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产调研报告 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2 21:51:33 作者:紫衣梦 工作报告 2023年水产调研报告 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水产调研报告篇一

工作全面上水平、上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红旗街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工作:

三是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技术服务机构年审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五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同服务同管理;

六,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及会员的作用。

七、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加强免费“三送”服务建设;扩大药具服务工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通过不断赋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内容,促进“创优”活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产调研报告篇二

今年我被指派为xx镇xx村委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指导员,在工作之余,我对xx村农村水果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水果产业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委会基本情况

xx哨村委会位于xx镇东北部,弥泸师二级公路过境4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距离县城3公里,是xx镇一个半山区村委会。辖xx哨、拖见、坝上、水秧田、艳色坡、杨柳坝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054人,其中彝族有286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107人。以前,泸西县xx镇xx哨村的农产业以烤烟为主,曾经多次被列为“省优质烤烟示范基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多元,烟叶收入占了90%,产业结构单一是该村最突出的问题。随着烤烟双控政策的实施,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弥泸师二级公路沿线10000亩水果观光长廊”的设想,xx哨村成为水果观光长廊的重点基地。为帮助村民提高水果、蔬菜、灯盏花的种植管理水平,xx哨村党总支和支部先后组织和引导群众建立灯盏花协会和果蔬菜协会,为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28元。

二、xx村优化水果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xx村委会逐步探索新的调整产业结构,破解“三农”难题,拓展农民增收,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考烟双控政策的实施,给xx哨村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村委会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全村旱地为主,水利设施条件薄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引导村民先后引进了无公害蔬菜、灯盏花以及优质油桃、高原梨等水果,仅20就新定植樱桃80亩等,定植优质梨850亩。截至20底,全村以高原梨为主的水果产业达到6000亩,目前已有3500余亩已经全面投产,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年收入达1400多万元,并成为xx镇“水果观光长廊”的重点基地。

(二)项目支撑,示范先行。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xx哨村的党员干部始终走在群众的前头,当群众看不到希望和成效时,党员带头闯路子,率先做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xx哨村党员马文青率先引进高原梨、油桃,在自己种植50亩的同时,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发展水果。村民谢天林在马文青的帮助下,已发展水果40余亩,大部分已经挂果,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普通党员朱文华也是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发展了20多亩水果,目前已经开始挂果,年收入达5万多元。xx哨村的党员、水果种植大户陈智发展水果40余亩,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在他的帮带下,周边党员群众10余户发展了水果产业,群众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村党总支又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设想,开展党员示范长廊建设,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8个、群众致富领头人20多个,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四群”教育活动中,xx哨村党总支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活动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三是村委会积极争取,投资98万元在xx哨村建成了占地5.79亩的烟农文化学校,其中教学楼占地130平方米,两层总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附设舞台、球场等。并配备了微机室1个、电脑10台、多媒体教室1个、烟农文化展览室及农家书屋1个、文化活动室1个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图书资料、烟农文化展板、桌椅等已安装、配备完毕。村委会依托烟农文化学校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设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网络学习活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乡村文化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方针、政策,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面提高该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月29日,泸西县首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延伸进村入户站点现场会在xx哨村召开,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播放1个村级站点、6个入户站点,既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又为党员学习带头创业致富建立了成长的平台。

(四)协会搭台促增收。为帮助群众提高水果蔬菜的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3月,在艳色坡村小组成立了灯盏花专业技术协会;8月,村委会又成立了泸西县第一个果蔬栽培技术协会,每年定期邀请省农函大专家、州县科协、农业局、果蔬站农艺师前来培训指导技术。产业技术协会组织的建立,为产业发展搭建了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群众种植水果、蔬菜、灯盏花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干部群众发展水果、蔬菜特色产业的信心,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了产业结构。年围绕“万元增收行动计划”,以果蔬协会为载体,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协会组织,村党总支切实加强了对协会的组织领导,通过协会组织加强党对群众的影响教育力度,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依托“水果观光长廊”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水果产业,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三、xx村水果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全村水果业产销形势虽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要巩固提高在全县的优势地位,实现xx水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仍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xx果树发展区划,引导实现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为尽快形成特色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本着不同种类的果树、品种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发展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果树生产发展区划。通过相关区划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果品产业的区域特色化、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水平。

