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建设方案范文(21篇)

时间:2024-01-13 01:53:13 作者:HT书生 方案

制定建设方案时,我们应该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确保项目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建设方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审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晋中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的通知》(市纪效函〔2012〕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强化行政监察手段,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政务服务网站为基础,以电子监察为核心,实现对政务大厅、各分厅和各便民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政务公开等行为实行动态监督,实现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社会互动六大功能。

(一)实时监察。一是自动采集每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动态数据,实现对审批事项办理全过程的同步、全面监察。重点监察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和不许可、不受理、补交材料等情况实行重点监察。二是在市政务大厅,各分厅和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视音频监控装置,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对公职人员执行纪律、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等现场办公情况进行同步监督。

(二)预警纠错。对行政审批事项临近办理时限的,电子监察平台将自动显示黄灯,并通过手机短信向有关负责人发出提示;对超过时限的,电子监察平台将自动显示红灯,并生成相关文书,发送实施机关和有关负责人,进行督办并责令说明理由;对无正当理由的,责成该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并落实整改。

(三)绩效评估。电子监察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对被监控部门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量化考核和考评,考评结果在内网、外网和新闻媒体上公布,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四)统计分析。电子监察系统能够提供各种参数统计,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动生成统计结果。对不进入系统、不按规范程序和规定时限办理的自动生成相关文书,并予以通报。

(五)信息服务。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政务服务网,向企业和群众提供行政审批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办件查询等信息查询服务。

(六)社会互动。对网上行政投诉进行受理、督办和回复,开展网上调查、评议。

三、建设内容。

(一)对市政务大厅现有的电子监察设备进行提档升级,包括音视频显示系统、远程音视频监控、监控平台三个部分。

(二)10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国税、地税、交警大队车管所三个分厅安装电子监察软件、行政审批软件、音视频监控等相关电子监察设备,实施电子监察。

四、实施步骤。

(一)市政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升级改造。4月底前,完成电子监察系统硬件设备的采购和电子监察软件的`升级,基本建立市级电子监察系统框架。

(二)全面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5月底前,10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国税、地税、交警大队车管所三个分厅电子监察设备和软件安装到位,并进行试运行。

(三)基本完成电子监察系统建设。6月底前,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运行,市监察局、市政务中心对各单位行政审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察。

五、组织与职责分工。

为确保我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业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工作;同时,提供电子监察信息服务,并开展纠错预警、绩效评估、受理群众投诉等工作。

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市监察局负责对全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促,确保电子监察设备按时完成并投入运行。

市政府法制办、市效能办、市政务中心负责对全市各单位申报的审批(服务)项目、程序、环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和岗位职责等进行审核和规范。

市财政局负责对市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所需经费的预算、审核,并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

市政务中心、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电子监察有关技术方面的支持工作,制定全市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协助市监察局做好系统操作和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做好电子监察相关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的认识,从全局出发,加强,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意识,要指定一名副职具体负责,责成专人负责落实该项工作。

(二)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健全完善与电子监察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加强系统监管,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确保电子监察工作正常进行。各行政审批单位要健全工作岗位制度,对每项行政审批事项明确具体责任人、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行政审批透明、高效。

(三)勤俭节约,保密安全。要按照“勤俭节约、资源共享、简单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电子政务平台资源和设备开展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同时,要加强信息审核,确保国家、省、市的保密信息不泄露、不泄密。

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建设方案

2、商家主页:商家进行企业形象宣传的页面,资料由商家或业务员收集提供;。

3、商家在线:商家发布即时信息的广告专版,页面内容即时更新;。

4、市场速递:用于发布本地商家最新的有关商品销售方面信息;。

5、首页公告:用于发布本地商家最新的开业、庆典、展览、文化活动等方面信息;。

6、页顶广告:根据情况而定;。

7、网站辅助:(略)。

二、公益类栏目。

1、百姓之友:刊发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生活常识、选购指南等;。

2、广告同期声:近期各媒体产品广告信息真实性分析类文章链接专栏;。

3、超值线报:近期本地最超值的商品销售价格信息;。

4、便民电话:本地区常用电话列表;。

5、本地新闻:视网站运行情况必要时后期加入;。

6、超级网链:在页面上制作尽可能多的网友们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奇闻趣事、信息查询、热门软件、搜索引擎等链接,吸引网友每天浏览点击。

