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大全(14篇)

时间:2024-01-08 22:21:23 作者:灵魂曲 工作报告

通过情况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某一情况的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卫生健康委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及《盘锦市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总书记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盘软环境办发〔2018〕3号)有关要求,我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深入开展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现将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制定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动《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我委结合卫生计生系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制订了《市卫生计生委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总书记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盘卫字[2018]89号),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重点整治营商环境建设中医院预约挂号号源紧张、提高医疗服务,不作为、不敢为、庸政懒政怠政等不良风气,《条例》贯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实现卫生计生领域市场活力大幅提升,企业营商问题投诉逐步下降的预期目标,为将我市打造成发展环境最优城市贡献力量。

2、开展医疗服务专项整治。针对医院医疗服务有待提高的问题,出台《盘锦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2018年起,全市三级医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网上挂号预约号源投放40%以上,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紧抓服务态度改善不放松,树立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3、开展政务公开宣传,5月15日组织开展推行政务公开宣传,使一站式窗口办理更加顺畅、便利。提质提速做好行政审批受理、办结工作。

4、营造专项整治氛围。采取下基层调研、召开会议宣讲,以委网站、新媒体播报以及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落实好卫生计生系统营商环境宣传。加大反面典型曝光力度,形成震慑力,积极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卫生健康委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文件精神,现将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了行动方案。按照政府和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对照责任清单,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了以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领导、主要任务、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了任务分解明确、工作措施具体、责任分解落实。

二、完成了考评工作。一是组建了考评团队。州优化办明确我们是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责任单位后,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及财政局的指导下,中心迅速组建了熟悉政府采购招和标投标业务的4人考评团队,并联系公管局、发改、财政、住建、交通、国土、水利等单位组建了强大的后援团队;二是制定了问题清单。对照6个2级指标,梳理了近44个可能提出问题的考核指标,并将政策依据、网站链接、截图照片及相关文字说明等进行了明确,方便在现场查找和回答问题,做了充分地准备和演练;三是赴省高质量地完成了考评工作。

三、实现了信息共享。中心所有进场交易项目均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交易信息,并及时推送到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省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网,实现了交易信息互联互通。

四、快速推进了全流程电子化。截止11月底以前,中心与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落实了电子化招标文件模板并测试完毕。目前,房屋市政、水利、交通施工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项目均可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均能实行网上报名、网上下载采购文件、网上投标、网上评标、网上处理质疑等。

五、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进行了业务培训。10月10日,中心与财政局一起对采购单位、代理公司和评审专家进行了政府采购知识和操作培训,现场给各服务对象派送了最新编辑的《政府采购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汇编》,使各服务对象方便快捷学习政府采购知识。11月6-7日,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中心和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起为代理机构、评审专家进行两天培训,邀请纪委监委办案工作人员讲授违法违规案例,并分别讲解了招标采购法律法规、执业规范、进场交易规程、电子招投标全流程操作知识等内容。

六、停收交易平台信息服务费,并退还了2017年以来收取的服务费。为进一步减轻投标企业交易成本,切实落实州委、州政府贯彻国务院减税降负相关会议精神,中心自2019年4月11日起,停止收取中标人缴纳的交易平台信息服务费,并加大2017年以来历年收费的清退力度。

七、探索建立多种保证金的交纳方式。一是积极开发电子保函金融服务平台,尝试推行担保保函、保证保险等多种方式替代现金交纳保证金的方式。二是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省政府“放管服”的要求和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的标准进行收取;政府采购项目按照省财政厅相关文件规定,所有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

八、及时退还投标人投标保证金。对投标保证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修订完善中心投标保证金缴退办法,确保应退尽退,及时足额。

九、建立长效机制。一是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容缺进场、限时办结等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绿色通道”制度;二是制定了政府采购文件编制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和中小企业优惠政策。

卫生健康委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及《盘锦市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盘软环境办发〔2018〕3号)有关要求,我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深入开展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现将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制定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动《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我委结合卫生计生系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制订了《市卫生计生委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盘卫字[2018]89号),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重点整治营商环境建设中医院预约挂号号源紧张、提高医疗服务,不作为、不敢为、庸政懒政怠政等不良风气,《条例》贯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实现卫生计生领域市场活力大幅提升,企业营商问题投诉逐步下降的预期目标,为将我市打造成发展环境最优城市贡献力量。

