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及解析红楼梦范文(15篇)

时间:2023-11-08 06:03:35 作者:梦幻泡 党团范文 高考语文及解析红楼梦范文(15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立意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流畅的语言和准确的表达。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深意和美丽。

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语文作文

“直接移用”虽然便捷省力,但做别人的影子,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越南一名博主,从服饰到发型的形似,再到视频的拍摄取景的选择,都在刻意模仿李子柒,甚至还不忘配一个奶奶和狗,但她不知道的是,李子柒的视频里的祖母,绝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她是祖孙二人相依相靠,彼此守望的陈情;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孝道。李子柒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种菜做菜的简单过程,还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意趣,深厚的文化内涵,三月的桃花酒,五月的枇杷酥……流淌着的是烟火气息,是田园梦想。正是因为她对生活情境的创造,才产生共情共鸣、直击人心的力量。而脱离生活情境的模仿,简单的复制,这种“直接移用”,不仅不能震撼人心,相反还会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一样贻笑大方。

同样“借鉴化用”虽可以惟妙惟肖,但跟着别人的脚步,永远也只能是亚军。满天辰星中,重复的星星在人们的视野里只会黯淡无光,因为我们记住的是独一无二的月亮。齐白石说:“似我者死,学我者生”,模仿他的画,只能是画匠,学了他的创造,才能成为大师。一个人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固然离不开历览前贤,但模仿只是创新的开始,一个人想要往前走,“借鉴化用”之后,我们更要懂得推陈出新。河南卫视的主创人员,不迎合,不媚俗,从传统画卷中借来审美情趣,奏出了文化的强音,《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在创新中激起了文艺领域的“一池春水”。同样,在科技的发展中,我们也是走过了“借鉴模仿”,扔掉了外国的拐杖,才开启了“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科技进步新天地。

只有在情境中独创,才会有别有意趣的收获。一夜风狂雨骤,落红无数——李清照,独具情思,才写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我们想想屈原的汨罗江畔的长叹,陶渊明南山的悠然;读一读李白独坐时的飞鸟孤云,杜甫登高时的无边落木;看看柳永的晓风残月,苏轼的一蓑烟雨,哪一个不是在对生活情境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才把万种风情、千般情思凝聚笔端,化作千古美文。

年轻的朋友们,当你一次次砥行于别人走过的坦途时,是否想过于险远,人迹罕至中领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让诗情从胸中流淌。今天我们兴邦在肩,强国有我,更应该,撑长篙,向未来漫溯,在星辉斑斓中,演绎青春别样风采。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

2013全国成人高等考试作文题目是就“学与思”自拟题。我浅显知道“学与思”出自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因忙于生计,没有多余的闲暇去探研。不是说我不懂文言文,当然也不是说我文言文多么精通,但古代的已经作古,只好以今天的意思去解读了。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句话“毛主席,天天在学习。”。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但却让我理解了一点,那就是学习。原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学文化,要好好上学,要多看书,学习了才可以知识渊博,学习了才可以有发展有未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随着走向社会我才发现,原来学习不仅仅是在书中,书本交给你的应该是工具,而在社会中学习的才是让你如何去使用工具。这也许就是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不是空话,相信在现今社会有很多人都有深深的理解,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借用了这句话。不信,你看那些出国考察的,出外调研的,公差旅游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深深的体会,“真的长见识”。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在外边看到了霓虹灯的闪亮多彩,也不是说见识了泰国人妖的妩媚,说他们长见识我也是有很多褒义的,比如改革开放也是长见识的结果,让我们学习了外边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也许这就是学,就是学来的吧。