三、其它栏目。

1、在线留言:站点留言板;。

2、客户服务:站点业务联系相关内容;。

3、友情合作:站点友情合作商家专有栏目;。

4、论坛:。

网站目标。

IT信息门户网建设方案

1、基本设置,进行全局的配置,作为全局变量使用。

2、水印设置,主要针对产品系统中众多的产品图片的上传、水印、缩略等进行配置。

3、系统状态,显示了当前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推荐配置。

二、权限管理。

系统使用基于角色的权限认证体系,结合我们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用户分工模式开发的,本系统的权限管理按照模块进行粗粒度的管理,超级用户默认具有[权限管理]模块的操作权限。

1、角色,是对某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具有某种权限(read,write,,deploy)的权限集。比如:产品编辑、图片编辑、内容部署员。

2、用户,是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角色的认证实体。

三、产品索引。

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骨架,描述了产品的组织体系,it行业、汽车行业等不同行业具有类似的'组织结构。

1、索引分组,是一种逻辑结构,便于用户缩小检索范围,比如:电脑整机、消费数码、家居、出版发行、汽车、音像制品等等。

2、索引分类,是一种实体结构,是制造业或者其他行业中实际存在的产品种类,比如:pc机、笔记本、mp3、图书、轿车、卡车、vcd、磁带等等。

3、品牌厂商,是产品的制造者列表,品牌、厂商、出版社、发行商等等。

四、产品参数。

该模块主要描述产品的各种参数,不同的行业的不同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该模块可以配合前台进行产品的精确过滤。

1、分组列表,是一种逻辑结构,便于对某种分类(比如:mp3)产品的参数进行组织,比如:pc机,可以有这些分组:主要性能、存储性能、视频/音频等。国产汽车,可以有:内饰,驱动等。

2、参数列表,是对某种分类(比如:mp3)产品的参数的管理。比如:显示器尺寸,内存容量,排气量等等。

五、图片中心。

该模块对产品的图片进行集中管理。

六、块状结构。

该模块是对产品前台一些块进行管理,一般都是ssi包含文件,或者js等等逻辑区块。配合区块模板进行展示,比如:mp3热点产品top10,mp3价格涨跌top5等等。

块状结构的组织是按照产品索引模块中定义的产品组织框架进行组织。

七、模板管理。

该模块是前台展示的核心,主要用来对存储好的产品信息进行有组织的显示。

1、动态模板,是主要进行产品展现的一种模板,需要模板制作人员与维护人员(一般为程序员)配合制作,其中用到了很多上下文变量,比如category,subcategory,index,brand,page等等。

2、静态模板,主要制作一些不经常变动的内容,很少使用,在以后版本中会加强。

3、区块模板,是对一些经常include的内容进行展示,比如:笔记本热点品牌,笔记本降价排行,笔记本最新产品,三星笔记本热点产品等等,可以配合动态模板使用。

说明:1.0版本的模板系统主要是动态模板,需要有一定程序基础的人方可制作。我们会提供相应的制作手册,还会提供一套示例模板。如果对系统的存储结构有深的理解的话可以做出很灵活的前台表现。

八、内容部署。

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存储中心。

1、部署列表,管理部署点,一个部署点对应着硬盘上的一个物理目录或者对应着一个ftp站点的某个目录,免费版不支持远程部署。

2、任务列表,执行部署任务,一个模板对应着一个部署任务。支持批量部署。

综述:

门户建设是企业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一般的门户网站建设项目不同,it门户站具有如下的特点:

安全性要求高。

互动功能要求强。

需要和多分站集成。

实现多站点多地区报价。

具有严格的审核流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现状。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

(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20xx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能力薄弱。商 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 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 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平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平台(系统)。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平台建设。平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网络,由1个自治区级平台、14个市级平台和109个县(市、区)级平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平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后可以 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通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短信平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短信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建议等动态信息;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 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 12315、质监 12365、商务 12312 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 即统一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 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卫生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 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 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