2、开展医疗服务专项整治。针对医院医疗服务有待提高的问题,出台《盘锦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2018年起,全市三级医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网上挂号预约号源投放40%以上,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紧抓服务态度改善不放松,树立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3、开展政务公开宣传,5月15日组织开展推行政务公开宣传,使一站式窗口办理更加顺畅、便利。提质提速做好行政审批受理、办结工作。

4、营造专项整治氛围。采取下基层调研、召开会议宣讲,以委网站、新媒体播报以及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落实好卫生计生系统营商环境宣传。加大反面典型曝光力度,形成震慑力,积极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卫生健康委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营商环境建设局:

省市营商环境会议结束后,卫健局聚焦会议精神,闻令而动、乘势而上,专题召开会议,紧密结合完善“十四五”规划建议、推进新年度工作落实,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

(一)系统学习凝共识。把学习省市营商环境会议精神与学习***总书记视察吉林讲话和在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统一起来,自觉从政治大局和发展全局上去认识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二)主动对标强动力。遵循“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要求,对标省市营商环境建设举措,对标长春国际汽车城“1561”战略构想,对标先进地区先进经验,锁定“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重点围绕提升行政审批质效、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促进城市品质升级等进行评估,取长补短,敢为人先,为助力汽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三)齐抓共管浓氛围。着眼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和在落实上聚焦、聚神、聚力,组织卫健局全体人员提建议、谈想法、作承诺,积极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卫健领域营商环境“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谋划建设长春国际汽车城综合医院,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品牌,鼓励民资在汽开区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医院,推动在新城区陆续成立4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区域均衡布局,实现“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打造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专项医院为补充的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加紧夯实公共卫生保障基础。持续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妇儿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质效,提升行业监管效能,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居民生命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三)积极促进健康产业协调发展。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让健康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家庭,推动卫生健康资源共建共享。整合医疗资源,搭建医疗联合体,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通过医疗和养老有机衔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联合联动,实现百姓就近就地就医,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四)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改革。按照“四减一优”要求,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婚检、孕检“两检同做”,结婚证、出生证“两证同登”,提高群众办事便利获得感。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主动健康先行示范区。

(一)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抓。跟进优化卫健领域营商环境,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和机制化“五化”工作法推进落实。争取公安、网信、市场监督等部门支持,解决“执法难”的问题。

(二)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依托省内。

教学资源。

探索建立中西医并重、产学研教为一体的培训基地促进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走开优胜劣汰、择优转入的路子稳定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在职人员业务集训、岗位培训、对口轮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三)依法加强检查监督。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推进流程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提升窗口服务形象。规范执法监督,健全内控机制,加强法纪教育,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突出行业监管实效,紧盯重点环节、把准问题关键,解决存在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卫生健康委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神农架林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我局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工作自查,坚持问题导向,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再提升,我局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梳理职权事项,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捋好行政职权。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梳理调整行政职权108项,编辑发布依申请事项41项,依职权事项67项,乡镇服务事项4项。通过授权委托书形式,委托窗口人员直接受理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89项行政事项,实现“一网进出”、“一站式”办理。抓好审批环节“瘦身”。推进原国土部门和原规划部门审批事项“多审合一”,实现了“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两审”合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两证”合一;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等多项测绘业“多测合一、多验合一”,优化了审批环节,即办件比例提高至69.77%,减时限率达到82.98%。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评估工作,依托全省“自然资源云平台”,推进全区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平台整合,基本实现全区土地、矿业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一张图”融合,为下一步“云上读地、在线交易、网上签约”,加速项目策划生成打好了基础。强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去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办理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等事项77件,通过线上受理、网上签办有效提升了审批及服务效率。

(三)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高效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

1、大力提升项目用地保障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5条措施”及党委、政府“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在系统内部署开展了“店小二”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行动,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灵活选址”,允许“先建后补”、容缺审批,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区重点项目“先行用地,开工必保”。开展重点项目上门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妥善解决了如“保神”高速收费站站址变更手续等一批项目用地及规划方面的难题。

