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3-10-07 12:14:30 作者:MJ笔神 心得体会 2023年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一

“好书记”这个词语,对于每一个乡村贫困地区的人民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有了好书记,才能让他们的乡村产生新的生机与希望。而有一位好书记,他便是我的亲身体验对象。他的工作,不仅是在“七五”中期扶贫中创下了大量佳绩,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广泛赞誉。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我与这位好书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好书记

在我所生活的乡村,好书记便是如此的耀眼,以致于他成为了我成长阶段中,最为崇拜的对象。刚开始接触到他的时候,不免有些许拘谨。但是,很快,我就被他那亲民、平易近人的风格所折服。无论是堵源排污、开展集体经济、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他都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成为了当地人民的希望。

第三段:好书记是如何诞生的?

好书记,顾名思义就是要具备好的素养与能力。在我的亲身体验中,可见其主要是造就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重视教育培训,书记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执政水平。其次,要顾及民生,努力解决群众最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通过这些不断积累的经验与修养,好书记的诞生也就不言而喻。

第四段:如何成为好书记的路途

要成为好书记,并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我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高度的责任感和牢记自己身为"人民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他应该做到公正、不造作,不世俗化、不浮躁、不迷恋权力、不贪污贿赂,以此,为群众求得实难解决的问题。同时,好书记也必须精通多种技能,包括管理和监察组织、设计并推行生产计划等诸多方面,使当地的经济不断发展。此外,深入的调研与对公义的坚定信仰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段:总结

优秀的书记,是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力量。而现在,“好书记”不仅仅局限于乡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更是在各个地区的志愿者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断地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好书记已经演化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概念,体现了一个普遍化、传承意义上的书写人格与书写方法的价值。关于好书记,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但是,我们应该始终抱有一种怀着善良推动事业的精神。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二

引言:

“好书记”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干部群众信赖的干部,他们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遇到了很多好书记,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要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好书记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好书记,他首先要具备的便是较高的政治素质。在工作上,只要有问题,他始终以全局利益为重,工作严谨、敬业负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下,始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示和决策,做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他还必须积极推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

第二段:好书记要爱民如子

一个好书记要负责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特别是在社会稳定工作方面,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出发,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要时刻关注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需要真情实感、沉着坚毅、处事果断、用心用情地站在人民立场上,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从而让人民收获安定、满意和改善。

第三段:好书记要心系职责

好书记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任。好书记不仅要勇于担当,还要有自我批评和进步意识,工作中不能藏私、讲权,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力所能及,力争完美,始终保持清醒的工作思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好书记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职责意识及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第四段:好书记要学无止境

好书记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思维和学习能力,常学常新,钻研业务,勇于拥抱新的事物,领会精髓,不断开拓视野,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出色和优秀。比如,可以通过多读书、经常思考来让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第五段:好书记需要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好书记要能够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各种人群、各种界别进行合理有效交流沟通。这种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使他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执行力,还可以让他在交往中愉悦、流畅,通过与人交流获得更多的受益并更好地处理问题。在实践中,好书记要通过不断地加强沟通能力、掌握好沟通技巧,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与业绩。

结语:

总之,“好书记”是我们爱好事业的后盾,他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披荆斩棘,谱写了华丽篇章。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会牢记以上所说,以更好的努力,做一位一流的好书记。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三

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时候,去放开。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总理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静而观己心,洞明规律,勉力,顺应。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忙碌的工作生活,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而阅读作为一种传统的休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好书读后能让人获得种种体验与思考,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阐述好书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心得体会。

首先,好书能够为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放松。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时常感到压力和疲惫,此时阅读能够让人们暂时抛开琐事,沉浸于书中的故事情节中。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它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而好书所带来的这种慰藉和放松感,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心灵寄托。

其次,好书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和世界观。通过阅读好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的各种故事和文化。好书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从未涉足的地方,也能够让人们对不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从中,读者可以看到不同人物的成长与进步,体会到不同阶层的痛苦和欢乐。这样一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刻。

第三,好书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面对丰富的细节和情节,读者不免会进行一些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心中的梦幻世界逐渐浮现,想象力因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种锻炼不仅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逐渐发现自己也有写作的欲望和能力,创作出一些自己的作品。

第四,好书能够拓宽人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通过好书的阅读,读者不仅仅能够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也可以发掘到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法则。读者可以通过思考书中的问题和观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好书的阅读还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使得读者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洞察。

最后,好书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好书中的情感故事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激发出读者的共鸣和感受。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好书来共享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忧虑和欢乐。同时,通过分享好书的心得,读者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

好书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心得体会实在是太多了,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思考。总之,好书的阅读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和放松,开阔眼界和世界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丰富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好书阅读能够让人们有机会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成长与进步,这种体验将会成为人们宝贵的财富和精神的寄托。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五

有幸拜读了李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主角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到达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教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教师一样的权利,他能够讲课,能够对教师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教师说:教师,我认为这道题应当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我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我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六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此时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此时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此时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我一直坚信阅读是一种难以替代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思维、舒缓情感等等。在我的阅读之旅中,最近读到了一本《本好书》,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阅读欲望,更是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本好书的精髓