但学后要思,这点我小时候就有体会了,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见大人在陪人喝酒,看着一桌人热闹非凡,自我感觉喝酒应该很好,酒应该很好喝,当时我也想学(当然还是其中一个客人挑逗起来的我的欲望),于是,当那个客人把酒杯给我让我喝酒的时候,我端起酒杯就喝下去了,当然结果大家可以都想象得到,我咽了一半就往外吐,掉着眼泪往外跑。这就是学而不思的结果,就是“罔”,就是受“欺骗”,(当然也不全怪当时的我,也许我那时还不具备“思”的思维)。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没错,但要去思。中国的养老问题好像已经成了很多预见家或时事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解决,有人去学了,把美国的“以房养老”学来了,听说还是教授专家级别的,当然我不敢说她或他不会不具备“思”的思维,但我只想说一句您“思”了吗?不会像孩童时的我咽一半就掉着眼泪跑吧。

古语有句话叫“朝闻夕死”,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自觉中都在学习,少年学文化,青年学做人。自觉不自觉中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别人的长处(白痴者除外)。和朋友在一起你会因为别人的健谈而感慨,当然也想学,看到周围成功的人士你也想学,这也许是人的本能吧,无可厚非,好学的人本来应该是让人去推崇的,能学以致用固然好,最起码学可以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个追求有个目标。但如果不顾自己的条件一味的莽学就会坏事了,阜阳学过建飞机场,我不知道经过如何,结果如何?应该有人耳闻吧。

语文高考答题技巧解析

又到高考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2018语文高考答题技巧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就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就是正确的还就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就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就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就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就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就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就是对的。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一就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就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就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就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就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就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就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就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就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就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就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就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就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就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范文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古人强调“学不可以已”。当今时代,科技突飞猛进,海量信息爆炸,且瞬息万变,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审时度势,一味依赖“不已”式的“勤学”,已经不合时宜、难成主流,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知识内容庞杂,需要我们精心甄别、选择性地学习。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和网络社会,生存于内循环与外循环交织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其中不乏伪知识、毒信息、谬观点,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细心甄别,有选择地学习,而不能囫囵吞枣、全盘吸收。

知识结构跨界融合,突出应用为先,需要我们组建团队共同学习。与古人以吟诗作赋为旨归的学习不同,现代人的学习更讲究面向应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和完成项目,最终为了改造自然、发展社会、造福人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大量的跨界知识和技能,学习以团队形式为主、分工协作为辅,客观上淡化个人英雄主义,讲究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与互助。

知识更新难以预测,可谓日新月异,需要未雨绸缪超前学习。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往受制于一些瓶颈技术,一旦取得突破,便会突飞猛进。以人工智能为例,其早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却因为海量存储技术、图形识别技术、大数据处理、物联网、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不够成熟而长期停滞不前,直到近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快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超前学习,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积累和技能储备,以期有备无患、从容应对、超前引领。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指出,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身处科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广大青年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良学习方法,高度重视选择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超前性学习,方能高效汲取时代精华,永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重任。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文章主题来自北京卷)。

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作文(60分)。

一个小男孩第一次随着父母去海边玩耍,当落潮的海水一点点消退的时候,小男孩挣脱着父母的掌心,赤着脚奔跑在沙滩上,在微波荡漾的海水里嬉戏,那种神奇异样的感受让他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不经意间,小男孩惊奇地发现有些小朋友手里提着战利品,那大大小小的螃蟹、贝壳,他后悔自己一无所获因而抹泪。父亲意味深长地告诉儿子:你在海水和沙滩上嬉戏的时候不是已经收获了一种心情吗?难到你没有体验玩耍的快乐吗?小男孩的脸上重新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范文。

海水沙滩的快乐。

一个小男孩儿第一次随同父母去海边玩耍,当他发现有些小朋友手里提着战利品,他感到失落,甚至是哭起鼻子来。他的父亲对他意味深长地说:“你在海水和沙滩上嬉戏的时候不是已经收获了一种快乐的心情吗?”的确,小男孩虽然没有捡拾到贝壳、小海蟹,但他却收获了一种嬉戏的快乐,别样的心情。有些时候,精神上的快乐远比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

