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标的收获(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5 20:36:24 作者:HT书生 评语寄语 解读课标的收获(汇总18篇)

范文是对作者经验和智慧的传承,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配,在新学期开头前,我们参与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在倾听了xxx教研员关于新课标的讲座之后,我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中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以下就是我这次参与英语新课标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提倡素养教育,注意评价激励。

素养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同学为主体,敬重同学的情感,共性,需要与进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舞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纳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同学的需求,同时,要敬重同学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意不同同学的学习需要。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学问结构,进展专业力量与学问力量,以适应现代社会进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老师自我进展的终身化意识。活到老,学到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入情感教育。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爱好,培育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力量。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老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同学学习英语爱好的培育,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心情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深厚的爱好,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调动同学,教同学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

四、学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老师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局面。老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整合、增加或删除。当然这一切要依据课程目标和了解同学的基本状况,然后才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老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老师则需要探究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同学多样的思索、表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比较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同学虽然感到生疏且平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要大胆地进行删减。

总之,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老师需要具有较全面的学问,要学会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面对即将开放的课堂,许多东西是无法预见的,如何面对同学的畅所欲“问”?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转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同学,不得不承认这对我们全部的老师来说的确是一项特别艰难的任务。

新语文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语文课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我通过对新语文课标的解读与学习,有了一些新的心得体会。在此,我将从课程目标、教材材料、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解读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新语文课标明确了课程目标。不同于以往注重知识传递的语文教育,新课标将“人文关怀”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语文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们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更要重视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培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价值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之成为实现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其次,新语文课标引入了丰富的教材材料。新课标中的教材在选材上更加注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注重体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同时,新教材还注重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不同的价值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样的教材选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语文课标则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举个例子,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新语文课标还重视了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语文考试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与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新语文课标重视了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评价,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的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使评价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最后,新语文课标提出了教师的新角色。新课标不再要求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新语文课标的解读与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它强调了人文关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选择丰富多样的教材材料、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和明确教师角色等举措,新语文课标为我国语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希望我们全体教师和学子都能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共同为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念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在仔细学习《学校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热潮中,我也仔细研读了这本书,熟悉到:英语课程担当着培育同学基本英语素养和进展同学思维力量的任务。它也担当着提高同学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同学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受,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精神,进展创新力量,形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力量。

“能用英语做事情”,强调培育同学的综合语言运用力量。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当综合课本学问呈现、同学爱好和师生关系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动身,为提升同学“用英语做事情”的力量服务。

一、激发学习爱好,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爱好是胜利的一半”,中同学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掌握力量不强,假如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爱好,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学英语就更需要爱好,因而老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制造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环境,引发同学的爱好和求知欲。

二、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以同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同学“能干什么”,英语教学中更应充分重视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增加同学使用英语的力量。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亲其师,信其道”,特殊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急躁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多给他们参加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还要特殊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急躁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退他们心头的恐惊感和失落感非常有利。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把激励带进课堂,注意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主动探究,自主构建,大胆制造,才能促进同学的自主进展,才能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四、细心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与学活动的先导,是启迪才智的前锋,也是老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备课不等于只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同学、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如何体现“关怀同学的内心需求,开发同学的多元智能,注意语言积累,培育同学讨论性学习的力量”这一英语课程理念,的确需要老师仔细把握住备课这一环节,擅长发觉教材内容的趣味点,擅长捕获教材语言的魅力点,擅长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擅长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细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英语老师,一方面要向同学传授语言学问并使他们把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育和保持同学对这门学科的爱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之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有了较大地转变,你知道解读新课标的。

听了王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特别是新课标下第一学段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更加透彻的了解低段孩子的特点,使课堂变得轻松高效。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汉语文学习,识字是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识字基础,很难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必然要基于充分扎实识字的基础上。于识字而言,阅读的文章是识字的载体,其表情达义居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一)基于识字写字的阅读教学。

识字原本是为阅读服务的,但是在起始阶段,学生识字量不够的情况下恰好相反,阅读要为识字服务。听读识字,在朗读中识记生字。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过目。识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课文更多时候是识字的情境。阅读是以朗读感受为主要形式伴随着识字进行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听读、带读、跟读都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对于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如果直接读文,很难把句子读通顺,既起不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更容易导致顿读和唱读。所以,学习开始由老师示范朗读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通过老师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情趣。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也有着重要作用。听读过程中,学生宜同时轻声跟随并指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进行识字。

