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21:59:23 作者:雁落霞 工作计划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篇一

style="color:#125b86">科技想必大家一点也不应该陌生,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时代进步的象征,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脚印。生活在现时代的你,也许没有特意去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那是因为习惯了它的存在。其实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早已离不开它的陪伴,它无时不在为我们服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记得去年十一,我和爸妈一起回江苏老家,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东台弶港的黄海之边,在那里除了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海,还目睹了用于风力发电的一排排设备。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就看见田野上到处是一根根矗立的铁柱,在铁柱的顶端,还有三个叶片,在不停的转动着,有的转得快,有的转得慢,有的几乎不转,铁柱的下端,显得粗些,还有些不知名的东西安装在那里。我问爸爸那些是什么。爸爸笑着说这可是好东西,它能给我们带来光明。我不信,就这个铁家伙,还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带着疑惑的眼神,我不依不饶地追问着。爸爸耐心地告诉我,这就是风力发电的设备。它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原来这就是风力发电,以前只是耳闻,今日算是目睹。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传统煤炭发电的方式,既节省了煤炭能源,又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使我们传统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后来我想,既然风能够用来发电,那些与电有关的用电设备,比如电动汽车、电热水器、电磁炉等等是不是也可以用风力发的电来替代传统的煤炭发的电呢?真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那将是一个怎么样的改观呢?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变迁、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科技正飞速地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正改变着整个世界,我为科技的进步带给世界的变化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篇二

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42年,中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行车到家家户户都有的小轿车,从20寸黑白电视到现在大屏幕液晶屏,从手拨电话到5g网络,我们共同见证着中国的变化。这过程离不开我们中国的正确决策,离不开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奋斗,离不开我们工农兵各行各业的恪尽职守,正是这14亿人创造了这个美丽而伟大的中国。

细数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工作者,我们熟知的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还有在这场疫情中冲锋在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这些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铸就了我们辉煌的今天,带动了中国快速的发展。在中国迈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的付出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们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其实,在我国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挑战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专研,用无数的白天加黑夜,创造出一项项不可估量的成果,他们有的力攻地震,有的发扬中医的精髓,有的扎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实验室,有的则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项项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科技工作者的执着追求,他们用坚定和使命来诠释科学精神。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额间已爬满了皱纹,但是那科技的光环照耀着他们,闪出最美的光芒。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篇三

style="color:#125b86">科技无处不在,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我们身边。

第一次去郑州科技馆,我就被里面铺天盖地的科普知识吸引了。它涵盖了天地自然、声学、数学、航天、通信等自然科学。

在一楼的地球万象展示区,模拟了地球的演变史,让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阳光空气、山川河流、海洋湖泊、森林土壤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所以人人都应该爱护地球家园。

我特别想体验一下地震的威力,一到二楼,就马上跳进了地震模拟场。模拟地震开始了,看着指示牌显示的地震级别由1级慢慢往上升,直到4级,感觉还不是特别明显,还可以站稳,可是到了5级,人已经开始摇晃,6级7级的时候,人就倾斜了,迈不成步子,更别说跑了。如果8级地震,人整个会倒在地上,太可怕了,从模拟场下来,我还心有余悸。

看着不远处高压电磁场那滋滋的火花,还有警示牌上大大的警示语:高压危险!我径直去了4d电影院。拿着票,找到座位后,我发现座位和普通影院的不同,上面有我叫不出名的东西。带着疑惑,我开始看电影,看着看着,电影有喷水、雾气时,座位上的小东西也会随着电影情节出现水柱和雾气,一不小心还喷了我一脸。哈哈,我终于知道它的作用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也越来越好。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篇四

_,在_县著名景点“和尚拜塔”的旁边,有着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区域劣势属性,也有着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家乡的现实困惑。好在_年7月,_县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县总工会结对帮扶该村,选派李春燕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本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态度,用真情和汗水,用行动和坚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精准规划、精准施策,共同念着脱贫致富经。

带出了一个务实干事的村级班子。_属于后进村党组织,村级班子不够团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条件落后。尚未赴任,李春燕在县总工会接待了3名村民的上访。驻村工作队首先面临的就是整顿班子的问题。

