跟着讲解了删除图层――“垃圾箱”工具。将学生刚向全班演示的作品当众扔进“垃圾箱”。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无意的。但该生座位左右的同学借机讥讽该生,造成不良的后果。希望教师心中能多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这也是“以生为本”的思想的体现。

3.以德育人刚上课时课堂纪律有点乱。教师显得有些生气,说话口气显得过重。可能会影响到课堂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现在的学生的确非常“个性”,很多学生只讲“权利”不想“责任和义务”。对教师不尊不敬。如今的法律特别注重维护学生的权利,在照顾学校教学的秩序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家错误地认为“学生就是上帝”。在这种思想下,“上帝”的气焰得到助长,同时教师的“服务者”的角色也日渐树立。由此联想到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视频:一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公然群体侮辱教师,教师却不能还手。试问谁来保护教师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放纵学生,真正管用的利剑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德育人是教师追求的一种高境界。我们大家都需要提高。

4.兴趣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今学生学业很重。高考一直压着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学难度过低将来信息技术高考会影响学生成绩;如果难度过高也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完成找操作后尽量能留点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找到成功感。作品也可以发到教师博客上,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对图象的处理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对信息技术窥豹一斑。将引导有兴趣学生将以本课为钥匙学生深入学生平面图象的处理。如果本课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远离信息技术。而真正推动一个学生深入学生信息技术的是他们的兴趣,这些兴趣源于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需要要可持续发展。

5.教学术语“单击回车、单击空格”可否调整为“敲回车、敲空格”。

信息技术评课稿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已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刘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

就顾老师这节课,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评:

从整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料来分析,顾老师对这节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flash相关素材的落实以及源文件的制作,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顾老师对教学内容也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本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本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我觉得顾老师很好的兼顾了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

(2)技能。

(3)情感。

(4)拓展。

从认知目标来看,顾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按钮的相关概念及特点,从技能目标来看通过教学顾老师让学生掌握了按钮的创建及简单的运用,从情感目标来看,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及知识探索能力,从拓展目标来看顾老师通过让学生探究按钮的更多创建制作方法,达到了知识拓展的目的,本课顾老师把按钮的创建制作以及使用方法做位教学重点,把库,公用库的概念及区别,按钮4桢的概念,尤其是对点击桢的理解,以及自主设计按钮作为教学难点,并通过课堂教学一步步加以突破和落实。

教学思想也叫教学观念,是指教师认识和教学主张,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顾老师这堂课来看,他所采用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新颖的,在学生的三性中有如下的体现:

(1)主体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如在新课的引入方面通过出示flash按钮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按钮的创建制作以及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评价。

(2)主动性:利用演示课件,flash相关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flash知识去找寻结果,并且还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性:在新授和练习的完成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全面参与。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和探究法等,是计算机教学在用的几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这节课所采用的学法有学习指导法,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

本课顾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二)新授部分,主要分五个环节:

1、使用标准按钮(公用库—按钮)。

2、自制基础按钮一(脸部变化按钮)。

3、自制基础按钮二(脑筋急转弯,隐藏按钮)。

4、自制基础按钮三(带有文字,点击桢设置)。

5、自主设计按钮(巩固基础,点燃创意),各环节之间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很好地落实相关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与展示部分,教师通过总结回顾并展示学生喜欢的flash作品以及出示更多神奇flash按钮,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下一课时留下更多悬念。

从本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自己喜欢的按钮,而且本课对学生的启发不仅仅是制作按钮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信心去尝试挑战flash中新建元件中的其他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flash的自学能力,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没有什么课是完美无暇的,如果说本课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些方面值得去注意:如今天的开场导入,似乎老师心急了些,并且在开始的操作没有利用多媒体控制系统,后座学生几乎看不清投影的操作,并且在课中讲述操作过程时,似乎学生没有喘气的机会,应该让学生中途过程中,一步步来达到教学成果,还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分层教学方面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评课稿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

《保护地球家园》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三课的内容,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下载图片。整节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教学围绕制作环保宣传画展开,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流程清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本课中教师以一个flash短剧引入,短剧中人类残忍地杀害动物,毁坏森林,致使地球沙漠化,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要为环境保护作一份自己的贡献,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环保宣传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基本功是否良好的重要表现。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如何用最准确简练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本节课中,教师语言精练而准确,是十分值得学习的。不过,我认为教师的表情有点严肃,亲和力不够,让学生有点惧怕,放不开,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稍微改进一点,我想会更好。

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作品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感觉评价十分关注作品的美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忽略了主题,既然是宣传画,这幅画能否起到宣传作用,我想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够在评价中关注到主题,效果会更好。

总结部分教师举例说网上下载还有很多,网页、软件、电影等等,学生对这些内容特别是电影的下载是很感兴趣的,那么就会对后续的内容非常关注,提高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大胆放开,离开讲稿,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形式,课堂气氛再热烈一点那么就相当完美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屈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屈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屈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屈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屈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屈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在本节课上,屈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屈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屈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

曹**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

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宣传海报》,本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一是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使用。二是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三是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这几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都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想环保宣传语然后用‘画图’里的文字工具输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先思考后行动;又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本课的难点是合理的评价自己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在这部分执教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心思,先利用普通化的点评,然后在通过利用网络上传海报的方式,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评价更有高度。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海报组成部分时,执教老师还是利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出示一份完整海报要包含的内容。在海报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还有当因为电脑故障,给学生换座位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学生把座位放好这一细小的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举动,他确并没有忽视掉,他提高嗓门向全体同学表扬了这位学生。我想老师的这个表扬对学生来说肯定会印象很深刻,他这种好习惯也会继续保持下去的。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最后的拓展部分算是本课点睛之处,通过把宣传海报上传,然后浏览评介,使课堂评价上升到另一个境界,既让学生认识了网络的魅力,又使学生能更全面、完整的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吧。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认为这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评课稿

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不足和建议】。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节七年级下册《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视频课,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通过请学生帮忙找一找报纸上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找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始,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会了插入表格可以有很多用途,这样学习起来就动力十足。而且教师采取请学生帮忙的口吻,这样学生会想:老师都请我帮忙了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同时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也会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开始教师让学生找报纸上的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给了学生第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学习在电脑上实践,再演示总结出制作表格的步骤。在教学中,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我们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在教师讲解了制作的具体步骤后,就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操作练习中,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在制作表格时,教师以一种方法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表格。如可以用绘图工具中的画表格,也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绘制表格,还可以插入表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得当,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提出的建议:

1、教师在课堂中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在巡视时老师想起什么没讲就补充讲,发现问题也顺着讲出来。这过程中,老师讲时学生忙于操作根本没有听进去。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把一些重点或流程记在书上,或者在多数学生操作的差不多时让学生停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中有的问题,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进行演示操作进行集中讲解。

2、教师的作品评价时用了过多的“嗯,好”、“很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尽量不要使用好或很好这类词,因为你用好作评价时学生会认为你已说好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作品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然后再作评价,或对学生作品作出具体某一方面给予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已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作,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评课稿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