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13:19:53 作者:薇儿 工作报告 最新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优秀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篇一

我校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校产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于4月28日至5月6日组织教师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对校舍设备围墙、厕所、水井等逐一认真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作了详细记录。

经排查出现的问题如下:

1、水井上无盖,影响师生活动。

2、学校大门、部分教室门、库房门、门扣和门锁部分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3、教室门窗、玻璃破损严重,需要更换。

4、路队纪律和校园活动纪律较乱。

6、校外四周水路堵塞严重。

学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提出了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如下:

1、学校联系工匠对水井做了盖子,确保了学生的正常活动。

2、大门、教室门、库房门、门扣和门锁已更换。

3、学校已落实了门卫值班制度,每天有专人进行值班。

4、对外来人员进行认真登记和监控。

5、对已破损的门窗玻璃正在联系更换。

6、经过一周的整改,路队纪律和校园活动纪律有了明显的好

转。

8、校外四周水路,组织师生已进行疏通,现已畅通无阻。

9、根据需要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台帐。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将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重于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以防范于未然,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河西乡新庄小学

2011年5月6日

新庄小学安全管理专项行动自查整改报告

河西乡 新庄小学

2011年5月6日

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篇二

选多篇)

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宗旨和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依据,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身体是人生之本”为指导思想,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我校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体育工作,教务主任任副组长,主管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师为成员,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为了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形成班子集体齐抓共管体育工作的良好局面,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全体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有关体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讨怎样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冬季田径运动会等活动,肯定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先进经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校每年学年初拟定了体育工作的长远规划;把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年、每学期都有体育工作的专项计划和总结;在教务处、和班级的常规工作中,都有体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加强教育管理

学校把“全面性、经常性、有序性和长效性”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这“四性”,制度是保障。为此,学校建立健全了以下体育工作职责制度:体育工作领导分工职责;体育工作安全防范制度;把体育工作列入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评先条件之一制度;体育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制度;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享受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我们坚持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体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全面性、经常性、长效性、有序性”。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学校坚持开展了冬季田径运动会等体育竞赛活动。

二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篮

球、乒乓、羽毛球、跳绳等各类体育活动。为此,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添购了齐全的体育器材。三是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和住读生的课余活动时间。我们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作出了这样的要求:每一堂课不准拖堂,到了下课时间必须准时下课,以保证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落实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广播操,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在优美的舞姿中,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每二节课间休息10分钟,多年坚持让学生做眼保健操。住读生,坚持了每天早上做早操。

体育课堂教学是抓好体育工作的主渠道。规范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每学期,学校领导都要通过检查教案、听体育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每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以督促每位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规范全体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条件保障

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及器材。每

学期,学校都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了一定的体育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用于场地、设施的维修改善,器材、教具、挂图的购置,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及劳保待遇的落实等,保证了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目前,学校有运动场地,标准篮球场两个,有50米短跑道、环形200米长跑道、1副乒乓台,有山羊、海绵垫、跑表、实心球、垒球、长短跳绳等体育器材。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基本保证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全进行。

四、增强体质

生身体素质、发育和体能情况。学校还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卡,由斑竹园镇卫生院每年组织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学校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测查,保证了学生身体健康。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体育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体教师的协同配合下,在规范有效的体育课堂里,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学会了1—2项较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了运动技能,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了体质,保证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平均达标率达到95%以上,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下降。

五、存在的问题

1、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兼职教师的素质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和全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由于体育经费紧张,使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受限、体育器材不能按需

添购,使体育教学受到影响,学生的活动受到限制,有些运动项目不能正常开展。

在以后的体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做到“全面性、经常性、长效性、有序性”,扬长避短,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篇三

xx县属全省50个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今年为全省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和省定减贫摘帽县之一,全县辖33个乡镇(办事处),323个村(居)。其中:一类贫困乡镇4个(兴隆、八堡、果瓦、绿塘),二类贫困乡镇17个,三类贫困乡镇5个,非重点乡镇7个;新界定贫困村184个,其中一类贫困村104个,二类贫困村44个,三类贫困村36个非重点村99个。末全县农业人口为90.7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84元,扶贫对象6.78万户、16.6万人(按2300元标准,不含五保户和低保户)。20省、市下达我县完成减贫摘帽乡镇6个(雨冲、牛场、长石、鸡场、凤山、竹园),市下达我县完成减贫人口4.84万人,我县计划完成8万人,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4年的5684元增加916元,达到6600元的目标。