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班子和好的规划。为此,李春燕通过与村干部交心谈心、行动引导、党课教育、愿景凝聚等多种方式,求同化异,统一村干部的思想,并且始终如一地抓好干部的团结合作和思想统一,共同围绕扶贫工作发力。特别是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绍学、副主席朱文明、驻村工作队队员胡绍恺、李方保同志更是语重心长地与村干部交心谈心,激励他们有为才有位。在县委统战部、督导组、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大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春燕带领村四职干部吃住、工作在村。从去年九月下旬以来,村四职干部、4名社长在驻村工作队的领导下不计较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的脱贫规划。刚到_赴任,李春燕就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特别是针对贫困户,调研存在的实际困难。

“我们希望能把路修好。”这句话是李春燕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既然是全村共同的愿望,我们村干部就该替群众实现它。”李春燕下定决心。

很快,李春燕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指导村干部编制了整村扶贫项目规划和分户扶贫规划,并把道路建设列为扶贫工作重点。“两个规划”一经公布,立马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人心更加凝聚了。李春燕知道,要让_脱贫致富,光有规划“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更要靠实打实地干。

为了让村里的干部振奋精神、积极干事,李春燕自己率先垂范,在工作上不遗余力。她急群众之所急,多次联系部门逐一落地项目,很多职能部门都留下了这个“女汉子”急切而踏实的足迹。

修路计划确定后,首要解决的难题是钱的问题。李春燕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财政局、交委、农委、水务局、城乡建委、扶贫办、工商局、商务局等部门支持,为_争取了300余万扶贫配套项目资金。另外,吸引返乡农民工5户投资200余万元创业。

资金到位了,全村人齐心协力,以各种形式支持村委会修路。村民龚正元、颜怀亮、王福林等人自愿出工,参与道路修建;村民向正林、方玉堂等人主动给施工队供饭;2社每天还安排1名社员监督工程质量。村干部们更是每天都不闲着,轮流在工地上巡查,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安全及协调工作。

截至目前,_新建到村、到社、到户通达通畅路21.4公里,让每个社有1条硬化路、人行便道硬化、常住户到户路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发动群众的工作机制。长期以来,贫困村的困难群众有一种“等靠要”的脱贫思想误区,_也不例外。为让群众行动起来,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驻村工作队实行了“四议三公开”议事决策工作制度,“四议”即村干部会议提议、村社干部(扩大)会议商议、各社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支委会议决议;“三公开”即实施方案公开、实施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充分调动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的积极性,收到了好的效果。

李春燕刚来_时,发现村里危房很多,许多村民的房屋破烂不堪,屋顶漏雨,墙壁透风。群众居所如此困难,让她的内心震惊不已。可越贫穷落后的地方越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统一建筑风貌是搞“花架子”。

为让老百姓得到直观的感受,_年11月20日,李春燕带领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行16人到宁厂镇邓家村考察学习后,组织召开了村社干部扩大会议,提出启动首批40户危房改造的方案,指出了面临的安全难题。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时,社长何克春提出,让农户每户出200元钱为施工队购买保险,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同意,预防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大家积极主动配合,让李春燕非常感动。危房改造方案经4个社的各社村民会议分别审议反馈,得到群众的普遍赞同后,经村支委会决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李春燕也很注重靠制度来管人、管事,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貌、统一组织实施“三统一”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同时,统一聘请施工队、统一核算材料、施工队包工、农户包料、村综合专干刘应洪同志帮助赊欠建筑材料等做法,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节约成本、账目透明。今年6月20日,县城乡建委完成_40户c级危房改造验收,40户村民住上了新房。

培育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富民产业。_有建卡贫困户65户2_人,都因各种原因导致贫困,这正是该村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李春燕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村民要致富,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为此,她到县农委、商务局、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工商局等部门争取项目。在请县农委等部门多人多次到该村实地调研、实地规划项目后,确定普通农户发展风险最小、技术含量低的高产创建油菜、马铃薯、玉米,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小果园、粮食猪、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和农村电商、农家乐。

