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言文教学心得(通用24篇)

时间:2023-10-31 12:10:32 作者:笔砚 心得体会 优质文言文教学心得(通用2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浅淡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项艰辛的事业,而教学文言文更是一项艰难任务。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文化绝代精华的集中体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在我教授下,我对浅淡的文言文教学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如今,由于中小学文言文教育的国民化,文言文更加受到关注,许多家长和学生积极投身进来。同时也出现了虚假的教辅资料在市场上出售,对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和希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文言文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长的期望值,也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只有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并能够熟练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才能真正加强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传承。

针对浅淡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更加恰当的方法策略,如逐句、逐句解析、分类记忆、摘抄欣赏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作业的设置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善于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入探索、多次实践后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经验,如将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例子说明易混淆的用语。同时,让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和小组合作来提高听写、感受文言文的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五段:结论。

浅淡文言文是中小学的必修课,但是如何教育和传授文言文的知识和技能却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的艰巨任务。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个性化特点,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让文言文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影响和启发人们的思想和感受,让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未来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传承。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难点,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课文,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上文言文。教师教一篇课文很容易,但对学生而言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面的文言文,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害怕的心理,因为要考又不得不学,那么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爱学文言文呢?从事了多年初一语文课教学,在这里我谈一谈对学生初学文言文的一点教学心得。

教师要想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文言文,必须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我想学生嘴上没问,心里肯定会想这么生涩难懂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又不写这样的文章,我们学它做什么?那么上课之前就应先对学生讲一讲文言文是怎么回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古人和今人语言的运用是有差别的,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用这些我们今人难懂的文字记录了历史,我们要继承这些文化遗产,从中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就必须懂得他们留下的文字。我们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智慧,我们要把这些不朽的篇章传承下去,就要弄懂它们的意思,学好文言文。

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从读、诵、理、练四个字入手。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篇文言文要先让学生多次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读熟了自然不再怕了,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文言文这位陌生人已变成了老朋友了。每上一篇课文,我都会先让学生预习,弄清生字读音,再让学生试读,及时纠正断句错误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按正确的朗读方法读熟。

在七年级开始学生就必须积累常见文言文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开始几节课以老师串讲为主,有了一定积累后就采用先疑后讲的教学方法。要积累文言文词义和用法“诵”是关键。每篇文言文学生弄懂意思之后都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课文及句子翻译。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早自习时间督促学生背诵记忆。可采用小组比赛,男女生pk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背诵热情。虽说文言文课文并没有全部要求背诵,但我每每让学生去背,短篇一次性背,长篇分段背,背完课文再背意思。要意思不能像背课文那样整段整篇地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每次都是一句一句地检查学生,每句中字的意思,词的意思,再就是句子的意思必须对上号,往往整段背诵译文的学生在翻译句子时经常出现乱入座的情况,所以在背诵积累时一定要让学生逐句逐句背。当然并不是所以学生都能完成背诵任务,但是大部分能做到,少数基础不好的可少背或缓背。

(1)《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智乎?”是通假字,通“谓”,以为,认为。

(2)《晏子使楚》中“缚者何为者也”是“干、做”的意思。

(3)《河中石兽》中“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被”的意思。

(4)《黄生借书说》中“为一说”是“写作”。一册书中出现这样一词多义的词有很多,教师及时地帮学生理一理,可以避免出现学了这个意思忘了那个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一个词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平时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意思去理解。除一词多义还应注意古今异义,如:《黄生借书说》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和“子孙”是“祖父和父亲”,“儿子和孙子”的意思,其他像词类活用等现象也应注意。

教师除上好课本中文言文外,还应在课外让学生练一练。练习应有所选择,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不是很强,课外练习难度不宜过大。在练习时应选择篇幅短小而且故事性强的文章,在习题设计时应有课文中熟悉的学习过的知识考查,这样能让学生做起来有信心,以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渐加大练习难度。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在平时练习中多指导他们学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工具书,在翻译句子时学生常常不是整个句子都不懂,只是有一两个字难住了,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个字的意思选项,再联系句子选择合适的义项。

(2)调整语序法,文言文里有些句子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与现代语法不合的现象,我们需要去调整语序。如:《穿井得人》中“非得一人于井中”,“于井中”状语后置,在翻译时应调整为“非于井中得一人”,还有“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等宾语前置。

(3)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学”是“学习”,“时”是“按时”,“习”是“复习”,“学”的内容是知识,所以译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