帝国巨星的陨落。

彰显精彩的人生。

有人认为收获了物质才叫有所收获,其实则不然。物质收获当然重要,但是,有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有的人做好事不图回报,他们只图个快乐,收获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河南青年大学生李林自筹资金建希望小学,为了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读书,自己顶着酷暑,冒着大雨,在城里收废书给学生用,收废品卖钱给学生买用品,看到那些贫困的孩子高高兴兴上学读书,她欣慰地笑了。从李林身上我们学到了奉献的可贵。无论收获什么,我们的人生都是很精彩。有的人伟大,一辈子轰轰烈烈,他收获的是一种成功;有的人平凡,一辈子平平淡淡,他收获的是一种平和的幸福。

人生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漫长,我的人生道路还有几十年,然而即将到来的高考,是对我人生道路的一次考验。在高考的战场上,我收获的无论是满意的分数,还是一次艰辛的经验,高考对于我都是一次精彩的人生经历。加油,收获人生的精彩。

高考语文作文及解析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

本文有四个特点:

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语文作文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一副好联,一处美景,一个上佳的标题。少爷,贾宝玉,否定了老套的“翼然”,抛弃了俗套的“泻玉”,随口而出的“沁芳”二字,根据情境独创,通过性情写实。勤学的继承让他渊博,创造的实践让他灵动,他不是一个躺平的少爷,而是一个成功的诗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的古人不满足于简单的劳动号子,用他们的创作思维,把他们对爱情的想象,记录在甲骨上,记录在竹简上。我们是一个创作的国度,我们的诗300,曾经在世界,技压群雄。诗300,应该是我们文化的,古老的源泉。它的精髓,到了现在,我们仍在忠实的传承。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这是诗人陆游创作的爱情,他记录的是一个比,辗转反侧更悲情的爱情故事。陆游没有停留在诗300的四个字,她的爱情故事,更加具象化,有了两个活生生的男女,活生生的莫莫莫,错错错。没有历代诗人的继承与创作,便不会有唐诗宋词元曲。如果只是停留在关关雎鸠,就没有我们现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失去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品牌。一代一代人的借鉴,学习,实践,创作,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厚重,更加有亲和力,更加有凝聚力。

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白玉无瑕。风流才子曹雪芹用生命创作出《红楼梦》,这是一部爱情的千古绝唱,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甚至做到了前无古人。他很好的完成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部名著,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爱情悲剧,它更是一部代表了中国文化文明的百科全书,如果没有曹雪芹的传承与创作,中国就失去了一张充满色彩的名片。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明文化的传承,发展,超越,终将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要不辱使命,完成领袖对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文化,需要中国的名片,需要我们继承与创作,我们的经济,需要中国智造,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创作,我们的科学技术,需要走在世界的前沿,更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创作。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解析

作文。

解析,欢迎阅读参照:

20xx全国成人高等考试作文题目是就“学与思”自拟题。我浅显知道“学与思”出自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因忙于生计,没有多余的闲暇去探研。不是说我不懂文言文,当然也不是说我文言文多么精通,但古代的已经作古,只好以今天的意思去解读了。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句话“毛主席,天天在学习。”。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但却让我理解了一点,那就是学习。原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学文化,要好好上学,要多看书,学习了才可以知识渊博,学习了才可以有发展有未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随着走向社会我才发现,原来学习不仅仅是在书中,书本交给你的应该是工具,而在社会中学习的才是让你如何去使用工具。这也许就是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不是空话,相信在现今社会有很多人都有深深的理解,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借用了这句话。不信,你看那些出国考察的,出外调研的,公差旅游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深深的体会,“真的长见识”。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在外边看到了霓虹灯的闪亮多彩,也不是说见识了泰国人妖的妩媚,说他们长见识我也是有很多褒义的,比如改革开放也是长见识的结果,让我们学习了外边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也许这就是学,就是学来的吧。