(二)大力加强果品标准化工作,切实实现果业生产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果园管理技术统一,果品质量高度一致,才能提高xx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优质水果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户在水果产业的发展中偏重于产量目标,缺乏科学配套的技术体系,致使在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如化肥、农药使用过量或不合理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问题加重。因此,对水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成熟的单项技术有效示范带动,对全面提升xx村水果生产的总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调研报告篇三

全县农村居民用水比较困难,全县以村为单位,大量挖井取水,若还不能解决生活用水,以村为单位,就近运水送水,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象山干旱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县委县政府对旱情非常重视,措施得力,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保障,人心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平稳。为解决爵溪产业用水之急,预备投资9200万方,展设12.5公里管道,从白墩水库引水管道正在紧张进行中,近期可应急供水。白墩水库集域面积41平方公里,水库增容建设完成后,年总产业供水量2400万方,总投资达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上张水库,总库容近万方,总投资2.8亿元。规划建设泗洲头水库,总库容4000万方,预计总投资7亿方。从白溪水库引水5万吨,已经宁波协调将着手建设。县里规划将水库和供水连万网络,优化配置水资源,进步供水保障率。

二、爵溪缺水状况及对产业影响

爵溪是象山城区的一个街道,是象山重要的产业基地,也是我省著名的针织品出口基地。总人口2.8-2.9万人,其中本地人口1.3万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左右。产业产值46.5亿元,财税收进达1.1亿元,调查报告《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目前,街道内聚集了众多品牌针织企业,已形成印染、织造、绣花、成衣、加工贸易等为一体的针织服装产业链,是一个层次较高、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积聚能力强的纺织生产、出口基地。象山旱情对爵溪生产用水影响最大。爵溪日用水需4万吨,其中生活用水3000-5000吨左右,其余大部分为产业用水,其中漂染企业日需水2.5-3万吨。20大旱以前,象山县城丹城、爵溪管道已联网供水,日供水4万吨。目前,城区管网向爵溪日供水8000-10000吨,尽量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与部分产业对优质水需求,街道在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外,企业用水根据用水质量要求与用水量统筹安排。本地自备水源日供水可达5000吨。缺水由企业自行从溪坑、河道拉水,不足部分从外地运水,经改装的运水车辆100多辆,最高峰时企业日拉水2万吨。

企业针对用水不足己采取各种措施调整。该县最大的'产业用水户海达针织染整有限公司用水状况:

海达针织染整有限公司是一家漂洗、染色企业,是一家为爵溪300多家企业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共有工人1000多人,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年交税2000万元。该企业也是爵溪耗水、耗电最大的企业,高峰日耗水近2万吨,用电装机达6000千瓦(全镇用电装机13万千瓦)。目前城区自来水天天向该企业提供优质水4000方,水价每方2.2元,其余用水由企业雇车拉水,现有拉水20车辆辆左右,天天拉水6000方左右,日增加本钱2-3万。

企业应对缺水新增了循环水利用装置,已在内部展设水循环利用管道,开始着手节水工艺改造,同时进口低耗水设备,新设备漂染1吨布耗水从原先的10方水下降到1.2方水,企业日用水总量也从2万吨下降到1万吨左右。企业在缺水、缺电下生产正常,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不断在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投进,上半年企业交税600万元。

水产调研报告篇四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xx)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根据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xx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xx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树26.4万株,占10.6%,盛果树12.3万株,占4.9%,老树5.6万株,占2.3%。据县统计局的统计:xx年全县泡核桃产量224.6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13.5%,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81.4%。

3、经济收入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详见表5)。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据调查的三个乡(镇)自报,6491个农户(含没有核桃的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8.65%。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3.54%(详见表6)。

5、加工现状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xx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前景

1、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在林业用地中无林地6221公倾,占林业用地的4.3%);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2.4%。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2.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二)市场前景

我国核桃(包括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376.3万亩,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多万株,1990年以来年平均产量15—1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云南省核桃产量3.4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22.7%。漾濞核桃产量为4700吨(政府对外交流数),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1.7%,占全省60452吨的7.8%(全国和云南省的核桃产量参考杨源编著的《云南核桃》一书中的统计数)。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xx年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44.67万吨。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xx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过xx年,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包装专利,团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团山牌”核桃商标。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漾濞人民的宝贵财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一)满足现状,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二)重造轻管,效益不佳。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

