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23-08-23 10:43:04 作者:韩ll 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篇一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班的学生也不例外。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少。那些学困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家长也管不到位,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的成绩提高得慢。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促进他们成绩的提高。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学,有所得,我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教学有层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他们是否注意听讲了,如果回答对了,我还要个性表扬,给他们鼓励。还有就是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使得这些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困生的课后辅导个性重要,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遗忘规律,他们有时上课听会了,下课就忘了,需要及时的巩固。为了让学困生跟上其它同学的步伐,我都是利用休息的时间来督促他们学习。不让每一个孩子落队,做到每日的知识必清,使学生认识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危害。

针对这些学困生的实际状况,我除了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还在生活中给予相应的爱。他们没有饭吃,我就给买;没有本子用,我就送给他们;生病了,我就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正因为有的孩子缺少爱,我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烦恼,教育他们如何学习和生活,怎样正确看待人生和事物。所以他们也喜欢和我说心里话。

我们班学困生的家长多数都是不管的,对孩子也丧失信心,觉得没办法好了。有了放弃的想法。我就与家长沟通,告诉他我老师还没有放弃,你是不能灰心的,孩子还小,可塑性还是有的,还要正面去引导孩子使他有奋斗的目标,不断去鼓励孩子,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工作。

对于班级的学困生,我都是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忙他们,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作业写不完,我就利用在校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虽然学困生的成绩提高的不明显,但我还是会努力的,我要尽量让他们构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愉悦。让他们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全面健康的成长。

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篇二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了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为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xx市扎实推进增减挂钩工作。据统计,20xx-20xx年全市xx个县(市、区)共有54个项目区列为全省试点,项目区总规模56537.79亩,其中拆旧区面积29189.61亩,建新区面积27314.80亩。目前,共有17个项目区通过省厅核查,批复周转指标6297.66亩。通过实施增减挂,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城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压力,加速了该市城镇化进程。

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增减挂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增减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台、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领导也高度重视,分别都成立了领导小组。

坚持以规划引导,注重与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规划的衔接统一。全市自20xx年开展增减挂试点工作以来,所有项目均按实施规划和复垦设计要求,严格立项和组织验收,有效地保障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质量。凡不合要求的,一律不得申请立项或验收。同时,一些没有增减挂项目实施经验的县采取逐步尝试推进的方式,以确保好事做好。

一是始终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选择拆旧区,做到试点项目区“三个不纳入”,即没有与农民签订《农户意见征求书》的地块不纳入,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未得到落实的地块不纳入,农民不同意试点的地块不纳入。二是在制定补偿安置方案时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确保实现“三无”,即无纠纷发生、无遗留问题、无群众上访。三是加大增减挂钩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增减挂与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之间的衔接机制。

因项目拆旧复垦区分布在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村组,根据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各县(市)考虑统一组织实施难度非常大的特点,将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和复垦施工管理工作全部下放到乡镇,由乡镇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素质高、人员熟、就近便利的优势。

一是验收时项目区复垦的耕地耕作主体及路、渠的管护主体必须全部落实到位,签订管护协议及新增耕地承包协议,并明确新增耕地归原村民小组所有;二是落实耕种主体采取了对新增耕地由原村民小组分给农户耕种和公开发包给承包经营者耕种两种形式;三是因地制宜耕作,根据土壤适应性分别种上了西瓜、南瓜、豆子等作物,切切实实让耕作者从复垦的耕地中耕有所获,得到实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有着迫切希望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此外,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重要瓶颈,各级政府也有着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这一瓶颈的迫切需求。