(4)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表意特点,再结合句子理解。方法有很多,教师应多教会学生几种方法让他们灵活运用,学生会做了自然会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真心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文言文,让古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绽放光彩,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本学期在进行《加强小学生古诗文诵写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之中,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因此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十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左右重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诗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拔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并便读便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活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接受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今年学校给我们大班布置了古诗特色教学。对于古诗我们大班的幼儿们来说则是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为了把古诗教学上好,我自己先给自己上了一课,我记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儿的大脑,就是要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索。于是我借鉴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脑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幼儿独自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机会,从而为幼儿营造了无限开阔和想象的空间,能让一个不认识字的幼儿通过画面就能“读”出古诗大意。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幼儿们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吟诵古诗,需要的则是反复不断、要有感情。古诗的图画形式多样,而孩子们读古诗的热情和不断发现其中的乐趣,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百读不厌”。回顾这个学期的古诗特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如下:每周的1节古诗特色活动课,对幼儿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1节课,可是对于我这个教者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因此认真备这1节课,写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务。我常常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幼儿都有一定的收获。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幼儿们了解认识。

例如我在教幼儿们学习古诗《秋夕》时,先让在幼儿们初步的理解诗意,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幼儿的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我们教师的古诗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行为,应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精神,古诗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面的行为真正变为师幼共同的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们在古诗教学时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要过“细、全”,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幼儿们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幼儿们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幼儿们的注意力,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左右重点的介绍,使幼儿们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诗教学所给予幼儿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幼儿们在与古诗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导学”不如“导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突出强化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有渴望学习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可以演、可以画、可以唱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把内容具体化,把诗意形象化,把情感音乐化,打开孩子们智慧的大门,发展思维的同时把知识用于实践。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硬件也在不断更新,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要跟着变革。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的介入,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相信古诗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文言文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文言文教育工作者,我长期从事文言文教学研究,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困境,也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学生学习动机以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现形式,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古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复杂,需要学生理解古人思想、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用精练的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此外,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魅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和作者要表达的深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进行阅读。通过精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用法和修辞手法;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扩大对文言文的了解,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通过翻译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方式。

在选择教学材料方面,我注重选择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用性的文言文作为教学材料。既有挑战性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实用性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文言文的实际运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还注重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通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文言文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和辅导。

五、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文言文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在我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通过作文评价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通过口头答辩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等。同时,我还注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我相信文言文教学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文言文作为传统的古代汉语文字,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其古朴难懂的形式,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了挑战性和抗拒心理。在我长时间的文言文教学探索中,我逐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分享我在文言文教学研究中的心得体会,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

首先,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古代汉字的陌生和文法规则的混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和困难。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问题主要集中在字义和句法结构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首先,我会通过解说字义和上下文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义。在进行字义讲解时,我会引用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和近义词来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汉字的含义。其次,我会进行句法结构的剖析。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直观认识,使他们逐渐克服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其次,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环节。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汉字用法可能相对冗长,使学习过程显得沉闷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我会以古代故事或名著片段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解说故事的方式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代文化,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此外,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是有效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我发现,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文言文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进度,我会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对于较弱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加强基础;对于较优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参与文言文写作和翻译比赛,激发他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能力。

最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共同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在班级中,我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此外,我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言文学习交流活动,增加他们与其他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学习环境和交流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共同目标,我相信文言文教学能够成为一种愉快而有效的学习过程。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对其他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长日久,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我听了学生的阐述,内心深有感触。确实我们不能光埋怨学生,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选文确实不太合适,就拿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册选文《离骚》来说吧,说句实在话,即使是一位大学教授读起来并不一定很轻松,更何况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呢?他们的年龄阶段还是爱玩的阶段,应该说他们还达不到那种理性的高度,而且文本又非常难理解,生僻字极多,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工具书也很难完全读懂,更何况学生?另外我们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老师给学生讲解文学常识,老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去理解课文,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动的,这样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思考,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为教材的编者在选例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喜好,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篇,是否能喜欢。无论这篇多有价值,如果学生不喜欢,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文言文的,像那些故事性较强,文本不是非常晦涩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毕竟他们现在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还是比较感性的,自然对感性的东西感兴趣。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理性的,这样由浅入深,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的。就如一棵刚出土的嫩苗,它所能接受的是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倘若一出土就天天接受狂风暴雨﹑冰雹地震,它不仅不能正常生长,于其反而是一种摧残。所以教材的选编者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毕竟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

现在语文教师只要讲文言文肯定会讲”之乎者也’’的用法,如果没有这一环节似乎就不是学文言文,而且有些用法已讲了千遍百遍,学生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老师还是得强调,为什么?因为这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能不强调吗?所以学生无奈,老师也很无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探究词的用法是必要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词,就像“而”“也”之类的,完全没必要考查的这么细。即使我们把这类的词全部从文中删除,我们理解内容不会受任何影响。那我们干吗非要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大做呢?我们岂不是作无用功?所以我觉得文言文的考查还是应放在的内容和思想上,看学生从中获得精神食粮是什么,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说到某个地方,下面的情节突然遗忘了,这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下面的同学齐声给他提示,评书继续,涛声依旧。当时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得了果实,这样的果实是最甜的。同样,之后的文学常识也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有遗漏的地方我再作补充,而且在梳理重点字词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遍而过,因为学生在准备评书的时候大部分都已解决了。