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xx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1605个(17.8kg),不耕作不施肥的只有6个(0.07kg),在耕作施肥的基础上进行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为2300个(25.6kg),不经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只有170个(1.9kg)。由此可见,经科学管理的漾濞大泡核桃结实量是未进行科学管理的365.7倍。据秀岭地区的实测:经科学管理6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单株产量可达400个(4.4kg)。如对我县的现有核桃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漾濞的核桃年产量可以翻一番。

3、加工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增值不明显。漾濞核桃绝大部分主要是加工成核桃仁销售,精加工的产品不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营销跟不上。如,“傻哥”牌核桃系列食品、团山牌系列食品,虽然风味较好,但因包装及市场营销问题,始终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

4、核桃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尽管漾濞核桃品质优良,但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中间商多,造成抢购抢销的混乱局面,导致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没有体现出最佳效益。

5、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和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调查中反映,近年来核桃生产扶持资金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核桃特产税由于征收基数不稳定,群众有顾虑,导致统计上报的核桃株数、产量不实、加工销售环节税收流失,难以做到应收尽收。

6、核桃掠青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质量。调查中反映,正常年境,核桃的收打时节在白露前后10天左右,但是,为防止偷盗和降低守护成本,采收过早,既影响当年的质量又影响来年产量。导致很多地区核桃产品质量差,商品价值低。

7、多数群众不乐意种植嫁接苗,倾向于先植实生苗再嫁接的传统方法,延长了核桃挂果周期。种植核桃嫁接苗有种植规范,便于管理,树型好,早实、丰产的特点。但是,嫁接苗的培育,有很多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把握,无论哪个环节把握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嫁接苗的质量及种植成活率。其次,因嫁接苗的嫁接部位较低,如栽种时栽得过深,会使嫁接口经常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加之嫁接苗有早实的特点,因结实后肥料跟不上会导致树体衰弱,变成小老树。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很多群众不信任嫁接苗,而采用点播铁核桃果或实生苗移植后2—3年再进行方块芽接,认为这样做核桃树生长快、寿命长,但却没有意识到结实晚,延误了几个结果年头。嫁接苗移栽,如管理得好,5年已开始挂果,7年可产200多个,但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还没有挂果。经调查光明核桃林场栽种的嫁接苗,与同年栽种的实生苗移植后第二年采用方块芽嫁接的核桃进行比较:用嫁接苗种植的平均单株产量为112个,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平均单株产量为44个。

8、核桃烘烤质量亟待提高,我县90%以上的核桃产区用传统的办法烘烤核桃,一是烘烤的数量有限,不适应种植大户所需;二是烘烤时间较长且危险,容易变质和发生火灾。造成核桃品质等级低,销价低,使核桃的商品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9、培育核桃嫁接苗过滥,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一度时期,由于核桃嫁接苗生产管理失控,致使一部分地区近来种植的核桃树,中、幼龄树被过度采枝,甚至个别的被拦腰砍断或整株砍倒采枝。既破坏了漾濞核桃种质资源,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漾濞核桃产量、质量和声誉。

三、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针对全县核桃产业培植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建议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树立培强做大核桃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县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十分适宜核桃生长。漾濞核桃早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议上,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又被xx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这些殊荣的`获得使漾濞核桃如同锦上添花,为培植核桃产业和创造漾濞核桃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漾濞核桃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周围的地、州、县市又大有赶超之势和取而代之的可能。因此,我们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着力培植核桃、畜牧、烤烟、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四大支柱,大力发展水电、矿冶、旅游、食品四大产业,把漾濞建成绿色经济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培植核桃产业作为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稳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常抓不懈。要树立漾濞核桃的品牌意识,举全县之力维护品牌信誉,利用品牌优势,发挥品牌效益。

2、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县、乡(镇)应将原设立的核桃生产基地领导组,改设为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并由政府一名主要领导任组长(能设专职核桃副县长、副乡(镇)长更好),专门负责抓好此项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局、农业局、生物开发办、扶贫办抽出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类似培植烤烟和苦良姜产业一样培植核桃产业,由过去的只管“造”不管“效”变为对核桃造林、抚育管理、产品加工销售全面负责。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大投入,购置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药械等;三是要在劳保、出差、下乡补助等方面与同行部门一视同仁;四是有天保工作站的乡(镇),林业站的工作任务应以培植核桃产业为主。