二、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一是成立了由**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发展改革局、民宗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等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全县33个乡镇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和乡镇业务干部为成员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合同步小康干部驻村暨农村党建扶贫(集团帮扶)工作,组建了215个驻村工作组、1090人,其中省选派13人,市选派46人,县选派208人,乡镇选派823人。分别进驻215个贫困村,协助开展“六个到村到户”、建档立卡入户调查等工作。四是按照“县领导联乡、部门包乡、干部驻村包户”要求,县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包保乡镇(办事处)工作的通知》(方委通字〔2014〕12号)文件,明确了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包保乡镇的任务及工作职责。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县委常委带头“高位嫁接基层”,挂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指导所挂任村(居)结合实际,“量身”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示范带动各级干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五是实施“54321”结对帮扶,即:一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一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一名实职正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一名副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目前“54321”帮扶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的对应名单已全面结束,全县帮扶单位共896个、7639人,已与贫困对象28135户、95401人结成对子。其中:县级帮扶部门111个,3865人(其中:正县级5人、副县级39人、正科级251人、副科级497人、一般干部3059人)帮扶4987户16457人;乡村级帮扶单位785个4886人(其中:正科级97、副科级432人、一般干部4357人)帮扶23148户78944人,并印制xx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帮扶干部民情日记下发各帮扶干部,要求必须如实填写帮扶情况。六是落实了工作经费。县预算专项工作经费50万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围绕精准扶贫“四法”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根据实际将省下达的2014年贫困村、贫困人口指标以及我县2014年减贫人口指标分解到乡镇。按照市委提出的明晰“一条路径”、构建“一套机制”、突出“一个抓手”、实现“一个突破”的要求,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群众自愿,制定乡镇、村组帮扶规划,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确瞄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的脱贫帮扶计划,全力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的落实,确保xx县实现2014年减贫人口8万人。

(三)严把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我县严格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的九个步骤和省办规定的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时限,统筹部署,分节分骤、循序渐进、保质保量完成好本次建档立卡工作。现已完成6.78万户16.6万人的规模分解、初选对象、乡村两级公示,省定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为:一是5月底前,完成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3项工作。二是7月底前,完成结对帮扶、制定计划2项工作。三是8月底前,完成填写手册、数据录入2项工作。四是10月底前,完成联网运行工作。五是明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

(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我县采取“定责任、定对象、定规划、定措施、定成效、定督促考核”的“六定”办法完善“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及建档立卡考核细则,将“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评比,一年一总评”,确保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注重规划,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结合精准扶贫“四法”,认真调查摸底,编制乡镇(2014-)三年精准扶贫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及各村产业及发展规划,围绕规划推进落实项目,同时制定“六个到村到户”整乡连片推进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对各乡镇、村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统计督促,结合农户自身发展实际,算好收入账,千方百计确保扶贫对象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篇四

“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汇报材料

“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区委安排,我负责联系帮扶xx镇,当前所联系镇、村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持续有效的推进,现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所联系帮扶涉及xx镇xx村8个村438户帮扶对象,同时,联系政协企业界委员联系帮扶16户,共计联系帮扶454户。在联系帮扶中,涉及审计局、残联、武警中队以及乡镇及驻地单位帮扶联系干部71人和政协企业界委员8人,当前,所联系对象已经全部完成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和结对对象见面把脉、结对帮扶建档挂牌等工作,“精准帮扶”逐步推进。

二、当前落实的措施

1.高度重视抓认识,明确任务保进度

扶贫帮扶联系工作一启动,我庚急组织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在讲清

目标、理顺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帮扶任务明确到单位第一责任人,将完成时间明确到每个村、每个项目。区残联、区审计局克服单位工作人员少、帮扶任务重的困难,第一时间进村入户,进行与对象户面对面的调查摸底、一户一户填卡留档、一人一人的交心把脉,对整个全村和所有帮扶对象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帮扶双方凝成合力。目前,xx镇华荣村、璧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推进和帮扶对象效果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其余各村紧跟而上,正在抓紧实施和全力推进中。