《本好书》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与心态的书,书中作者林清玄致力于探究什么是好的阅读,以及如何去读好书。他不仅重视阅读的技巧,也更关注阅读的心境。在书中,作者提到阅读的过程应该有“开放、感性、多元、沉淀、内化”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关键便是“读自我,更读文学,最读哲学”。

第三段:开拓眼界和加深体验

《本好书》的阅读建议对我非常有启发性和提升作用。首先,阅读过程的开放性让我开始逐渐尝试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学、哲学、社会学等等,这让我的阅读领域变得更加宽广。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尽量去更具感性,与书中人物共情,加深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意识到沉淀和内化的重要性,不只是枯燥的读物,我们读到的所向往的、所热爱的也应该仔仔细细的读下去,收集信息之后再去好好消化,就好像一个果子需要经历成熟后才能收获出最好的成果。

第四段:提高阅读思维和品位

通过了解和学习书中的内容,我也更加注重阅读的思维方法和品位提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会多加整理结构,寻找重要的节点和线索,对留下的疑问进行思考,这让我真正地享受到了阅读中思维的力量。而对哲学作品而言,更加注重对其中精神和哲理的感悟,对于作品、作者、文化、历史的了解也让品位提高了一步。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阅读《本好书》的过程中,我的阅读思维、心境和品位都有了深入的提升,不仅增加了我阅读的体验,也让我更好的了解和热爱阅读。阅读是一种无法替代,具有无限可能的活动,只要我们不放弃对它的探究和热爱,它将成为生命中如沐春风般的一种享受和提升!

读好书学业务心得体会篇八

阴险狡诈是你,背信弃义是你。心狠手辣是你,胆小猥琐是你。你实在背负了太多太多。历史让你成为一代高祖,历史让你承担万世诽谤。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君战于河南,霸王战于河北。巨鹿之战,霸王消灭了秦国的主力部队,而君得以“顺利”攻入咸阳。当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言君“欲王关中”之时,项羽顷刻勃然大怒,当即决定“破沛公军”。

投机取巧,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咸阳是我们对刘邦的第一印象。这也成为了我们当中许多人排斥刘邦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咸阳,一个王朝的“首都”,军队的“司令部”,竟被刘邦“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秦朝,擅长的是武力,执行的是_,所以咸阳中央禁军的实力不容小觑。而后人只称赞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却忽略了刘邦攻入咸阳的艰辛。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刘邦在崤山以东之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但在攻破咸阳之后,却能够及时听取谋臣意见,最终“财物无所取,美女无所幸”,这足可见其知人善任,勇于纳谏的品质。这一点与项羽的刚愎自用形成鲜明对比。

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刘邦并没有直接作出对策,而是先寻求别人的意见。不耻下问的品质,被“虚伪”盖上了帽子。满腹经纶的谋略,被“阴险”遮住了光辉。

看到项羽骄傲又愤怒的眼神,你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不卑不亢地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项羽,在听说你“欲王关中”之时,顷刻勃然大怒。身为军中主帅竟如此焦躁无谋。只凭借自己浅薄的谋略就妄图夺得天下,岂可得哉?反观刘备,陷于危难不乱阵脚,狭路相逢不卑不亢,诚帝王之才也。

鸿门宴上,危机四伏。范增在一旁焦头烂额,项王依旧沉默不语。这正是你预料的结果。顷刻项庄拔剑起舞,项伯随即起身掩蔽。何者?项伯是项羽的心腹大将,却在两军即将交战的危机时刻向敌营好友告密,足可见其智术浅短、自私自利。这种人,只要稍稍加以优待,他定会竭力保护你。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从主观出发,却忽略了客观的因素。刘邦有谋略,我们称之为诡计多端;刘邦按计遁逃,我们称之为胆小如鼠;刘邦至军营后果断诛杀曹无伤,我们称之为心狠手辣。我们对刘邦的评价,加入了太多的情感。史书作者也是一样。

历史是片面的。历史从何而来?或是史书记载,或是口耳相传。口耳相传我自不必多说。编写史书的学者,他们在记述历史时往往也要加入主观的情感,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可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竟被形容为“佞臣”,成为_诈的代言人。我们都认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出于曹操之口,可事实呢?它却是出于罗贯中之手。罗贯中先生毕竟不是东汉人,曹操也无法穿越到明朝。当然,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让一位角色说出如此经典的话语不惟是一种成功的手法,但倘若就因此疏远了事实,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像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敌对日本的思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谁能保证这不会把复仇的基因植入我们的民族?当然,我们并不是赞同_时期一些极左份子美化、歌颂侵略者的行为。辩证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他们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历存在两种人,一曰英雄,一曰小人。英雄就应该被侍奉、被膜拜,小人就应该被鄙视、被唾弃。可事实呢?清朝大臣李鸿章,史书上把他定义为一个十足的“卖国贼”,可事实上,他也是一位满腹经纶、心系天下的伟人。纵使我们对刘邦有再多的偏见,也改变不了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故乡”的事实。他仍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人。

我希望,世人能够对刘邦、对项羽、对曹操、对李鸿章乃至对历史有一个辩证的认识。不要完全顺承史书作者的意识,书写他们书写的历史!我希望,至少从我们这一代做起,给历史一个辩证,还历史一个公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余之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