但学后要思,这点我小时候就有体会了,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见大人在陪人喝酒,看着一桌人热闹非凡,自我感觉喝酒应该很好,酒应该很好喝,当时我也想学(当然还是其中一个客人挑逗起来的我的欲望),于是,当那个客人把酒杯给我让我喝酒的时候,我端起酒杯就喝下去了,当然结果大家可以都想象得到,我咽了一半就往外吐,掉着眼泪往外跑。这就是学而不思的结果,就是“罔”,就是受“欺骗”,(当然也不全怪当时的我,也许我那时还不具备“思”的思维)。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没错,但要去思。中国的养老问题好像已经成了很多预见家或时事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解决,有人去学了,把美国的“以房养老”学来了,听说还是教授专家级别的,当然我不敢说她或他不会不具备“思”的思维,但我只想说一句您“思”了吗?不会像孩童时的我咽一半就掉着眼泪跑吧。

古语有句话叫“朝闻夕死”,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自觉中都在学习,少年学文化,青年学做人。自觉不自觉中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别人的长处(白痴者除外)。和朋友在一起你会因为别人的健谈而感慨,当然也想学,看到周围成功的人士你也想学,这也许是人的本能吧,无可厚非,好学的人本来应该是让人去推崇的,能学以致用固然好,最起码学可以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个追求有个目标。但如果不顾自己的条件一味的莽学就会坏事了,阜阳学过建飞机场,我不知道经过如何,结果如何?应该有人耳闻吧。

“学而不思则罔”是两千年的话语,也许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下来为数不多的精华吧,新民主主义以来,前辈们剔除了一部分封建的糟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借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优势手法,而中国传统中的精华,传统中的一些曾经证明过了的一些利国利民的思想结晶到底会在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如何的好作用,我们为什么不去证明一下呢?既然完全放弃祖宗一定不会好,那我们为何不把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再用用呢?至于哪些是好的?哪些是糟粕?看一下现在的教育,看一下现在人的心态,看一下现在人的思想境界,我相信聪明人都会明白。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家解析

本报讯(记者李林霞)6月17日,高考网上评卷工作正在进行,虽然超过50%的试卷已评判完毕,但对于“扫描”的疑惑,始终萦绕在考生和家长的心头。

“扫描的同时,设备还会完成一系列动作:试卷清晰度自动检验,对考生条码、客观题进行识别,对主观题进行分割并打包、加密、存储、传输。”承担我省高考试卷扫描任务的某企业张姓负责人表示。扫描图像是否清晰?张姓负责人表示,在扫描过程中,设备会进行不清晰图像的实时检测,同时还有质检人员随时检测。对于扫描出来比较浅的图像,设备会自动对整个界面进行增强、加深,个别确实不清楚的会挑出来,对设备进行提高亮度、增加对比度等调整后再扫描。

扫描识别会不会出错?省招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用了3天时间,扫描完全部144万余份高考试卷(答题卡)。“汉字非常复杂,对于手写汉字,目前还没有设备能完成识别功能。所以,扫描后保存的只是试卷图像,老师评卷时看到也是图像,可以放大和缩小,但不能对图像本身进行更改。”

扫描过程中会不会“张冠李戴”?作答时,要求考生在答题卡正面贴条形码、写名字等,同时要在背面手写座位号的末两位等。“扫描时,正面要通过条形码检出考生的座位号,背面要对手写的'座位号进行识别,两个要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同一份试卷。如果有问题,质检人员会及时进行复查。”张姓负责人介绍说,扫描设备本身带有超声波双张检测,两张答题卡同时进去会提示,加上相关制度,基本杜绝了“正面是a考生试卷,背面却成了b考生试卷”的情况发生。

网上试卷传输安全吗?张姓负责人表示,所有的图像文件都是进行打包、加密后再进行传输的。一份试卷一旦扫描完成,任何对该试卷图像的操作轨迹都会嵌入其中,“如影随形”,并进行加密。而且,整个过程图像不能进行任何更改,一旦发现有改动,会马上进行提示。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之病句的解析

a.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2.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3.下面五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4.下面几组句子里,哪组没有病句:

a组:

