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优秀5篇)

时间:2023-09-11 17:18:55 作者:温柔雨 工作计划 2023年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优秀5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篇一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农技体系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茶叶推广特点,筛选了一线工作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茶农手中,我能当选为技术指导员,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二、加强培训,推广技术

开展科技培训是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较化和提高茶农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制茶,机械化采茶,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用理论讲解,实地参观,现场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群众易懂,易接受,易掌握。

三、深入农户,现场服务

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理论培训,又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指导。在茶树发生病虫害期间,我们密切关注动态,只要接到病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提高防治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篇二

1、增强公益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必须服务与民。因此,必须强化自身的公益性职能,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的效益。

2、以可行性项目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项目研究,旨在寻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持以项目为纽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特色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调整增收之路。

广项目,都要坚持参与式的运作方式,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实行项目、干部、资金、技术、措施、验收六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制。坚持“一手抓农村,一手抓自身”的两手抓方针,保持人气旺、士气旺、事业旺的发展态势,实现调整出项目、推广出效益、创新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目标。

4、以创新的思路改革,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必须抓住机遇,大胆探索,逐步理顺机构、职能和人员,坚持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5、加强依法护农,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积极推行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全面推行执法“两制”,增强依法护农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不愿、不敢、不会、不善执法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急机制,加强监测,强化预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依法、依规开展农村统一灭鼠,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查处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

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打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多形式、多途径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贡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我市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篇三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迅速启动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河南省农业厅于9月27日在郑州召开了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启动会。会议传达了《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省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各项工作。

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主持,厅科教处处长魏蒙关传达了《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清丰县、永城市、滑县三个示范县的政府副县(市)长作为代表发了言,薛豫宛副厅长代表省农业厅与项目县政府签订了项目执行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省清丰县、商水县等39个县定为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单位。

朱孟洲厅长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说,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广泛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严重的病虫灾害等困难,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努力。

朱孟洲厅长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高度重视,自2004年起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问题。2007年11月省政府为贯彻国发[2006]30号文件,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着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进程。朱孟洲厅长客观总结了我省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农技推广的现状,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国务院30号文件下发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改革工作,改革工作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总体上还比较缓慢,距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朱孟洲厅长指出,这次农业部安排我省39个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是全国项目县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这表明农业部对河南农业大省的充分认可和积极支持,我们一定要以实施示范县项目为契机,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加快推动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步伐。

他强调一定要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顺利进行。要加大资源整合和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技术指导,省、市、县都要成立由产业农技推广专家组,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要加强绩效考评,以示范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度、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对示范县建设进展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实行未位淘汰。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一件事一件事来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来扣,把工作抓细抓具体;要以更加慎密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制度层面上不断进行完善;要以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新鲜经验,发挥好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要加大总结宣传力度,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对积极投身生产一线、认真开展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农民满意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充分挖掘、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牢记宗旨、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

省农技推广总站任洪志站长,各省辖市农业局局长、科教科科长,中牟县、荥阳市、新郑市、杞县、通许县、嵩县、汝阳县、叶县、汝州市、安阳县、滑县、浚县、延津县、封丘县、卫辉市、温县、沁阳市、清丰县、濮阳县、许昌县、鄢陵县、舞阳县、渑池县、南召县、方城县、邓州市、柘城县、虞城县、永城市、信阳市平桥区、新县、商城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确山县、泌阳县、遂平县、济源市等39个示范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市、区)长、农业局局长参加了会议。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篇四

2021年共培训8个专业9个班430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茶叶40人、粮油50人、蚕桑50人、中药材50人、养猪50人、健康养殖服务队员50人、新型职业女农民90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0人。

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完善秸秆收储体系,202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品种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能繁母猪、育肥猪等6个;商业补充保险积极推进,年承保水稻商业补充保险3万亩;特色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保险试点产品2021年增加到39个。2021年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万元,总理赔万元;水稻商业补充保险总保费48万元,总理赔190万元;特色农业保险总保费万元,总理赔197万元。