土地增减挂钩作为一项惠民利国工程,正是这“两个需求”的有机结合点。费县局在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探索和实践中发现,只有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扶持力度,才能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拓宽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只有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联合联动,才能保障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让群众在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通过政府、部门和群众三方共同努力,实施“三轮驱动”,使土地增减挂钩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费县局立足“两个需求”,实施“三轮驱动”,积极组织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政策拉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费县土地增减挂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考核、奖惩和督查机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逐步调整提到增减挂钩补助标准,20xx年每亩补助5万元,20xx年调整为每亩补助xx万元,20xx年又提高到每亩补助15万元,为全县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二是部门联动。建立了由国土、农业、财政、住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落实责任,通力合作,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加强全程指导和有效监管,及时帮助纠正各个项目区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是群众推动。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到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各项政策,让群众真正了解、支持、参与到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中,营造了有利于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的浓厚氛围。其次努力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各项目村组建了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群众工作组,参与到整个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项目确定、补偿方案制定与落实和项目区推进等全过程。此外,将土地增减挂钩与新乡村建设相结合,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带来的实惠。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全县先后建成了探沂镇大探沂社区、胡阳镇茶树庄社区、薛庄镇盐店新村、费城街道杨家安新村、梁邱镇关阳司社区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探沂镇许由城社区和大探沂社区、胡阳镇茶树庄社区全部为多层楼房居住,实现了水、电、气、暖、路、通讯及网络“七通”,社区活动室、卫生室、学校等配套设施齐全,极大的改善了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xx年以来,费县经省政府批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 6个,涉及全县70个行政村,拆旧面积4780亩,安置区903亩,规划新增指标4111亩。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59个村,拆除面积2861亩,复垦耕地2838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87亩。

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篇三

河东区是1995年初临沂撤地设市时建立的新区,是、市政府致力打造的“半壁江山”,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节水先进区”、“全国综合利用先进区”、“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中国五金加工城”、“中国地热城”,是“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区”、“山东省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十佳县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山东省教育先进区”。全区辖9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临沂汤泉旅游区,306个行政村,4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总面积547.8平方公里,人口47.5万。

河东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基础薄弱。建区以来,我们始终把工业作为强区之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积极搞好服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河东经济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面对用地矛盾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区以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试点县区为契机,周密组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破解项目用地制约、加快推进旧村改造的新路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我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共有3个乡镇、街道4个项目区列入省级挂钩试点单位,分别是:汤头塔桥—九曲项目区、汤头前西沂—九曲项目区、刘店子沂自庄—九曲项目区和凤凰岭田黑墩—九曲项目区,总规模为97.3公顷,其中安置用地28.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68.6公顷。

(一)汤头塔桥—九曲项目区。该项目区拆旧范围为塔桥村旧址,现已全部拆除,土地复垦造田完毕。项目实现整理农村居民点33.15公顷,其中新增加耕地30.1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比率91%。该项目共拆迁房屋1920间,550户、2158名村民全部得到安置,其中新村迁入269户,平房安置230户,新建老年房117间、安置老人39户。同时相应建设了硬化道路、绿化、亮化、排水等配套设施。

(二)汤头前西沂—九曲项目区。该项目区拆旧范围为前西沂村旧址,现已全部拆除并复垦造田。项目实现整理农村居民点16.15公顷,其中新增加耕地14.54公顷,增加耕地面积比率90%。该项目共拆迁房屋730间,210户、630名村面全部得到安置,其中新建老年房60间、安置老人20户,其它形式安置村民110户。同时配套建设了硬化道路1600米,亮化安路灯18盏,并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三)刘店子沂自庄—九曲项目区和凤凰岭田黑墩—九曲项目区。以上两上项目区由于在选点时不够细致,在实际拆旧过程中存在拆迁成本过高、整体搬迁难度过大等原因。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省厅各位领导的支持,同意对项目区进行调整。调整后项目区工作进展迅速,现已完成拆旧复耕任务。

刘店子沂自庄村原拆旧区面积为38.07公顷,范围为刘店子乡沂自庄村的原村庄旧址。调整后,沂自庄村拆旧地块面积为4.86公顷,朱赤草坡村拆旧地块面积为4.4公顷,王十二湖村拆旧地块面积为6.65公顷,树沂庄拆旧地块面积为6.98公顷。拆旧工作于2017年9月开工,2017年10月全部结束。共拆迁房屋1220间,并复垦造田。其中,朱赤草坡村、王十二湖村属于成片拆除,拆除后拆旧地块与周围耕地相连成片;沂自庄和树沂庄拆旧地块采取先易后难、规划控制的方式进行局部拆除,以后我们将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再逐步拆除。项目区内整理农村居民点22.89公顷,其中新增加耕地20.6公顷,增加耕地面积比率90%。整理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既能保肥又能保水,整理后的土地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适种范围广。根据村民大会意见,按照“宅田合一”的形式,现已全部分配给原旧宅所有者耕种。

