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实用8篇)

时间:2023-09-24 21:56:54 作者:QJ墨客 评语寄语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实用8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一

本次《开学第一课》以“中国骄傲”为主题,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历史成果。体现出了五大看点——有“书卷”造型的舞台公开课教室,有与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人生讲述,有《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诠释对“武”的理解,整个课程围绕“字”“武”“文”“棋”和“路”五个关键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文化渊源,体会到中华文化真实的韵味,从而实现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塑造。

整个过程中,既有同学们聆听前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生的故事,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属于中华儿女的民族骄傲与自信。又有王宁教授带领我们领略汉字的魅力,追寻汉字的根本。“正直”两字的涵义我今天才真正得以体会。追根溯源,鉴古通今,只有更好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而九十六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许爷爷则给了我另一种精神的冲击与震撼。我从这位耄耋老人身上看到了他的执着与奉献,这种品质让这位老人熠熠生辉,让骄傲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而第一课里的钢琴曲都是我和女儿喜欢的,尤其是《野蜂飞舞》与《菊次郎的夏天》。看到机器人特奥的钢琴表演,虽然让人惊叹,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永远都不可能具备人类鲜活的情感与灵动的思想。古典文学一直是我的最爱,“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当电视机里吟诵起《水调歌头》时,我与女儿都情不自禁的跟着吟诵起来。

开学第一课,不仅是学生的第一课,也是父母的第一课,同时它还是社会的一课,民族的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深深感到了民族的荣耀。荣耀来自于强大的祖国,荣耀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还有毅力与坚持。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梦不仅是全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让我们将对祖国的爱转换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做一名自尊自强自信的中国人,用爱荣耀中国!

大国之邦,少年强则中国强!

文明之邦,少年礼则中国仪!

盛世之邦,祖国强则全民耀!

这不由得又想起话,“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最后,让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开辟未来,而“中国梦”定然能够实现!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二

我们正值青春,时光正好。静谧的夜晚,我与父母一起观赏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精彩而绚丽的画面触及内心,让我年轻的骄傲里,更多了一层拥有强大祖国的自豪。

“中华骄傲!”每每提到中华,好像自骨髓里就有一种震撼,又或许不能将这种奇异的感觉称为震撼,简简单单四个字,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突然给了我劲头和希望。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持人董卿单膝下跪,聆听许渊冲老爷爷讲话的那一幕。“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位96岁的老爷爷用他所有的力气为我们讲述“白日依山尽”之美,他眼中的神采折射出他对翻译古诗文的热爱深深震撼了我。这就是中华的儿女,中华的骄傲,誓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天下。

我也很喜欢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让我能透过一点一滴的文字看到朝代的兴衰,看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快乐或伤怀,失落或骄傲。一个一个字汇聚成诗,美得令人惊叹,让我寄居在诗词的浩瀚里,坐看文学的磅礴。从小就喜欢写作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写出一些传世的文字,将我所观所想所忆能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我所经历的中华之美留给后人。

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在舞台上讲述了关于她与恩师之关的故事,那是关于一群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米斯巴老师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她希望教汉语直到她教不动为止。我听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们的母语被如此推崇和喜爱,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发出她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喜爱她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是骄傲自豪的,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无私。《开学第一课》,正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三

9月1日晚上九点,爸爸和我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当起了“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节目特别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和一位来自意大利名叫teo的机器人一起现场合奏。还有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而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宁教授讲汉字。

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让我感受到一股汉子的神圣力量。

据说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行书,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知识。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四

9月1日晚上九点,爸爸和我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当起了“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节目特别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和一位来自意大利名叫teo的机器人一起现场合奏。还有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而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宁教授讲汉字。

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让我感受到一股汉子的神圣力量。

据说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行书,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知识。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五

教育部官网发出通知,原定于9月4日(星期一)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2017年《开学第一课》节目,调整为9月1日(星期五)21:00播出。我们一起准时收看哦!

今年第一课的主题定为:我的中华骄傲!

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化身“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任嘉伦、柯洁、朗朗、吉克隽逸集体上线,还有你们超级喜欢的吴磊小哥哥将会带领大家唱响“班歌”。

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综艺每年的9月1日都会播出。

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没认了出来。撒贝宁说,这个字穿越了三千多年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美国人。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网友深受感动,因此称呼他为“汉字叔叔”。一次心脏手术差点夺去了“汉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开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由此萌生了电子化《说文解字》的念头。2002年,“汉字叔叔”创建了汉字字源网,由于得不到关注和资助,他陷入贫困潦倒、旅游签证到期、护照被没收、第一次面临限期离开中国的窘境。

王宁,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汉语研究与教育工作长达六十余年,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其中,“甲骨文”也是王宁教授研究的汉字之一。

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汉字是中国古代悠久文化的源头,文字,体现着中国人的情怀和志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七

今天下午,爸爸陪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我看的有点入迷,视频主要讲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汉字,武术,戏曲,棋琴书画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汉字。

汉字是我们华夏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可以让我们和远去的古人对话,知道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未来将要做什么。读懂了汉字,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一半。比如,幸福的”福“,爸爸说,一人一口田,有衣穿,有饭吃就是福。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爸爸却告诉我,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唐诗的风流,宋词的忧愁;我们的信仰就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就是我们的家,国,天下!

是的,我们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只是有时候忘了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一个国家如果有了信仰,必然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今天我终于从《中华骄傲》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也找到了成长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篇八

我和弟弟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内容主要是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96岁“诗译英法第一人”,讲述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人生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是本次《开学第一课》最年长的嘉宾。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诗经》、《李白诗选》、《红与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经许渊冲的翻译后才得以流传国外或引进国内的,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看了节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