责任单位:南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平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 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 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八)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习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一)20xx-20xx 年。

1.在正在建设的 12331 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 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

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

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二)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三)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 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 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积极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

(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信息化建设方案

儿童免疫接种是当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防治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各接种点之间的资料无法共享,儿童异地接种不便,接种门诊儿童接种数据的登记、报表的统计汇总,监督考核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滞后。改革目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免疫接种档案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本地的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免疫接种中心数据库,负责全县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存储,负责对辖区内各接种点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查询、校正儿童免疫接种档案信息资料,上传、下载数据。

2、乡镇防保站(包括各预防接种点):及时录入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负责发放“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卡”,定时上传数据。

3、由专业软件公司提供《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负责软件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级、安装、调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

1、20xx年4月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首先使用预防接种金卡,20xx年6月前全县全面推广使用。

2、各接种门诊将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全部录入电脑。

因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统支持,即免疫接种系统的维护工程投入较大,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以知情自愿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儿童档案信息服务费,按照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

IT信息门户网建设方案

某某县以健全工作机制为着眼点,以创新工作方法为着力点,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支撑点,不断提升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健全工作机制为着眼点,确保工作实效。在建立信访登记制度、来信来访归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信访工作开展规范有序。一是建立部长接访制。明确每周二为部长接访日,接访的内容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干部教育培训、人才工作等问题。二是建立包案处理制度。对非正常材夜思和集体材夜思的案件、久拖未决的案件、上级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案件及其他重大复杂信访案件,收到后x个工作日内确定包案领导,启动信访案件工作程序,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建立大走访制度。每年组织县直各单位与各乡镇针对组织部门信访案件开展x次拉网式大排查大化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创新工作方法为着力点,提高工作水平。在务求实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一是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大走访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干部贴近农村、贴近群众的优势,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到每年x次的“大走访”工作中来,弥补组织部门信访工作人员数量少的不足。二是做好敏感时期的矛盾排查工作。在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召开期间,成立组织信访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加强科室联动。要求部各科室密切配合信访工作干部开展工作,合力解决一些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案件。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支撑点,夯实履职基础。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干部能力素质。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在深入开展“三讲三比”、打造“务实组工”与“做人民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中强化宗旨意识与责任意识,为做好信访工作筑牢思想基础。二是进行业务培训。今年来,先后邀请市、县信访局干部授课x次,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组织部门信访工作进行讲解。充分利用大组工网平台,及时掌握中央、省、市重要精神,调整信访工作思路,确保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同时利用大组工网提供的教学视频,对信访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加强工作交流。加强与其它县市区组织部门的业务交流,组织赴外地学习先进工作方法与工作经验x次。

IT信息门户网建设方案

(一)拟定会议工作方案。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会议记录简报工作、会议经费预算、食宿安排、保卫和保密工作等。

(二)选定、安排议题。

会议讨论的问题、决策的对象,就是议题。大中型会议的议题由会议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确定。日常会议的议题,有的由分管某项工作的领导同志提出,有的由下级机关或者根据领导同志指示准备议题,然后将收集到的议题进行筛选,加以修改、讨论、充实,报请有关领导审查后,按周、月或季度统筹安排。

安排会议议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下一级会议可以解决的或者个别领导同志可审批解决的问题,一般不要安排上级会议讨论;二是党的会议同政府的会议讨论的议题要有所区别;三是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一般要有简要的文字材料,并在开会前几天经领导同志审批后,发给有关同志阅读,准备意见;四是临时提出的一般议题不宜仓促安排,保证会议质量;五是一次会议议题不能安排过多或过少,要测算每个议题大致所需时间,合理分配,一般安排一个主要议题和一二个小议题为宜,六是尽可能地将同类性质的议题提交一次会议讨论;七是应准备一些后备议题,以便在会议进展顺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提供会议讨论。