第一学段选文浅显易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识字环境,使学生不孤立、枯燥地学习单个汉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当然,作为检验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还应该进行单个字的认读练习,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二)以教读、感受为主的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应该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前面已经提到教读要注意范读、带读、跟读,在这里还是要强调这样几方面:首先要读准确,准确不只是把音读准,关键是逻辑重音,要把句子读通顺。其次是先有感受再有感情朗读,没有感受就谈不上感情,必然导致矫情造作的读。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以读为主,并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在读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并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句号、逗号、感叹号及问号的用法,了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尤其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读文中的真实问题。

(三)自主表达下的阅读教学(乐于与人交流)。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这即是一种语文实践。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孩子表达的欲望,积极与同学交流感受、联想、想象。大胆表达,说真实的想法。作为老师要格外注意保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意识到,既然是感受,那么一定是个性化的,也就没有对与错。因此,教师不应该否定学生的感受,而应该作为倾听者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把相应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促进学生的理解。

图文结合是有效促进理解与表达的好方法。第一学段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图画内容是对课文内容有益的补充。无论是识字、学词,还是理解感受,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还提出“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教师应大力提倡课外阅读,并积极在校内为学生创设读书的环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舞台,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听完本次讲座,使我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受益匪浅,一定要好好的消化吸收。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这种“以学论教”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方式要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更多的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映,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观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些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能力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是必要的,但似乎不够,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行行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前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教师的随堂机智。总之,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囚犯,其内涵正在一点点发生着“重心得转移”和变化。

因此,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是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进一步说,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转变现行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的传统做法.

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是对原实验稿的完善,通过仔细认真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所彰显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有的是坚守、重申,有的是调整、改进,有的是补充、增加。比如: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和基本特点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标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具体内容的问题,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可操作性问题,关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关于识字写字教育的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体例和语言表述的问题。课标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做出了诸多调整,比如强调习作的低门槛,突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精神聚焦在几个核心概念上,这几个核心概念形成了新课标的核心范畴。就是:语文特质语文素养语文实践—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所以,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不妨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几个核心概念入手。

一、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无定论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经过讨论修订,新的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进而突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与此同时,课标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无疑这是重要的,又是智慧的,其实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我觉得称其为‚核心目标‛一点不夸张。也揭示了语文的特质。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当统一于此——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可以这么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不断彰显着语文的特质,让语文成为语文。但长期以来,直至现在,语文教学只重视内容而忽略方法,忽略形式,忽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现今,新课标的颁发,我们更应当坚定不移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足功夫,让语文真正归位。

二、语文素养:语文的‚核心任务‛大家都会清楚地记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规定和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修订稿保留了这一表述。这是一种坚守。也道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特质,而围绕这一特质展开的任务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所以说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各有各的理解,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温儒敏教授是这样说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温儒敏教授把语文素养界定在三个重要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文的特质,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应当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

三、语文实践: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认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课标的第一核心概念,‚语文素养‛是第二核心概念,而‚综合性、实践性‛则是第三核心概念。实践性与综合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践的东西往往具有综合性,所以我认为实践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说到语文实践,自然想到惯常使用的‚训练‛。提到‚训练‛记得钱梦龙先生有过这样的提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位主线。净不是针对语文来讲的,但相当一段时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说课、评课都好引用。从现今的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如果语文教学以训练为核心,或曰以训练为主线是不行的,训练只是语文实践的一种方式,‚语文实践‛这一概念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大大超过了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的形式、方式更丰富、更开放。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实践方式,使知识‚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些能力学生是可以带得走的。根据以上认识,语文训练现在虽然仍在语文新课程中,但‚训练‛一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

对课标的解读以及改进的措施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出现诸多问题,很有必要与时俱进,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 教学问题归纳

1.强调电脑作用的同时,忽略了对人脑或心灵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从字面来看似乎仅是有关信息技术层面的课程,但实际上它关乎一个学生整个知识、价值、情感结构。如果我们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懂得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而忽视培养与之配套的互助合作精神,思考与承担责任的习惯,那么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运用所学知识。

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们更希望让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二者取长补短。但老师似乎把多媒体当做替代的工具、省力的工具,甚至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华丽精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不仅分散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而且也使学生丧失了和老师互动或亲密接触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老师自己站在讲台边,用鼠标控制一切。

2.选课自由化仅流于言表

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有兴趣的也被安排到易于管理的模块,以节省人力、财力,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天份。再者,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不到位,使得学生不知道相关模块的培养目的.,因此导致无法正确的选择。

3.教师备课不到位

面对内容繁复的信息教学课本,老师由于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清或能力、精力有限而不能完整地将课程任务完成。同时由于课本的统一性与各地具体情况的多样性的矛盾,使得各中学不可能有统一的课程教学与管理目标,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本单一,没有考虑地区差异