随后在讲解内容时,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学生对内容把握得很熟悉。在分析完内容后,我又采取了另外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舞台情景剧。结果学生也是热情高涨,表演得非常出彩,于是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印象,从而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每篇文言文都有各自的特点,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传授方法,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有一条宗旨:

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动者,主动去汲取知识和营养,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他们才能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

以上是我谈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也是有感而发,特别是面对学生的抱怨,面对学生的那种痛苦的表情时,感觉心情非常沉重。当某种东西的存在对于一个人是一种痛苦而不是享受时,那我想这种东西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文言文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去继承、发扬,而不是负担、痛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去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不懈的努力!

文言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文言文教学研讨会,获益匪浅。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文言文老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首先要有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说故事、歌曲、电影等方式,使得学习更加活泼、有趣。这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课堂氛围。

除了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开启一种轻松而自然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进行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通。

第四段:资料选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选取适当的资料来作为教材。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同时还能够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经常需要去寻找原汁原味的文本来借鉴其中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要注意,文本并非只是死板的文字,教师也可以巧妙运用漫画、动画、绘画等多种形式,将其灵活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第五段:课程评价。

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在结束一节课程之前,我们教师应该及时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反馈、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在学期结束之后,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评价,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文本的传承,更要注重思想的传承,让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成为充满文化底蕴的人。

文言文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文言文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对文言文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将我个人认为的几个关键点,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文言文教学中,养成好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注重理解和记忆,注重分析和归纳,以及注重实际运用。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在文言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文言文的学习是一项艰难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如文言文朗诵比赛、古文对诗比翼、文言文写作比拼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三,适应学生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较为困难的文言文作业和题目,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则需要采用更加简单和清晰的语言和逻辑,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第四,创造宽松和融洽的教学氛围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成功关键。文言文的学习困难较大,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疑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言,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待文言文学习,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文言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水平。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在创造宽松和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加强教师的专业研究,相信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热爱文言文的学生,让古代经典永远流传下去。

听文言文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邢瑞。

我们组申请的小课题《写数学日记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获得自治区级立项。课题立项后,我们请了语文教师的专家潘翠萍老师为我们几位数学教师进行如何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专题讲座,听了讲座收益匪浅,有如下收获:

一、一是写数学认知。

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到学校来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都可以写。通过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督促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便于学生重新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以实现新知的内化和重建,从而促进认知的进化、促进缄默知识向外显知识的转化。

二、二是写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之一。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同样可以要求学生写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包括他们学习数学的体验、学习数学的心情、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等。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写数学情感,就是记录他们学习数学的“心语”,以实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切身感受,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进度。这样,数学日记就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作用。

三、三是写数学活动。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中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半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要创设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安排1到2个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生生及师生互动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就可以记录他在课堂上是怎样思考的,是怎样动手操作的;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自己是怎样说的,同伴是怎样说的,老师是怎样说的;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自己是怎样做的,同伴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一个自我鞭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和提高的过程。这里的数学活动,不只是指室内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指室外的数学学习活动。凡是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活动,都可以写。

四、五是写数学方法。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已经具备总结提炼数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这些重要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归纳的方法、转化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枚举的方法,以及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在课堂教学中都能遇到。例如学生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是通过大量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商不变的例子而归纳出来的;例如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当乘数是11时,让学生多算几个算式学生就会发现其中规律,获得方法。如果让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再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种温习,更是一种回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探索;它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新;总之,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古代汉语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古代汉语也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初高中六年的文言学习,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在接触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后,我发现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或者说只是“略知皮毛”,并未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前以为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但在学习了古代汉语这一门课后才发现,文言与古汉语不同。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非常广泛的。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可见,文言只是古汉语的一部分,我们从前只学习了古汉语的一个“小分点”,因此我们对古汉语的学习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古代汉语这本书把古代汉语常识进行系统分类,先从文选开始,让我们对古文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从字到词、从古今词义到语法知识进行分类讲解,使我们更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古代汉语常识的演变与发展。

学习古代汉语目前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的学习。一个汉字的写法并不是随意构造的,是按照一定形体结构进行创造的。在书本上我们学习到,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在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因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绝不是某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造字的。因此这些分类只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是从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的,绝不是造字的必然规律。