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县农委、扶贫办等部门派技术人员到_,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素质,增强“造血”能力。并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教农户算收入账,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发展效益好的产业。

新发展产业很不容易。例如高创油菜,李春燕邀请县农委专家到该村开展了2次技术培训、7次田间技术指导,在村的所有农户140余户种植高产创建油菜530亩。因油菜开早花、病害问题,驻村工作队顾不上过元宵节,李春燕恳请县农委的油菜专家刘祖荣同志到村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题。今年该村的高创油菜、马铃薯喜获丰收,其中高创油菜产量为老油菜的3倍,每亩多增收1000余元,全村多增收53万元,且销售良好,让农户口袋富了。

与此同时,李春燕找到施泽国、尚魁志等种植养殖大户,让他们返村创业,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作用。其中施泽国投入120余万元,发展了李子、农家乐、酒坊等生态循环农业,租种35户带动21户共种植青脆李200亩,并每日用工10-30人,已支付工资48万元,让租种土地的农民不出村也挣到了钱。

产业发展并未止于此。李春燕带领村民发展小果园等种植养殖特色效益农业,还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超对接,让农民变商人,让山里的农产品提高产值、拓展市场。

山大坡陡,土地贫瘠,地势高差悬殊的_,大河乡的后进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领导班子动起来了,群众团结起来了,道路硬化起来了,洋房建起来了,公共设施好起来了,其中新改扩建堰沟2800米,新建村便民服务中心260平方米,村民广场400平方米,农民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驻村工作队以永不言弃的精神带领全村贫困户大步行进在小康路上!

密码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篇五

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总结一

老鹳庙村域面积只有2.06平方公里,20xx年“村改居”。1989年以前,这是一个有名的穷村,人均耕地不到3分。改革开放春风吹到老鹳庙时,刘伦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第一个村属企业——老鹳庙水泥厂。因经营有道,刘伦堂从村里调任乡重点企业总经理。

在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老鹳庙社区二楼党总支书记的办公室里,笔记本堆成一摞摞,却再也等不来主人的翻阅和记录。笔记本的主人——老鹳庙社区党总支书记、74岁的刘伦堂,今年6月25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带领社区奔小康

老鹳庙村域面积只有2.06平方公里,20xx年“村改居”。1989年以前,这是一个有名的穷村,人均耕地不到3分。改革开放春风吹到老鹳庙时,刘伦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第一个村属企业——老鹳庙水泥厂。因经营有道,刘伦堂从村里调任乡重点企业总经理。

1989年,他曾创办的水泥厂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产,村里人均负债达1500多元。这时,干部群众想到了刘伦堂。他们联名给乡政府写信,希望刘伦堂重返村里,带着大家闯难关。

从红红火火的乡办企业,回到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当书记,刘伦堂也有过思想斗争。“组织上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只能回去。”刘伦堂临危受命,想尽办法,向亲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终于凑了3.5万元,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

经过一年努力,水泥厂实现产值128.8万元,上缴利税15万元。随后,他又在村里办起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等企业。1991年底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结余。

近年来,黄石市要求全面关停“五小”企业,老鹳庙村的多家企业也名列其中。刘伦堂提出,发展要讲科学,光拼资源、污染环境的蠢事不能再做了。他先后引进众联物流、万邦机电、华隆冷链等生态友好型企业,并规划发展大型物流园、商业中心和高新科技园区。

时间的脚步,走过了13个寒暑。去年年末,老鹳庙社区实现总产值2.3亿元,集体收入连续10年逾百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下陆区考核为全区27个社区之首。

12本笔记记录民情

在老鹳庙村东头,企业和垃圾场污水从这里流过,居民的日常饮水受到污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作为一名村支书,我严重失职。”在1999年8月16日的笔记本上,记着刘伦堂这样一句话。

刘伦堂没有食言,改水计划立即实施。经过初步计算,全社区安装自来水总投资78万元。刘伦堂多处奔走,争取上级改水资金21万元,集体投资30万元,群众投资20万元,终于把自来水接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吃干净水难的问题。