2、积极服务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资质资格许可。在工程建设领域,我们积极协助企业按照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完成资质认定许可,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丙级资质核定的法人代表、注册资本金、地址等事项的变更登记审核备案工作,简化备案资料,优化备案程序。在测绘领域,我们按照省厅要求对乙、丙、丁级测绘资质资格进行网上初步审查,主动联系企业完善相关资料,确保其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资质资格终审能够“一次过关”。

3、推进水电气接入工程许可等多项许可并联审批。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开展了全区水电气外线接入前期调研工作,积极探索与住建等部门共同推进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逐步实现接入外线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古树古木迁移许可、城市道路路政许可和占掘路许可等环节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办理。

(一)上位规划尚未完成导致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第二轮生态红线评估调整省厅暂未批复,神农架林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刚刚启动,土地调规周期较长,导致部分项目迟迟无法落地。

(二)多个平台重复录入,一个事项多次操作。联审平台、工改平台及湖北政务网多口申请,导致无法实现“一网通办”。不同的平台所需的资料清单也不完全一致,平台的对接也只处于端口的对接,在内容、形式、要求、标准上仍难实现一窗办结。

(三)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企业资质审批权限在省自然资源厅,神农架局仅对企业事项申请进行资料预审,资质资格许可事项清理减并无办理权限。

(四)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批专业性较强,对于重大项目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和专业软件分析,我局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项目审查深度难以保证,往往存在反复修改,严重影响项目审批效能。

(一)拟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根据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各业务科室梳理本部门涉及营商环境事项清单,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专题研讨会,对各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营商环境专题会议机制、营商环境工作阶段性汇报机制等。

(二)开展流程再造,压缩审批环节。结合部门工作职能进一步梳理、清理事项清单、细化审批流程,制定项目审批流程“一张图”。设置专门咨询科室提前介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同步跟踪指导和修订设计方案,提升方案审查时效。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一件事一次办”、“现场即办”。逐步实现项目立项到发证的“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窗进出”。

(二)做好公示公告,明确办理时限。根据流程再造编制营商环境行政服务、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80、60、40个工作日涉及我局的审批环节明确办理时限及办理人员,对每个事项在神农架信息公开网站、神农架行政服务大厅局窗口及局办公楼进行行政审批信息公示。

(三)规范行政审批,加强事项监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明确线上、线下办理事项,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尽量减少与企业“面对面”,提高“网办率”。制定行政审批申请、受理、审批、决定等规范文书,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对各环节做好审批及扭转,防止事后审批、违规审批、不规范审批等各类现象发生,同时对审批案卷及时做好整理及归档,做到有卷可查、有法可依。

(四)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窗口能效。根据工作需求,加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驻窗口,加强窗口人员建设。各业务科室加强与窗口工作人员沟通与衔接,以便窗口人员能及时掌握新政策、熟悉新要求。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在窗口、科室、分管领导、政府等之间的审批和文书扭转,提升质效。

年度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xx书记及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我局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优化交通运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是召开专题党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细化了工作任务和时间表。二是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单位,配强了具体经办人员,落实了工作责任。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交通运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梳理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对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确保各类行政许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改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3项。二是推进xx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和xx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互融互通工作,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确保实现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省市县“一张网”全覆盖。三是提升行政许可服务质量。投入x万元购买专用设备用于打通网络结点,为相对人提供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目前,市本级x%的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达到了“最多跑一次”目标。四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各项指标不断提升。通过缩减时限、压缩材料,实现了时限缩短比例达到x%、网上申请材料减免率达到x%,全程网办率x%。五是推行电子证照。x月1日起,xx市正式上线启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等9类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实现道路运输“人、车、户”三证电子化工作,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整体政务服务能力。六是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完成了行业内业主注册工作,于今年x月份已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目前完成办件量x件。