城乡差别、地区差异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相当严重。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新技术的接收速度快,起点相应较高。而处于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则由于零起点而跟不上教材的进度。于是出现了各地教学进度不一,学生水平各异的结果。

二 解决方案

1.研读新课标教材,更新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认识。 只有真正领悟了新课标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教学理念。并且教师要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讲解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给学生以美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

2.多样化教学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

不要伤及学生自尊。并且可以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补习,让他们及早跟上大家的步伐。

3.避免照本宣科,但又不背离教材

教师要始终贯彻执行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同时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此时教师心中一定要树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而不仅是掌握一点技术;还要注重技能的实践应用,即在应用中学习新技术,在学习新技术时会应用。

4.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

要注意运用提问的艺术,在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与老师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采取多样、灵活的制度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有差别地开展批评。对基础差的要关心与鼓励,更要及时发现其进步与闪光点。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开展竞赛,激发其创新合作的科学素养与严谨的求学态度。

6.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上岗资格检查,对不合格的进行岗前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扎实的信息技术技能基础。使学生在教师的态度中感觉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与有用性。

7.批评与鼓励并用

对于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的学生要区分应用批评与鼓励的方法。

如:对于懒惰、依赖性强的学生批评时措词要严厉,语调宜于激烈,但不能挖苦讽刺且还要注意男女生不同的心理,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教师,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将我们的学生培养为具有相当技术素养、科技素养与操作技术的接-班人,同时为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改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语文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与发展。新语文课标的出炉,正是对传统语文课程的一次全面改革。近日,我在研读新语文课标的过程中,不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解读,感受到了其带来的变化和启示。以下是我对新语文课标的解读心得和体会。

首先,新语文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语文课程中,老师往往是一个“说了算”的角色,学生则是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然而,新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课标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独立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这种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新语文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素养。在信息快速流动和碎片化的时代,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厌倦和抵触情绪。新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和经典文学作品。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这种改革使得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再次,新语文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新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这种改革使得语文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后,新语文课标更加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语文课标中,提到了教师需要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协作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同时,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思维方法。

最后,新语文课标更加注重评价方法的革新。在传统的语文课程中,评价往往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主,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新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课堂作业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这种改革使得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点,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和评价方式。

总之,新语文课标的解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努力方向。我们要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新语文课标的落地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模式。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新语文课标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是指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教育界来说,它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标将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心目标,并提出了新的学科观、学科目标和学科标准。新课标的出台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现代人才。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新课标注重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如日益被重视的思维能力、跨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等。这些优势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段:总结新课标的不足之处。

虽然新课标带来了许多变革,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但是许多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其次,由于新课标的抽象性和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更加复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第四段:谈论新课标的实施策略。

新课标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学生要主动学习和实践。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宣传,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培训,以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第五段:对新课标的展望与期望。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标只是一个框架和标准,它的实施还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希望通过新课标的解读和实施,能够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虽然它存在一些挑战和困惑,但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并通过多方合作共同解决。希望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能够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是对原实验稿的完善,通过仔细认真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所彰显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有的是坚守、重申,有的是调整、改进,有的是补充、增加。比如: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和基本特点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标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具体内容的问题,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可操作性问题,关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关于识字写字教育的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体例和语言表述的问题。课标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做出了诸多调整,比如强调习作的低门槛,突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精神聚焦在几个核心概念上,这几个核心概念形成了新课标的核心范畴。就是:语文特质语文素养语文实践—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所以,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不妨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几个核心概念入手。

一、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无定论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经过讨论修订,新的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进而突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与此同时,课标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无疑这是重要的,又是智慧的,其实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我觉得称其为‚核心目标‛一点不夸张。也揭示了语文的特质。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当统一于此——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可以这么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不断彰显着语文的特质,让语文成为语文。但长期以来,直至现在,语文教学只重视内容而忽略方法,忽略形式,忽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现今,新课标的颁发,我们更应当坚定不移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足功夫,让语文真正归位。

二、语文素养:语文的‚核心任务‛大家都会清楚地记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规定和表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修订稿保留了这一表述。这是一种坚守。也道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特质,而围绕这一特质展开的任务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所以说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各有各的理解,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温儒敏教授是这样说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温儒敏教授把语文素养界定在三个重要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文的特质,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应当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

三、语文实践: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认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课标的第一核心概念,‚语文素养‛是第二核心概念,而‚综合性、实践性‛则是第三核心概念。实践性与综合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践的东西往往具有综合性,所以我认为实践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