1)黑暗势力的迫害,使她更坚决地把我们兄弟几个送到革命队伍里去。

2)从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四人帮”之流把无产阶级领袖神化、偶像化,其目的就在于把自己冒充成“超人”。

b组:

1)大量观测的数据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隔半个小时就观测一次。

2)许多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这无疑是个缺点,在体育院校的教学中是应当加强的。

3)当家长的助长、迁就孩子的缺点是不应当的。

c组:

1)听了老山战士的报告,使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向老山战士学习。

2)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3)考场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交卷。

新高考语文甲卷试题解析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难度是比较大的,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

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纪实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第8题引导学生从全文入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老胡这一英雄形象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进而学习领会伟大的长征精神,思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

作文主题更加不明确,而且是跟红楼梦相关,没有深读过此书的考生可能会稍微受点影响。

不少网友也表示甲卷太难了,现在的作文真是越来越深奥了,甲卷考《红楼梦》似乎也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成语解析:莘莘学子

1、我的'好朋友,我儿时的好玩伴。愿你高考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好大学。在此道出我最真心的祝福: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2、高考来临,带上你进取的精神,载上你饱满的自信,捎上你好胜的决心,考上你喜欢的大学。祝你考试顺利,考出辉煌!加油!

3、祝你高考一切顺利!超常发挥,金榜题名!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无论高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勤走过,你获得的太多太多!

5、七月高温似火烤,捷报传来凉爽绕。金榜题名心中喜,父母亲人开颜笑。街坊朋友道贺来,喜气盈盈祥云罩。学府深造学识长,前程似锦在今朝!

6、决战高考巅峰时,信心百倍增能量。真才实学浑不怕,文思隽永倍潇洒。十年磨剑试锋芒,百花丛中显芬芳。纵横考场斩关将,马到成功幸福尝!祝高考顺利!

7、为了高考,难题攻克千道万道;备战高考,大考小考不知多少;迎接高考,心态放平千好万好;过了高考,一身轻松一了百了。十年寒窗高考到,金榜题名传捷报!

8、高考是个大日子,手中握住笔杆子,精神紧张用脑子,祝福身披福链子,一眼相中你小子,短信多发几下子,保你求学有路子,幸运光临一辈子!预祝全国考生:金榜题名,心想事成!

9、高考已经结束了,给自己一些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你有才华,有实力,一定可以金榜题名,走向成功的殿堂!

10、学生学生以学为生,高考高考考是法宝。高考检验学会多少,学生高考得分如宝。祝愿朋友,无论你会多少,高考好运围绕,多多得宝!

11、在高考的日子里,你像那猪一样能吃能睡,像马儿一样多打快跑,像老鼠一样能钻能窜,像那猴子一样能蹦能跳,最后竟然像是被通缉一样跑不掉的被录取。

12、眼看考试就要来了,向前看,相信自己,我会在远方为你送去最真挚的祝福,付出就会有收获的!

13、记得365天前,我们乘着车开去人生的驿站,在那我们走过人生中最激动人心最难忘的时刻。今天又来了,走过高考的人预祝本届考试成功。

14、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全国高考日,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文章;冷静细心,发挥如鱼得水;心想事成,高考步步顺利!

15、书海搏击数十载,今朝考场显英豪。气定神闲来答题,才思泉涌智慧高。大笔挥就锦绣文,难题纷纷都溃逃。自信万千出考场,蟾宫折桂正美好。全国高考日,愿你胜利归来。

16、一路走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考生现在的状态和心态。在高考之即,我只想说,稳中求升,立足现实。祝考出好成绩!

17、寒窗苦读十余载,快乐辛酸不间断。多年梦想今成真,胸有成竹赴考场。仔细审题不粗心,下笔从容如有神。志得意满出考场,单等金榜题名时。祝高考取得好成绩!