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们能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了解,进而进行既无限又合理的联想,从而创造出属于人类社会的特有财富。

例如一个简单的“日”字,古人通过对太阳外部轮廓的观察,以一个“”图案表示太阳,既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这一事物,又让人们轻易地记住并使用了这一个字。这就是“象形法”。

又如“指事法”,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一个看上去像“二”字的甲骨文——在一划的上面加一短横,其实表示的是“上”的意思。上面一横较短,下面一横较长,短的笔画就像是一个箭头,用以表明指向上方,因此“上”的本义为天。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字,甲骨文的写法是用两只穿着草鞋的脚步一前一后拼凑出来,以表示步行。通过对“”外部形体原义的理解,赋予其新的意义,“步”字便由此产生了。

个人认为,“形声法”是四种基本造字法中最富“时代性”的一种,如今我们还会采用这种方法去认读生字(当然,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字,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一个“”,下面一个“”。“杞”的本义是枸杞,是一种木名。因此取其意符“木”,声符“己”,念做“qi”。

古汉字的创造还有很多有趣的方法,每一个古体汉字都蕴含着有趣的意义。对于汉字简体化,有人说是因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汉字的简化,减轻了汉字的学习难度,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另一方面而言,我们却丢失了汉字的本来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承载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本身既是文化,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途径。因此我觉得,学习和传承古汉字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学好、理解好古代汉语这门课。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本学期在进行《加强小学生古诗文诵写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之中,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因此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十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左右重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词诗句、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拔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并便读便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活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接受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蕴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文言文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本人曾经做过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基本上是硬着头皮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这实在是文言文教学的悲哀。分析学生厌学文言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很多文章太难,内容较枯燥,特别是读不懂时的焦虑使他们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感;二是老师整天强调“之乎者也”,而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艺术方面的东西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感兴趣的东西不重视,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却整天强调,天长日久,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我听了学生的阐述,内心深有感触。确实我们不能光埋怨学生,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选文确实不太合适,就拿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选文《离骚》来说吧,说句实在话,即使是一位大学教授读起来并不一定很轻松,更何况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呢?他们的年龄阶段还是爱玩的阶段,应该说他们还达不到那种理性的高度,而且文本又非常难理解,生僻字极多,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工具书也很难完全读懂,更何况学生?另外我们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老师给学生讲解文学常识,老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去理解课文,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动的,这样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思考,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为教材的编者在选例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喜好,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篇文章,是否能喜欢。无论这篇文章多有价值,如果学生不喜欢,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文言文的,像那些故事性较强,文本不是非常晦涩的文章,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毕竟他们现在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还是比较感性的,自然对感性的东西感兴趣。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理性的文章,这样由浅入深,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的。就如一棵刚出土的嫩苗,它所能接受的是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倘若一出土就天天接受狂风暴雨冰雹地震,它不仅不能正常生长,于其反而是一种摧残。所以教材的选编者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毕竟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

现在语文教师只要讲文言文肯定会讲"之乎者也’’的用法,如果没有这一环节似乎就不是学文言文,而且有些用法已讲了千遍百遍,学生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老师还是得强调,为什么?因为这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能不强调吗?所以学生无奈,老师也很无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探究词的用法是必要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词,就像“而”“也”之类的,完全没必要考查的这么细。即使我们把这类的词全部从文中删除,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不会受任何影响。那我们干吗非要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大做文章呢?我们岂不是作无用功?所以我觉得文言文的考查还是应放在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上,看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精神食粮是什么,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被动接受和主动探索两者所取得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学生掌握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肯定要比老师死板灌输的要牢固的多,而且通过主动探究,学生还可以从中总结规律,学会融会贯通,既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在这以我讲《鸿门宴》的方式为例,愿能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在讲《鸿门宴》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先给学生讲文学常识,再讲重点字词句,而是在讲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课文内容,若有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将让学生以说评书的形式把《鸿门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讲的生动有趣。在布置完任务之后,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毕竟作为高一的孩子他们还是有较强的表现欲的。第二天一上课,我想检验一下学生做得怎么样,采取自愿原则,一位学生主动走上讲台,黑板擦一拍,便开始演说《鸿门宴》,一开场感觉很像模像样,说得也很生动,有点单田芳的架势。可这位同学毕竟是初次表演说评书,有点紧张,说到某个地方,下面的情节突然遗忘了,这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下面的同学齐声给他提示,评书继续,涛声依旧。当时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得了果实,这样的果实是最甜的。同样,之后的文学常识也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有遗漏的地方我再作补充,而且在梳理重点字词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遍而过,因为学生在准备评书的时候大部分都已解决了。