(三)拟定会议议程、日程和程序。议程,是会议所要通过文件、解决问题的概略安排。用简练文字逐项写出即可。日程,是在一般时间内会议进行的具体安排,一般采用简短文字或表格方式,将会议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及晚上的活动列出即可,如有说明,附于表后。程序,是一次会议按照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程序可繁可简,可粗可细。议程、日程应当事先发给与会人员,有的代表大会还应提出交大会主席团通过后才能生效。程序只供领导同志主持会议时参考,不发给其他同志。

(四)准备会议文件、报告。日常工作会议的文件、报告,主要应由各职能部门起草准备。会议秘书部门应于会前通知有关部门报送会议文件,对文件内容和质量进行初审,并向领导同志提出所报送的文件能否提交会议讨论的意见。

(五)提出与会人员名单。提名与会人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周到全面。日常工作会议请与会议讨论议题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同志列席;临时性会议,属于征求意见性质的,应请有关方面的主要领导同志和代表参加;属于专业性质的,应请各有关方面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同志、专家和在该方面有实际经验的工作者参加;属于纪念、庆祝性质的,应请一些有名望、影响与所纪念、庆祝事项有关的同志及各民主党派人士、各界代表参加。二是宽严适度,准确无误。从有利工作和便于保密的角度出发,做到提名合情合理,不宽不严,不错提,不漏提。三是无论出席或列席会议人员,均不带二“议员"(助手)。四是会议秘书工作人员提出的与会人员名单,需要报请领导同志审核后方能最后确定。

(六)编排分组。多次性的大中型会议在参加会议人员名单确定之后,要对与会人员进行编组,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全体与会人员划分若干小组,以方便讨论问题。编组的基本方法有:根据地域编组;根据系统或行业编组;完全按人数编组。在进行编组时,要注意组的数量、规模适中。编组要全面周到,尽可有将召集会议机关的领导同志分散到各个组。

(七)选定、布置会场。1、选定会场。会场的选择,要结合开会人数、会议内容等综合考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主要考虑下列因素:第一,会场大小适中,以每人平均2~3平米为宜。太大显得松散,过小则拥挤。第二,会场地点适中。第三,会场附属设施齐全,包括照明、通讯、卫生、服务、电话、扩音、录音等。2、布置会场。不同的会议,要求有不同的布置形式。党的代表会议会场要求朴素大方,人民代表大会会场要求庄严隆重,庆祝大会会场要求喜庆热烈,追悼会会场要求庄重肃穆,座谈会会场要求和谐融洽,纪念性会议会场要求隆重典雅,日常工作会议会场要求简单实用。这里主要讲一下会场形式和排列座次问题。

会场形式。日常工作会议的会场布置形式多为圆型、椭圆型、长方型、正方型、一字型、t型、马蹄型,体现民主与团结的气氛;座谈会、讨论会的会场布置成半圆型、马蹄型、六角型、八角型、回字型,使人有轻松、亲切之感;中型会议的会场布置成而字型、m字型、扇面型,使人有正规、严肃之感;大型茶话会、团拜会的会场布置成星点式、众星拱月式为好。大型会议一般在礼堂召开,形式是固定的。

排列座次,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比较科学的原则给与会人员安排座位。

排列座次的几种规则:1、凡要正式公布名单的,按照名单先后顺序排列座次。2、按照选举得票多少排列座次,得票数一样的,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先后。3、按照姓氏汉语拼音字母字头为序排列先后。4、按照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座次。

排列座次的几种方法:1、横排法。即按照公布名单或以姓氏笔画为序从左于右依次排列座次,先排出席会议的正式委员(代表),后排候补委员(代表)。2、竖排法。即按照各代表团成员的即定次序或姓氏笔画沿一条直线从前至后依次排列座次,正式代表在前,候补代表在后。每个代表团的排列次序按固有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或以会场中心座位为基点,向两边交错扩展。3、左右排列法。即按照公布名单或以姓氏笔画为序,以会场或主席台中心为基点,向左右两边交错扩展排列座次。中国传统习惯以左为上,排在第一位的居中而坐。以此为基点,其余的以居中者的左手方为第一顺序,一左一右,依次排列。

