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暑节气活动总结大全(14篇)

时间:2023-10-26 10:10:59 作者:JQ文豪 活动 专业小暑节气活动总结大全(14篇)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应该进行活动总结,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从中了解不同活动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吧。

小雪节气活动总结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11月17日,实验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小雪”主题活动。

老师首先播放ppt课件、视频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由来。小雪时节已进入初冬,气温下降,但是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这个时候的雪,常常是半冻半融状态,气象上称为“湿雪”。接着,老师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讲讲天气的变化,让幼儿知道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引导幼儿注意及时增减衣物。然后,老师通过播放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习俗,如有晒鱼干、吃刨汤、腌腊肉、吃糍粑等等。最后,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观察小雪节气中的'大自然,用各种形式画雪人、制作雪房子等。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对小雪的期待和美好幻想。

本次主题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了“小雪”节气的特点,在节气的变换中,让幼儿感受时间的意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加强了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验。

节气立冬活动总结

立冬已至,新春不远。为了让胜利幼儿园小四班的小朋友们感受立冬的氛围,小四班的老师们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开展了“立冬饺子味”的节日教育活动。

首先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视频,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立冬的风俗习惯。接着老师请出了今天活动的主角——饺子皮和饺子馅,在小朋友们专注的目光下老师示范了制作饺子的步骤,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的看着,听着,每个小朋友都蠢蠢欲动,渴望着能够亲自尝试。接下来就是宝贝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包一包、捏一捏,一个个小小的`饺子诞生啦。孩子们包的饺子虽然造型各异,但在他们眼里,这是最漂亮的饺子。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吃上了自己包的饺子,欢快的气氛洋溢在小四班的每个角落,这大概就是亲自动手的魅力吧!

立冬的饺子包裹了希望,立冬的饺子煮熟了快乐,立冬的饺子咬开了幸福。立冬的饺子暖到了胜利幼儿园小四班每个小朋友们的心里。

节气立冬活动总结

为了让青少年充分了解立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11月7日,玉泉区清泉街小学开展“体验立冬节气·感受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老师带领青少年们详细了解了“立冬”的时间、气候特点、立冬谚语、立冬诗词,从不同层面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立冬”节气,了解“立冬”的风俗文化。在老师的带领下,青少年们纷纷进行“饺子大餐”、剪纸作品的创作,不一会儿,便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孔雀开屏、玉兰花开等精美的`剪纸作品,青少年们互帮互助,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迎接冬日的到来。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了立冬节日的风俗,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青少年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意识。

小雪节气活动总结

20xx年11月18日上午,暨南大学幼儿园迎来了本学期第十三周升旗仪式,何静贤老师主持了关于“二十四节气之小雪”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何静贤老师先跟孩子们分享了古诗《小雪》,随着越来越冷的天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慢慢来了,何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最后,小三班和小四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好听的歌曲《七子之歌》和《国旗国旗多美丽》。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小雪节气的'到来我们要开始注意防寒保暖,养成早睡早起,勤运动的好习惯。

小暑节气的来历及民俗活动

听说,一些地区有祭拜五谷高手的习惯性,作用与祭祀、祭地同样。这最能体现华夏民族优良的心怀感恩传统式:大丰收虽然有自身的心力在里面,也是依靠自然界的顺顺当当及其先祖的庇佑,才得到完成。

抢鲜。

在小暑这一天,大家会品味全新获得的谷物,并举办一系列关键的祭拜典礼,表明对自然界及其先祖的心怀感恩。听说“吃新”通“吃辛”,是小暑假后第一个辛日。因此,民俗有小暑吃黍,小暑吃谷之说。

晒字画衣服。

小暑这一天寺院会晒经卷、佛教法器,普通百姓则晒书、晾衣服这些风俗习惯,民间谚语有云:“六月六,人晒衣服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绿红”。“绿红”是指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衣服裤子。

小暑节气的活动方案

2.了解应对中暑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兔子头饰,积木。

小暑前后基本就到了入伏的时候,“伏”有蛰伏的含义,意思是让人们注意避暑,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为主的,少运动少出汗,这是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比如有些地方在这个季节流行的对弈、钓鱼等活动。找个阴凉的地方下棋或者钓鱼,既可以减少绿案面这些活动也有静心的作用。