随后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学生对内容把握得很熟悉。在分析完文章内容后,我又采取了另外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舞台情景剧。结果学生也是热情高涨,表演得非常出彩,于是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印象,从而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每篇文言文都有各自的特点,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传授方法,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有一条宗旨: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动者,主动去汲取知识和营养,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他们才能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

以上是我谈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也是有感而发,特别是面对学生的抱怨,面对学生的那种痛苦的表情时,感觉心情非常沉重。当某种东西的存在对于一个人是一种痛苦而不是享受时,那我想这种东西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文言文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去继承、发扬,而不是负担、痛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去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不懈的努力!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难点,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课文,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上文言文。教师教一篇课文很容易,但对学生而言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面的文言文,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害怕的心理,因为要考又不得不学,那么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爱学文言文呢?从事了多年初一语文课教学,在这里我谈一谈对学生初学文言文的一点教学心得。

教师要想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文言文,必须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我想学生嘴上没问,心里肯定会想这么生涩难懂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又不写这样的文章,我们学它做什么?那么上课之前就应先对学生讲一讲文言文是怎么回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古人和今人语言的运用是有差别的,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用这些我们今人难懂的文字记录了历史,我们要继承这些文化遗产,从中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就必须懂得他们留下的文字。我们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智慧,我们要把这些不朽的篇章传承下去,就要弄懂它们的意思,学好文言文。

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从读、诵、理、练四个字入手。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篇文言文要先让学生多次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读熟了自然不再怕了,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文言文这位陌生人已变成了老朋友了。每上一篇课文,我都会先让学生预习,弄清生字读音,再让学生试读,及时纠正断句错误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按正确的朗读方法读熟。

在七年级开始学生就必须积累常见文言文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开始几节课以老师串讲为主,有了一定积累后就采用先疑后讲的教学方法。要积累文言文词义和用法“诵”是关键。每篇文言文学生弄懂意思之后都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课文及句子翻译。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早自习时间督促学生背诵记忆。可采用小组比赛,男女生pk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背诵热情。虽说文言文课文并没有全部要求背诵,但我每每让学生去背,短篇一次性背,长篇分段背,背完课文再背意思。要意思不能像背课文那样整段整篇地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每次都是一句一句地检查学生,每句中字的意思,词的意思,再就是句子的意思必须对上号,往往整段背诵译文的学生在翻译句子时经常出现乱入座的情况,所以在背诵积累时一定要让学生逐句逐句背。当然并不是所以学生都能完成背诵任务,但是大部分能做到,少数基础不好的可少背或缓背。

(1)《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智乎?”是通假字,通“谓”,以为,认为。

(2)《晏子使楚》中“缚者何为者也”是“干、做”的意思。

(3)《河中石兽》中“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被”的意思。

(4)《黄生借书说》中“为一说”是“写作”。一册书中出现这样一词多义的词有很多,教师及时地帮学生理一理,可以避免出现学了这个意思忘了那个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一个词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平时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意思去理解。除一词多义还应注意古今异义,如:《黄生借书说》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和“子孙”是“祖父和父亲”,“儿子和孙子”的意思,其他像词类活用等现象也应注意。

教师除上好课本中文言文外,还应在课外让学生练一练。练习应有所选择,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不是很强,课外练习难度不宜过大。在练习时应选择篇幅短小而且故事性强的文章,在习题设计时应有课文中熟悉的学习过的知识考查,这样能让学生做起来有信心,以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渐加大练习难度。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在平时练习中多指导他们学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工具书,在翻译句子时学生常常不是整个句子都不懂,只是有一两个字难住了,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个字的意思选项,再联系句子选择合适的义项。

(2)调整语序法,文言文里有些句子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与现代语法不合的现象,我们需要去调整语序。如:《穿井得人》中“非得一人于井中”,“于井中”状语后置,在翻译时应调整为“非于井中得一人”,还有“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等宾语前置。

(3)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学”是“学习”,“时”是“按时”,“习”是“复习”,“学”的内容是知识,所以译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

(4)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表意特点,再结合句子理解。方法有很多,教师应多教会学生几种方法让他们灵活运用,学生会做了自然会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真心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文言文,让古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绽放光彩,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教学心得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其中的难点。与不少同行交流,都有这样的一些思考: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确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受限于考试指挥棒,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水平,我们似乎更多地是在文言字词句上下功夫,或者是简单地就文言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交待,来阐述作者要传递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占了大多数,看似面面俱到,既照顾到了对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也照顾到了文言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但却出现了不必要的割裂。笔者以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以剖情析理为主,将字词句学习与背景解读、内容解读、主旨理解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知,真正领略文言文中的文气。本文就以《指南录后序》教学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剥析文言文写作首尾、内在情感、背后义理。