一是持续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我市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基本完成,市级层面整合成立“一支队、两中心”。二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做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服装标志标识等制式装备管理的通知》,打好规范文明执法的基础。做好“xx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工作,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准化暨“四基四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深入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自今年x月起,全国交通运输执法领域自上而下开展为期半年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我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xx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通过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大教育、大提升”六大行动,聚焦执法队伍“宗旨不牢、作风不优、本领不强、担当不力、执法不廉、保障不足、职责不明”七类突出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全面纠正执法队伍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执法工作中统筹做好执法力度和执法温度、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专项整治和日常工作的关系。行政执法宗旨不牢、作风不优、本领不强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加大信用信息归集上报力度。今年以来,向信用中国(xx)网站共归集上报信用信息记录2013条,做到了全覆盖、零遗漏。二是积极推广主动信用承诺制度。在办理行政审批时主动查询企业信用记录,加快以信用承诺为前提的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进度,并推送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到信用中国(xx)网站。三是在局官网上设置信用体系建设专栏,加强信用综合政策文件的宣传和“双公示”数据的公示。四是开展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加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今年xx月,对2020年度高速公路和非高速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年度信用进行初评,报省厅最终评分后推送“信用交通”平台。今年5-6月,对全市xx家出租汽车企业2020年度的服务质量信誉进行了考核。五是深入“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每年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不少于2次,将道路运输安全、船舶污染防治等作为联合整治重点,适当加大对信用评价较差企业的检查频次,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今年以来,xx高速公路、xx至xx、xx至xx高速公路项目按预计的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市本级安排县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xx万元,农村客运补助资金xx万元。全方位提升高品质服务基础性工作,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和社会运输需要。实施公交优化方案,新增旗杆站点xx个,公交出行机动车分担率达x%,每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x%,分别比去年提高1%、0.3%。xx火车站客运到发量达xxx万人,次铁路货运到发量达xx万吨。二是提升寄递物流服务水平。加大与农业农村部门对接,深挖符合邮政快递业寄递特点的农产品,合力推进“农产品+大同城寄递”,以交通运输部门“金通”工程为依托,打造具有xx特色的“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以县区为主导的“县-乡-村”物流干支网络,预计今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xx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xxx万件。三是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查处网约车非法经营行为和非法派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注册营运网约车辆xxx辆,比去年提高20%左右。

今年以来,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需进一步规范,培训力度亟待加强;二是相关政策研究力度不够,如出租汽车、网约车管理办法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理清行政许可权限。对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认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相关决定,适时调整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有效地摸清行政权力底数,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

(二)进一步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明确行政权力救济渠道,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充分利用电视、政务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行政效能投诉受理范围、投诉途径、投诉方式等,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

(三)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政策研究。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完善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市场法规体系,细化服务质量招标投标相关规定,确保公共交通市场良性运转。

(四)加大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和红黑名单制度完善,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信用建设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全区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我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交通服务水平,采取了四项具体措施,精准发力,迅速行动,争创最优的交通营商环境,为全区的经济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xx至xx324线xx段改扩建为城市道路项目建设,该项目对于缓解xx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对外形象具有重大作用。我局不断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今年实施、明年竣工的要求,明确时限、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同时,服务好xx城区至石卡产业园一级路、根竹至平天山林场二级路、居仕至樟木三级路和精准扶贫道路等项目建设,为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二是规范交通执法行为。推行交通路政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实行阳光执法,依法向社会公开法规依据、工作程序、处罚标准、处罚结果等相关内容,确保执法对象享有“知情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并自觉接受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监督。

三是提升交通窗口服务水平。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交通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办理制度,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上岗、使用规范文明用语,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对全区11个渡口码头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乘船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xx渡口被评为20xx年xx“安全便捷文明”示范渡。

公路建设方面,安防工程、窄路加宽等项目要求区本级配套资金都较多,尤其是乡道安防工程,本级配套占大部分,上级才补助30%,区本级需配套70%,我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到位,工作确实难以开展。公路养护方面,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大量重型汽车驶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损坏严重,同时管养里程不断增加,而养护资金没有相应增加,造成公路养护压力增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中修和水毁等紧急情况投入大,资金难跟上。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为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助推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今年9至10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3个调查组对全县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上门访谈、会议座谈、问卷调查、事实核查等方式,对8个乡镇20多个村60多家经济实体200多名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进行了调查,发放和收集了200多份问卷,全面了解了我县营商环境现状,查找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征求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改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全县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普遍共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破除陈旧观念、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生产经营环境,打造有利于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气候和土壤,高目标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力求把竹溪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时间最短、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县;对标对表优化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一项一项找差距、一项一项抓落实,努力提升整体营商环境的质量;勇于自割“肿瘤”,自我革新,大胆突破,合并、减少、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行政收费;领导力量下沉,主动服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了一批新项目投产,受到了企业好评.如竹溪外国语学校、百草堂、桃花岛等项目.