凤凰岭田黑墩原拆旧区面积为9.91公顷,范围为凤凰岭街道田黑墩村的原村庄旧址。调整后,田黑墩村拆旧区面积为3.62公顷,范围为凤凰岭街道田黑墩村的原村庄旧址,于2017年9月开工,2017年9月结束,拆除旧村房屋220间并复垦造田。赵黑墩村拆旧区面积为6.38公顷,范围为凤凰岭街道赵黑墩村的原村庄旧址,于2017年8月开工,2017年10月结束,现已全部拆除旧并复垦造田。其中,赵黑墩村属于旧村全部成片拆除,拆除后拆旧地块与周围耕地相连成片;田黑墩自2000年以来始终坚持旧村不再划批民房,今后所有住宅全部纳入田园小区,旧村规划于2017年全部拆除。项目区内实现整理农村居民点10公顷,其中新增加耕地9公顷,增加耕地面积比率90%。整理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既能保肥又能保水,整理后的土地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适种范围广,根据村民大会意见现已分配给全体村民耕种。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篇四

云顶镇加速村郭鹏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实现转变,全心投入工作

1本利益为重,立足自身岗位,不浮飘、不蛮干、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地干工作。深入实际,走进农村,向群众征求意见,听取反映,了解村情民意,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坚定基础。

二、虚心学习,深入摸查,为全面铺开到村任职工作打好基础

(一)虚心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及办法

1、向社会各界的榜样学习。在投入工作前后,积极向老同志学习,他们可以说是我最好的教师。他们或教我农村领导的艺术,或教我农村工作的办法,使我受益非浅,大大地增强了我做好新工作的信心。

2、向基层领导、干部请教。镇、村两级领导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最新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是学习从事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最好宝库。自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到现在,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虚心向镇、村干部请教,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办法。

3、向村民请教。有人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做好农村工作,我认为深入了解农民的想法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自村任职以来,我有意识地向村民了解他们对村“两委”干部及村内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等,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检查,查找差距,努力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深入摸查,了解村情民情

1、向村“两委”干部了解。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工作的最直接参与及管理者,对本村的各项事务比较熟悉。自到村任职以来,我经常与村“两委”干部交流意见,对本村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向村民了解。有人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本村的具体情况,村民最有发言权。到村任职后,我抓紧时间走门串户,在村民中展开广泛深入的访谈,对村情民情有了深入的了解。

3、加速村基本情况。加速村村民户数520余户,人口1650人,17个社。有特困家庭低保79人、五保户19人,村委会干部共有3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文书1名,全村共有党员44人,特困党员3名,村民小组长17名。全村共有耕地1280亩,水田 690亩,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等。村里主要实施有退耕还林工程320.57亩。全村外出务工占80%,2008年村人均收入4630元。全村气候条件和交通较好,一来有利于招商引资,二来对于养鸭、养鱼等可以提供良好的条件,也可适量发展种植。

三、所做的主要工作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五薄一册”要求,为全村党员学习党性教育、惠民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村党支部严格落实学习制度,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党员大会,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按时开展党课学习,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学习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了村党支部的基本制度建设,健全了党内生活,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07年至今,新发展党员2名已转正,使全村党员达46名,壮大了我村的党员队伍,09年我村计划新发展预备党员6名。年轻新鲜力量的注入,村党支部焕发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全面落实救灾工作。5.12地震等灾害,我村有受灾报告,涉及受灾农户10户,共30多名受灾群众,组织向地震重灾区无偿支持救灾资金5000元。受灾期间,本人天天坚守在村上,为农户排忧解难,稳定心态确保了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快速、有效的做好应灾准备工作,做到让全村群众生活稳定有序。