2021年县农技中心承担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农业微生物、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中心不等不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合人员建立普查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现场调查和采集,录入填报系统,按时高质量完成4项普查工作任务。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县农技中心克服人员不足等问题,爬坡过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与省市业务联系更加密,2021年县农技中心党支部与省畜牧总站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省畜牧总站、兽医处 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各1次,省农机总站在我县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省农业农村厅在我县天堂寨举办全省增殖放流现场会,协助完成大鲵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二是基础性业务逐步开展起来。三是各项考核指标值更加优化。四是受到上级表彰多了,干部工作热情提高了。2021年荣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县农技中心被授予全省农机先进单位和种质资源保护先进单位,赵泽金被表彰为全省农机先进个人。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

。金寨农业体制改革与省市和其他县区不同,上下对应不畅,有的部门直接没有了,好多业务都留在农技中心,省市及其他县区一个站室有几个人,金寨多为一人站,工作疲于应付。

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复杂,养殖风险将长期存在。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增加,抛荒撂荒现象突出,草地贪夜蛾、稻水象甲、野猪等农作物病害时常发生,粮食生产在稳面积、稳产量、增效益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三、2022年工作计划

认真开好“三会”上好“一课”,丰富组织生活,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水平和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抓党建,促落实。按程序把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把一名积极分子培养成发展对象。

2022年,生态养殖产业分配链式发展资金3000万元,其中黑毛猪链式发展资金1000万元、渔业链式发展资金2000万元。前期谋划已经结束,2022年就是要落实到主体,抓紧分步实施。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突出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把资金用好用活。

在白塔畈镇建立万亩优质专用水稻示范片1处、千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片2处,大别山试验站基地、白塔畈镇实施200亩再生稻种植示范,在梅山镇组织开展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

,摸清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分布和危害等情况,建立信息数据库,组织开展应急灭除。继续建立农地膜残膜监测点,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率达97%以上。

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开发微信系统,推进测土结果的验证、管理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实施金寨黑毛猪保种和繁育,全县培育黑毛猪保种场1家,辐射带动保种能繁母猪500头以上,培育黑毛猪繁育场10家。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创建畜禽示范养殖场2家,培育黑毛猪产业协会和家禽产业协会。

。开展山核桃采打设备研发、试验、引进、示范工作;引进适合金寨县农业生产的小型田园农业机械新技术;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成长。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土肥、植保等基础学科试验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苦丁茶原生境保护区和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试验站建设;打造农业绿色循环示范区,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壮大农机产业联盟,加进研制适合山区的微型机械,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021年12月30日

中国农技推广工作计划表 农技推广人才工作计划篇五

一、加强培训学习、强化练兵,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了全面增强农技干部服务“三农”的意识,不断提高农技干部的业务技能。我们坚持每周一、三,五*学习,重点学习“十七”大精神、反xx文件及中、盛市有关文件,利用支部活动、共青团活动、工会活动、妇代会活动全面加强职工*学习、结合“三项”活动,道德年建设、平安长武创建、“创佳选优评差”竞赛活动,每个职工记*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写心得体会8篇以上,并由分管领导检查签字,办学习园地12期,黑板报28期。每周二、四为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会、现场会、采取技术比武、现场练兵、开展高职带低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演讲,并通过业务、*、考试评比促进学习,巩固成果,提高素质。

采取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及“科技之春”活动,利用科技赶集、培训、讲座、咨询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次,举办电视广播讲座26讲,办现场会9期(次)、印发(三情动态)、(农业科技)12期(次),发放科技资料万份,接待上门咨询近1万人(次)。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麦田管理和秋播秋管工作

面对去年小麦播量偏大,施肥充足,冬季温度偏高,造成部分麦田旺长,杂草危害等问题,单位迅速成立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在洪家、丁家、相公选点采取*、化控、割秧等措施,结合冬前化除召开现场会,技术指导群众全面开展麦田管理工作,为麦苗安全越冬打下基矗针对麦田旺长造成的脱肥田块,开展了有针对*的追施化肥和叶面喷肥,通过不懈努力,在严重干旱和冻害影响下,今年小麦仍取得亩产公斤、油菜公斤的好收成。