一、察背景,知首尾。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文,序文简要地记写了自己出使元营后的艰险遭遇。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大肆特谈文天祥出城之前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背景。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写作背景的感知,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这样兼顾理解,才能知道文言文中所写内容、情感的前因后果。只有通过对背景的深刻感知,了解到文章写作的首尾,才能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

在具体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来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结合文章来感知背景。我用课件打开当时元军与宋军对峙图,让大家设想,作为宋朝一方,大家可选择的路径有哪些?能不能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表述。不少学生想到无外乎五种路径,出城战而胜之、固守待援拖之、待敌未来逃之、双放交谈和之、打开城门降之。确实,面临这样的背景,也只有这五种方法。于是,我继续问道,请大家再想,此时此刻元军已经围城,我们还能怎么办?不少学生发现,前三种方法已经行不通,最后一种方法不可能,最好的方法看来只有试试和谈了。这时,读文章第一小节,大家终于能深切感觉到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首尾。作者简单一句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把当时明廷所面临的情况简洁地表达出来,迫字道出元兵兵临城下、即将攻城的严峻事实;战守迁则是三种常规的应对方案,但此时皆不及施,有力地表现了当时情况危急,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形势,也交代了自己不得爱身一行的原因所在,就是为了去求和,不过是为了朝廷颜面,说成是觇北和纾祸,这就是作者逃亡的大背景。

二、析色彩,知情感。

《指南录后序》主要是文天祥说明自己在逃亡过程中,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表达的是他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因此,在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的色彩性很强,就是为了传递丰富而鲜明的情感。其实,由于文言文普遍言简意丰的.特质,很多时候作者较少用笔墨去铺叙情感,更多地是通过词语本身的情感色彩来表达。往往两个字意思差不多,但表达的内涵却大不一样,传递的情感也大相径庭。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具体字词色彩内涵的分析,挖掘词句背后的情感。

文中,作者来到元营却遭到扣押,由于作者要批判的对象很明确,理由也很直接,因此字词的情感色彩并不隐晦,面对无耻内奸和敌人,在语言文字上,作者极尽蔑视与鄙夷。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圈出来,在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情感内涵。比如,对于吕师孟和贾余庆两个奸人,作者在文中用了两个句子描述,一为构恶于前,一为献谄于后,简简单单的两句描写就把两人的丑陋、无耻的小人面目刻画得绘形绘影。再如,面对敌人,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称之虏帅并诟之,蔑视愤恨之情,不言而喻;后文的诋大酋骂逆贼等词,也情感鲜明,通过不同的字词,表达了内心对敌贼的愤慨与痛恨。在这样的引导分析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把握既很到位,也很深刻。

三、剖情形,知义理。

《指南录》及这篇序文,与其说是诗文,不如说是作者文天祥的内心独白。作者在逃亡过程中,一方面忧心国家、怀念故国,另一方面又蒙受误解冤屈,于是他希望能藉此来传递自己真正的内心,这是作者的创作诗文的终极目的。作者在逃亡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现实中难以想象的苦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去思考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和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的学生来谈生死,恐怕很难切中内心,更不要说明白作者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了。类似的情况,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文化不同等各种因素,现在的学生已经很难理解古人内心的坚守,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要打破的文化隔膜。

在具体教学中,我反其道而行之,将不少教师认为比较单调、没什么好教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放大剖析文天祥侥幸逃脱、直面死亡的具体情形,来对比反衬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一位尊贵荣享的官员,在家国将灭、生死不卜之前的抉择与坚守。比如,我引导学生来欣赏文章中作者描绘自己逃脱的艰险情形:文中作者用了一批动词,如得奔变诡行宿出没避出渡入展转等十几个词,扼要写出南归行程,竟无一重复,把期间的惊险历程和窘迫之状,刻画得真实传神,让大家试想其中的波折与困苦。又如述说自己的九死一生时,作者用了十八个死句,写出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惊心动魄,极富变化。通过这样的情形描摹,一位在生死场徘徊的忠臣义士形象就鲜明凸现出来,那么对下文作者呶呶不休的故国之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心也就很好理解了。

文言文教学的本质不是仅仅去学习一些现在已经基本用不上的文言字词句,也不是像学历史一样了解过去的一段史实,更不是概念性地感知古人表达的一些情感,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来剖情析理,领会文章所传递的精神之气,比如《指南录后序》中的正气,就是在一词一句中领会出的,这也是文言文本身的精髓,也是文言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找准文言文教学的定位,真正引领学生明确写作首尾、理解内在情感、知晓背后义理,理解和吸收文言文中蕴含和传递的民族文化精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都说语文学习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文言文,因为时代久远,大多数学生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加之相对于初中,高一文言文的难度大幅度增加,让许多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逐渐对文言文失去兴趣,因此,如何改变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会学,学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观点和方法。