(二)落实惠商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深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若干措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在优化政策环境上下功夫,深入落实上级税收优惠政策,减税降费,护企援企,松绑放活,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困难得到解决,助推了企业轻装上阵,落实各项扶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让企业放心经营;在优化法治环境上下功夫,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规范执法,强化行政监督,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持续改进行政作风,制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让市场主体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魄力,让企业感到了舒心和满意,提振了市场主体创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改进政务服务,打造高效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店小二”,落实“五个一”联企扶企服企工作机制,推行“最多跑一次”,实行“一网通办”,推广“一事联办”,落实“六张清单”制度,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开设政务服务窗口,优化用电、用气、用水限时办结服务,推进网上办理、不见面服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简化流程,压缩时间,整治“推皮球”,打破“旋转门”;持续推进“四减”,精简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材料、压减审批时间、减少报建材料,提升项目投资审批效率;推进“五合一”,实行“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联合踏勘”改革,整合办理流程,加快了行政审批进度;继续实行领导包联企业“五个一”服务制度,真心实意为业主着想、为企业服务、为发展解难,得到了众多的企业家好评;一些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当好企业的“娘家人”“贴心人”;项目乡镇、责任单位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能办的马上办,不能马上办的限期办,办理有困难的与企业一起想办法、找路子,等等一系列举措得到了企业真心点赞,受到了群众一致拥护.

(四)紧盯短板弱项,释放发展动能.县委、县政府奔着问题去、瞄着短板改、着力补弱项,把营商环境中的问题汇总成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展开靶向性治疗,着力解决审批环节多、耗时长、成本贵、关卡严、服务差、检查乱、处罚重、“新官不理旧账”等10个方面的问题,补齐了营商环境中的短板和弱项,促使市场主体释放了发展能量.同时,大力发展回归经济、专家经济、商会经济,加强招商力量,建立4支招商队伍,采取四种招商模式,招商引资与上争项目并举,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富集了能量、奠定了基础.

尽管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短板、问题,与新形势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面对县域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区域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形势,没有真正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企业家老大”的观念,没有真正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企业解决问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缺乏创造比外地更宽松更优质创业环境的大手笔真胆量;部分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没有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首先考虑自身利益、部门利益,把民众利益、整体利益搁置一边,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耍权威、斗狠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帽子”至上,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存在惯性思维和定势,习惯于“新瓶装老酒”,用时髦时尚装点门面,沿用老办法老套路.小事不愿干,大事不敢干,好事慢慢干,凡事讲规矩、等批示、怕担责,导致审批过长、环节太多、结论太慢,贻误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市场动力运用不够,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行政伸手太长.调查中反映“工程建设结算难、行业监督规矩多、项目报建耗时长、答复事项不落实、企业发展被人为折腾”情况较多.

没有多少时间忙于群众工作;有的业主反映整天忙于接待疲于应付检查没有时间和精力操心自己的经营;动态管理过滥过细凡事搞记录、求留痕形式性的学习太多会议太多。

汇报材料。

太多,应付性注册app、打卡太多,学习测试太多,档案资料太多,大量的行政时间浪费在了没有效益、毫无意义的过程之中;在为市场主体服务上,强调行业规矩,本来由服务行业负担的费用,强行让用户承担,加重企业负担.

(三)行政执法过度,规范执法不够.有的部门执法理念缺失人民性,是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具体表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服务不够,普法不够,善意提醒不够,不是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而是为了处罚而执法,为了多收罚款而改善基础设施.有的部门违法执法,不按规定行事,有的甚至故意挑毛病、找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罚款的理由;有的单位见了违法事实就罚款,不讲理由、一罚了事,甚至投诉不理,缺失人性化执法;有的过度执法,上限处罚,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甚至不考虑服务对象的生存发展;执法过程中行为不文明、不理性、不规范,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有的单位以罚款为目的,把罚款当作单位生存的手段,为了罚款而执法,定数字,下任务,搞考核;有的只考虑执法,不考虑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基层反映强烈、怨声载道;有的单位为了多收罚款,故意放纵服务对象违法,甚至协商收取罚款;城区停车难,分时段管控停车不够,民众办事极为不便;行车罚款多、扣分多,处罚不预告、不提醒;有的部门搞选择性执法,执法讲人情、看交情.