3、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核桃产业的培植力度。(1)继续巩固和加强对圃育核桃嫁接苗木生产的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地坚决打击盗采、滥购、倒卖泡核桃枝条的破坏行为,确保核桃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制定《漾濞核桃产业培植奖励办法》,鼓励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兴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或加工企业。利用每年核桃农副产品交易会的契机,公开进行兑现奖励。奖励范围:一是自筹资金创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二是各级党政领导、林业科技人员、税务干部以及维护林区治安的林业公安干警、护林人员中有特殊贡献者。奖励方法是:对兴办绿色企业主和种植大户实行年终产量、质量达标奖;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实行上缴税利达标奖。(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核桃子芽嫁接苗。坚决杜绝子芽嫁接苗用于核桃基地造林。(4)对近几年来核桃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坚决按扶持政策将扶持资金落实兑现到户。(5)发挥我县宣传工作优势,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大理日报·漾濞版》应开设《漾濞核桃专栏》。

4、注重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核桃果园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全县核桃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全县现有的12.3万株盛果大树中,有50%左右由于立地条件差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核桃产量低,品质差。还有204.3万株幼树还没有结果,26.4万株初果树还未进入盛果期,增产的潜力很大。因此,抚育管理好现有核桃树是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在近期内快速提质增效,实现核桃产业富民富县的最佳捷径。各级各部门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增加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在幼树抚育、老树复苏、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上,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又要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要时采用行政干预来规范果农行为,向管理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以确保核桃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5、实现优质品种化栽培,建立优质核桃生产基地。60年代以前,我国是世界上传统的核桃出口大国,70年代开始,美国、土耳其等国家实行了核桃的品种化栽培,产量和产品质量都有了飞跃性提高,以强大的优势挤占了国际核桃市场,一跃成为核桃出口大国。而我国的出口量则下降到世界贸易总量的20%—30%,价格也比美国低30%以上,因此,品种化栽培是大势所趋。实行核桃品种化栽培,就是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不断更新改造劣杂品种,走基地化生产的道路。

6、坚持实地适树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培植核桃产业要讲求实地适树的原则,不同的海拔地区栽种不同的适生品种。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与发展核桃的关系。把发展核桃同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其次是要针对山区气候多样性特点,把握好宏观决策,做好统一规划,采取多层次利用,建立综合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注意保护上层、建设中层、开发下层。建议在不宜耕作的地块和不宜种植泡核桃的无林地(2400米以上),大力发展抗逆性强,生长快,木质优良的铁核桃林。在中海拔地区,大力提倡用坡坎田或常耕地种植优质大泡核桃。低海拔干热地区(1500米以下)种植美国山核桃。7、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我县应有计划地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加工)大户购买热风炉烘烤核桃,逐步改善和淘汰一家一户传统的烟醺火烤法,严把核桃产品的第一道质量关。二是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大户种草养畜,走果、草、畜、菜综合发展的道路。三是县财政每年应从农林特产税收中安排10%的资金,用于核桃生产、烘烤及包装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逐步增强核桃产业的发展后劲。

8、建立集中统一的核桃加工经营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核桃产品的生产经营上,我县应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不同程度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我县应尽快组织核桃生产户、加工户、绿色企业和加工企业,成立《漾濞核桃行业协会》或《漾濞核桃集团公司》,在县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信息服务下,重点组织和协调好核桃加工经营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漾濞核桃》商标,并进行市场营销,直接进入较高级别的市场(如上海等国内市场),或直接打入国际市场。使核桃商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以获取最佳效益。因此,县级有关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应有作用,规范县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畅通核桃产销渠道,避免无序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和漾濞核桃品牌效应,不断培强做大漾濞核桃产业。9、规范税收制度,把核桃产业真正培植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政府要明确向农民承诺,核桃农林特产税在19核定的基础上不再增加,让农民安心、放心发展。将核桃农林特产税的征收环节后移,征收的重点放在流通环节和核桃加工企业及加工大户。总之,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加大核桃发展的力度,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漾濞的核桃产业这根“支柱”必将在“十五”期末,充分显现出它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强大的“支撑”作用。