说到语文实践,自然想到惯常使用的‚训练‛。提到‚训练‛记得钱梦龙先生有过这样的提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位主线。净不是针对语文来讲的,但相当一段时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说课、评课都好引用。从现今的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如果语文教学以训练为核心,或曰以训练为主线是不行的,训练只是语文实践的一种方式,‚语文实践‛这一概念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大大超过了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的形式、方式更丰富、更开放。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实践方式,使知识‚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些能力学生是可以带得走的。根据以上认识,语文训练现在虽然仍在语文新课程中,但‚训练‛一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

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的创新和进步。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新课标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过去,教师往往只需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背诵和记忆。但现在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学习。

其次,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他们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在新课标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对新课标的学习方式更加感兴趣,他们乐于在实践中探索,善于解决问题。这让我对新课标的价值和前景充满信心。

再次,新课标注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网络化。新课标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的联系,要求教师把各门课程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和整合。在课程设置上,新课标要求建设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我的班级里,我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课程设置方式,努力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新课标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开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个人报告等,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方式的个性化也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要求。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都不尽相同,在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奖励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新课标下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等,学生们对这种评价方式反响热烈。他们感到自己更受重视,也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总之,新课标的出台对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启示。它要求我们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和网络化课程设置,以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我相信,只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我将一直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为新课标下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名师。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口语交际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听了王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特别是新课标下第一学段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更加透彻的了解低段孩子的特点,使课堂变得轻松高效。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汉语文学习,识字是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识字基础,很难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必然要基于充分扎实识字的基础上。于识字而言,阅读的文章是识字的载体,其表情达义居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一)基于识字写字的阅读教学。

识字原本是为阅读服务的,但是在起始阶段,学生识字量不够的情况下恰好相反,阅读要为识字服务。听读识字,在朗读中识记生字。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过目。识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课文更多时候是识字的情境。阅读是以朗读感受为主要形式伴随着识字进行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听读、带读、跟读都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对于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如果直接读文,很难把句子读通顺,既起不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更容易导致顿读和唱读。所以,学习开始由老师示范朗读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通过老师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情趣。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也有着重要作用。听读过程中,学生宜同时轻声跟随并指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进行识字。

第一学段选文浅显易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识字环境,使学生不孤立、枯燥地学习单个汉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当然,作为检验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还应该进行单个字的认读练习,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二)以教读、感受为主的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应该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前面已经提到教读要注意范读、带读、跟读,在这里还是要强调这样几方面:首先要读准确,准确不只是把音读准,关键是逻辑重音,要把句子读通顺。其次是先有感受再有感情朗读,没有感受就谈不上感情,必然导致矫情造作的读。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以读为主,并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在读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并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句号、逗号、感叹号及问号的用法,了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尤其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读文中的真实问题。

(三)自主表达下的阅读教学(乐于与人交流)。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这即是一种语文实践。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孩子表达的欲望,积极与同学交流感受、联想、想象。大胆表达,说真实的想法。作为老师要格外注意保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意识到,既然是感受,那么一定是个性化的,也就没有对与错。因此,教师不应该否定学生的感受,而应该作为倾听者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把相应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促进学生的理解。

图文结合是有效促进理解与表达的好方法。第一学段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图画内容是对课文内容有益的补充。无论是识字、学词,还是理解感受,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还提出“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教师应大力提倡课外阅读,并积极在校内为学生创设读书的环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舞台,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听完本次讲座,使我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受益匪浅,一定要好好的消化吸收。

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新课标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近日,我受邀参加了一场关于新课标的解读会议,并在会上听取了专家们的介绍和解读。通过这次会议,我收获颇丰,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将就我对新课标的解读心得进行分享。

首先,新课标强调个性化教育。以往的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对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关注和培养。而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新课标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乐趣。

其次,新课标倡导跨学科综合素养。传统的课程划分较为固定,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较少。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新课标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鼓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课标注重创新与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构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体验知识的乐趣。

再者,新课标重视情感与价值教育。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新课标强调情感教育,希望通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新课标强调教育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考试分数,评价指标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强调个性化教育、跨学科综合素养、创新与动手能力、情感与价值教育以及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深入研究新课标,将其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为教育改革落实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总结起来,新课标的解读会议让我深入了解了新课标的内容和理念。新课标强调个性化教育、跨学科综合素养、创新与动手能力、情感与价值教育以及教育评价的改革,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培养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学生做出贡献。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调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得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得大扁豆。高年级得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得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一层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断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的,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就要把校园、街头、等这些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的学习给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我应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其实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游戏比赛、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作业比较、小组练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们有时还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是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能力培养。