(四)契约精神不强,诚信建设缺失.不重诚信、失信于人、失信于民,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障碍.招商引资、兴办实业,承诺的事项不能及时兑现,签订的协议不能认真履行;项目申报限制条件多,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服务态度差,提醒服务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少,前置审批手续繁琐,少数环节存在故意拖延问题;投标成本高,贷款难,融资难,找人办事难;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人性化服务、贴心化行政严重缺失;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方面,不及时、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用电报装难问题,相关单位有动作、无效果,当面承诺的好,事后不认账,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够.调查显示,部分招商引资企业,殡葬改革、农村土坯房拆旧复垦、三廊建设等工程政府承诺的事项、应该拨付的资金、事前定的规矩,都没能如期完全得到落实.在投资评审过程中,存在刻意降低项目投资额度现象,机械把握标准,导致必须做的项目不能做,投资评审后又二次签约、二次施工,人为给工程建设增加难度、拖延时间.如密云小学在外墙粉刷施工中,县住建局要求使用保温材料,但在投资评审时被核减了,导致整体工程结束后再重新粉刷,浪费了材料,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环节多、耗时长、拨付难.

针对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必须以认真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改问题,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思想引领力,于变局中开新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只能依靠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条条框框,都要破除;一切不利于激发发展活力政策和制度,都应调整;一切不利于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规矩,都应修改.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求,从传统思维定势中、陈旧的条条框框中、过去的习惯动作中,跳出来、走出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疗伤,善于创新突破,建立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和促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新问题、**老难题、实现新跨越;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做到改革接“天线”,创新接地气,决策问民心;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思维,从全局视野、发展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算大账、算全局账,全面、科学、系统思考单方面的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要始终咬住发展不放松,把发展真正放到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检验所有工作的标准,一切工作都要用发展来定位,一切事业都要围绕发展定规矩、找出路.

(二)强化举措感召力,促进市场主体成长壮大.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企业是带动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动力”.“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业主是“温度计”;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人才、资金、项目等经济要素择良木而栖,哪个地方适合生存,哪个地方能够带来利益最大化,这些要素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哪里;营商环境一流,人才、资金、项目才会更容易汇集,产业才会更容易集群,经济发展才会更有韧性.就我县而言,要想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比外地更好的环境、更优惠的条件.要把企业家当上帝,尊重企业家的自主地位,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解决企业家的合理诉求,真情真心与企业家交朋友;要不怕企业发大财、不怕企业家赚大钱,企业发大财,地方才能大发展,民众才能得实惠;要支持企业家做大做强实业,畅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坚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亲商惠商的政策支撑.要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积极主动服务、公开透明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真正把国家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多点发力,在行政效能方面再提速,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压减一切可有可无的行政审批,落实一切有利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措施,减少一切可能损害企业利益的行政行为;要排除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建立企业生产经营“隔离墙”,除执法行为外,取消一切不利于经济实体健康发展的检查,除依法纳税外,取消一切加重经济实体负担的收费;要想方设法盘活可能盘活的经济实体,整合所有经济要素,让所有经济潜能展现活力、发挥作用.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着力建设诚信政府.人民政府,必须是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在一个地方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也是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要把诚信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工作,政府作出的承诺和签订的合同必须100%兑现;要强化干部责任担当,做到说话算数,坚决克服和制止信口开河、朝令夕改的习气;完善信用体系,凡是协议约定的事项、凡是集体讨论决策的事项、凡是县政府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到位;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在授信融资、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联合奖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四)依靠法治保障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可靠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是规范行政行为、公民行为的一面镜子.法律不仅是用来规范老百姓行为的戒尺,而且更是用来规范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标尺.依法行政首先要用法律规范和约束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从营商环境角度讲,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做到有情操作,严格制止滥用职权、从重处罚甚至极限处罚的现象.要严格执法,用法律法规约束所有的行政行为,用法律法规禁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行为,做到“法无许可不可为”;加强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雪中送炭、保驾护航.要正确执法,把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的“一把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手,坚决克服从重处罚就是严格执法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严格履行执法人的普法、教育、预防、服务责任;要科学执法,用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当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对象的经济损失,坚决禁止用法律伤害守法人;要公正执法,在处理违法事实的时候,在公民和法人间出现权益纠纷需要诉诸法律的时候,要严格依法公正处理,做到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一碗水端平”,让法律的天平永不倾斜;要柔性执法,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把法律法规当作行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一个“杀手锏”,完善普法和法律服务工作,把准违法处罚尺度,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能轻则轻,能免则免,慎用上限处罚、极限处罚.在市场监管执法方面,要尽快制定优化执法程序、纠错容错、从轻或减轻违法处罚情形的制度;在道路交通执法方面,要依据法律规定建立轻微首违提醒、教育、免罚制度;其他执法部门也要以教育指导为先,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积极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行政执法“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倾向.

