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实用9篇)

时间:2023-10-07 10:16:41 作者:笔尘 讲话稿 2023年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实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一

确实如文中所言,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网络成瘾、手机游戏、攀比心理,种种不良诱惑摆在了我们广大孩子和家长面前。前段时间我带儿子去医院看病,看病过程中就有两位孩子非常有趣。本来一开始谈的是学习问题,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讲到了我家有宝马,我家有奔驰,我家里面有多少游戏光盘之类的话题。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已经并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我们所能岂及的,所以我认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非常有可读性,其中不少的例子活生生的再现了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困境,也给了我们家长不少启示。

教育孩子不要攀富,不要片面的追求名利,人的一生更多的时候要多为别人考虑,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多少知识就很了不起,育人先要育德,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笨,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有很多家长做出了不好的表率,当然这是极少数的。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博士妈妈也好、顾晓鸣老师的回复也好,大家现在也都是摸石头过河,有许多的问题有待大家共同摸索前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二

家庭教育深深根植于我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何规划教育阶段和内容、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如何掌握技巧成为每一位试图用心教育的父母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也绝不处其外,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既然是一门科学,就有它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及技巧,需要每一位负责人的父母去学习和掌握。父母们没有专门的时间去学习和咨询,但是可以多看看书,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掌握家庭教育的主要的理论、方法。传统文化里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教育书本,可是由于不能与时俱进,有些思想的倾向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而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相关的理论及著作要么高深、艰涩,要么肤浅且鱼龙混杂,缺乏精品,使家庭教育不是变得学术化就是庸俗化,而真正的好作品往往不为人知,或者遗落在角落里。《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对我们的一个警醒,让我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魅力。在工作之余,我们还是需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会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小单元,通过一个个案例来解读,在读了两卷后有以下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先通读目录,把目录中自已最感兴趣的专题内容读一遍,然后在通读两遍以上。最后针对一些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展开阅读,例如在书中看到晓北妈妈、梁小桥、董进宇、桐桐妈的文章后,感觉他们提出的案例或文章对自己十分有用,就去找一些他们的书籍或文章扩展阅读。

书中每页的下端都印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意味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根本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如何教孩子如何爱孩子,而不是自己不停的在唠叨中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

有没有带着功利心去培养她,教育她,爱护她呢?”自问后,一定要义无反顾地永远的无条件的爱孩子。

孩子入小学前一直由外婆照顾,这也是我至今非常后悔的事情。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时,有些习惯已经养成,想要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与努力。在朝夕相处中作父母的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时,及时指出来,给她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而不是让她一直错下去。当然指导的方式不是训斥,而是以发现问题为主,然后在沟通中给一些指导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告诉她应该怎样改正。

让孩子快乐学习比逼孩子学习效果要好。试想一下,孩子到这个世界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她永远无法一口气学会所有的知识,因此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不论考试成绩如何,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身边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加油,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急功近利。在书中一个一个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三

从孩子踏入校门,我才接触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这是一本集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书。通过多次阅读和学习,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书中这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还有素质教育,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支配,做家长的树立好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孩子。对照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前的我总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推给了老师,父母只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上的尽量满足就很称职了。现在有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可以从中学习技巧。书中一些失败的教育案例也能让我们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一角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看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就让我感到:这是一本贴近广大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好书。该书主要倡导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从中能让更多的家长逐步找到了解家庭问题的好思想、好方法。

根据我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所耳闻目睹的一切,感觉到一直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要在学习下功夫,有好成绩就是自己教育有方,在孩子的思想品质、自理能力方面,他们较少顾及,一般是出问题了,才意识到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有的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有注意到这方面,但远远低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看了书中的教育方法及实例,我更加确信:在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帮助孩子牢固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这在传统家庭教育实践中,早就有着成功的经验。需知,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始终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本基础。品行端正,能力超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需要,发展自我,学到更有用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也认为:一个人的人品比他的才学更重要!而身体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中包括了如何做人和能力的健全,然后再去督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孩子才能走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缺少责任感,主要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一切事情“包办”就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无责任感”和“空虚感”,从而导致了各种让大人不能理解和“失望”的事情发生!责任既包括对别人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也包括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自己平时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进行自我反省,书上的许多实例具有普遍意义,能有效地指导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同时,这本书也是教师们的良师益友,对如何理解、帮助、教育学生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阅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飞跃,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在他身上却收效甚微,这跟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缺失等有关,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不但对学生,同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应了解,给予指导,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性的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和家长们是一致的,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学会教育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美好的明天。我真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成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受益者。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五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六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七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本发人深省的好读物——《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说来很惭愧,我以前似乎从来没有系统地看过比较权威,比较业的家教书,所以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书的目录,发现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书籍,光是目录就足以让我震撼!

书中既有教育专家们的分析指导,也有真实的案例及许多成功家教经验,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平时教育孩子的很多误区,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序言写道:“孩子呼唤我们的改变。”

首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时,不能动不动强调和带情绪说话,因为过多的强调,会减弱孩子的信心。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上都犯一通病,就是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父母应用温和的态度,平和的语调去问孩子,了解原因,不要乱批评,最好是一对一,这往往更能让孩子接受,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凡是扯着嗓子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我们应改掉暴躁的脾气,急躁的性格。

其次,学会了放手,自从孩子踏入校门,我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陪着孩子写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教她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应付了事,稀里糊涂写完后直接丢给我检查,结果考试经常出现审题不认真、丢题的想象。虽然孩子丢三落四在所难免,但也是我包办代替的结果,我决定以后适当放手,写作业不再盯着她也不检查,对提高自理能力、培养独立意识会有帮助。

再次,我觉得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是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

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发。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八

今天买了一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也是老师留给家长的家庭作业,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点与缺点。看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与许多家长一样,看到的只是孩子缺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期盼。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例子很多。

1、作为普通孩子,别的孩子犯的错误她经常犯,比如花钱买的玩具,玩几天,就不稀罕了,玩后的玩具收拾好,转过来在看,还是摆放一地。

2、每天写完作业总是提醒她检查一遍,把书包整理好。好好看看东西是否带齐了。

3、晚上洗脚后,让洗袜子,就找各种理由、借口。等一些缺点。

人的不足各种各样,生怕孩子考虑不到,要替孩子考虑。还是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犯点错误难免的,才能慢慢学会做的更好。

经常批评孩子,孩子会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欣赏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

1、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孩子有些内向,交际面不是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

2、有礼貌。

3、很有上进心,不服输。

4、爱看书,记忆力好。

5、尊敬老人,体贴弱小,富有同情心。

6、乐于帮助他人,是父母、老师的小帮手。

7不乱花钱。

孩子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想想我做孩子时,就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吗?经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

让孩子有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是收益终生的品质。应该看到自己孩的优点、长处,并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指导孩子扬长避短。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篇九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一卷中关于《你会正确运用表扬吗》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

很多家庭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在家中,有时在孩子行为正常时不注意孩子——该给而没有给予表扬;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孩子——批评太多,结果家长一遍遍地喊,孩子却充耳不闻,最后生气只好借助于打骂。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表扬使其得到注意,而对错误、不良习惯则用忽视加以转移,则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家庭教育中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表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

认识到了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性,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这样做: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

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