(八)制发会议证件。会议证件是表明与会议直接有关人员身份权利和义务的证据。会议证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议正式证件,包括代表证、出席证、列席证、签到证、旁听证、来宾证、入场证、请柬等;另一类是工作证件,包括工作证、记者证、出入证、汽车证等。各种证件的内容栏目,大致包括会议名称、使用者单位、姓名、性别、职务、发证日期、证件号码等。有些重要证件还应贴一寸免冠半身照片,加盖钢印,以防伪造。

(九)发布会议通知。各项会议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要尽早发出开会通知,以便与会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一般分书面通知和口头通知两种。书面通知态度庄重严肃,备忘性好,参加人数较多或比较庄重的会议,宜发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特别是电话通知,应拟一个电话通知稿,以便简明、扼要、完整地进行通知。重要会议的通知发出后,应及时检查并进行落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

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物资出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档案资料信息库

通过研发软件管理系统,将文档、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档案资料信息库。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和档案资料信息库项目:××市水利信息化项目办总体牵头负责,防办、局办、××县等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助。

(二)水文站网建设:××市水文局总体负责。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水管总站总体负责,××县协助。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市水资源管理站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市防办总体负责,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协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由河道管理处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20x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局党组既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务被水利部列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市政府签署的《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之中,在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工作方案》××市列为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试点地区,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工作,局党组将其作为“禹王杯”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高度重视,明确信息化分管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切实做好20xx年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经费

××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按照20xx年制定的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倒排工作计划,按照“谁负责、谁建设,谁筹资、谁维护”的原则,逐一落实项目建设及管护经费(详见附件1、2),未立项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要抓紧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将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急用先建”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市水利信息中心的衔接,××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三统一”原则,切实做到各子项目技术标准、××市级平台相一致,确保资源共享。各项信息化项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备案。

(三)切实加强已成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

我局在20xx年先后建成“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计算机主干网络及通信系统工程”、“软件一期工程”、“水情采集子系统20xx建设项目及土建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重庆旱情分中心”;20xx年先后启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以及“工灾情应急系统”等工程项目,××市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关系着重庆“金水工程”建设的成败。请各管护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每年明确专项的信息化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已成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建设方案

本方案主要针对三农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为主体、以电子商务为运营模式的行业商务门户网站提供完整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

方案突出有针对性地为业内企业、从业人员提供行业内及行业相关信息服务,强化业内信息的分类,体现行业特色,并区别于综合门户网站。同时全面实施与行业特征紧密结合的供求、招商、推广等电子化的商务运作,从而树立业内信息权威形象,确立行业门户地位。

二、方案基础架构。

方案完全采用流行的编程语言php和mysql数据库搭建。它拥有先进的系统架构和强大灵活的功能拓展体系。

三、方案主要构成。

行业频道系统。

独特的网站频道分类管理,具有灵活、简易、个性化的特点。

1、任意频道分类,无限扩展子分类及其相关属性设置,可隐藏、访问限制、批量管理等;。

2、频道风格自定义,随意修改页面风格,实现不同行业应用需要;。

4、频道管理实现灵活的权限分配,既可专人统一管理,可分工时管理。

行业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完善,考虑周全并注重细节上的体现。

2、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可自定义修改、扩展信息相关属性,体现信息内容的专业性;。