(五)发挥政策导向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执政的根基和施政的主要力量.营商环境不优的根源在于干部不作为,不作为的根源,除了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敢为,不敢为的根源在于怕违规、怕追责、怕风险.因此,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明确要求,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容错纠错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政策机制.对于干部在改革创新、优化环境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和轻微错误,只要是“为公、无意”,只要没“违纪、违法”,又能够“有错即改、有过即纠”,就给予包容、宽容,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正向激励,通过必要、适度褒奖,树立弘扬正气、表扬先进的鲜明导向,改变干多干少、干和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激励广大干部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有为、担当善为、积极作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教育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强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责任意识,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行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指导推进、督促检查等工作。

(一)主动作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一是加大学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在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等形式,学习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

培训会、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转变行风教风,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完善政策,全面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根据民办教育发展规模,及时下拨民办教育公用经费。通过安排生均教育经费等形式对民办学校进行公共财政扶持。

二是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协调争取供电、供水等部门落实民办学校雨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截至目前,部分民办幼儿园水电暖均为商业用途,教育局正积极协调为民用水电暖。

三是做好民办教育机构申办审批和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是民办教育机构审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防止审批事项“体外循环”。二是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工作流程。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教育审批的效率,规范申请材料清单,确保行政许可申请人所需办理事项“只减不增”。

(三)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完善学前教育网络,截至目前,我县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所。

二是稳步实施校网布局整合优化工程,推进公立幼儿园建设,2020年,撤销了乡镇9个附设幼儿园,成立了12所公立幼儿园。建强配齐班子成员,选拔了5名幼儿园班子成员,乡镇幼儿园园长由乡镇小学校长兼任。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8月份,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招聘了143名幼儿园教师。截至9月份,12所幼儿园已经开园招生,领导班子及新招聘教师已经到岗。第四幼儿园、空港幼儿园项目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标工作,正在办理土地手续。

建设。

(四)切实解决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积极做好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入学政策,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统筹安排在指定公办学校就读。进一步做好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将在校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等享受各项资助。

(五)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做好权责清单梳理和动态调整工作。做好权责清单梳理基工作。已报县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完成后将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布;编制完成了2020年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政府网站公布后,权责事项将常态化动态管理。

二是持续推进权力瘦身,“三减一增”工作。认真推进“三减一增”工作。截至目前,依申请六类事项,由法定时限239个工作日,压缩到承诺时限34个工作日,压缩时限比例为85.77%;环节数原为42个,现压缩为28个,压缩比为33.3%;材料数原为36个,现材料为21个,压缩比例为41.66。

三是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推动教育局人员进驻政务大厅,授权到位。成立了审批办。在“一网”方面,事项纳入政务一体化平台,基本实现“应接尽接”。二是完成了“一体化”平台事项认领工作。基本实现“应领尽领”、“应上尽上”。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3项。“网上办”事项1项。