2.玩偶导入。

——(教师扮演小兔子入场,很累的样子,喘着气)小朋友们,今天好热呀,我还出门跑步了,可是今天跑着跑着我就不舒服了,热的我都要虚脱了。——哎呀,小兔子好像中暑了,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帮帮它呀?(带到室内,给它吹风,给它喝水等)。

3.教师介绍应对高温的方法。

一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首先我们应该立把中暑的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电风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增加散热,并给他清凉、含盐的饮料,如果体温过高,应该用冰块给他冷敷降温。

——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电视,没有手机,连空调、电扇都没有,他们夏天会做些什么呢?

——他们会做一些以“静”为主的活动,像下棋、钓鱼之类,今天我们也来做这样一个活动吧。

4.搭积木。

(1)将幼儿分为两到三人一组,每组任取积木,将积木一块一块往上叠。

(2)教师可指导幼儿大的积木放在下面不容易倒,平整的积木更容易叠。

(3)看看那一组叠的积木最高,教师给予奖励。

今天我们知道了小暑时节前后就要入伏,“伏”就是要我们减少剧烈运动,而应该用以“静”为主的活动代替,学习了应对中暑的方法,还试着玩了一个适合夏天玩的游戏,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小朋友们,我们平时也要意有幼儿教案耐心,才能更好的做成事。

小雪节气活动总结

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童心美幼儿园开展了"二十四节气――小雪"主题教育活动。

在冬季食用白萝卜,可以健脾养胃、益气补精,预防疾病,有益健康。经常食用可以帮助人们因为摄入肉食过多而产生上火,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第一次吃到的,好美味。孩子们在观察和体味中,更加热爱生活,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懂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需要在他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

小暑节气的传统活动及禁忌

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

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2、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缘于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

3、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小雪节气活动总结

12月22日,槐荫区礼乐佳苑幼儿园雅苑分园开展了“剪雪花,迎小雪”节气主题活动。

活动中,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多媒体动画为幼儿讲解小雪节气的物候特点、民间习俗如腌制腊肉、品尝糍粑、晒鱼干进补等。同时,提醒幼儿注意添衣保暖,预防感冒,保护肠胃,抵御寒潮来袭等。接着,孩子们朗诵了古诗《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小雪节气的赞美与描写,在古诗中更好地体会了小雪节气的美和雪花飘舞,山川洁白的一片冬日景色。最后,教师通过有趣的剪纸手工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们学着剪雪花,了解小雪节气的`习俗,孩子们剪的雪花各种风格,米字型的、十字型的一个个雪花各具特色。看着形态各异的雪花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这样充满童趣的小雪节气已经深深地刻在大家的心中。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小雪节气的来历,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还培养了孩子们不怕寒冷的坚强性格,同时,孩子们体会到了剪雪花活动的乐趣,雅苑的老师们也通过中国节气的熏陶,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发扬传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小暑节气的活动及养生知识

-->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5、垂钓。

盛夏酷署,不适于进行剧烈运动,宜于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在柳塘垂钓。披襟当风,则是最令人惬意的闲情逸趣。

6、斗画眉。

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

7、小暑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节气幼儿园活动方案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朋友们将在本节课程中走进小暑,了解小暑,体会小暑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一)帮助儿童了解小暑时会发生的气象变化;

(二)带领儿童了解小暑时典型物候现象:三候;

(三)认识小暑的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学习有关于小暑的谚语。

(一)气象变化。

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小暑”的含义吗?顾名思义,暑是炎热的意思,那么小暑就是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但是实际上,小暑和大暑经常是“没大没小”的,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还有些年份是小暑连大暑、有米懒得煮。虽然从小暑和大暑的平均气温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到大暑的时候空气中湿度更高,因此带给人的感觉更闷热、更难以忍受。

除此之外,小暑时中国南方各地也会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迎来了高温少雨的日子。所以小朋友们在小暑期间,出门时不要忘记带好雨伞哦!不要看出门时晴空万里就不带雨伞,说不定暴雨马上就要来临哦,到时候你就要变成落汤鸡啦。

