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阅读心得

时间:2023-08-02 13:47:04 作者:WJ王杰 心得体会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卓越的书法技艺而闻名于世。他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使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苏轼从书法艺术中汲取了许多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不仅深化了他对书法的理解,也对他的人生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200字)

苏轼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常常强调"千锤百炼"的重要性。他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修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在他的笔下,书法艺术变得更加细腻,每一个笔画都显示着他深厚的功底。苏轼还强调要注重创新和变化,他不仅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还大胆地尝试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这就使他的作品鲜活生动,脱离了传统的束缚。

第三段:书法与人生的联系(200字)

苏轼认为,书法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是他心灵的表达,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在书法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哲学思考,通过字迹传递出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坎坷、喜怒哀乐的感悟,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由、平等、真善美的追求。苏轼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第四段:书法对内心的疗愈作用(200字)

苏轼认为,书法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思考,也有疗愈心灵的作用。他相信,书法可以使人内心得到平静和宁静。在他创作书法的时候,他常常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这种专注的状态让他的内心得到了解放,也忘却了人生中的烦恼。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快乐,这样的作品也让人们产生共鸣,并为之所感动。

第五段:对后人的影响(200字)

苏轼的书法影响着后世的书法家们。他不仅在书法技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也在书法思想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艺术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参考。如今,许多书法家仍然通过学习苏轼的作品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修养。苏轼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整个书法界的宝贵财富。

总结(100字)

苏轼书法心得丰富了他的书法技艺,也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家们。通过千锤百炼的练习,他的书法作品变得更加独特和细腻。书法成为了他表达内心和思考人生的方式,并在书法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苏轼的书法给后世的书法家们带来了启示和参考,并成为整个书法界的宝贵财富。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二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8、天涯何处无芳草。

9、多情却被无情恼。

10、十年生死两茫茫。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1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5、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此心安处是吾乡。

1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0、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21、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22、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24、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25、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2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7、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29、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0、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31、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32、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33、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34、至言不繁。

35、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36、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37、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38、夕阳无语燕归愁。

39、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0、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41、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4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4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4、君子不重则不威。

45、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46、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47、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48、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49、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50、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51、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52、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5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4、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55、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5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7、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5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59、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6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61、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6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63、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64、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65、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66、笔所未到气已吞。

6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68、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三

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璀璨的明星,他的文学成就和卓越的才华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态,以及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在与苏轼的作品和经历的接触中,我深受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豪情壮志的影响,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追求真理

苏轼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拘一格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当时社会的权威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批评和打压,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屈服。相反,他坚信自己的观点,并继续探索和创新。从苏轼身上,我学到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困难和反对,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有不断探索,并勇敢地思考,才能找到真理的价值。

第三段:珍视友谊与亲情

尽管苏轼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失败和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积极阳光的心态,并珍视友谊和亲情。苏轼与他的朋友们保持了长久的友谊,彼此扶持和鼓励。他们在苏轼的作品中出现,互相陪伴和支撑着彼此的人生。苏轼还与他的家人保持了亲密的关系,尤其是与他的兄弟苏辙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苏轼的人生中,我领悟到珍视友谊和亲情的重要性,友谊和家庭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第四段: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苏轼在生活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挑战,但他从未被困境所吞噬,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从苏轼的作品中,我学到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重要性,抱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段:为人处世

苏轼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朝廷上受到许多的欢迎和尊重。他善于与人相处,为人宽容和大度。他在官场中受到许多的嫉妒和挑战,但苏轼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学问才能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支持。与人为善、宽容待人、真诚友善是苏轼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从苏轼的为人处世中,我学到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和真诚对待他人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与人和谐相处和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关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尾:

苏轼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苏轼的接触,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在困难和逆境中,坚持追求真理、珍视友谊与亲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是苏轼给予我的重要启示。这些体会将一直伴随着我,激励我成长和进步,使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四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

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灯之有膏,鱼之有水,农夫之有田,商贾之有财。失之则亡,此理之必然也。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自用而不危者。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置三司条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余辈,分行营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以万乘之主而言利,以天子之宰而治财,论说百端,喧传万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何恤于人言。”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故臣以为欲消谗慝而召和气,则莫若罢条例司。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五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历经风雨的坎坷,但他始终秉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并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下面将就苏轼的人生经历、作品和他的心得体会展开阐述,以期能有所启发。

第一段: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轼出生于一个世家,他自小聪明机智,才华横溢,因此很早就展露了他非凡的才情。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多次被贬谪,受尽了生活的屈辱和磨难。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以更加豁达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他深知,人生本就充满了变数和坎坷,唯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段:苏轼的作品

苏轼以睿智的思想、美妙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学界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诗词、散文、碑铭、书法等作品都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例如,他的《赤壁赋》以高昂的斗志和豪情壮丽的艺术形象描绘了英雄豪杰们饭围炎凉举案齐眉的壮丽场景,展现了战胜困境的勇气和毅力;他的《东坡乡村三笺》表达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关爱,呼吁了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帮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以文学为媒介传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一个睿智、乐观的心灵。

第三段:苏轼的心得体会

第四段:苏轼给我们的启示

苏轼的故事和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首先,我们要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用坚定的信念和智慧去面对人生的磨难。其次,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机会,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快乐,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世界共鸣。

第五段:我的理解与体会

通过学习苏轼的故事和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遭遇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梦想,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个机会,不畏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生活是一次次的选择,无论前方有多少坎坷和困扰,只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苏轼生平、作品和心得体会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启示。苏轼的坎坷经历和乐观心态给了我们许多力量,鼓励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让我们以苏轼为榜样,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将个人的成长和付出贡献给社会。

苏轼传阅读心得篇六

大家听说过唐宋八大家吗?就是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文学大师,他们写出了很多辉映千古的文章。唐宋八大家里有: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其中苏洵、苏轼和苏辙为父子三人,又被称为三苏。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苏轼。

读了《百代楷模苏轼》这部书,我知道了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但他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一生坎坷。

让我吃惊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王安石和苏轼之间的恩怨。王安石是个刚愎自用、个性偏执的人。他目中无人的行为使当时很多人对他不满,可宋神宗却对王安石很满意,封他做了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时开始进行变法,推行新政。他所做的第一项改革,就是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可苏轼却反对王安石制定的新政。因为他认为王安石的新政就是以国家的强制力达到富国的目的,而最终受害的确实老百姓。

王安石对苏轼十分不满,每次提到苏轼的时候,王安石就会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还贬了苏轼几次官,最终将苏轼贬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蛮夷之地——海南岛。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里,一直以为这些诗人之间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却没想到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位文学大师之间还有这么多的恩恩怨怨,心里感觉还挺不是滋味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是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读完这首凄婉动人,情深义厚的词,爸爸又给我讲了这首词里面的含义,令我感动不已,也更喜欢苏轼这位真性情的文学巨匠了。

看完了《百代楷模苏轼》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