传统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忽略作品的文学之美。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是死气沉沉,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是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倦的情绪,一讲到古文就叹气。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受到教育熏陶,感受到意韵美。在教学时应重视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品味文中之雅。因此,在当今新课标下,我们应该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全面学习课文内容,把文言文的以往文字教学方式转变为文学教学,正确评价作品,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然而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避之唯恐不及,我们又如何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我认为语文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上高中文言文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时,先避开了关于字词的讲解,段落的翻译,而是在开始看课文之前,先用多媒体投影出在春秋时代各国的地理图,然后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秦晋联军兵临城下时郑国的窘境。我给学生的三个问题是:(1)如果你是郑国的大臣烛之武,你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保全郑国;(2)现在假设我是秦伯,你是烛之武.你要怎样才能说服我退兵?(3)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是否只要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就行了?我们知道,烛之武是一个即将被吞并的弱国的大臣,而秦伯是当时一个强国的君主,考虑到双方的立场,我们是否能够把烛之武的言辞组织一下、润色一下,让秦伯更容易接受一些?学生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列举各种理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企图说服“我”退兵。于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了唇枪舌战,最终得出的结论和课文烛之武的说辞惊人地相似。之后,我就要求同学们课后结合课本的注释和字典的解释来理解这些语句,并在第二天的课上让同学们翻译这些语句,共同梳理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以及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法现象。我发现,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不仅那天的作业做得特别好,连第二天上课时文言知识的讲授过程也变得容易很多。课后有学生还对我说:老师,我第一次感觉到文言文学习中也充满着乐趣。其实文言文虽然难学,但只要我们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解开问题的过程中,穿插字词的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不体现诵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诵读就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文言文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想象和再创造,从而感受文章意韵之美。注重诵读,这一点也刚好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的“读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范读、引读、导读,学生可以轻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要根据句子结构,正确处理词语连读、音节划分等,以防止学生读破句造成歧义。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如果我们熟读或背诵课文,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只要课文中已出现过,我们就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这样阅读能力就提高了。

文言文教学同写作一样,历来让教师学生头疼。学生普遍厌倦或害怕文言文,千百年积淀之文学经典作品在他们面前很容易索然无味。而作文教学也是一大难点,学生由于置身于校园封闭的环境,课业负担重,对生活观察甚少,缺少丰厚的生活底蕴,写作素材贫瘠,导致作文材料千篇1律,缺乏新意。若能学以致用,把文言文内容变成作文素材则将一举两得。学生既能得到文言文教学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享受,又能积累相应的历史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名人、大事层出不穷。其中既有孔子、屈原、陶渊明、苏轼等名人,又有秦灭六国、楚汉战争、渑池之会等历史大事,这些都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好像熟视无睹,写作时就喜欢泛泛而谈,一个具体的人物事例都没有,而这样的作文往往难以拿高分。通过文言文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古人的距离,巧用这些事例写作,定能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而巧用文言文中的名言佳句,更会让学生作文增色不少。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方法,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革新。在夯实字、词、句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定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我们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喜欢上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心得

这个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七到九年级的知识复习一遍,尤其是文言文的复习,还要根据节点也就是在一模之前必须把各种知识体系架构起来。对所有知识的复习合理有序的安排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在语文试卷的构成中,语文基础知识占到23—27的分值。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病句修改、词语运用还有古诗文的默写以及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基础知识内容繁多,而又容易被学生健忘。尽管在每一学年对于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牢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这些知识点上丢分,所以每天对这些知识的检查,都是我每天必须做的。每天的早读我都有两项任务要做,一是背,二是默写或听写,而且对于默写的字词,古诗文,文言文词语解释,文言文的翻译都是检查默写的对象,下早读,就批改,随时把检查结果反馈给学生,而且每天批阅量单是这些检查就达八十到九十份,甚至有些学生还要进行多次的默写才能过关。而且要求人人全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全对的,就利用我没课时的当天到我办公室去进行一对一的检查,而且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当天过关。所以我没课时办公室常常是一拨学生走了一拨学生又来了,几乎没课的课间或是体育课都成了学生过关的时间段,真正做到堂堂清,课课清,人人达标。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记录,随时抽查。反复练习,隔三差五重复默写相关知识。不能让学生有侥幸过关的心理。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时做到基础知识不丢分,尽管这是我对他们的要求。