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因此新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有序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必经坚持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充分运用他的教学机智,很好的驾驭课堂,使课堂不至于乱糟糟,不至于失控,就好比写文章,我们不能信马由缰,我们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上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讨论就不会离开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样教师的后续教学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代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思维的层层推进,讨论的逐步升级,师生的目标渐渐的就达到了一致,这样的数学课,让人听了有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干脆利落,我觉得这样的数学课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真的精彩极了,我对书中的人物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英雄好汉。

林冲:

林冲本来是个性格平和谦虚随和的人,本应生活舒适恬淡,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攒气”的不满情绪。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这就是逼上梁山。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

武松: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后来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武松为了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终。

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却决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里还有很多英雄好汉,你们喜欢谁呢?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本次我承担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组长,我实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这个课题中,自主性是关键所在,这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他人强行灌输、指挥是没有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我们的悉心培养。于是我找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反复研读,希望能有所启示。在课标中,我找到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比较了解,对自己的教师角色也深有体会。课改都提了多少年了,农村小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课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依然严重存在。结果是我们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想要有所改观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直在摸索、追寻,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境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学。

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所要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便有了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当老师的还愁他学不会吗?当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一个精彩的导入、巧妙地设疑、合理的情景设置、有趣的习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我在这儿要说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

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们说学生就怎样听,他们变成了“应声虫”,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趣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有所改变,使学生乐学。

1、师生角色改变。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我们需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我们要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参谋,给他们激励和帮助,并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方式改变。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关于动手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如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2)关于自主探索,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更有意义。

(3)关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在小组搭配上下功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则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收效甚微。小组成员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获取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教师角色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变得乐学。

三、注重评价,使学生会学。

我在这说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首先要注意倾听,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别人说的哪里不合理,哪里有错,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有学会变成了会学。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下过功夫,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我国股票投资者目前面临的一个与投资决策分析有关的问题就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利润指标被人为操纵,利润指标内含的企业获利能力不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用这种不具有稳定性的利润指标预测未来,其结果的正确性将难以保证。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如果这些操纵手段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反映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企业进行总体财务指标特征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揭示这些企业可能采取的调整净收益的手段,引导投资者在财务分析时关注容易体现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迅速有效地甄别上市公司真正的获利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1996、1997和19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10%区域集中的上市公司均达到上市公司总数的20%,甚至更多。这些上市公司具有相当大的操纵净收益的嫌疑,因此笔者选取这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数据和利润表数据分别进行财务指标特征的分析。

一、研究的方法和反映操纵手段的财务指标的选择。

笔者借鉴国外对失败企业和收购及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指标特征的研究方法,针对有操纵利润嫌疑的企业,设计出财务指标特征分析的步骤如下:第一,根据理论常识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受到人为操纵的企业其可能的操纵手段,然后选择与操纵手段相对应可能受到影响的财务指标。第二,按照特定的标准选取作为对比研究所需要的标准企业。第三,计算出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的企业以及作为对比的标准公司各个财务指标的平均值。第四,将两类企业同一个财务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五,为了排除因个别极值无法删除,或统计样本内部的数据比较分散对统计结果的干扰,笔者同时采用“十分法”对各样本的全部数据进行排序,直接观察各样本数据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分布状况,比较两组数据在分布上的差异。“十分法”的原理是,将样本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找出样本中每十个百分点的数量位置所对应的财务指标,10%位置的财务指标数值表示有1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值低于该数值,而9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高于该数值,以此类推。每相邻的两个十分点位置上的财务指标表示有1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数值分布在这两个数值之间。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根据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和对企业可能采取的操纵净收益指标的手段的分析,企业可能采取以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

1、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包括诸如出售资产、出售投资、改变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提高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活动。为避免所得税率差异对分析的影响,笔者选用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三个财务指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靠经营正常业务取得利润的比例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净收益的质量较好;由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较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因此这两部分的比例越大,企业净收益指标被认为操纵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非正常经营业务调整利润的现象,则从总体上看,这些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可能会较一般公司高一些,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相对低一些。

2、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这些销售无法取得现金,因此当企业出现这些现象时,应收账款的占用就会增加,表现在财务指标上,一方面体现为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还可能体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减小。如果这种方法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调整利润的方法,从总体上看,这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就会高于一般企业,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会低于一般企业。