(二)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三候无一例外都从侧面强调了小暑的高温。

“温风”就是热风,这一候呢,意思是说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气温升高,盛夏来临,相信小朋友们对这一候还是深有体会的。

而二候和三候就离小朋友比较遥远了,首先二候指的是什么呢?在《诗经七月》中有一句描述蟋蟀的句子“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意思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小暑的炎热。那么三候说的是在小暑时,老鹰因地面的温度太高而不下地,选择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

(三)代表民俗活动:包饺子。

小暑正值伏日,此时人们容易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因此,小暑时的饮食很重要。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它是开胃解馋的美食,伏日吃饺子是传统习俗。这次就请小朋友们体验一回北方的习俗,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馅,并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喜欢的馅和饺子皮,我们一起包饺子吧!(花样包饺子见立冬)。

(四)文学知识:谚语。

有关于小暑的谚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它们来自于生活,因此贴近生活,自然而又鲜活。在这里老师讲给大家展示若干条有关于小暑的谚语,小朋友可以来猜一猜每一条谚语的意思是什么。

1.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

2.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3.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国。

4.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5.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6.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7.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8.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9.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10.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11.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12.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13.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4..淋了伏头旱伏尾。

15.入伏不种黍和豆。

16.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17.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8.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19.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20.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21.三伏不受早,一亩增一石。

22.小暑小禾黄。

23.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24.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25.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26.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27.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28.小暑无雨,饿死老鼠。

29.太阳披袭衣,明天雨凄凄。

30.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31.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32.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33.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小暑节气的习俗活动

1、斗蟋蟀之乐:《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2、晒书画衣物:小暑适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3、“吃炒面”与“进汤饼”: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这说明魏晋已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

4、小暑尝新:过去民间还有“小暑尝新”习俗,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谚曰“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5、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6、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返回目录。

24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原料:银耳1朵、西瓜300g、冰糖适量。

做法:1.将银耳用清水泡至1小时。

2.把泡发的银耳冲洗干净,撕成小朵。

3.把西瓜瓤和皮分开,西瓜瓤切成小块,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4.西瓜皮洗净,切成小块。

5.银耳和西瓜皮同时放入汤锅中,加入清水和冰糖,大火烧开,转小火。

6.煮至银耳软烂汤汁黏稠,稍凉后,去掉西瓜皮后盛入小盅中。加入冷藏的西瓜瓤丁即可。

2、豆瓜皮话梅汤。

原料:西瓜皮100克、绿豆50克、话梅3颗、冰糖适量。

做法:1.锅中加入冷水放入洗净的绿豆煮。

2.西瓜皮去外衣切条。

3.绿豆煮至快开花加入西瓜皮;再加入话梅。

4.继续煮10分钟,加入冰糖。

5.煮开,冰糖溶化关火。

3、腿蚕豆冬瓜汤。

原料:火腿、冬瓜、蚕豆适量;食盐、鸡精少许。

做法:1.锅中放清水,把火腿片放入,放少许姜丝。水开后转小火煮10。

分钟。

2.放入去皮切块的冬瓜和新鲜蚕豆,小火煮几分钟至冬瓜大部分呈透明,放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4、豆海带排骨汤。

原料:猪大排500克、黄豆150克、海带150克、食盐适量。

做法:1.排骨飞水,冲洗干净浮沫,黄豆清洗干净,海带清洗干净后剪成条。

2.把黄豆和排骨放进汤锅里,加入6——8碗清水,大火煮开后继续煮15分钟,转慢火煲1小时。

3.加入海带,继续煲3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小暑节气民俗活动有哪些

小暑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饺子、羊肉、面条等。这个节气民间有吃三宝的习俗在过去,此外,民间还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就是将新打的米、麦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在小暑这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小暑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每年的7月6日、7日或者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这个时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此时天气炎热,消耗大,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的习俗,即黄鳝、蜜汁藕、绿豆芽。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诗人苏东坡把西瓜叫做"冰浆仙液",食用后清凉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