2、针对实情抓谋划,科学规划定目标

与区内潮州三环、龙运鞋业等龙头企业联系,在xx镇解决帮扶对象就业近100人,帮扶成效明显。

4.注重协调抓推进,攻坚克难添信心

1.联系片区基础建设水平待提高。现有农业、企业、道路与帮扶目标实现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联系片区富民产业支撑较薄弱。缺乏劳力是联系帮扶对象的一个相同点,严重制约帮扶办法的实施。同时,科技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帮扶联系村几乎没有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大产业,帮扶难度较大,发展后劲弱。

3.联系片区农民增收空间较有限。帮扶村地处边远乡镇边远村,受道路、水利、天气、土壤以及自身条件制约,帮扶规划实施有待加快。

四、下一步工作的办法

一是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对所联系镇和机关部门在舆论宣传、信息上报、经验总结方面再强调、再深化,让舆论宣传不停留在点上,有深度、广度和氛围。对机关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户加强思想引导,杜绝畏难情绪,提高干部帮扶扶贫和群众自身努力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力督促规划实施。按照进度,检查和规范管理帮扶档案建立、入户见面、具体帮扶办法落实等情况,做到对帮扶村和户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以督办帮扶各项措施落实有力。

三是全力突破难点制约。对受地理条件、资源因素和个人家庭原因等难点制约的对象户,再找新办法,深入挖掘潜力,是帮扶联系实实在在接地气,找到真准实现帮扶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定时就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帮扶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工作新成效。

四是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对联系帮扶联系镇和村以及单位、干部开展工作加强督查、督办,保持落实上不放松,督查、指导有力度。重点督查“走基层”和“三覆盖”工作实效,督查群众的满意度,推进工作见成效。

安塞县就业服务中心

精准扶贫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我中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县扶贫办和砖窑湾镇政府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为准则,结合街砭村的实际情况和我中心的工作性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多种扶贫方法。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根据砖窑湾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半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1、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中心购买6吨果树专用肥,总价为14000元,给予本村51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苹果专用肥3袋。解决了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肥料短缺问题。同时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发展的信心。

2、街砭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4—30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4、在对关路峁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关路峁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瓶颈,我中心高主任从本已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拿出5万元,用于实施关路峁村组的苹果园灌溉工程,该项工程于今年4月底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50%。

5、协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工程队,拓宽街砭村所有苹果园生产道路。6、积极协调县水利部门,修建王台村组跨河桥,解决该村组生产道路不畅问题。

7、根据贫困户王生满的要求,给予其成年母猪一头。予以解决该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因我中心工作职能范围小,性质单一,在帮扶过程中一是因该村地处偏远,发展一直缓慢,整村存在的困难比较多,一时无法全部解决;二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更有一部分村民故意刁难,挑事闹事,使我们的帮扶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协调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大困难无法解决,如该村村委会办公驻地因多雨失修,于2013年塌陷,因重新修建费用过大,现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三、下半年打算

1、积极与商场用工企业联系,解决需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需求,增加他们的收入。

2、积极引导贫困户创业,并给予创业贷款的扶持,解决脱贫致富的长效办法。

安塞县就业服务中心2015年7月10日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2015年9月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二、所做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言完毕。