二、补缺漏、因材施教。

一模考试之后,尽管学生考的成绩不错,由于是德城区通改通阅,所以对于学生的作答我不了解,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将试卷收回,仔细地查看了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详尽的记录,六分之一的同学诗文默写出错、六分之一的同学字音字形把握不准,律诗绝句有十分之一的同学分不清,我分别找这些同学给予指导,并且给每一位学生指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因人而异。不仅仅是对于一模的试卷进行这样详细的记录,对于每次自己考得模拟卷也是每考必阅,详细记录学生的得分情况,基础知识不丢分的有多少人,阅读理解得分最高的有多少人,试卷60分以上的人数,50分以上的人数,满分是70,一堂课完成,不写作文。不及格的人数都有详细的记录,每次都有谈话,个别沟通。查找原因。考试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比出高低,主要是为使学生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考试书写潦草,做题速度慢等问题都会影响成绩。一模之后的语文模拟课堂考试有十次。每次选择的试卷都是根据题型,精挑细选,做到了次次有记录,次次有指导。在训练指导中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三、精训练、方法指导。

文言文的复习对于学生来说,七到九年级的文言文一共三十篇左右,也是一大难点,只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我事先把文言文按重点非重点的进行复习,而且把九年级的放在开始,因为年前刚刚讲完,复习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每一课的文言知识都是进行系统整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找相应的课外文言文进行让学生翻译,解释重点词,进行知识迁移,这样学生在做文言文的题目时就不犯难了。

对于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考题给学生总结出考点。例如说明文考点,小说的考点,散文的,议论文的考点,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考点给学生总结出答题套路,答关键词、得分点,让学生胸有成竹作答,做到讲训结合。

另外针对语文科目是第一考,难免有学生在第一场考试因为紧张考试失常。于是就给学生在考前进行心理疏导并告诉学生缓解紧张的方法。使学生信心满怀地走进考场。

今年中考成绩又有了一次大的突破,我想与每位老师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令我们感动。我知道,即使学校没有了奖金,老师们仍然坚守内心,牢记使命,就是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能使十一中在社会的声望更高,十一中的明天更加辉煌!当在某一天,家长提到十一中翘起大拇指时,我们因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骄傲!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从大一到现在学习古代文学这门课总共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吧,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体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也让我从总体上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文学是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的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与其他的像现代汉语、英语之类的课相比,我还是比较喜欢古代汉语。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手捧一本《诗经》或其他古代文学方面的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抛开心中的一切烦恼,远离现实生活的喧嚣,让自己走进一个遥远的时代去体验古代人的生活百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通过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古代文人们的思想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我体验到爱情的纯美;从百家争鸣的诸子之文中我了解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知道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庄子“鼓盆而歌”的乐观豁达。在整个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理。读魏晋文学我知道了什么是“建安风骨”,了解了一代枭雄曹操“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明白了竹林七贤内心的苦闷和狂放不羁;看到了王谢世家的繁荣与衰败。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文学也是如此。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与历史及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把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生活中古代文学的渗透也随处可见。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我们所熟悉的歌手周杰伦,他的中国风歌曲无不充满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宛然烟雨朦胧,微风中仿佛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这便是古代文学赋予它的隽永的魅力。还有最近兴起的国学热,说来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热。众所周知的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解红楼?这些讲解不仅是讲解单一的某个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讲解我们的古代文学。

学习古代文学不仅仅要掌握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更重要的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对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评价。

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也必将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寻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开展重视诵读,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教学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简要论述:

文言文教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法灵活多样。其中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学生能“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纵观新编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也大多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正是教改中重视诵读的体现。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学文言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还应让学生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如果有通假字、古代专有名词,教师应适当作指导,校正读音,扫清诵读障碍。

2、读准节奏。要求在语意层面上通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节奏正确的朗读就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远大抱负。

通过诵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他们的知、情、意,增强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

多媒体教学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学生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消化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利用多媒体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配合优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美丽山水画面,引发学习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三峡各季节景物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该课件成为学校语文组课件实用材料。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是创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机,通过圈点与评注、善思与质疑、积累与归类的途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1、圈点与评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点与评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圈点”,是给字、句划上符号,以引起重视或质疑。“评注”是把对内容的说明或评论意见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也可以另附小纸条夹在其间。圈点与评注,对学习语文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为合作探究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布置预习题训练学生圈点与评注;也可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疑难问题自行圈点与评注。

学生提出了疑问:古代许多官员出巡,都要清宫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赏景,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我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游山的乐趣——与民同乐。正是由于学生主动质疑,才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3、积累与归类,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典故,并对文言文的知识点作相应的归纳。如名句的积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内容,定期抄写在黑板上,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检查落实。又如古汉语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当然不能机械抽象地归纳出几种用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立足于课文中鲜活的例子,联系学过的知识,不断归纳积累,再根据积累解决更新的问题。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独立阅读、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配,力求平衡,也必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中,并适当作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才干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比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