3、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推迟确认。当企业采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时,企业挂账的费用就会上升,导致资本化的费用比例升高,例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类似的其他长期资产。如果人为操纵净收益的企业普遍存在利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的做法,与这些资本化费用有关的财务指标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如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等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4、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如果这种现象在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中比较普遍,就会在这些企业的关联交易额占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的比例上体现出差异,并且应收账款中关联方的应收账款比重较大。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披露的`不规范性,投资者较难从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中采集出关联交易的详细数据,因此笔者根据为调整利润进行的关联交易通常不使用现金的特点,选择分析其他应收款指标占流动资产比重的指标。其他应收款体现企业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有关各方的资金往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与关联方的资金关系,比如出售投资给关联方后应收回的款项等。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大,说明企业与关联方可能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利用关联方调整利润的可能性也较大。

二、研究数据的选取。

笔者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料库》光盘中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996、1997和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区间,即[10%,11%]之间的公司作为样本(简称10%区域的公司)。同时,根据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和规模,在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受到人为干扰小一些的公司中寻找对照研究所需的相同数量的标准公司样本,舍去个别实在无法找到对照的标准公司,以保持两个样本最大程度的可比性。通过查找和比较,笔者选取的单个样本数量如下表所示:

缺乏数据和删除的公司数量合计不到总数量的15%,并且样本数量远远大于统计中要求的大样本标准(30个),因此可以认为研究的结果基本代表了所有净资产收益率在10%区域的公司状况。

三、统计结果。

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财务指标差异及其显著性统计结果。

根据上表显示的统计结果以及笔者进行的“十分法”排序的结果,到1998年各年度10%区域上市公司和一般公司各个财务指标之间的差异情况见下表:

注:“显著”指通过平均值差异的检验发现存在明显差异;

“无区别”指不论在平均值差异的检验还是“十分法”排序中都看不出明显存在差别。

资产总额的比较结果证明,有操纵净资产收益率可能的公司与标准公司之间不存在规模差异,笔者的研究的确已经排除了规模对其它财务指标的影响。从上面的统计结果看,在选取的八个可能反映企业利润操纵的财务指标中,只有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以及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他六个财务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10%区域上市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差别。

四、研究结论。

1、财务指标中体现的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

通过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和一般公司财务指标的比较,我们认为以下操纵利润的手段在上市公司中有普遍性:

(1)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企业利润。笔者对净资产收益率在10%区域的上市公司样本中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最低的企业数据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19的94家样本公司中有6家公司该指标出现负数,166家样本公司中有3家该指标出现负数,而1998年160家样本公司竟然有7家公司该指标出现负数。这些负数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营业活动是亏损的,也就是说,他们达到10%的配股线居然完全依靠营业外的经济活动!

(2)通过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利润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在1996年和19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10%区域的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远远高于标准公司,1996年差异达八个百分点,1997年差异达四个百分点。利用投资收益操纵利润在个别公司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在10%区域的上市公司样本中,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100%以上的企业1996年有6家,1997年有2家,1998年有3家,这意味着这些达到配股最低标准的上市公司创造10%的净资产收益率竟然完全依靠投资收益!

(3)采用与关联单位进行交易提高利润。笔者不能直接证明这些关联交易的内容,但是其他应收款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联系的紧密程度,这使我们不能不猜测这些关联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1997年和1998年10%区域的公司其他应收款比重的明显异常说明这些公司从事非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十分普遍,而且交易经常采取非现金形式。笔者统计了样本中10%区域的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50%的公司数量,1996年,该数目为4家,占样本的4.3%,1997年为11家,占样本的6%,1998年为9家,占样本的5.6%。这些公司竟然有一半以上的流动资金占用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之上!

如果笔者对其他应收款的多少代表与关联方联系的紧密程度猜测没有错误,其他应收款多的上市公司很可能在经营活动上也存在与关联方的紧密联系。虽然笔者没有考察关联交易引起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但1997年和1998年,10%区域上市公司同时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比标准公司偏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比标准公司偏低的现象,这与我们看到的其他应收款比重的异常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既操纵非营业利润,又操纵营业利润。

(4)通过人为扩大赊销范围或采用提前确认销售、甚至搞虚假销售增加营业利润。在1997年和1998年,10%区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比标准公司偏高,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偏低,说明比起标准公司,10%区域的上市公司更多地记录了非现金形式的销售业务。鉴于笔者统计时采取了控制行业和控制公司规模的方法,由于行业和规模导致的应收账款规模和回收速度的差异就被排除在外,剩下的原因只能用不正常来说明。这种不正常,一是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关联交易来解释,另外就是用扩大赊销范围、提前确认销售、搞虚假销售等原因来解释。

除上述具有普遍性的利润操纵手段外,还具有两种不具有普遍性的利润操纵手段,即通过费用资本化影响利润和通过提高营业外收入影响利润。

2、上市公司操纵净收益手段的改变。

连续考察1996年到1998年10%区域的上市公司出现异常的财务指标,我们发现各年中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不同年度,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采用的操纵利润的手段偏好有所不同。