“没有刘书记为我担保,我的合作社可能早就完了。”47岁的村民江文胜告诉记者,20xx年时,他将30多亩荒山坡承包下来,种银杏、桂花、枣子。“树苗前期投入大,没什么产出,我一度困难得揭不开锅。”刘伦堂听说他承包的事,主动登门,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在他去世前几天,他还到我家来看我,让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别放弃。”江文胜哽咽着说。

对全村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的刘伦堂,却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今年4月,刘伦堂开始有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家都劝他去医院治疗,他却忙于工作一拖再拖。6月23日,他最后一次去社区办公室,社区文书方杨奏看到他“很瘦很瘦,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

两天后的6月25日,刘伦堂离世。

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从生病入院到病重去世,刘伦堂始终没有等来哥哥刘伦华的看望。20xx年,从事建筑多年的刘伦华,三番五次找到弟弟刘伦堂,请求在社区安排一些建设工程。刘伦堂不答应:“别再找我,我是共产党的社区书记,社区的活一点也不会给你。”刘伦华气得近10年不与刘伦堂来往。但当刘伦堂去世后,刘伦华来了,大哭着长跪不起。

“父亲总是这样,当了25年社区带头人,从不肯为家人牟私利。一些亲戚朋友都认为他不讲情义。”刘文兵说。刘文兵生了个女儿,想再要个儿子,刘伦堂认为有违计划生育政策,不许他生。

临终前,刘伦堂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你们不要怪我,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清白的。做人要堂堂正正,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总结二

漫步黄石街头,车厢里、街边电子屏、宣传横幅等悬挂、播放着向刘伦堂同志学习的内容。市民自豪之感、激动之情涌上心头,一种向上的力量在升腾。

这种力量就是刘伦堂榜样的力量。

坚守为民求索的信念

有的人去世了,但他还长久地活在人民心中;他的躯体融入了大地,但他的精神却成了一座丰碑。

在刘伦堂1986年笔记本中,他入党申请书的草稿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党的改革开放受益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把自己今后的全部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刘伦堂的一生,与另一位时代楷模雷锋特别有缘。他和雷锋生于同一年——1940年。而8月26日,他又与来自雷锋故乡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一同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年轻时候,刘伦堂学过木匠、养过猪、补过胶桶等。在当时的肖铺乡,他是生产能手,1983年,他被选到村委会工作。

“我父亲能到社区工作,这得益于组织的培养,父亲时常教育我们对党要感恩。”刘伦堂的大儿子刘文兵说。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1986年,刘伦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用他一生的“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答卷。

刘伦堂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多达96本。早在1983年,他就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黄石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继而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殊荣。25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下陆的多个第一:下陆区第一个办水泥厂的企业家,第一个带头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村支书,第一个搞村级工业园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带头人,也是下陆区同时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劳动模范的之人。

这些,都是刘伦堂信念坚定,上下求索,全心为民的诠释。

黄石英模薪火相传

“刘伦堂一生能这样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有着它的必然性。”下陆区委宣传部部长梅定祥说, 一个人如果常念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就会思想上始终保持清醒、政治上永远保持坚定、工作上永远保持激情,就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刘伦堂的先进事迹集中传承了黄石地方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荣传统。”湖北理工学院副校长王志超说。

黄石三千年悠久历史中,孕育了极为光荣的历史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石涌现出了以“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在改革开放年代,黄石更是群星璀璨,涌现出“工人群众的贴心人”潘兰英等一批楷模。一代又一代的黄石英模薪火相传,绘就了一幅极为壮美的黄石地方群英画卷,刘伦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先进事迹谱写出的新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黄石,刘伦堂事迹之所以更能打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可亲、可敬、可感,他的为民情怀和奋斗创业的时代特征,对本地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具典型性和可学性。

刘伦堂一直就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市委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刘伦堂同志学习的决定; 市委书记周先旺要求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刘伦堂同志“清廉如水、一心为民”的精神,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上,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光辉在刘伦堂事迹座谈会上说,“刘伦堂同志既是一个老典型,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他生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死后是我们的标杆。”

当前,黄石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振士气,振奋精神,以强有力的正能量去动员、凝聚、激励全市各方面的力量。

刘伦堂精神就有这种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