(四)、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发展是硬道理。根据加速村的具体情况,坚持发展好本村原有的水稻和玉米等经济作物,确保了增产增收;新发展山平塘9口,面积120亩;净水养鱼180亩、稻鱼50亩;发展养种鸭0.2万只,肉鸭1.6万只;养猪大户两户,年出栏肉猪340头。通过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加强退耕还林指导。到村任职以来,对全村的退耕还林进行了指导,补植苗木5000余株,进一步巩固了加速村退耕还林成果,使该村退耕还林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县的检查验收。通过指导,现在本村的麻竹长势良好,已见成效,经济林苗木都已开花、挂果,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加速村整个村班子更加团结,全村人均收入从2006年378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人均收入5000元,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村向着协调、稳定的方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增减挂钩工作总结标题 挂钩帮扶工作总结(5篇)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工作计划情况

一是全力推进“合村并镇”工作。实施“四村联建”工程,将佛垌、三岔口、申家沟、老栗树等4个行政村875户3217人全部搬迁入镇区,并将镇区所辖的王村村、钟楼村、朱垌村和土门村4个行政村2116户5323人实施集中搬迁安置,建立新型社区。

二是全力推进土地利用增减挂钩工作。计划在岳窑村和王村

村建新区11.5557公顷(其中,岳窑村9.5557公顷,王村村2公顷),规划户数890户3400余人;拆除岳窑村1个煤矿塌陷村和三岔口村、佛垌村、申家沟村、老栗树4个地质灾害村,拆旧区面积29.2838公顷,搬迁群众887户3379余人。建新区需占用耕地5.773公顷,计划在岳窑村复耕6.0617公顷。工程概算总投资3671.9万元,其中拆旧区费用205.19万元、建新区费用3466.71万元。

三是全力推进空心村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对佛垌、申家沟、三叉口、老栗树、山沟和寺沟六个空心村进行土地整理和复耕,预计整理土地1000亩、复耕土地600亩。

二、总体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

因各村实际情况不同,在合村并镇或土地利用增减挂钩工作中,我镇将充分实现“四个结合”,与白沙湖景区开发和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镇区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建设模式。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奖励),尊重民-意,安置先行,利民益民。

制方案、策划招商、实施拆迁安置的前提下,坚持市场运作,通过项目设计、策划包装、主动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合村并镇、并点工作。

二是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化被动发展为主动参与发展或自我要求发展。坚持“安置先行”原则,首先建设安置房,把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在安置房规划选址、制订改造方案等方面上,充分尊重民-意,以“利民益民”为基本准则,变阻力为动力,破解拆迁改造难题。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模式,破解建设资金难题。通过向上级争取、财政补贴(或奖励)、市场运作筹集、村组奖励、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多种方式,保障建设资金所需,加快工作推进。多种方式中,主要以“市场运作”为主,以财政补贴(奖励)为辅。

四是多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民就业增训,实现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增强镇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农民向第三产业经营转移。

三、目前进展情况

一是建成荟萃新村。荟萃山村属深山村,地理偏僻,信息闭

塞,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2017年,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荟萃山村搬迁安置工作,镇财政每户补贴2万元,并于2017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村民已全部入住。目前,该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被确定为郑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二是“四村联建”工程正在扎实推进。对佛垌、三叉口、申家沟和老栗树进行集中安置,建设安置楼10栋住房340套。

三是土地利用增减挂钩项目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批我们利用增减挂钩项目对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村群众集中安置,对原村进行复耕,使占补工作加大了补充耕地储备力度,并做好土地的集约利用,做好用地科学化和服务保障。土地利用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建设用地400亩,拓展了我镇经济发展、新社区集中安置建设用地,满足了农业产业化的指标需求。第二批对空心村、废弃厂矿走增减挂钩途径,大大提高土地储备量。

《镇合村并镇暨土地利用增减挂钩进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