水产调研报告篇五

该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汇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又一个暑假来临了,我没有选择留在合肥打暑假工,而是回到家,在家找工作。找工作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后来我大伯的一个朋友是开饭店的,需要人手,于是经大伯介绍,我就去了,大伯是做水产生意的,他经常给饭店送水产,久而久之,我对大伯的水产业起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想对水产产业做个调研。其实在我们村,不,应该是我们县都对水产业很重视,听大伯说,不知他一个,还有好多人都做水产生意。水产业是我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我村地理文化环境的重要品牌,我们这的山水生产水产。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水产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县以家庭渔场为载体,坚持突出螃蟹、黄鳝、鳖、各种鱼及优势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并形成养殖规模,全县养殖水面已达30.61万亩,其中,湖泊19.5亩。年全县49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中,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的面积达37万亩,比上年增加10多万亩。24.5万亩河蟹全面实施了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网箱养殖黄鳝100亩,网箱600只14000平方米,共放种3.5万多斤,成为全县水产业新模式养殖的“领头雁”。普通养殖户养龙虾每天可达400多斤,获利近3万元。

2、生态健康养殖倍受重视。面对入世后水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

制的新形势,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走生态养殖之路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要求,强行推行。

3、水产产品销售火爆。

我县大大小小饭店酒楼都有特色水产,比如,美味的黄鳝,龙虾,鳖等等,这些已成为家乡人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几道菜,人们会根据主人家水产产品的`好坏来评价主人的热情度,饭后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议论起主人家的水产产品。水产产品不仅受大人们欢迎,更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4、水产品标准生产健康无害。

广大养殖户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质量效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试样新品质,采用天然饲料,种子都属于天然的。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1、从微观角度看:

常规鱼养殖品种不适应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鲫鱼、花百鲢养殖比重偏大,套养的小品种比例偏小,综合利用不太合理,流通销售不畅。河蟹养殖不适应消费。虽然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养殖户仍坚持走高密度、小规格的路子,尽管产量上去了,但价格下去了,取得了高产量,但未能实现高效益,加之也未与六小品种混套相结合,结果效益不理想。投入不尊重科学。首先,“六小”品种等优质高效水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饲料投入方面,面积大的无力投入,面积小的盲目投入,80年代的优势资源,90年代的结构模式,21世纪的品牌市场,少数养殖户的陈旧观念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有资源无产量,有产量无效益。营销理念上有偏差,常规鱼赚不到季节利润。而河蟹销售由于受上年春节前后上市越迟价格越高的直接影响,不少养殖户待价而沽,今年蟹市大有变化,春节前后上市越迟蟹价越低,效益自然是很不理想。服务不适应发展,基层水产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2、从宏观角度看:

染造成死鱼、死鳖、死蟹等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水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东荡、西湖地区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影响整体水平提高等等。

1、继续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水产品。

(2)发展特色品种。地方特色小品种野生天养,口味鲜美,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优质水产品。要调大规模,在扩大繁育和扩大混养面积上求突破。

(3)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要真正做到引进开发一个新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2、普遍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1)营造生态健康养殖环境。全面使用光合细菌、种植水草、投喂鲜活的动物饲料,推行轮养轮休,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2)要研究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积极推广水产生态防病、水产饵料生态循环利用、水体生态调节等技术,尽快摸索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实现水产品标准化生产。

(3)要培植生态健康养殖典型。应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快推进水产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集约化程度。目前水产品加工开始起步,但层次较低。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应抓好二个方面:

(1)应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它在技术、信息、资金、服务养殖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不断扩大经纪人队伍。养殖户应做到既会产、又会销。各地应该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帮助经纪人提高装备水平,不断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广大养殖户应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亩产养殖效益。

4、大力实施三项工程,进一步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以推进品种、技术和知识更新二项工程做起,不断提高科技对渔业的贡献份额。

(1)加快品种更新。一方面,应搞好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优良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2)加快技术更新。有关部门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帮助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以上是本人对太湖县水产业发展的一些调查及建议,我相信,如果采取这些措施的话,广大养殖户及水产加工企业定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有关部门会更好地为水产事业服务,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水产事业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疏通沟渠、清塘吊淤、改造塘口、清理网围航道的任务和要求。今年我镇水产养殖呈现出可喜的成绩和丰收成果喜兑。但丰收成果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今后我镇水产养殖的发展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规格等,如何做好水的这篇文章,值得我们今后水产开发、水产养殖去思考、去探讨。

位。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技术,饲养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意识分析能力不强,不能随着市场调整放养结构,改进放养模式。高密度放养,商品上市规格小,经济效益低,不重视清塘除野,防病治病,调控水质,不诊断病因,乱用药,使用药物超量,导致河蟹慢性中毒,水质恶化,缺氧浮头死亡等,饲料搭配不科学,投喂不合理,饵料利用率低,严重浪费饵料,造成不必要的饵料成本加大。