(1)1996年,平均值差异检验证明存在明显差异的财务指标有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考虑十分法排序的结果,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也存在差异。其他指标差异则不明显。可见,在这一年中,企业普遍采用增加投资收益的手段提高利润,而虚增收入、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的做法还不十分普遍和明显。

(2)1997年,平均值差异检验证明存在明显差异的财务指标有: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以及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考虑“十分法”排序的结果,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一年中,企业普遍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提高利润,包括增加投资收益、利用关联交易、虚增销售等。

(3)1998年,平均值差异检验证明存在明显差异的财务指标只有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考虑“十分法”排序的结果,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存在差异。而以前出现过差异的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比重、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以及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几个指标差异不明显。可以认为,这一年中企业普遍采用的调整利润的手段集中在虚增销售或关联交易上,而对利用投资收益增加利润的做法不再特别感兴趣。

五、研究结果的启示。

获利水平。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首先,净收益或利润总额有关的指标表现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存在严重缺陷。这些指标中包含了与企业正常经营无关的、缺乏稳定性的一次性收益内容,如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以及在本文中没有涉及的财政补贴等,这些项目随时会由于企业达到目的而消失。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从前面的统计中我们看到,标准公司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明显高于可能操纵利润的上市公司,因此相比净资产利润率或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受到利润操纵的干扰较小,利用营业利润计算的有关指标相对稳定,对表达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会更加有用。

其次,在操纵净收益的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投资收益增加利润。投资者应对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给予非常的重视。对于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较大的企业,应该仔细分析投资收益的来源,辨别这种投资收益的长久性。如果一次性的投资收益,比如出售投资所得的收益数量较大,这种投资收益的长期性就很难保证。

第三,其他应收款是我们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一些企业可能没有披露关联交易或关联方关系,但其他应收款项目的性质实际上会告诉我们这些企业与其他企业或单位之间的非常关系,所以其他应收款的多少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该上市公司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越大,该上市公司的净收益指标的可靠性越差。

第四,我们早已知道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周转状况,从前面的统计中,我们还发现该指标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与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存在联系,因此,应收账款可以归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利润质量的一个指标。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也是投资者需要格外关注的。

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操纵净收益的手段会发生改变,笔者虽然没有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但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随着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企业操纵净收益的手段会更加隐蔽,比如操纵营业收入的手段显然比直接买卖投资要隐蔽得多,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反映企业操纵净收益的财务指标特征,及时把握这些指标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可能,及时增加新的检验指标,比如使用现金流量表上的财务数据设计的财务指标,在更全面的层次上进行考察。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从莫言在诺奖上的发言之后,便有许多人解读莫言的发言,力图从中找出他的本意,或像西方人所期盼的那样,最好有对所谓专制的抨击,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民主斗士,更想从中找出反对当前政府的意思,特别是关于他讲的第一个故事中的那句话:当哭成为表演时,要允许有的人可不哭。一时成为网络热点。那么,莫言的故事到底想说明什么?让我来解读一下莫言的这个三个故事。也许大家能真正理解莫言的真意。

先让我把三个故事放在这儿,大家先读一下,

1: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2: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3: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这便是差别。莫言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学会宽容,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恶存在,而这种恶随时都有可能暴露出来。所以莫言说当众人都哭时,应允许人人不哭,不论那个不哭的人是什么理由,我们都不能责备。第二句话更进一步,那就是当哭成为表演,既然是表演那便是不真诚,所以必须加一个更字,更要允许别人不哭。在这里,莫言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的从众,也就是说所谓的民主,有可能是一种恶。关于这点西方人早就有所认识,早就提过一种说法,那便是民主的暴政。莫言的本意便是告诉西方人,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同样,也要允许不同的文化的存,更要允许不同的体制存在。你们不要对中国指手划脚。这里便包括了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所以我说,当大家都高喊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时候,应该允许别人不同意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存在。更何况,那些高喊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人所鼓吹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而一种泛民主化思潮,而是一种打着民主的旗子行反对民主之实的独裁意识。

注意,在这里,莫言讲这个故事只是铺垫,从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出莫言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很会讲故事。在不动声色中便把伏线埋好,等着引爆最后的包袱。