精准扶贫单位自检自查报告篇五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四大职能之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对口扶贫是高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西南大学秉承“杏坛育人、劝课农桑、学行天下、服务民生”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整合调动各方资源,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对口帮扶重庆石柱、忠县、巫山、丰都等4个三峡库区贫困县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对口扶贫县的高度赞誉,引起了中央、重庆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原西南师大和西南农大分别作为重庆市人大办公厅、市农工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开始对口帮扶忠县和石柱县。20xx年,学校作为北碚对口支援巫山集团成员,承担了对口支援巫山县的工作任务。20××年初,重庆市调整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区县,学校又增加了对口帮扶丰都县的任务。至此,学校作为重庆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农工委扶贫集团和北碚支巫集团成员,共承担了石柱、丰都、忠县和巫山4个县的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任务。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学校始终将对口扶贫工作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应尽的社会责任,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校地合作处对口扶贫工作职责,精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了对口扶贫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和工作思路。学校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对口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推进。为切实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学校校地合作处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贯彻中央、重庆市扶贫开发精神,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认真制定对口扶贫实施计划,积极探索社会扶贫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农业、教育、文化、旅游等学科优势,把开展对口扶贫与深化校地合作结合起来,“出资金”与“出思路”结合起来,“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持结合起来,积极与对口帮扶县加强沟通交流和互动协作,针对地方特点和实际需要,合作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对口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有效支持对口帮扶县农业产业升级。十余年来,学校先后选派多学科教授专家1000多人次深入对口帮扶县,帮助编制《石柱绿色生态经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忠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咨询报告20多份,针对石柱黄连、长毛兔,忠县柑桔、核桃,巫山庙党、脆李,丰都肉牛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研发项目300多项,转化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化建园技术》、《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等先进农业实用技术30多项,解决突破了一批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当地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学校与对口帮扶县共建忠县柑桔高产示范基地、甘薯产业化基地,巫山党参种植基地、脆李产业化基地,丰都肉牛科技示范基地等试验示范基地10多个。20xx年,学校利用教育部直属高校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在石柱投入近300万元,建立了魔芋、黄连、莼菜、蚕桑四个基地。依托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对口帮扶县一批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不断整合学科资源,积极助推对口帮扶县教育文化发展。学校注重整合教育学科优势,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专项帮扶。学校与石柱实施了教育合作行动计划,在石柱建立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石柱研究中心;与巫山合力打造教育强县工程,实施了文化引领、全员培训、“三名”培养、科研提升、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在忠县,学校选派专家编制完成了“忠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帮助忠县三汇中学打造特色学校。通过学校顶岗实习支教,选派优秀学生600余名支援当地中小学教育,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发挥历史文化、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优势,积极组织文化、旅游等领域专家,赴帮扶地区开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研究,在石柱实施了《巴盐古道线性景观长廊开发研究》、《龙河流域文化发掘研究》,在忠县实施了《兴峰南天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三汇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力促进了帮扶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全力保障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学校先后选派18名优秀干部和教师赴帮扶县挂职,帮助忠县、石柱县的12个镇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促进地方整村推进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持。依托学校教育培训基地,在职专家与退休“晚霞”专家相结合,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干部进修、专家讲座、科技下乡、顶岗支教支农等多种形式,开办培训班300余期,为帮扶县培训中小学教师1200余名,培养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共计38000余人,受益农民达20万人。针对地方人才紧缺的实际,学校通过组织现场招聘和大学生毕业推荐等多种形式帮助石柱、忠县等对口帮扶县引进人才100余名。

三、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努力筹措物资和经费,切实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困难

19以来,学校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努力筹措物资和经费500多万元支持帮扶地区贫困群众,帮助对口扶贫县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帮助当地贫困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先后开展了对石柱县长沙小学、悦崃小学,忠县拔山中学、复兴小学,巫山骡坪中学、平河小学捐资助学,累计发放助学金100多万元。与此同时,学校还广泛发动校内单位和师生员工捐款近50万元,在石柱县开展对贫困学生“1+1帮困助学”活动,经过3年的持续资助,帮助343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学校还为帮扶县农村中小学捐赠教辅图书、新华字典11000余册,捐赠学生铁床、课桌椅、多媒体讲台、书包、衣物、电脑、电视、音响等0余件(套),为中小学订阅了《中国教育报》3000余份,帮助建立爱心书屋10个。积极开展捐资捐物,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充分展现了西南大学人心系民生疾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时代风尚。

倾情帮扶十余载,硕果累累满枝头。石柱长毛兔、辣椒、黄连、莼菜,忠县柑桔、乡村旅游,巫山庙党、脆李,丰都肉牛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崛起,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明显加快。学校对口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得到了中央、教育部、重庆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对口扶贫工作,引起了国内高校、国外专家和两岸三地大学生的热情关注,纷纷到当地考察交流。校地产学研合作科教扶贫“石柱模式”成功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校地合作处服务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成绩突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xx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在做好对口帮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校科技人员广泛参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国家连片扶贫地区开发,与贵州务川县、道真县,四川巴中市、叙永县,云南昭通市,湖北竹山县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教合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