3、可应用于政策法规、市场动态、行业分析等各种分类信息发布的相关频道;。

4、信息分类无任何限制,并可自行建立多个信息专题,从而加强网站的信息汇总能力;。

5、无需后台操作,真正的同步静态页面生成,拥有高效的浏览机制和响应速度。

企业资料库系统。

切实考虑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够随需应变。

1、对于企业分类和行业内容特征定义无任何限制;。

2、支持企业视频展播,支持企业介绍图文并貌,支持在线企业留言;。

3、任何企业可在网站前台申请加入,后台进行审核、统计及批量管理;。

6、能够以企业名称、行业分类、所在地区、企业法人等单一特征进行检索查询,可以多种方式混合查询。

产品信息系统。

多元化的产品表现形式,最大可能表现不同行业的产品特点。

1、如同频道管理一样,产品能实现任意分类的设置和管理;。

2、产品发布内容可运用目前已知的所有多媒体效果来实现;。

3、为应不同行业需求,产品的内容属性可以灵活修改和扩展;。

4、支持产品优排序、热门排序、类别排序、更新排序等众多形式体现;。

5、支持按分类、价格、名称等及行业产品的自定义特征进行分类检索查询。

供求信息系统。

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与众多功能的有机结合更具体贴的实际运用。

1、结合用户组管理,实现多样化、多等级会员的供求信息发布权限;。

2、买方信息、卖方信息、企业信息、个人信息等,分类形式由您决定;。

3、免费信息、付费信息灵活设置,可实现会员制付费、点击查阅付费等多种收益方式;。

4、支持供求信息的优排序、热门排序、更新排序、分类排序等多种排序方式;。

5、信息内容不拘一格,图文、动画、影音皆可实现;。

6、多种在线交流方式,站内短信、留言系统、电子邮件,细节之处为客户处处着想。

招商信息发布系统。

3、支持多媒体视频在线展示,为淋漓尽致的传递企业特质和优势产品创造可能;。

4、企业会员之间可以通过交流系统进行短信、邮件的沟通,实现进一步的了解;。

5、支持形式各样的分类查询,如招商项目名称、所属分类、企业名称、发布日期等。

广告投放系统。

1、广告内容可以投放到网站任意栏目、任意页面位置;。

2、广告内容可以以任意电子媒体方式体现,完全随心所欲;。

3、千变万化的广告模式,既可指定广告内容,能完全随机显示;。

4、能够定义多个广告关键字,能够广告优排序,扩展广告运营方式;。

5、通过对广告的分类管理,能灵活选择网站频道的不同广告投放区分;。

6、详尽的广告浏览、广告点击等统计数据分析。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提供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通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通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积极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保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大量业务提供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财税、银行、保险及邮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省级投资,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设主要采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结合,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网络等相关设备配置和全省各项业务统一软件的开发与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办公场所、机房建设和通讯中心与所属各业务经办机构联网通讯线路租赁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费用,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中州本级200万元,五县各160万元),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各县配套资金由各县财政承担。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实现“金保工程”省、州、县三级主干网络,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全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从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范围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三)主要任务

1、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平台建设,实现省、州、县三级主干联网。纵向省数据中心上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下联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终端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横向专网系统内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平台、州、县通讯中心平台联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就业服务经办机构;专网系统外联接地税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医院、药店等相关业务单位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核心平台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整合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利用备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现有局域网硬件环境,完成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居民医保、新农保及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全州统一软件开发与实施,加快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拓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利用省州县职业介绍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现有的局域网硬件环境,实现全州联网,完成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实施,加快全州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步伐。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设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州、县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得力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二)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等信息系统,根据政府采购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配置硬件等相关设各及软件开发。

(三)组织开展调研。从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五县开展金保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设现状,为具体组织实施奠定基础。

(四)分类分步实施。按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分地区、分类、分步实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统业务运行工作;年底,完成项目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务分工

金保工程建设是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我省给予资金补助的有利契机,着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州“金保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调研、规划、设计和建设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负责全州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及项日培训工作;负责全州数据大集中核心平台的管理和数据联网及各业务监测数据的上传;负责与外网地税、银行数据大集中州级系统的联网;指导、检查、督促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州发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对新增建设部分调整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州财政局按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做好项目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政府采购工作,检查、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县政府负责落实“金保工程”配套资金、办公场所、机房建设、配备相关人员,确保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区社保、医保、就业各业务经办机构局域网与主干网的联网;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业务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管理工作,以及系统维护工作。

各级社保、医保、就业经办机构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金保工程”各项业务需求方案编制;按照国家和省核心平台指标体系及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运行要求,做好业务数据整理、数据上线等相关工作;负责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及局域网维护工作;负责与外网医院、药店等单位联网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要成立相应“金保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将金保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

3、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培训。开展金保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设考核制度。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各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地各部门推进金保工程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全州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都会面临新老信息系统的交替,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执行部门,信息科必须选择适合本院的新旧信息系统切换方式,做好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安全可靠地上线新信息系统,从而保障医院信息化工作平稳地迈上新的台阶。