18、为你的付出加油,为你的执着喝彩,为你的努力鼓掌,为你的明天祝福,祝你早日实现心中所想,祝你拥有最美好的未来!

19、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加油,祝你成功!

20、亲爱的同学,还有几天你就要踏进高考的战场,我在那里祝你考出好成绩,考进你心目中梦想的学校。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起点,相信自己,明天又是一和个艳阳天!

22、对于岁的我们来说,有些事情的确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是没有一件事能决定我们的一生!

23、高三不再有,大考到门口;刻苦成绩优,焦虑不能留;准备要足够,捷程天保佑;握住你的手,大步向前走。高考顺利,我的朋友。

24、高考日,三餐要准时,饮食要注意。早餐营养搭配好,午餐太饱易犯困,大鱼大肉要少吃,辛辣油腻要限制,卫生安全心上记,愿你考试更顺利!

25、培育知识树,勤奋来浇灌。十年不间断,大树枝叶繁。今日入考场,取枝化为笔。笔酣如泉涌,才思多敏捷。完满答考卷,自信出考场。折取桂花香,回报十年功。全国高考日,愿考生凯旋。

26、试纸浸墨香,金笔下千言。思虑心平定,谨慎落笔闲。且喜平常度,切忌神慌乱。畅游题海后,金榜题君名。

27、迎战高考,十年寒窗,今日出招。早睡早起休息好,餐餐营养搭配好,生冷零食远离好,考试用具准备好,有备而战发挥好。祝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28、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有一些战争是需要一个人战斗的,谁也没办法帮忙,所以,要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坚强,用最骄傲的姿势走过这段旅程。

29、十二年寒窗苦读,一朝踏上高考路,心态是考试关键,认真认真来答卷,轻轻松松来应对,道道题你都答对,祝你考出好成绩!

30、爸爸妈妈愿你考场淡定、发挥超群、文思泉涌、下笔有神、题题通杀!高考成功!也祝愿1班的同学们一帆风顺,梦想成真,都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考语文红楼梦的知识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红楼梦》的主要艺术成就有:

表现的真实自然,象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大特色、大成就。

《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社会生活现象,从封建社会上层的皇亲国戚、王府官衙,到市井商户、小巷寒门、寺庙妓院,一直伸展到村野农家……然而,那许多大大小小、彼此交织在一起的生活画面在《红楼梦》里展开时,却是显得那样地层见叠出,而又从容自如。读着这部作品,完全不需要为它的繁多的头绪而费心思忆,只需愉快地跟着作者的笔触,有如坐在一只随风飘去的船上,看着那些山、水、云、树……互相连结而又变态多姿地交映而过。一切,是显得那样天造地设,自然浑成。生活,在《红楼梦》中的“再现”,好象并没有经过作家辛苦的提炼和精心的刻划,只不过是按照它原有的样子,任其自然地流泻到纸上,就象一幅天长地阔的自然风光,不加修饰地呈现在窗子面前一样。它是有界限的,然而又是那样的没有界限!

当然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自然,绝非自然主义的“自然”,而是大匠运斤,斧凿无痕的自然。这种艺术造诣,是千锤百炼到出神入化的结果。前人曾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这正是在《红楼梦》中常遇到的境界,在中外文学史上似乎还很少几个作家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它的整个布局和艺术结构上。

中国古典小说一般都是单线式的结构,人物、故事大都是沿着一条线索向前发展。另外还有一种结构:先以某人某事为中心展开情节故事,等此人此事告一结束,再接着另写一人一事,这实际上也是一条线地向前发展,只不过象接力赛跑似的分成几段罢了。这种单线式的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外国很多文学名著也常用此法。它的优点是。单纯流畅,不蔓不枝,缺点是容易显得单薄,缺乏层次,不能同时展现出生活的广阔性和多面性。

《红楼梦》在艺术上是采取的多线结构。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而衰为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这个结构的内部百面贯通,筋络相连,纵横交错,但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河流在那里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地前进!