下面解读第二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涉及莫言自己的,是后面那个故事的影门墙,是一个遮蔽,这个本意是,你不能忽视任何一种存在,即便是你想找的那个人不在。莫言检讨了自己的笨拙或说不成熟,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自信,所以当时便对那位长官说我不是人吗?其实,莫言当时最好的回答该是不作声,因为沉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次一点的回答是:你要找的人不在。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又指出了别人的错误。然而,莫言当时太年轻了,所以莫言说内疚许久。在这里,莫言是告诉西方人,不要忽视东方的存在,即便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以后都有可能成你们这里高贵的客人。同理,你们也不要忽视中国的存在,不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体制,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焦点。

该说第三个故事了,这个故事大约也最能引起人猜想的故事,在这里,我要说,这是一个极具智慧的故事,也是一个寓言。特别是在中国现在所谓的.泛民主化思潮泛滥的时候,十分有警醒意义,也具有十分强烈的警告的成份。对于那八个人,是一块躲避风雨的,本来,这并没有什么错误,谁出门遇到了这种情况,都会自然的选择,没有一个人会迎着风雨跑出去,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可问题是,当人们对面这种绝对的困难的时候,也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时候,便显出了不自信,这是一种本能反映,于是便从自身寻找答案,自然的便从道德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这种寻找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文存遗存,它深藏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这与人类从远古走来时对大自然力的恐惧有关,当人们不能左右外部力量的时候,总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这也是现实社会中为什么总会有一些人自虐的原因。好了,让我们回到故事本身,这八个人也是一样,当对面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力量的时候,他们开始从自身寻找问题,于是便得出了有人作恶的结论,其实,这种恶是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种恶,这也是佛教的教人救赎的本意。这正如莫言所讲的第一个故事的告密者一样,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恶,这种恶的本源便是自私自利,也就是人的本性,本能,即趋利避害。如果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认识到这问题,都承认自己有恶,即便是一种恶念,那么便出现以下的状况,一,即八个人都承认自己作过恶,然后勇敢地走出破庙,走进风雨,接受风雨电的洗礼与惩罚,这八个人同时存活;二,这时其中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作过恶,而这个时候幡然醒悟的人,对大家说我做过恶,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与生命,我愿意承担责任,于是自己走出破庙,走进风雨。

注意,这两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承认自己的恶,只在正确在认识自己的恶,你才有可能存活。当然,如果是这样,那便是另外一个故事了,那么莫言讲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是,然而,以上的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而是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便是八个人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恶,当然,在这里对这八个人不能多加指责,不承认也就罢了,而是这八个还要继续自己的恶,那便寻找一个替死鬼。注意,以下的细节很有意味,那就是这八人都想找一个替死鬼,以保证自己的活,但是谁也不去说出来,这里又出现了人的另一种恶,那就是虚伪。于是便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往外扔草帽。这看起来很公平,其实不然,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草帽有可能有可能刮走,但这里不可否认的是八个人中往外扔草帽时有人做弊的可能,或者说即便不做弊而自己也有八分之七存活的可能。结果还真的有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刮走,戏剧性一幕出现了,那便是那七个人一块把那个人架起来扔了出去,结果却是那个人并没有被雷劈死,而那七个人却死在了破庙里。这真是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结局。想存活的人并没有存活,而那个替死鬼却活了下来。这是一个悖论,与开始的目的正好相反。

到这里,我们该看看莫言的本意了,这个故事的最核心的部分在哪里?那便是那七个人一致的行为,在这里有一种很民主的味道,七比一,在这里真正体现了民主的暴政,这看起来很公平,是多数人的选择,好象是一种民主,一种共同的力量。而这种多数人的选择却是一种暴行。

莫言的伟大就在这里,他把对人性恶的批判推到了极致。这也是他的作品的意义之所在。莫言作品中写到的那些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谁也不可能例外。那怕是讲故事的人自己。

莫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把前一个故事当作铺陈,那只是一个预演,真正的意义在后面这个故事里。在这里,莫言告诉我们,所谓的泛民主化思潮是一种恶,是一种毒药而不是琼浆玉液,而这种恶的最终结果让那些鼓吹所谓的泛民主化思潮的人在**中死去,而不是存活。在人数众多的中国,任可的泛民主化思潮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这便是莫言要告诉西方人的本意。吊诡的是,许多人却从中莫言的故事里解读出对所谓专制的对抗。

现在世界上每天都发生许多事,许多人为中东北非的社会变革叫好,以为推翻一个裁者,一切都会变好,其实,**才刚刚开始。如埃及。

在这里,我想录《吕氏春秋》里的一段话,来警告那些天天鼓吹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泛民主化思潮的人: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子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此十人人皆天下之豪士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两千多年前的人,便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的人却还在犯同样的错误。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不靠谱。

好了,不多说了,我想,许多人都可能会从莫言的故事里悟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