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看戏曲心得体会(大全5篇)

时间:2023-09-17 22:32:26 作者:BW笔侠 心得体会 最新看戏曲心得体会(大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戏曲心得体会篇一

“我本是什么?啊?”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错了,我本是什么?”

这,就是《霸王别姬》。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然而李碧华笔下的都是有情有义却无不悲惨的人儿。如蝶衣,如菊仙,亦如段小楼。

那时的他叫小豆子。正是该无拘无束,玩耍嬉戏的时候,却被娘亲送进了戏班子。大雪纷飞,随着那只沾满鲜血的六指断落,他的人生也就此改变。

那一年,他被师兄弟欺负,他为了他,眉梢上多了一道伤疤。从此,小豆子的心里就只有小石头了。他是他的星星,最大,最亮,最璀璨夺目的那一颗。他的目光只为他而停留,他的虞姬,也只为他一人而扮。

小楼娶亲了,新娘子叫菊仙,是个破鞋。菊仙待小楼,一如他待小楼。不过她能光明正大地摆在面子上,而他只能埋在心里。

抗日,内战,____。菊仙死了,是自个儿上吊死的。又只剩下他们俩了。他对他,一如既往地情深意重。而他对他,亦是一如既往地当做兄弟,只是兄弟罢了。其实他知道的,他对他的情意,他一直都知道。只是他们不一样。程蝶衣就是个戏痴,戏迷,戏疯子,他一辈子都活在戏里了,他是他的虞姬啊!可是,他是真虞姬,他却是个假霸王。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这句话,许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深情最好的诠释了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主角儿们的爱恨纠缠,更是对____的深刻反省。记国耻,不仅仅是记住别人对我中华的侵略,更要记住我们自己曾犯下的错。对于这个,我佩服德国对于纳粹的坦然,敢于担当。而我们却一直在逃避,这是不应该的。做错了不可怕,重要的是别忘记,别再犯一次,这就足矣。

书中总会出现一句话——人总是要活着的。无论是生在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人总是要活着的。无论是谁,都是如此。要活着啊!不禁想起电影《二十二》中一位老人说的——这个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把命留着。无论是身处怎样的时代,总有美好值得你留恋。活着!

看戏曲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入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参观了一场精彩的戏曲演出,深受其触动,体悟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戏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到戏曲的审美价值

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通过观看戏曲,我对戏曲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戏曲的分寸之美、和谐之美以及表演艺术的精湛技巧令我深感震撼。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声腔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协调的审美情趣。

第三段:感受到戏曲的文化魅力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通过观看戏曲,我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戏曲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传递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戏曲中的经典角色形象、丰富多样的情节、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弘扬,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第四段:理解到戏曲的历史价值

戏曲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观看戏曲演出,不仅带给我欣赏的享受,更加深了我的历史认识。戏曲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百姓的文化娱乐方式,也是社会公共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戏曲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五段:践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观看戏曲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寻和满足。作为党员,我们应该积极践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观看戏曲可以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助力我们更好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总结:

通过观看戏曲,我深刻认识到了戏曲的审美、文化和历史价值,也认识到了它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作为党员,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走进戏曲的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看戏曲心得体会篇三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看戏曲心得体会篇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内涵,更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艺术。近日,我们二年级的同学们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表演,这次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观看戏曲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起初,我们对戏曲一窍不通,有些同学甚至对它不感兴趣。然而,当演员们戴着红头巾、踩着节奏鲜明的曲步上台表演时,我们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他们声情并茂地演绎角色,手势、表情和动作协调一致,让人仿佛看到了角色的真实存在。尤其是那段激动人心的打戏,演员们的舞动和招式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我们被戏曲中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情感表达所折服,不禁为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掌声鼓掌。

通过观看戏曲,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其中的艺术魅力,还理解了戏曲的文化内涵。在演出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传统的民间故事被演绎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在一些戏曲片断中,演员们唱出了古老的曲调,配合着特殊的表演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之中。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不同的道理和价值观,使我们深入思考,培养了我们的思辨和审美能力。

戏曲表演不仅仅关乎于演员的演技,还有舞台美术的辅助。观看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舞台美术的运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上的灯光、道具和布景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表演《梁祝》的时候,舞台中央悬挂着一座精美的楼阁,灯光的照射使得这一幕更加动人。而在表演《红楼梦》时,舞台为我们呈现了宏大的宫殿和富丽堂皇的场景,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舞台美术的运用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戏曲的演技和故事,还增加了观赏的乐趣和视觉上的享受。

观看戏曲表演,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接触到了自己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观看戏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尊重并欣赏其他文化形式,培养了广泛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二年级观看戏曲的经历让我们对戏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领略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舞台美术的辅助,我们也欣赏到了戏曲演出的一切细节。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观看戏曲增强了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并培养了广泛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这次的观看经历,让我们对戏曲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体会,也坚定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守护之心。

看戏曲心得体会篇五

盼望着,盼望着,“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如期而至。在接下来的1个半小时中,我感受到了戏剧独特的魅力。

首先,侯顺成教授为我们普及了有关戏剧剧种,角色分类,戏剧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评剧乐团的编制也是丰富多彩,弦乐、管乐、弹奏乐、打击乐……还有中西合璧的乐团!年数已高的侯教授仍精神饱满,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还时不时的唱几段小曲:河南曲调、山东吕剧……唱腔委婉,清脆且节奏鲜明,那手势也颇有气势,让人拍案叫绝!

接着,刘和军老师为我们演奏了笙,《晋调》笙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尖锐,时而婉转;时而快,时而慢,把笙厚实、悠扬、响亮的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场所有人都好像被笙声震慑住了,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然后,马旭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二胡,它具有忧伤、低沉、欢快、诙谐等旋律。紧接着,他为我们演奏了《西游记畅想曲》《地道战》等耳熟能详的曲目。纯熟的技法,全面感情的投入,表现了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让我猛地发现,原来传统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戏曲艺术有着如此独特又平易近人的魅力。

活动很快进入了互动环节,小戏迷们跃跃欲试,跟着李焕芬老师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同老师轻盈的步子,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自如相比,同学们略显笨拙,但我想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评剧的魅力和精髓,并体会到戏曲表演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

最后,三位戏曲演唱者我们唱了新派评剧《杨三姐告状》《刘二巧》,白派评剧《小酸枣》,高雅的舞台气质,优美动听的声腔让人折服。在这期间,台上的演奏者,台下的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戏曲的美妙洗涤,有了自信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我想中国戏剧必定还将走更远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它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