按照农业部、陕西省农业厅的总体部署,县农业局的安排,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方案,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镇,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定期检查考评,并对重点示范村丁家、山兴、下柳、七里、下孟五个村实行重点入户,送科技到乡、到村、到户、到田块,同时我们落实了西关村、姜曹村、孔头村、十里铺村、直古村、代岭村、东峪村、西坡村、庵里村、宜山村、武家村、西河村、安家河村、强村、西王村、新加坡村、回朝村等十五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制定了目标责任书,积极进村入户,指导、调查、培训,广泛开展服务,努力提高粮、果、菜的生产水平,带动示范全县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益。在抓好王东村、关路村、长灵村三个省级果园测土*施肥示范点的同时,抓了五里铺、北关、东街等县级果园测土*施肥示范点。根据我县特点及作物布局,分南、北、中三个习惯*生产区,结合坡、塬、滩地形特征,制定了我县大秋、苹果、蔬菜、烤*测土*施肥通知书,根据不同作物生产环节于关键时期派技术人员指导并发放通知书,共印发技术资料万份。

四、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开展*施肥工作

积极和西农大等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学习技术,并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仪器和*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我县地形特征及作物布局情况,在抓好15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和3个省级示范果园测土*的同时,完成*提出的果业局提供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村果园23个,农业局提供的新农村建设*村,“一村一品”*村18个,春季共采集土样172个,化验860项次,发放(测土*施肥通知书)500份,(测土*施肥建议书)2800余份,秋季采集土样198个,发放(*施肥通知书860份,(测土*施肥建议书)万份。全年共采集土样384个,代表面积26万亩,共发放(*施肥通知书)5类万份,发放技术手册1000份。

五、重点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和科技转化工作,精心实施国家黄淮麦区和省麦区小麦区试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小麦品质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

以(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渭北高原小麦育种基地建设)两个部级科技转化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我县小麦良种繁育和转化工作,其中小麦新品种“长武521”已连续两年省区试评比第一,今年进行稳定*试验,已完成品种初审工作;另外,“长武612”、“长武863”参加国家区试及省区试,尤其是小麦新品种“长旱58”的育成推广,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xx年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集体,今年又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奖”。

六、大力推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精心实施地膜玉米超高产示范工作。

针对近几年我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不规范的情况,我们抓住玉米价格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在春播前请市农技站专家组对全县农技干部和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民技术员进行了地膜玉米规范栽培技术培训,并制定长武县地膜玉米推广技术方案,制定并印发了(长武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实行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抓示范村、示范点,积极推广平衡*施肥、适期播种、带水点播、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在今春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全县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播种规范,全县5万亩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66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玉米超高产示范村5个,总面积467亩,示范户25户,平均亩产公斤。

七、完成了农资市场整顿及“一村一品”包村工作

根据盛市、县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于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化肥进货及销售旺季,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检查治理26次,对大量化肥、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进行了全面登记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接受举报,全年查处不合格化肥5个门店,分别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确实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力的维护正当合法经营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对胡家河蔬菜种植及回朝村粮食生产两个*村,进行“一村一品”*技术指导包抓工作,通过我们努力工作,精心指导,两个村的蔬菜种植及粮食生产、养殖工作、分别比去年人均增收200元和160元。

八、多措并举,努力完成县上及局里分配的中心工作

1、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4乡5村的“三项”教育工作。

2、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计划生育工作。

3、努力完成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两基”达标冉店初小建设工作,为该校捐读书260本,办公用品3000元,并捐款7600元帮助设施建设。

5、完成了盛市、县分配的市场调查和化肥执法打假工作。

6、完成了道路整修和植树造林工作。

7、完成了“平安长武创建”和“公民道德年”建设工作。

8、完成了xx年“创佳选优评差”工作。

九、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电脑、蔬菜、花卉、信息方面人才缺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农资打假方面的监测手段薄弱;四是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农技人员培训深造少,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只能靠自己从资料掌握一点,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对技术的需要。

十、下年工作计划

1、认真组织职工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精心策划,全面完成单位改革和竞聘上岗工作。

3、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作。

5、认真做好科技宣传培训及“科技之春”工作。

6、做好单位的*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7、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