年自来水公司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重点任务,确保全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根据《xx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关于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半年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xx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现将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xx局党组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全力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方案》中,作为全州xx系统“四大战役”和七项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5月21日,经2021年第八次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向各县(市)xx局和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印发了《xx局加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了xx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xxx、xxx等十四项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要求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积极宣传,加强培训指导。一是针对2020年12月7日《xx局关于调整部分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下放或属地化管理的23项行政审批事项,于2021年4月25日向各县(市)xx局和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印发了《xx局关于加强调整行政权力事项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2021〕—82号),要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同时,要求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做好对应下放事项的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防止管理脱节。二是为加快推进消防验收工作,2021年5月11日,在xx县举办xx系统消防工程业务培训,邀请省xx厅xx处领导为各县(市)xx局分管xx工作领导和业务人员授课。三是为全面提升全州xx系统干部职工管理履职能力,形成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2021年4月20日,xx局组织了xx系统业务培班,八县(市)xx局,以及xx局机关和局属相关单位共180余人次参加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xx铁军”。四是积极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于2019年10月22日颁布后,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高认识,细化工作措施,不断优化xx领域营商环境,xx局多次在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组织学习,并要求局领导和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三)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工作,2021年1月11日,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全面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的通知》(文工审改办﹝2021﹞1号),经过共同努力,截止2021年3月20日,全州八县(市)已全面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建设单位可以自行上传施工许可证申报资料,各级审批人员在线受理、审查、审批,系统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生成全国通用的施工许可证书和电子证照,建设单位自行下载打印,实现施工许可审批工作“无纸化”“零跑腿”和“不见面审批”。二是2021年3月31日,向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印发了《文山州2021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由87项压减到65项,并明确了全州65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名称、办理层级、实施部门、申请材料清单、法定时限和承诺时限等。三是为切实抓好xx省委改革办2020年组织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督察评估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加快推进联合验收和区域评估工作,根据《中共文山州委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改革督察评估发现问题清单有关整改工作的函》(〔2021〕—1)要求,2021年3月9日,向各县(市)xx局印发了《2020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督察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改任务及措施、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等。按照“统一平台申请、统一窗口受理、统一现场验收、统一送达确认”要求,将消防、人防、规划核实等事项纳入联合验收范围,目前,xx,xx等县已开展联合验收工作,其余县(市)正在积极推进。四是为全面加快推进我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指导广大建设单位及审批部门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及在线审批工作,及时转发了《x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及在线审批常见问题解答的通知》。五是为切实做好全省用水、用气、用电报装“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审批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区域评估、施工许可电子证照、档案验收告知承诺网上审批服务等工作,州工改办于2021年6月21日牵头组织各县(市)工改办和州级部分成员单位参加全省建设项目用水用气用电报装“一件事一次办”视频培训会议。

(四)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加强2021年度xx领域事中事后监管,2021年3月22日,向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州级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了xx局2021年度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10项)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4项),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一是“办理建筑许可”和“获得用水”指标涉及部门和环节众多,协调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部分省级部门自建审批系统尚未与x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有效链接。三是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依法需要进行现场勘验、举行专家论证、公示等环节,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存在较大困难。

下一步,xx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和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xx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加强对各县(市)xx部门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加强审批管理系统和审批流程等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州级和各县(市)审批人员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并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告知承诺、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全流程、全方位改革。三是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严格按照承诺实行限时办结;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2021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我市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日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优化办印发《鄂州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共有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高标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各区各部门对标国内省内一流标准制定本地本部门年度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和测评,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解交办并督促限期整改,为参加全省评价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全力准备迎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和督查,各指标部门总结参评经验,认真研究评价规则,扎实做好日常工作。四是强力推进问题整改督办,建立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机制,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暗访暗查,督促问题整改。五是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和长效机制,强化年度考核和奖惩兑现,建立长效机制。六是勇于改革创新,打造我市特色亮点,形成经典案例,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xx区政府印发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0年)》(桂政办发〔2020〕128号),明确我厅的承担主要任务有2项,即“四、营造更加简便减负的税费服务环境中,第128款:对企业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第129款:在《xx壮族xx区财政厅关于降低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降低25%的基础上,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再降低25%”,并列入2020年绩效考评工作内容。

我厅按照xx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措施》的精神,积极会同xx区财政厅做好企业减负的税费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自2020年7月1日起,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在原来降低25%的基础上,再降低25%[见《关于落实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桂财税〔2020〕9号)];自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见《关于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通知》(桂财税〔2020〕19号)]。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1.涉及我厅的“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行政许可事项,明确我厅责任部门,凡并联审批、“多评合一”与“区域性评估”和“4560”事项,我厅及时响应、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和区域性评估,按时办结,需要移交办理结果的及时移交。

2.落实水利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相关措施:一是总投资400万元及以下的审批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二是简化“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申报手续,城市建成区内原址拆除原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公顷以下且挖填土石方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只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不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