1、党委政府重视水产,协调农业贷款,争取上级小额低息贷款,扩建排灌设备,畅竣水路,拨掉池埂树木,通风通光,网围区域打坝挡污保水,水源新鲜充沛,氧气足,渔民舍得投本,加大投饵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发育是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2、洪泽湖水位今年相对稳定,水位常年保持在米左右,水质好,水草青,氧

气足,光照好,水温适宜,促进河蟹生长发育。

3、注重生态养殖法,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清塘除野投螺,种植水草,放鳙鱼、螺补充饵料,鳙吃掉肥水,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水草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增添河蟹需要的微量元素。

4、注重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强,体色透明优良苗种放养,坚持苗种下塘严格消毒,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河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的筹集饲料,科学搭配,合理投喂,做到“两个精,中间青,精粗结合”的原则,增加投饵量,今年每亩比去年投饵费用增加500-1000元,注重调控水质,防病治病,对症下药,合理用药,提高其品种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饵料不足,饲料搭配不合理,投喂不得当

饲料是河蟹发育生长物质基础,以动物

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助的杂食性动物,一般动物性饵料占总量的%,植物性饵料占%,饲料系数为6-10,上半年投饵量占全年投饵量25-30%,下半年70-75%。有的养殖户没有很好的根据河蟹在不同的蜕壳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粗精结合”科学搭配比例合理投喂原则。投喂不均,有的隔1-2天投饵一次,饱一顿、饥一顿,饵料利用不高,有的养殖户全投喂动物性饵料,蛋白质过高,在饲养过程河蟹积累脂肪过多,造成河蟹早熟,影响河蟹蜕壳生长,还有的投喂动物饵料占饵料总量的85%以上,严重造成饵料浪费,加大饵料成本,甚至有的不喂动物性饵料或者少量的动物饵料,缺乏营养,身体瘦弱,抗逆外界敌害能力差,致使河蟹生长缓慢,达不到增重增肥的目的。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事水产养殖实行养殖证制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颁布实行的《渔业法》中就明确了养殖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按照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已经逐级落实。我市也将在有关部本的协调下,把该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另外,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与渔药等进行全面管理将进一步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用药量迅速增加。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滞后,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较低,但是通过食物链的长期富集,对人类健康却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多,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养殖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水产动物的药物残留已成为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瓶颈。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性,并积极做好药物残留的监控。

(一)、耐药性反应: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防治难度。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

(二)、变态反应: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磺胺类、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极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品种。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红症,严重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如磺胺类药物能引起人类的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疾病。

(三)、中毒反应:根据卫生研究及临床资料,人们食用被药物污染和残留的水产品后容易出现毒性反应。例如,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易损伤听神经及肾功能;四环素类抗生素易抑制幼儿牙齿发育和骨骼的生长;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敌百虫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具有强毒性的敌敌畏。

(四)、“三致”作用:某些药物或天然物的残留极易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孔雀石绿是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品,但却是一种强致癌物;经常使用的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的部分生长促进剂如乙烯雌酚类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五)、其它:在渔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蓄积后会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某些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某些药物降解后易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合物,其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危害极大。

(一)养殖单位应增强自身的抗残能力

1、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药物是水生动物疾病发生后的情况下不得以才使用的,如果预防措施到位,疾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同样会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生产上应更多地从健康养殖角度来考虑预防疾病的发生,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

2、少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合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生产上如有无拮抗、无残留、无毒性的绿色生物渔用药物,如鱼用疫苗、抗菌肽制剂、免疫促进剂等,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

4、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药品在水生动物机体内代谢排泄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捕捞上市前的休药期内应停止使用药物,不可因市场供求或其它原因将刚使用过药物的水产品上市销售,以保证药物残留量降到规定的指标内,避免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5、健全和完善水产养殖的操作规程、生产标准,使水产养殖生产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将水产品控制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以内。

(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宏观控制

1、健全和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药物残留工作极为重视,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与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药物残留的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应不断地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水产养殖业进行科学、公正的药物残留的监督管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针对水产养殖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且渔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的现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生产者进行普遍的培训,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用药:一是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渔药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条例规定,切实履行对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督检查和处罚职责;二是各地要对养殖用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自觉抵制药物残留超标和有违禁药物的水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积极发挥其在水产养殖用药管理中作用。