谈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能不提到这部作品的语言。《红楼梦》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表现为明畅、纯练,富于表现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虽然不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但却是第一部把白话文运用得最好的小说。最初出现在那一时期的白话文学,有的就象一个刚刚放足的女子,还显得行走不自如。有些欧化的句法,则似乎比古文还难懂。然而在这以前约一个半世纪,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却已经达到那样纯熟、那样富有艺术魅力的境地,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楷模,这实在不能不惊叹曹雪芹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大师的巨大力量。

但它明畅而不流于浅露;纯练却又无刻削之痕。至于它的表现力,也不是呈现于辞句的表面,而是常常深含在内里。它用笔平实,往往好象是不经意地随手写来,既显得自然流泻,然而又时见波澜生于腕底。它着墨深细,层层皴染,然而却不显得琐碎和繁复。

《红楼梦》在它的人物塑造上,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成为世界文学人物长廊里独具特色的一群。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家解析

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们班语文平均分为85.37,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3.01%。看着学生的试卷,总体上感觉比较满意,但仍有不足之处。现针对这次考试和学情做一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试卷以教材为基本点,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题型多样且具有开放性,力求考查学生全方面的语文能力。充分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书本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况、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的发展水平和习作的审题、选材、立意能力。试卷就基础乐园、知识回顾、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五个部分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阅读中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一直是考核的重点,离开了阅读,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和答题情况来看,全班大部分学生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不乏有极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

(一)基础乐园。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一类字的字形书写、加拼音、积累词语与运用、按要求写句子的情况。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部分学困生出错主要表现:(1)给汉字加拼音;(2)关联词填错或者写错字,因此失分。今后在这些方面还得加强指导。

(二)知识回顾。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册书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情况,出错的地方表现在雨果被称为什么?失分较多。复习时都强调过,但不知什么原因还是出错了。可能是上课有不听讲的吧!

(三)口语交际。

本题让学生围绕“电子书好,还是传统书刊好”展开辩论,请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感觉学生回答还行,但判卷基本扣掉了2、3分,不明起因,有待讨论、研究。

(四)阅读。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4.课外阅读,失分较多的是4、6小题,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后要多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习作。

以“家--------成长的港湾”为题目,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应该会有好的分数。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是失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还有个别学生作文没写完,以后得加强书写速度。

三、今后努力方向。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3.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4.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红楼梦的知识点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隘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2.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3.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道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不满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以此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心争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在这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操纵着,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衣披在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骗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惟有宝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是怎样的一种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霸占住在这里”;“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一个女子的丈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回)。她虽有“停机德”,却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侣。

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4.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纪轻轻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着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得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之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史湘云。

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襁褓之间父母违”的孤苦无助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

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

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有说不尽的俏皮!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第49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孙行者”、“小骚达子”,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的那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爽,无事不可对人言的纯真直爽。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率诚在性。

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之人,让缺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这也正是她的天真之处。

大观园里有两位男子气质的女子,这就是贾探春和史湘云。但贾探春的男子气质表现为政治风度,而史湘云的男子气质则表现为名士风度。贾探春是封建社会的预言者,她最早看出并最早预言了四大家族无可挽回的必然败落的命运。史湘云是封建社会的逍遥者,她独立于叛逆者与卫道者之间,用笑迷迷的眼光看着人世,风度显得是那么潇洒飘逸。大观园中“醉卧芍药裀”这样的画面,最能体现这种风度了。

笼罩在整个家族,整个社会头顶上的阴影,同样也笼罩着湘云。她和金陵十二钗中以及之外的那些青年女子一样,前景黯淡,命途多厄。湘云即便侥幸“厮配得才貌仙郎”,也“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到头来不免归入薄命司中。这是作者为证明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制度下,女子地位的低下与生活的不幸。无论你是贵是贱、是美是丑、是性灵是愚顽、是柔弱是强悍,终逃不过男权社会中对女子惨酷的压制与迫害。

6.其他。

在《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笥性。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这部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