: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思考

医疗体制的改革、新政策的出台、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需求,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建设数字医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展快速[1]。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新信息系统与旧信息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旧系统如何成功转换成新系统,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安全可行的系统切换。

1.1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进展时间、参与人员等。医院和软件公司为有效执行项目,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建立每周例会制度,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提交需医院领导决策的问题,会议纪录必须抄送项目组所有人。医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担任负责人,更好地安排协调各个科室人员。

1.2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导入。旧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到新系统是一项基本工作。首先从旧系统数据库导出诊疗项目、药品卡片信息,从中整理出医院需要的,去除重复的信息。然后要找药房人员核对医保和农医保药品的数据,以防止旧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导入。有些数据需要手工添加到新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从旧系统经过调整才能导入新系统。这种调整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有时需要重新建立一张数据表,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

1.3人员培训。为了员工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系统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改善,在系统切换前要对全院各科室人员进行培训[2]。培训工作应是项目实施计划里耗时比较长的一项工作,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科室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最后,医院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现场指导能力。

1.4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是平稳切换系统关键的过程,系统切换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医院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那需要转换到手工方式,保障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手工的单子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后要补录到新系统中。

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2.1直接切换。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称为直接切换。这种方式对新上线系统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必须做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新系统切换失败时可快速地切回老系统,所以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维护老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账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一致性、病人信息的一致性等[3]。

2.2平行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并行使用称之为平行切换。这样做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而且存在重复的数据,不利于统计财务账目,但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2.3逐步切换。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过程称为逐步切换,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样做既能防止直接方式的风险,又能避免平行方式的成本增加,但开发接口程序是这种方式不足之处,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与逐步切换相结合的方式。

3.1切换准备。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与医院的分管领导、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操作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3.2模拟运行。模拟运行必须运用于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周期一般设为一周左右。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每位医生模拟的病例数不得少于5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时间一般应定在医院业务比较少的当天的凌晨零点进行。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告栏、大厅电子屏上和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获得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首先启用新系统的服务器,并清空模拟运行期的所有数据。医院应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切换不成功如何切回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快速排出使之畅通、系统反应迟缓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

3.4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分部实施。在新系统已上线的部分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分步上线其他功能模块。新老系统切换成功后,对于后续的新增模块实施分部切换。每一个新模块上线之前都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总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精心准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选择适合本院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才能使新系统平稳、顺利地切换,从而保障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信息化建设方案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信息化建设方案

1、计算机配备方面:保证学生上课每人一机;教师备课用机达到每人一机。

2、中小学教室多媒配备方面:现在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要求。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面: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校园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营造最佳的网络环境。

4、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避免各级各类网络事故的发生。

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同志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要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这一根本的原则。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规程,模范遵守国家有关的网络法规;应该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的制度,如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断地改善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

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为建设“国光网校”做好前期的准备。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二)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争取完成学校“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积极筹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教师和学生建成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争取每年出版一册校本的研究论文集。

(二)与教务处联合,凡是校内公开课、研讨课都必须进行现场录像,以充实学校的课例库,每学期对这些课例进行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近期内着重对原有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几个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提出下阶段的研究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全力配合,确保为这些课题的研究者提供所需的研究、实验环境,保证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并按期结题。

(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分管电教领导每周要对“班班通”学校进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学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要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不少于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二)以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三)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实现教师具备利用平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授课及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教学、科研与办公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授课、课件制作、网络环境维护、系统软件使用与维护等操作能力,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挥而就。我们应当在不同时期适时地从全局出发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对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殷涧镇中心小学

信息化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xx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发布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的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政务活动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1)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2)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

、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

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

4、明确分工,强化电子政务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责任,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机构。区政府办公室是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要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好政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电信部门要大力支持政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通信线路安全畅通。区直各部门、各办事处要配备专门的标准化微机室,并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分管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时选派责任心强、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骨干人员负责信息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传递和本单位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防止网络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资源浪费,甚至发生泄密事故。同时,要将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培训费和每年的系统运行维护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