(三)、水产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应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确保养殖产品食用安全

,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使养殖户自觉地科学用药。

2、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用药的指导和监督:要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养殖场和养殖户,对生产过程中的用药进行具体指导,督促他们按照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的有关规定、标准用药。

3、不断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优质、对环境无污染、对鱼体无残毒的药物:要多开发中草药和生物型渔药,替代有较高残留量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以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

4、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新模式: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及行业标准,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在珠海市斗门区有一个以养殖、饲料、鱼药和水质检测为主的一体化公司,即珠海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水产追梦队全体成员去拜访了海龙服务站负责人黄建强先生,也对珠海市斗门区的水产养殖现状有了大概的了解。

据海龙服务站负责人黄建强所说,他从事水产养殖已经有20多年,养殖区域约100亩,主要养殖品种为海鲈鱼。据了解,珠海鲈鱼养殖面积约占全市海水鱼养殖面积的66.7%,是我国海鲈鱼池塘养殖的主要区域,由于现珠海斗门鲈鱼养殖均采用传统的池塘高密度养殖模式,结合这个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需要在鱼苗的选择与放养、饲料管理、水质监测以及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增加养殖效益。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鱼塘的负责人自身有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了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学生作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科学知识。在数年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下,他们在海鲈鱼的养殖方面颇有受益。了解后,我们初步得出海鲈鱼养殖的管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鱼苗的选择与放养

1.鱼苗选择:鱼苗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运到珠海斗门,鱼苗应健康无病,游动活泼。

2.鱼苗的放养:放养时,应选择氧气充足的时间段,开启增氧机,放养鱼苗。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会造成水质污染,所以可投放适量的其它鱼类,以减轻水质污染,同时增加养殖收益。

(二)投料管理

海鲈鱼易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不仅可以减少海鲈鱼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还有利于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要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

(三)水质监测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收益。目前有些水产养殖户只是凭借经验,如“水的光亮”“生物的状态”“水产品的活跃状况”等进行估测,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旧避免不了由水质造成的水产品减产或者死亡的事件发生。如果能够定期的进行科学的水质监测,及时的掌握水质的状况及其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各水产品的要求标准就能够尽早的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的避免事故发生。

1.含氧量:广东省天气炎热,要保证池塘水的溶氧充足,可以合理使用增氧机,为鲈鱼生长创造合适的氧气环境。一旦池塘水溶氧不足,就会影响水产品的觅食、消化,对农产品的健康就会带来危害。持续的低氧量会使水产品的出现浮头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水产品缺氧窒息大量死亡。

2.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鱼类积累毒素过多,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严重时会造成水产品各个内脏出血而死亡,使养殖户损失惨重。因此要加强亚硝酸盐的离子监控避免其超标造成水产品的减产或者死亡。

值:ph值在评价水质方面是很重要的,如果水质ph下降,从而造成水产品体内的血液ph值下降,使血液的载氧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水产品缺氧,影响其健康程度,严重时会影响其存活时间。如果水域ph升高,则会造成鳃类水产品的鳃受到腐蚀,影响其健康。另外,ph如果过低的话会抑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使水生植物缺氧,许多的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死亡,一些有机物的分解也会受到影响。高ph值则妨碍藻类对铁、碳的利用,超越了水产品的生存极限。通常情况下养殖海鲈鱼的水域ph值应控制在7.5~8.1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海鲈鱼出现烂鳃或出血的状况。

4.藻类含量:

(1)蓝藻:蓝藻等藻类在较高温度下易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阳光照射率低,水质恶化,导致鱼类死亡,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等藻类的繁殖。

(2)绿藻、硅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有释放氧气,净化鱼塘水质的作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因此应适量让其繁殖。

5.鱼类排泄物含量:应使用排污设施定期排污。

6.鱼药种类:要选择合适的鱼药对症下药,以免滥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破坏鱼类生长环境。

7.重金属含量:随着污水的排放和工业产品的增多,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的滥用,重金属会在水域中逐渐积累,到达一定浓度时,就会对水域造成污染,造成水产品自身的活性氧防御能力降低,产生疾病,严重者会造成水产品的大量死亡。如果含有一定量重金属的水产品被人类使用,会造成身体的慢性中毒,使胎儿和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对重金属的监测,是水质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只有加强对水域的监测才能保证水产养殖的科学。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水体进行健康监测,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降低或避免水产品遭受伤害。

(四)虫害防治

控制合适的ph值与藻类含量可有效控制虫害。

(一)销路

1.内销:售往周边地区。

2.外销:主要销往青岛等北方城市,以打冰运输为主。

(二)销售情况:

近年来,众多养殖户因为前期海鲈鱼市场广阔,投资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于海鲈鱼的养殖,使海鲈鱼市场饱和,供大于求,以致价格持续低迷。

1.养殖品种结构单一

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各品种发展不够平衡,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海鲈鱼供大于求,价格低迷

据了解,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鲈鱼收成一直不错,但鲈鱼的价格却一路下跌,其原因就是鲈鱼存塘量大、供过于求。不少养殖户因为前期海鲈鱼市场广阔,投资大量资金购买鲈鱼种苗,导致市场上鲈鱼产量过高,市场饱和,供大于求,价格低迷。

3.气候问题

广东省天气炎热,鱼类发病较多。

4.养殖交流较少,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技术

渔业推广会与经验交流会举办较少,加之,技术交流人员经验不足,使各养殖户不能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的提高。由于科学养殖技术的缺乏,饲养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分析能力不强,不能随着市场调整放养结构,改进放养模式。

1.资金支持

近年来,由于鲈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存塘量大,导致前期投资的资金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在购置鱼苗等方面资金短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地提高养殖业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与贷款利率。

2.组织经验交流、技术培训活动

就灯三村当地来说,基本没有举办渔业推广与技术交流会,各养殖户难以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地提高,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技术培训等活动。

3.多放活水

根据海鲈鱼的养殖特点,希望水利部门可以多开水闸,放活水,加强鱼塘的排污系统的换水工作,更加有利于海鲈鱼的生长。

近年来,如今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海鲈的高产量、高利润,忽视市场行情,盲目地进行高密度养殖,却忘记了海鲈本身的品质问题,以至于高密度养殖带来了许多养殖病害,降低了鱼本身的品质,导致近年来鲈鱼市场饱和,供过于求,鲈鱼价格低迷。希望各养殖户可以将市场需求和自己鱼塘的养殖条件结合,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的种苗,使养殖鱼类种类多元化,提高养殖效益。

在实践期间,我们走访了众多养殖户,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他们在养殖时遇到的困难,并将他们的期望反映给了当地村府,村委会也就养殖户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一)资金政策支持

1.农业贷款

我们从村委处了解到,对于养殖户们而言,农商银行目前关于鱼塘的贷款贷款额度太小,且贷款门槛高,需要公务员担保签字,因此对于普通养殖户而言难以实现,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地提高养殖业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与贷款利率。

2.农业养殖补贴

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对于养殖器械的完善和发展等的补贴,村府表示出积极肯定态度,但目前由于人力以及财力资源的不足,难以跟进实现。

(二)打造并推广电商平台

据我们了解,针对水产品的“烂市”滞销现象,政府投资打造了珠海首个电商平台。村委对此事表示肯定态度,并表述了一些关于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通过与学校、渔业局等进行沟通,生成一条产业链,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间接增加养殖户利润,与此同时也可以让买家买到便宜的水产品。

(三)水源支持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源的好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户们也希望能多开放水闸,放活水,利于鱼的养殖。对此,村委一直努力在养殖户和水利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商讨。鉴于开闸放活水不当会造成水利设备损坏并出现安全问题,而且雨后的水并不适合水产养殖,所以村委一直在与水利部门商量在不影响安全与天气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为养殖户们开放水闸,一直在为养殖户们尽力争取利益。

(四)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就灯三村当地来说,基本没有举办渔业推广与技术交流会,各养殖户难以在养殖知识技术上有显著地提高,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在技术培训和交流方面,村府表示养殖户们非常需要技术的普及和支持,希望我校该方面专业师生及一些水产养殖专业机构能多组织落户活动,对养殖户们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藻类菌类等知识普及以及进行水质的监测,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技术培训等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的水产养殖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传统品种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二)每个行业的市场都存在着多样性,应在做大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完善当地水产销售市场。

(三)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和优良的水产养殖人才,提供充足的技术与理论支持。

(四)加强水质监测和鱼类健康监测,形成高品质、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养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